查看原文
其他

回顾 | 论辩交锋,思想碰撞 ——记第五届“苏格拉底杯”决赛

华师政治学社 华师政治学社 2024-05-02


决赛时刻

线上的形式  不减的激情

选手们唇枪舌战  弥散辩场硝烟

选手们口若悬河  理析时事热点


2021年6月13日晚,“苏格拉底杯”决赛如期而至。受疫情影响,决赛采取线上比赛的方式,依托腾讯会议平台进行比赛,并在bilibili网站进行赛事实时直播。


本次决赛采用辩论赛对决形式,四支晋级队伍按照抽签分为两组进行。


此次比赛我们有幸邀请到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薛捷老师及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吴祖兴老师作为决赛嘉宾。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金红老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万晓宏老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主任、副教授阮思余老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刘志鹏老师作为评委出席决赛。



直播情况


本次“苏格拉底杯”比赛在哔哩哔哩网站进行直播,拥有较高的人气。本次直播也很荣幸登上了人文社科的首页。




嘉宾致辞


活动伊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薛捷老师肯定了“苏格拉底杯”比赛作为政治学社的品牌活动,并表达了对“苏格拉底杯”比赛的期待,希望“苏杯”能整合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优势资源,形成一个共享的平台,能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能有更多其他专业的同学参与到政治学社的活动中。


紧接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吴祖兴老师评价“苏格拉底杯”比赛为一场政治时事学术盛宴,并评论说参赛选手在演讲能力、学术能力上一年比一年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既体现了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老师们的良苦用心、精心栽培,也反映出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建设方面取得卓有成效的、持续的输出。老师最后表达了对政治学社未来的期待,希望未来的政治学社的活动能更有影响力,能影响更多学子,能有更大的社会服务效应。



第一轮辩论赛


论辩交锋

第一轮进行的辩题:在群众当前意愿和国家长远福祉相冲突时,社会发展更应以群众当前意愿还是国家长远福祉为依归?



正方观点为在群众当前意愿和国家长远福祉相冲突时,应以群众当前意愿为依归。反方所持观点则是在群众当前意愿和国家长远福祉相冲突时,应以国家长远福祉为依归。


在比赛的第一阶段,正方一辩开宗明义,从民主概念建构、国家发展逻辑、人民史观三个维度入手进行分析,三者环环相扣,结构紧凑。首先,群众当前意愿的实现是民主概念建构的核心内涵之一,其次,国家发展遵循着立足当下才能放眼未来的逻辑,最后,历史发展规律要求将群众意愿放在其发展的第一位。随后的质询环节,反方就“群众意愿”这一概念的具体含义对正方进行提问。面对这个问题,正方积极应答,但总体上未触及问题的根本,稍显遗憾。

而反方则首先表明立场,以国家长远福祉为依归并非罔顾群众利益,与群众对立,而是说当我们面对一个社会议题的时候,哪种社会发展观更可取,应当以哪种标准来衡量社会发展。反方接着以辩题中的“当前”“民意”等关键词为切入点,强调社会发展是指构成社会的各种要素前进的、上升的变迁过程,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当前”代表意愿可能存在短期性和变动性,而群众表达的“民意”容易受到暗示和引导,可能存在盲从性、非理智性的可能。相比于当前民意,国家的力量更大,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信息,从更高的高度对群众的意愿进行一个总览,更有可能科学、长远的反映人民真正的利益需求。在质询过程中,正方向反方提出“国家长远福祉与民众意愿的关系如何,他们是否一致”的问题。反方承认两者为递进关系,并表示以国家长远福祉为依归不意味着忽略民众意愿,国家长远福祉是对民众意愿的提炼与综合,对正方问题作出了应答。


自由辩论中,双方轻便转换立论,精彩攻防、一针见血。正方首先就以“工业发展破坏生态”这一现实为切入点,将国家长远福祉即发展工业比作“吃饱饭”,将群众当前意愿即维持生态比作“考满分”,把辩题进行象征转换并以此对反方发起了提问。
反方则巧妙地以正方“民众当前意愿与国家长远福祉是递进关系”的观点予以回击,认为这个问题将两者对立了起来,本身就是不成立的。而随后正方“群众当前意愿更易着手实现,不像国家长远福祉一样难以下手且可能变化”的发言则给反方寻找到了突破口,围绕“国家长远福祉是相对确定,群众的当前意愿更具不确定性和盲从性”这一观点反方进行了大段论述予以反驳。双方发言可谓精彩绝伦,场面甚是激烈。


在最后结辩环节中,双方四辩分别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层层反驳,正方强调社会发展的依归的关键在于当前群众意愿和国家长远福祉冲突下谁更能引导社会发展。而如何引导社会发展,实际上就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问题。与国家长远福祉这一较为空泛宏大的概念相比,实现当前群众意愿更具有可预见性和现实性,更容易为民众所接受,民众的参与感满足感也更强,也就更能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平稳发展。

反方则以在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衡量、群众意愿的“有效理性”等方面进行辩斥。他们指出,在如今互联网时代,所谓民意更多是“被放大后的声音”,它们可能只是某些在互联网中存在着较大话语权的群体的诉求,并不一定代表着广大人民利益,并不一定有益于国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国家以是否符合国家长远福祉为标准对其进行甄别、选择、提炼。在酣畅淋漓中,体现出春田花花队与巾帼不让须眉队在辩题的深入了解后的细致思考与澎湃表达。



老师点评


紧张的辩论环节结束后,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金红老师、政治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刘志鹏老师分别给两支队伍进行点评。


王金红老师认为:于辩题之外而言,从社会发展的前提出发,群众当前意愿和长远福祉是具有辩证统一性的两个方面,不应该将其对立起来。而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则确实需要以社会长远发展为导向。但在辩场之中,反方并没有很好地抓住这个观点,直到结辩时才有所提及,失去了很多机会。随后王老师对正方反方分别提出“社会发展具体代表什么?”和“长远福祉的‘福祉’是属于国家还是人民”的问题,给双方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总体上来说,双方队伍基于自己的立场都还是表现出了很好的的素养与较高的水平。



刘志鹏老师则对双方在辩论过程的总体思路与细节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具体的改善建议。正方在自由辩论开始时提的问题,可以转变为询问“生存”和“发展”该如何选择,而反方则需要分清危机状态下和一般状态下对待“国家长远福祉与群众当前意愿”的不同处理方式,这是反方在辩论过程中的一大漏洞。 


第二轮辩论赛


论辩交锋

第二轮进行的辩题是: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利大于弊吗?



正方观点为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发展利大于弊。反方观点为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利不抵弊。


比赛第一阶段,正方一辩从观念界定入手,对“全球化”这一重要概念进行了解释,并提出“全球化不等同于西方化”的观点,先发制人。随后又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进行了论证,简述了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各种机遇,连贯且清晰,简洁而有力。而反方则以发达国家主导全球秩序为切入点, 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层面上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遭受的不平等待遇为论据进行立论,事例翔实饱满。在质询环节,双方各自就对方论点进行了提问,在层层递进的提问下两方都了从容地回答了对方的问题,显现出过五关斩六将的决赛选手们的冷静与博识。
自由辩论中,双方更是激烈交锋、毫不谦让,在你来我往的攻防轮换中迸射着思想的火花。正方首先以同纬度上、生态环境与气候相近的两个国家——古巴与菲律宾为例进行了论证:菲律宾积极融入全球化,获得许多发展机会得已发展;而古巴因为美国的制裁与封锁难以参与全球化而发展缓慢,可见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可以解放生产力反方则就菲律宾现状予以驳斥:菲律宾融入全球化,是以牺牲独立自主,让渡政治上、外交上、经济上的一些权利为代价前几年的南海仲裁案,菲律宾对我国南海地区主权指手画脚,其背后便有以美国为首的一众西方国家的影子。正方则对反方将全球化与受霸权主义侵扰看作是一种因果关系表示质疑,事实证明美国对一众发展中国家的霸权行径不会因为其参与全球化与否而改变。随后,反方再次抛出了“发展中国家的生态问题”进行提问。这成为了正方发言的重要突破口。正方首先就议题本身提出异议,生态问题并非仅仅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更不是全球化带来的问题,相反,它是一个普遍的、世界性的难题,因此要解决生态问题更需要各国家间的合作,更需要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
在最后的结辩环节,双方四辩都对各自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具体情况对对方进行了反驳。反方再次点明全球化的实质是旧殖民体系的延续,是发达国家利用国际秩序、规则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许多发展中国家被迫参与全球化,为自身发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即使是看似在全球化中取得较大成果的金砖五国,其成就也非尽归功于全球化,更多是自身建设的结果。而正方则先对反方将视角聚焦于生态、政治等具体领域这一可能偏离主题的观点进行了质疑,并强调看待全球化不应以静态、短期的视角,而更要把眼光拉长。如今全球化主导权转移至中国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未来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更是愈发起积极作用。

老师点评
 辩论结束后,评委老师们对双方进行了点评。


万晓宏老师认为本次题目范围面很广,从国际到国内,政府到社会,各方面都有所涉及,因此在分析问题时大家需要做到历史与现状,理论与现实,宏观和微观,定量和定性,国际和国内相结合,进而提高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也对参赛双方辩手的表现给予了好评。


万老师还在点评中就辩题拓展了有关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依附发展论的话题,给在场的选手与观众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感悟与启示。



阮思余老师首先对参赛选手的积极参与,政治学社的同学认真的筹备表示感谢。随后又对参赛队伍的充分准备和强烈的专业意识以及20级的选手与非政管的外院参赛选手的表现等给予了肯定。


最后老师还提了四点建议。第一,他指出同学们要不断的去提高自身的专业性,苏杯正是一个检验学生的专业思维与专业分析的公开平台。第二,同学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去分析问题。第三,大家要积极锻炼自身的临场应变能力,学会及时反应与回答评委们的问题。第四,对于怎么样呈现观点,如何引入问题,怎么论证问题,以及最后怎么样去得出结论等都是需要同学们去思考的。



王金红老师则对辩论中的具体环节进行了点评。双方辩手的配合度还有待提高,而且质询的策略还不够成熟。反方过多地着眼于“生态”,在“全球秩序”这一更为重要的方面提及较少。正方则需要注意发言中言辞的规范性与严谨性。


刘志鹏老师对辩论团队提出表扬并表示正方的一二辩与反方四辩都为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也提出一些建议,认为两支团队间的整体合作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决赛结果


各队伍在决赛场上的思想交锋激烈,擦出了智慧的火花。经过评委的讨论与评分,各队伍比赛名次及最佳辩手名单如下:




反思与展望


本次“苏格拉底杯”时事分析挑战大赛顺利完成。赛后,参赛选手们积极填写反馈问卷,表达参赛感受,并提出了宝贵建议。


根据问卷反馈,我们看到了大家对“苏杯”的热情支持。但我们也发现了本次比赛在赛制、题目设置等方面的不足。非常感谢参赛选手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将虚心吸取经验,听取大家的意见反馈,不断改进完善,明年我们将继续为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的比赛。



线上“苏杯”决赛

对学术的热情不减

思想碰撞,论辩争锋

时事分析挑战大赛圆满落幕

但关注时事的脚步不会停下

让我们在下一次思想交锋中见吧



撰稿 | 学术部 周绮雯 吴展豪

编辑 | 宣编部 袁海珊

责任编辑丨柯雪仪 李绍鹏 黄海玲

初审 | 叶蔓桦

复审 | 阮思余

终审 | 吴祖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