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读史】70年,正青春!河北省委、省政府成立回眸
建政保定,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诞生了
平津战役结束后,河北境内的解放区连成一片。为了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全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1949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重新调整行政区划,以旧省界为基础,恢复河北省建制。随后,华北人民政府发出调整行政区划的一五〇号通令决定,撤销原各根据地性质的区划,恢复河北省建制,省会驻保定。据此,组建统一的河北党、政、军领导机关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
在此前,河北的行政区划和地方组织沿革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河北”一词作为一级行政区名登上历史舞台,始于唐太宗贞观元年。明朝时它被称为北直隶省,清朝到民国时期称为直隶省。1928年国民党统治华北后,改直隶为河北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和广大人民创建和发展根据地、解放区,这一区域实行的是根据地性质的区划,依照形势发展及敌人分割情形,划分为如冀中、冀东、冀南、北岳、太行等行政区。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后,根据中共中央精神,晋察冀解放区和晋冀鲁豫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于1948年9月正式成立了华北人民政府。而中共河北地方组织沿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是复杂多变的。1927年8月建立中共顺直省委;1930年12月成立中共河北省委。1937年5、6月间,河北省委一分为二,在沦陷区的冀东建立敌后河北省委,在国统区建立平汉线省委。1938年,河北地区建立了四个省委,即河北省委、晋察冀省委、冀鲁豫(冀南)省委和冀中省委。同年8月,根据形势变化和分片建立根据地的实际需要,将省委改称区党委。到1949年7月省委、省政府成立前,河北省有三个完整的区党委即冀东、冀中、冀南区党委。
在河北历史上,北京和天津市都曾成为河北省省会。建国前夕,不论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还是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来看,作为河北省会,保定市有先天条件。
首任书记省长,不忘初心,勇于担当
建省后,作为首任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林铁和杨秀峰在燕赵大地波澜壮阔的时代舞台上,起着主导和决策的作用。从1949年至195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河北人民仅用不到3年的时间,就在全省肃清了反革命残余势力,建立巩固了各级人民政权,实现了全省政令和财政经济的统一,把国民经济恢复到了战前水平,使河北勇立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潮头。
刚解放的河北,是一个满目疮痍、经济萧条、文化凋敝、民不聊生的旧河北,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新组建的省委、省政府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接管城市、建设民主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带领群众恢复生产、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战胜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党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林铁和杨秀峰在战火硝烟中经受了锤炼,不仅对河北的情况十分了解,而且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杨秀峰从红色教授到边区主席,邓小平赞佩说:“文官不要钱,武臣不怕死——杨兼而有之。”翻阅河北省档案馆藏“林铁”“杨秀峰”全宗,随着一份份珍贵档案的打开,他们传奇的一生就像一面镜子,折射着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映现出许多河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子。
建省之初,工作千头万绪,百端待举。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以林铁为首的河北省委工作伊始,就把抓领导班子的团结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放在了首要位置。1949年夏秋间,刚刚成立的省委、省政府就迎接了一场大考验。全省各地遭受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其中尤以水灾最为严重。水淹雨涝波及104县,全省被淹庄稼3216万亩,受灾人口966万。与此同时,虫灾肆虐,波及10个专区的72县;全省还有50个县遭受雹灾。面对严重的困难局面,省委、省政府对救灾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当成一件大事来抓。为减轻灾害损失,省委、省政府确定了“生产自救、节约度荒”的指导方针,在治水中,林铁和杨秀峰不仅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苦干实干,而且通过各种方式取得中央和各方面的支持。河北省委抽调了大批干部奔赴救灾第一线,常驻灾区,把“不许饿死一个人”当作神圣的职责。全省各城市与非灾区农村普遍展开了节约运动,在广大非灾区农村,到处掀起“一碗米”救灾运动。通过采取大力发展农业、副业生产,发动节约捐输和募集运动等一系列措施,1950年春节,重灾区的人民欢欢喜喜地吃上了水饺。董必武同志曾称赞说,河北的救灾工作是河北人民的一大创举。
不久,省长杨秀峰主持查处了开国第一大案刘青山、张子善贪污腐败案件,对端正党风和净化社会风气起了巨大的作用。他就河北省人民政府及自己对此案应负的责任特别是所存在的官僚主义问题作了深刻的反思和诚恳的检讨,发表在1952年1月8日的《人民日报》上,至今读来仍发人深省。
同时,河北还创造了第一次全国性的慰问革命老区活动。1950年寒冬,省长杨秀峰走进阜平,对老区进行第一次回访。他发现这个曾经的晋察冀边区首府,遇到了无法渡过的灾荒,老百姓粮食短缺,没有棉衣。一向不愿向上伸手的杨秀峰,不得不向中央求援。毛泽东、周恩来看到他的请示报告后,批示同意。国家就从傅作义部队留下的衣粮里拨出一部分给阜平百姓。此举解决了老区人民的生活大问题。毛泽东和党中央建议在全国推广杨秀峰的作法,帮助老区人民渡过灾荒。毛泽东亲笔题写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题词就是由此而来。
省直机关作风简朴,严防奢靡之风
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直机关驻保定的几年间,正值全国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党在执政之初,坚持和发扬优良作风最好的时期之一。在河北省首次代表会议上,省委、省政府通过了“整党整干计划”,要求纠正党员干部作风上的官僚主义特别是命令主义,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同时,河北省委机关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节衣缩食与人民同甘苦,展开了节约捐献运动。组建河北省后,省委的中心工作由农村转入城市,省委机关迁入保定市原河北省农学院的普通校舍,省政府迁入保定清直隶总督署,它们是砖木结构的普通平房。从省领导到一般干部群众,因陋就简,蔚然成风。领导干部平易近人,机关干部作风简朴。省委书记林铁、省政府主席杨秀峰都是两间办公平房,外屋办公、会客,里屋是宿舍。上厕所,要到外面的茅房,雨天打着伞去解手。省领导带头艰苦朴素,心系国家财政困难,体恤战后人民的疾苦,矢志不搞楼堂馆所,把有限的财力用于恢复和发展生产,此举对省直机关各级干部影响很大。从1949年到1958年的9年间,省直各机关未作较大建筑计划。毛泽东对河北建省初期保持的简朴作风,表示赞扬。刘少奇到保定视察后,看到林铁的办公室如此简陋,当即赞扬说,省委机关在这样的房子里办公,国内已经不多见了,你们仍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应该向你们学习。对此,《人民日报》也曾撰文予以报道。
解放初期,物资比较短缺,实行供给制。那时,吃饭按百分比,实行定量配给。省委、省政府号召机关干部带头吃粗粮、吃玉米面。林铁在食堂就餐,严格按规定的百分比,每天早餐啃玉米面窝窝头。他身边还常备一个针线筐,衣、被破了自己补,鞋、袜脏了自己洗。省领导的表率作用,引领了省直机关的纯朴作风。机关干部厉行节约,对办公用品格外珍惜。为了节省每一分钱,机关干部将用过的信封糊上一层白纸,用以省级机关内部往来的信封使用;为了节省油墨,打字员在油印机印过的蜡纸上用小刀将油墨刮下来再次使用;起草文件、印刷公文都十分注意节省用纸;节约用电,人走灯灭......
由于种种原因,河北省省会曾经历由保定到天津,由天津回保定,由保定到石家庄的三次搬迁,最终常驻石家庄,直到今天,成为河北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70年过去了,今天的省委、省政府依然坚守初心和使命,奋发进取,反腐倡廉,带领全省人民在新时代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征程中,且行且远......
(作者系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科研处处长)
出处|《党史资政参阅》
编辑|苏 静
责编|武春霞 王宗志
编审|胡振江 杜根军
往期推荐
【周末读史】到底有哪些中国人见过列宁?
【周末读史】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赴京纪实
【周末读史】毛泽东亲笔签发烈士证的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是谁?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