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3·15晚会又曝猛料!香精大米熏跑老鼠,直播间“儿子”专骗老人买“神药”……

想被你关注的👉 广州普法 2023-08-27

    广州普法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3月15日

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央视3·15晚会也如期而至

毫不意外

当晚的微博热搜

又双叒被“3·15”承包了

↓↓


下面这些案例要注意了!

立刻转发提醒家里老人 

小心被骗!



案例一:直播间里的“儿子们”

专骗老人买“神药”!


“所有爹妈们,呼叫回家,收到评论区回复”“阿姨你吃,这个可以治好你的小瘤瘤”“爸爸妈妈,下方小黄车直接拼手速,给我炸!”山西平遥李先生的母亲一直在手机上看一种直播。



这些主播主要是在直播时帮人解决纠纷、调解家庭矛盾。老人还买了不少直播间里推荐的号称有神奇疗效的产品,可李先生却发现这些产品都是固体饮料、压片糖果等普通食品。李先生表示:在母亲眼里,现在亲儿子说的话还不如那些主播“儿子”说的话可信。



3·15晚会收到很多投诉,不少主播都装出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帮助解决纠纷,无一例外都能机缘巧合得到号称能治疗疾病的产品,并且卖给观看直播的老人们,但其实都是普通食品。



“小张说事”就是老人经常关注的一个直播间,在一期直播中,记者偶然发现“利哥供应链”的招牌。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利哥供应链主要为主播寻找合适的产品并提供场地,直播间所讲的故事都是编造出来的。



负责人介绍,目的就是为了骗老人买产品,主播获利非常大,例如成本价1.2元/盒的产品,卖99元10盒,已经卖出一两千万盒了,主播佣金80元,也就是99元主播要挣80元。



最新进展:所有涉事直播间,均已关闭!


事件曝光后,河北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第一时间赶到利哥供应链成安分公司涉事现场,对该公司进行了执法检查,现场发现很多压片糖果、固体饮料等普通食品,执法人员对这些物品进行了查封。



现场未找到涉事的主播小张等人,目前当地公安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此事。市场监督管理局人员对利哥供应链的办公电脑等相关数据封存并带走作进一步调查。


执法人员随后对一家工作室进行了执法检查,在现场发现了节目中提到的用于剧情拍摄的病房,房间内设施齐全,极具迷惑性,现场未发现该工作室负责人。



在3·15晚会相关节目播出后,涉事的直播间均已被关闭。






案例二:免费评书机

暗藏天价神药骗局


在吉林,不少老人一年能收到上百个免费送的包裹,里面装着下载了一条时长在4小时以上音频的“收音机”,内容为一些知名专家、药品研发人介绍药品的功能功效,以及患者的真诚感谢。



记者通过音频中的购买渠道买了几种药品,发现出售价格是电商平台的数倍,药品说明书上并没有“收音机”里提到的治疗功效。



随后,记者对音频中的专家进行身份核实,发现从专家名字到供职机构,都是子虚乌有。那么这么多的机器,究竟是哪里生产的呢?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了两家设备生产厂家。对方告诉记者,这种机器叫“评书机”,近些年来,不少药品销售商都是通过免费赠送评书机的方式,专门向老人推销药品。



评书机厂商坦言,评书机出厂价只要十元左右,他们积累了大量的音频资料,药品销售商只需要提供药品名称,就可以匹配上相应的音频,为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


除了坑骗老人

下面这些不法行为

也被曝光!



案例三:

泰国香米竟是香精勾兑


日前,记者探访了安徽某食品有限公司,仓库里堆放着数十吨散发着“泰国茉莉香米”香味的“泰国茉莉香米”。



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大米是安徽本地产的,和泰国香米没有任何关系,只要往大米里滴几滴香精,就会散发出特有的香味,这样的大米一年能卖出1000多吨。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不应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那么,这些香精是从哪里来的呢?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了出售香精的上海朗枫香料有限公司郭经理,在上海张江地区的厂房中,记者看到成百上千种原料被随意堆放,大部分外包装上贴着各种代号,看不到具体名称。




记者凑近一闻,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郭经理说:“老鼠到我这里面干什么,熏都把它熏跑了。”郭经理让员工从库房拿来两种大米香精,它们分别模仿了不同香米的香味,“稻花香是2、泰国香米是1”。



除了制作出售大米香精,这里还加工生产其它食用香精。朗枫公司就这样和一些企业沆瀣一气,将如此加工出来的香精添加到大米中。




最新消息:涉事企业被查处


据上海市场监管通报,针对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上海朗枫香料有限公司、上海枫米实业有限公司涉嫌违法加工香精问题,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高度关注,第一时间要求相关区市场监管局开展调查。



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连夜组织执法人员对涉事企业开展现场检查,对工作人员进行询问,检查企业的证照、仓库、票据、原料等情况。涉事企业经营范围主要从事鱼饵诱食产品生产,日用化学产品制造等。目前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如查实其违法行为,将依法从严查处。






案例四:部分电动自行车头盔

成戴在头上的刀片


在广东中山发生了一起车辆剐蹭事故,虽然碰撞并不激烈,但骑车人的安全头盔破损严重,塑料外壳解体,破裂的头盔碎片扎伤了骑车人的眼睛。电动自行车头盔质量不过关,导致消费者受伤的事故频发。



3·15晚会选取了市场上热销的电动自行车头盔进行检测:


一是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测试。测试人员将头盔佩戴在头模上,拉升至1.6米的高度进行释放,模拟骑乘人员摔倒时,佩戴安全头盔的头部与地面碰撞接触的场景。一款红色头盔应声开裂,产生了一条20多厘米长的裂痕。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头盔厂家为了压缩成本,使用回收料等劣质材料进行生产。



二是耐穿透性能测试测试人员将钢筋头拉升至1米的高度进行释放,模拟头盔遇到尖锐物体时,对佩戴者头部的保护能力。有8款头盔达不到新国标要求,有的几乎被劈成两半。



三是测试电动自行车的佩戴装置。模拟在发生事故时,头盔能否固定在佩戴者的头上进行持续保护。共有16款不符合新国标要求。



四是护目镜耐磨性测试。有16款不符合新国标要求,磨损后的镜片透光性明显降低,成像效果大打折扣。





案例五:

“妆字号”美容针或致毁容


2022年,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整形美容用注射材料按照最严格的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而“妆字号”的日用化妆品只能外用于皮肤表面,不可以被用来注射。



记者调查发现,一批批打着化妆品名义的美容针剂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类医美、化妆品展会上,批发给形形色色的美容机构,最终被注射到消费者的脸上。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主任医师郭鑫表示:“‘妆字号’产品只能外用涂抹。有些不良商家把它当作注射产品,会引发消费者面部皮肤红肿、破溃、反复发炎,甚至导致无序生长、变形,美容不成变成毁容。记者发现,一些展会上,有些面部美容针剂注射产品甚至连化妆品备案都没有。




据了解,这类以化妆品名义销售的美容针剂因为价格不透明,利润可以高达10倍,从业者趋之若鹜。这些利润惊人的“打脸”化妆品究竟是哪里生产的呢?


记者来到了易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各类“打脸”美容针剂,很多都是他们这样的工厂生产的化妆品。工作人员坦白承认,生产这类打着化妆品名义、实则用于脸部注射的美容针剂,很多工厂都没有生产许可证件。





广州普法“3·15”有奖活动

正在火热进行中!

今日(3月16日)法治关键词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快去后台发送法治关键词

抽取惊喜好礼吧~


▲示意图


祝愿大家都能手气棒棒哒

一抽就中奖哦!



来源:广州普法综合自央视财经、人民网、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



欢迎关注“广州普法”视频号
更多精彩视频持续更新中,敬请留意~


*温馨提示:如果本号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留言与我们联系,经核实相关情况后,我们将会妥善处理。投稿邮箱:ycpf_sf@gz.gov.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