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新消息!多账号被禁言,蓝天救援队否认4岁女童搜救中止……
10月8日上午,有媒体报道称,上海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上海蓝天救援队”)于7日深夜发布声明,称“原计划7日晚开展搜救任务,由于某些原因被中止”,后续任何以“上海蓝天救援队”名义在救援现场开展的活动,均与救援队无关。
搜救停止信息登上热搜(网络截图)
报道迅速引发关注并登上热搜,网友纷纷猜测,是否因为搜救已无希望,或者搜救活动遭遇了外部压力,被迫停止搜救。
据中新网报道,10月8日,上海蓝天救援队工作人员介绍,南汇城市海滩搜救行动仍在继续。蓝天救援共派出上海蓝天救援队和上海机动蓝天救援队参与搜救。截至8日上午,尚有25名队员,4台无人机,4台救援车,3台轻锋摩托继续搜索,后续救援会根据事态实际情况由指挥部作出指示,但目前还没有接到停止搜救的命令。关于此前传出的中止搜救声明,上述工作人员表示,上海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并未获得“蓝天救援”品牌授权,没按照蓝天公约开展活动,不接受“蓝天救援”全国统一调度管理。“上海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是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登记管理的民间救援组织。我们认可并赞赏对方在救援行动中的付出和努力,但其并非‘蓝天救援’品牌授权下的队伍,其言论不能代表‘蓝天救援’。”该负责人表示,搜救工作还处于紧张工作期,上述声明的发布对搜救工作和蓝天救援品牌形象造成了干扰和伤害。
现场探访:
网红景点存在致命危险
事发地南汇新城海滩,是临港两大著名“野海滩”之一,目前正在开展生态修复施工。虽然相关部门明令禁止进入施工区域,却并不能阻挡市民游客对于“赶海”的热情,“野海滩”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景点”。
4岁女童的失踪,让“野海滩”背后的安全隐患成为关注焦点,但事实上此类意外并不罕见。截至目前,今年浦东消防已经处置海滩险情三十余起,营救六十余人。消防部门表示,“野海滩”并不像看上去那样平静安全,其危险性往往被严重低估。
目前,上海两大“赶海地标”——南汇新城海滩和南汇嘴观海公园,已经加强了安保措施,并启用喇叭不断提醒市民游客禁止进入施工区域。消防部门也提醒市民,海边游玩还是要去正规安全的场所,野海滩没有安全保障,一旦发生危险很难施救,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海滩走失女童父亲为继父”?
辟谣、封号、禁言
这几天走失女童的新闻牵动着众多网友的心,但也有传言开始在网上流传。有网络流言称女童父亲为继父,此前女童曾被丢过一次,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走失女童一家系原生家庭,不存在曾丢过该女童的情况。
10月7日,@微博管理员也发布消息:近日,“4岁女童海滩走失”事件引发广泛关注,相关部门正全力开展搜救工作,广大网友都祈愿女童能平安归来。站方也密切关注事件进展,协同各界力量为女童祈愿平安。但站方在巡查中发现,有个别用户传播谣言不实信息,且有少部分用户对当事人亲属发布人身攻击、侮辱谩骂等不利于搜救工作开展的极端言论,对此站方予以严肃处置。
依据《微博社区公约》等相关规定,站方共清理人身攻击、网络暴力等违规内容1258条,对175个违规账号予以阶段性禁言处置。同时,站方对 “走失女童曾被丢弃”“走失女童父亲为继父”等流转到站内的典型谣言予以辟除,共清理违规内容266条,并对谣言首发账号予以关闭账号处置。
专家观点
上海女童失联监护人是否担刑责?针对这一问题,有网友认为,女童父亲让4岁女儿独自留在海边长达十多分钟的做法,不仅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更是导致女童失联的主要原因,应该按“过失罪”承担刑责。
对此,刑事专家、首都师范大学法律系教授肖怡表示,如果涉事当事人有间接故意甚至直接故意的行为,公安机关完全有可能通过对其本人以及周边人员等多方面的调查,获取定罪的确凿证据链。本次事件中是否存在“过失”,要根据当时具体的地理位置状况、孩子年龄、离开时间等综合判断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所能认识到的危险程度,来考察行为人是否有义务、有能力预见到结果。而“故意”的认定需要行为人具有主观故意,即已经预见到了结果可能发生,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态度。从目前媒体报道出来的细节来看,虽然有网友表示质疑,但尚没有证据表明孩子父亲有直接故意或者间接故意行为的存在。
如何防止儿童走丢
01
安全意识不能松
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家长和孩子的安全意识是确保孩子安全的首要因素。家长带孩子出行,要养成随时“检查”孩子的习惯,尽量让孩子待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也要教育孩子紧跟家长,不要乱跑。
02
走失自救知识要科普
人总有糊涂的时候,家长们不能保证孩子每时每刻都是安全的,但可以给孩子科普一些有用的自救知识。比如教会孩子辨认标志建筑,识别方位等,分清警察、交警等职业人士,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快地寻求帮助,同时不要忘了给孩子科普报警、急救电话等知识。
03
不让孩子脱离视线
带娃外出,最靠谱的方式就是时刻留意孩子,不让孩子脱离自己的视线。尤其是在人多的地方,可以给孩子穿易辨认的衣服,若孩子十分好动,防丢利器可以用起来,比如防走失背包、智能电话手表等,确保孩子的安全。
敬畏自然
远离危险
来源:新民晚报、央广网、@微博管理员(封面图来源网络,图文无关)
*温馨提示:如果本号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留言与我们联系,经核实相关情况后,我们将会妥善处理。投稿邮箱:ycpf_sf@gz.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