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技术-经济范式视角下的开源软件演进剖析(五)

开源社 2021-10-31

 

点击上方“开源社”关注我们




| 编辑:杨紫琳

| 作者:刘博

| 转载自:华为开发者社区

| 设计:李静雯
  如何破解网络外部性


以开源软件为代表的知识、信息经济下垄断与“传统的垄断消除竞争论”相背,厂商的垄断不仅没有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在更长的时间跨度、更广的空间范围和更高的程度上展开。


信息经济中的垄断者较之于传统经济中的垄断者具有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面临更多的竞争者,竞争结果的残酷性使得企业争夺垄断地位的竞争异常激烈,而垄断的暂时性使得任何一种垄断地位都不是高枕无忧的,一浪高过一浪的技术创新使得垄断厂商难以躲避激烈的竞争。经济全球化下市场范围空前扩大,相对于庞大的市场规模,在封闭市场中占据绝对垄断地位的厂商其市场势力显得相对渺小,对市场的控制力也是在有限范围内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拥有相似或可替代产品的垄断厂商会与其在国际市场上展开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信息经济下的垄断在短期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或排斥某种竞争,但从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来看,这种垄断非但没有排斥、限制或消除市场竞争,反而激化了竞争的强度、提升了竞争的高度,竞争的花样不断翻新,竞争的手段更加隐蔽。信息经济社会来自国内外的替代品提供者、潜在竞争者等诸多方面的竞争使一个垄断厂商难以也不可能置身于竞争之外,垄断厂商在与其他竞争对手竞争的同时还必须不断地和自己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竞争使在位垄断厂商时刻面临着提升竞争优势的压力,垄断厂商只有不间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才能击败竞争对手和超越自己,才能维持和加强自己的垄断地位。


信息经济下IT产业中的网络外部性是大魔王,它不仅在宏观层面上对经济运行模式和运行规则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微观层面上对企业的运作机制和竞争策略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5.1


IT产业垄断形成的机理和竞争的新特征


5.1.1形成机理


1. 供给方和需求方双重规模经济作用下规模型垄断的形成

                           


如图所示, 在供给方规模经济和需求方规模经济的双重作用下,IT产业中企业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率的最佳点有可能趋向于无边界,从而市场会表现出“一边倒”、“冒尖儿”的特征,市场均衡的结果会向某一产品或技术集中,集中的结果是市场结构不断地向垄断或寡占的市场结构转变。 


2. 产权保护和标准竞争下技术型垄断的形成


信息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和标准的掌握成为企业获得市场垄断地位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网络产品的系统性和互补性客观上要求技术实现较高程度的标准化,而技术的较高程度标准化要求迫使市场最终只能容忍一种或很少种技术的存在,为数众多的技术创新主体和数量有限的技术标准能够生存的市场竞争结局使得网络产业中技术标准的争夺战异常激烈, 标准竞争中的获胜者不仅可以占据“胜者全得”或“胜者获得多数”的市场垄断地位,而且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得标准者得天下,谁掌握了技术标准,谁就掌握了游戏规则的制定权,谁就能够获得更大的技术控制权和市场势力,从而可以掌控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获得产业领导力。


在传统经济中,标准是由标准化机构等公共机构强制推出的公权,标准制定机构在采集标准时一般会尽量避免将具有私有属性的知识产权或专利权纳入到标准之中,具有公权的标准不为某个企业所独占,而是各个同类企业所必须共同遵循的准则。由于这类标准不限制各企业为达到标准而采用的具体技术,谁的技术最高效、最易于实施,谁就能在竞争中胜出,因此这类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了企业之间的技术竞争。信息经济中,由于企业的产权保护意识很强,只要有创新就会考虑申请专利,很少有技术标准可以绕开知识产权或技术专利权。技术标准中私有产权的介入意味着标准持有者具有排他性的市场势力,其他企业若要使用这一标准,就得向标准持有者支付相关的知识产权费或技术专利费,技术标准对竞争的负面影响日益暴露,在市场竞争中标准持有者可以凭借技术标准轻易地获得市场优势。


3.基于自身优势和强学习效应下内生型垄断的形成


与传统垄断企业靠行政支持、并吞竞争对手等外生力量成为行业的“巨无霸”不同,网络经济社会网络企业(如微软)的垄断基本上是靠“自增长模式”且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因而是内生型垄断。企业的垄断是建立在自身的产品优势、高效的经营管理、累积的学习效应及向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等的基础之上的,是在市场竞争中遵循“达尔文生存法则”优胜劣汰的结果。


5.1.2 IT产业竞争的新特征


市场份额(Market Share)成为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

“赢者近乎通吃”是竞争的重要动力。

标准竞争是竞争的主要方式。

锁定用户是竞争的重要策略。

联盟和兼容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5.2


竞争行为和策略选择


由于IT产业运行的经济环境、运行的经济规律以及影响网络产业运行结果的因素与传统产业的不同,某些在传统产业中盛行的策略性行为如串谋、限制性定价等在网络产业中却缺乏适宜生存的土壤,或至少可以说不如在传统产业中那么行之有效。根据信息经济的特征及运行规律,探讨适合IT产业特征的策略性行为。


5.2.1 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与主流化策略


产品主流化策略的核心和关键就是使产品成为主流产品,而能否成功成为主流产品取决于产品市场份额的大小,所以尽力扩张市场份额成为产品主流化策略的直接目标。在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张过程中,临界点至关重要,一旦产品的用户数量超过临界点以后,不需要借助外力,市场份额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自行扩张,既有用户基数的网络效应能够提供足够的效用激励更多的用户参与进来,这种正向反馈机制的作用会一直持续到获得最大均衡用户份额为止。临界点可以说是产品主流化策略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正反馈机制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以及“赢家通吃”和“输家通盘”现象说明了网络经济中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一个企业产品的主流化往往是以牺牲另一个企业产品的主流化为代价的,换言之,某个企业产品主流化的进程恰恰是其他企业产品非主流化的进程。因此,网络产品主流化的非定价策略可以分成两个大的方面,即促进自己的市场份额尽快尽早达到临界点的策略和抑制及延迟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达到临界点的策略。


 1.加快产品市场份额扩张速度及使其尽早达到临界点的策略


a.率先推出产品,做市场的导航者。

b.选择性开放,充分利用开放的网络效应扩大用户规模。

c.  树立消费领袖,克服消费选择中的惰性障碍。

d.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降低临界点所需的用户规模。


2. 抑制及延迟竞争对手产品市场份额达到临界点的策略


5.2.2 用户基数的稳定与锁定策略


市场份额的扩张虽然是产品主流化的直接目标和衡量指标,但仅仅有这种量的指标扩张,产品主流化的地位未必能够持久,产品主流化地位持续时间的长短还得取决于扩张的市场份额是否稳定。由于市场竞争是动态的变化的,产品供应商会出现暂时的市场份额减少是正常的,但不能减少到临界点的用户基数以下。临界点的用户基数是正反馈机制良性循环的低线,真正主流化成功的网络企业在后续的竞争中必须能够保住其产品的用户基础,确保这部分扩张的市场份额是高稳定性的。锁定是维持网络企业用户基数稳定的有效策略。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对锁定感到头痛的不仅仅是顾客,市场后进入者也很痛恶锁定,锁定增加了其产品或技术进入市场的难度,他们总是力图打破锁定。网络经济时代市场份额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稳住市场份额或避免已有的市场份额被其他企业所抢占,网络企业纷纷采取锁定策略。



5.2.3 标准化与标准竞争策略
“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标准虽不是网络经济时代的新鲜事物,但其对市场竞争的重要性在这个时代表现得最为突出,标准是IT企业竞争的最核心因素,赢得了标准就意味着赢得了市场,正所谓“得标准者得天下”。
1. 影响标准竞争胜负的因素市场竞争中有赢家也有输家,IT企业要想在标准竞争中赢得胜利,必须拥有一些关键资产。这些关键资产主要有六种:对用户安装基础的控制、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生产能力、互补产品的力量以及品牌和名誉。这六种关键资产对于企业在标准竞争中胜出起重要作用。
2. 标准竞争策略合理的策略提高企业在标准竞争中获胜的可能性。为了提高企业在标准竞争中获胜的概率,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对标准竞争的策略进行规划和设计,包括: a.      设定恰当的竞争目标b.      选择合适的进入时机c.      培育标准竞争所需的内部资源d.      合理的组织安排 
5.2.4 产品差异化竞争和兼容性策略


产品差异性和兼容性是相对的,差异性能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偏好,但也会带来不兼容问题,在存在网络外部性的网络产业中抑制了产品或技术的网络效应的发挥;兼容性虽然可以扩大产品或技术的网络规模,但也会减少产品的多样化,降低产品的差异性。因此,网络企业必须在差异性和兼容性之间就产品或技术的定位进行决策,影响厂商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消费者的偏好。如果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或技术的偏好无差别或差别不明显,则该产品或技术的价值就主要体现在网络规模上,网络规模越大越容易被消费者所选择;反之如果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或技术的偏好足够大,即使该产品或技术的网络规模较小也不影响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消费者异质偏好的满足可以弥补因网络效应下降所造成的损失。


兼容性一直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网络经济中,兼容性已不再是企业的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竞争战略问题。一方面,对于某些由组件构成的系统网络产品来说,如果没有组件之间的相互兼容,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产品的兼容性关系到产品用户规模的构建与扩大,对于新进厂商来说,如果能够与在位厂商实现兼容,就能够迅速建立起新产品的用户规模;对于在位厂商来说,与新进厂商或其他在位厂商实现兼容,既可能使其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大,也可能因其他厂商的介入而使其用户规模逐渐缩小。前一种情况是兼容的技术层面问题,后一种情况是涉及到企业竞争战略的问题。


兼容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其一是标准化;其二是附加适配器。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是指根据需要对某一领域的有关方面规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以标准化方式实现兼容就是对相关产品或技术实现相融合所需要达到的统一技术标准事先进行设计(如对计算机界面或接口的统一规定),并通过协议敦促利益各方共同遵守,以使产品或技术可以互连接、互操作。附加适配器方式适用于采用不同技术标准的产品或技术之间,是在原本不能相融合的产品或技术之间附加一个转换装置使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互连接、互操作。 


在兼容性的两种实现方式中,标准化相对占有优势。以标准化实现的兼容是一种事前兼容,在产品生产或技术设计的过程中就已经把统一的技术标准包含其中,使得产品或技术之间的兼容性能更好更稳定,并能够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兼容,因而经济现实中绝大多数的兼容是通过标准化方式来实现的,但以标准化方式实现的兼容也可能因为事前的设计、协调、协议而耗费过高的成本.


5.3


拥抱,扩展再消灭


拥抱、扩展再消灭(英语:Embrace, extend, and extinguish)是美国司法部在微软公司内部发现的一句短语,表述了微软使用的一种发展战略,即:首先接纳广泛使用的技术标准,将产品推入市场,然后在产品中加入自己的专利扩展,最终用这些非标准的专利扩展使竞争对手处于不利地位之中。
1993 年,22 岁的马克·安德里森(MarcAndreesse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网页浏览器 Mosaic,次年又推出了著名的网景。在这之前,上网是一桩技术活儿,网景的作用是接管这个复杂的过程,为用户提供一个图形化的浏览界面。这意味着,上网浏览资讯的门槛大大降低了,只需要你有一台电脑,并且愿意为网景浏览器花一笔钱。Mosaic 和网景开创的网页浏览器时代,很快就迎来了科技巨头:微软。1995 年,微软发布了日后被吐槽无数的 Internet Explorer(IE)。早先几个版本的 IE 在技术上仍落后于网景,但微软留有后手:将 IE 捆绑在 Windows 95 操作系统上,免费提供。1998 年前后,IE 的市场份额开始超越网景。 
1998 年,网景公司(Netscape)宣布了两个决定。第一个决定并不让业内人士感到意外:未来的网景浏览器 Navigator 将改为免费提供;第二个决定则超出了许多人的意料:网景公司将公开下一代网景通信家(Netscape Communicator)套件的代码。
网景的劣势在于,它的主要产品就是浏览器,不能像微软那样,靠强大的操作系统养活浏览器项目。因此,免费既是不得已而为之,也充满风险。开源则表明了一种姿态:既然免费,就免费得彻底一点。宣布开源的第二天,网景注册了mozilla.org 这个网址,这个名为“Mozilla”的开源项目孕育了著名的火狐(Firefox)浏览器。当年 7 月,网景宣布和开源操作系统 Linux 展开合作,为未来的 Linux 系统提供开源软件。从很多角度上讲,Firefox 都领先 IE 不少,无论是功能还是技术先进性,即便如此 IE 还是有更多用户。

一切都在 Google 发布 Chrome 浏览器的时候改变了。在Chrome 发布(2008 年 9 月)的前几个月, IE 占有超过 60%。而在 StatCounter 的 2019 年 1 月报告里,Chrome 占有超过 70的份额%。
Chrome 被认为是“战略性开放”的一个典范,Chrome 是开源的。它是基于 Chromium 的,任何人都可以下载这个内核,甚至是参与贡献代码。也有一些人基于 Chromium 开发了自己的浏览器:新晋者有 Brave,老牌的有 Opera,甚至是微软的新 Edge 也是基于 Chromium。
同时, 谷歌在互联网组件标准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其中最突出的是万维网 Web 联盟(W3C)。可以想象的是,像谷歌这样主导着 Web 浏览器市场的实体正在有意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机制的整合和标准化,从而在技术上巩固自己的主导地位。谷歌开放了很多大型的产品,并从这种“开放性”举措中获益良多:一方面,获得了来自广大开发者社区的贡献,另一方面,产品得到了广泛的采用。Android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其实 Chrome 也是,其他的还有 Kubernetes 和 TensorFlow。



参考资料


卡萝塔·佩蕾丝. 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泡沫与黄金时代的动力学, 2007克里斯托弗·弗里曼. 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2007王广凤. 开源软件与专有软件的竞争--基于系统软件市场的研究,2008郭宇飚. 知识经济中一种新的产权制度和生产方式--基于开放源代码软件现象的研究, 2004王玲,董振伟,吴永清. 开源软件商业模式结构化分析,2018鄢显俊. 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2010信通院. 中国信息经济发展白皮书,2016陶爱萍. 网络产业的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 2009.http://ocselected.org/posts/paper_or_book_reading/thinking_of_open_source_innovation_economic/https://msd.misuland.com/pd/3691885065085650670https://www.cbinsights.com/research/report/future-open-source/https://www.gnu.org/philosophy/categories.htmlhttps://www.gnu.org/philosophy/free-software-for-freedom.zh-cn.htmlhttps://www.lieyunwang.com/archives/459467https://www.3wcoffee.com/qfnews/detail?id=2365http://mini.eastday.com/a/190213150603957-4.htm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1111/21/16295112_872512062.shtmlhttps://m.huxiu.com/article/305943.htmlhttp://www.wowotech.net/tech_discuss/Unix%E7%9A%84%E5%8E%86%E5%8F%B2.htmlhttps://zh.wikipedia.org/wiki/UNIXhttps://coolshell.cn/articles/2322.htmlhttps://zhuanlan.zhihu.com/p/46702640https://linux.cn/article-6783-1.htmlhttps://zh.wikipedia.org/wiki/BSDhttp://kuanghy.github.io/2015/06/07/os-history  http://finance.eastmoney.com/a/201912121321723219.htmlhttps://riehle.org/computer-science/research/2007/computer-2007-article.html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B%A5%E6%8A%B1%E3%80%81%E6%89%A9%E5%B1%95%E5%86%8D%E6%B6%88%E7%81%ADhttps://xueqiu.com/5215025851/118877584http://www.qdaily.com/articles/60527.htmlhttps://linux.cn/article-10714-1.html (可上下滑动翻阅)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开源社简介


开源社是由国内外支持开源的企业,社区及个人,依“贡献,共识,共治”原则,所组织的厂商中立、纯志愿者、非营利的开源联盟,旨在共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开源生态体系,并推动中国开源社区成为全球开源软件的积极参与及贡献者。我们专注于开源治理、国际接轨、社区发展和开源项目。





相关阅读 | Related Reading


技术-经济范式视角下的开源软件演进剖析(四)



技术-经济范式视角下的开源软件演进剖析(三)

技术-经济范式视角下的开源软件演进剖析(二)

技术-经济范式视角下的开源软件演进剖析(一)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