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 | 第五期纪念《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世界遗产对话系列活动


第五期纪念《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世界遗产对话活动于2022年10月12日举办,主题为:

大型世界遗产和系列世界遗产

——定义突出普遍价值的不同方式



 01 会议背景 


WHITRAP上海中心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主办了为期6个月的线上系列对话活动,其成果将于11月15日至16日在“世界遗产与城乡可持续发展——基于人文的韧性与创新”国际会议上进行分享。


第五期对话活动由WHITRAP上海中心项目主管Marie-Noël TOURNOUX女士组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邵甬教授负责记录、总结、汇报。活动邀请了七位来自亚太地区和英国的专家就大型世界遗产和系列世界遗产的话题分享他们的观点,他们是:


  • 燕海鸣,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主任

  • 西和彦,日本文化财产厅首席文化遗产专家

  • Sangeeta BAGGA,印度昌迪加尔建筑学院院长

  • Kapil SETIA,印度昌迪加尔城市规划部门首席建筑师

  • 光晓霞,扬州市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文物博物副研究馆员

  • 张依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副研究馆员

  • Paul SIMONS,欧洲温泉小镇秘书长(英国)

嘉宾合照





 02 开幕 


首先,Marie-Noël TOURNOUX女士欢迎了各位参会嘉宾和听众,介绍了第五次对话的目的、嘉宾和议程。她指出,20世纪下半叶,学界中演变出了一种不同的研究方法,侧重于较长的时间跨度、广阔的地理文化区域、复杂的社会层面,以及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互动,所以,这种研究方法需考虑不同类型的研究目标,关注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功能关系。在此次会议中,各位嘉宾将根据他们在各自领域的专业经验分享观点,讨论大型遗产、系列遗产或跨国遗产这些分类方式(申报世界遗产的方式)是否有助于定义不同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下文简称OUV),分析保护和管理大型遗产、系列遗产或跨国遗产的过程中有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03 会议主题介绍 


燕海鸣老师介绍了大型系列遗产的类别、概念和所面临的管理挑战。他列出了四种大型系列遗产的类型,即系列遗产、跨国遗产、文化线路和大型遗产。发言中列举了韩国新儒学书院、中国的泰山来解释系列遗产。但是以中国长城、罗马边墙为例,燕老师又指出,系列遗产可能跨国也可能不跨国。随后,他继续解释了什么是跨国遗产,跨国遗产一定是系列遗产,跨国遗产可以是同一主题下的遗产地组合,也可以是“文化线路”。文化线路的申报更涉及复杂的“交流”问题,例如世界遗产“圣地亚哥康波斯特拉之路”体现的是一个体系下两个国家各自申报(法国、西班牙),而丝绸之路则不同,它在申报时就联合了众多国家一起。最后,燕老师介绍了这些大型遗产所面临的管理挑战:空间范围大/文物本体保护难度大,协调管理难度大,利益相关者多/发展压力大,以及阐释展示要求高等。



由于燕老师要提前离开,主持人在他发言后便询问了他对于大型遗产对理解OUV所体现的作用的看法,以及他对管理尺度的看法。


燕老师认为,首先,新概念的产生肯定会对既有的体系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大型遗产的定义肯定会为世界遗产价值的认知、保护和管理带来改变。大型遗产这个概念本身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怎么样才能算作“大”,燕老师认为“大”更多指的是我们应该守护这种遗产的信念,它们不仅是人类历史上留下的遗存,更是当下我们无法复制的智慧体现。而系列遗产的管理在《操作指南》中非常明确,各部门需要协调管理,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协调管理的机制,如果没有机制就需要建立机制。跨国遗产是一个当代概念,更多体现教科文组织需要推动大家交流互建的当代意识,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通过文化建设和和与共的关系。燕老师最后总结,这些概念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指向和切入点,不能单纯从其字面上的解释来看。





 04 “Pecha Kucha”6分钟发言 


西和彦先生以世界遗产“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对现代主义运动的杰出贡献”为例,重点介绍了跨洲提名、遗产保护和促进当代遗产意识三个主题。他详细介绍了“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对现代主义运动的杰出贡献”提名的具体过程,并解释了OUV的阐述在提名过程中的作用。他最后指出,“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对现代主义运动的杰出贡献”的申遗成功对理解现代主义运动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光晓霞女士先简要介绍了中国的世界遗产大运河,随后详细介绍了作为系列遗产,大运河的协同保护机制的建立以及加强的过程。2009年,成立了大运河保护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这是一个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共同参与的保护机制,涉及13个部门以及8个省和直辖市。2019年,建立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原来的会商小组到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大运河保护的法律法规、地方规章、管理规划等内容较为复杂,为此,横向上为了便于管理,杭州、淮安、扬州等城市正在推进大运河专项立法行动,强化了部门之间的协同关系,而纵向上,浙江、河北等走在前列,先后出台了省级大运河保护条例,今年,国家文物局启动了大运河全线保护条例研究项目,大运河专项立法从市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正在逐步推进。


在张依萌老师的发言中,他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的世界遗产长城。随后他提出了长城所面临的保护挑战,即管理体系问题和认知观念问题。由于长城占地面积很大范围很广,保护状况非常不平均,其中仅有少数被保护得非常好的部分被列为世界遗产,但是还有大量未被列入的部分处于破败的遗址状态。因此,张老师提出了四个建议:第一,长城的保护需要更详细的涉建项目的施工标准;第二,调整管理体系,变为垂直管理(从中央直接到地方的管理方式);第三,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遗产价值的传播和公共教育,让大家正确认识长城;第四,我们对遗产价值的认识需要再深入,我们的世界遗产需要的是呵护而不是选美。


Paul SIMONS先生描述了世界遗产“欧洲温泉疗养胜地”的温泉小镇作为一个常见于欧洲的现象,对当地文化生活有着什么样的独特贡献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向欧洲的政府决策者和相关机构宣扬和强调这一点。


Sangeeta BAGGA教授在她的发言中介绍了在系列遗产的提名中确定遗产OUV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她以“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对现代主义运动的杰出贡献”为例,解释了该遗产地其中的一个个体的价值是如何在一起聚集为整个遗产的OUV,这其中不能仅考虑每个个体自身的价值,还要考虑整个整体。她进一步详细介绍了“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对现代主义运动的杰出贡献”的提名过程,并描述了保护和管理昌迪加尔首府建筑群所面临的挑战,该建筑群是“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对现代主义运动的杰出贡献”系列中最大的一个遗产地,作为一个生活场所会受到日常使用所带来的压力,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管理,并为其保护和使用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指导框架。


随后,Kapil SETIA先生补充了Sangeeta BAGGA教授的发言,重点探讨了一个活态场所的保护和发展压力之间需达成平衡所带来的挑战,尤其是像昌迪加尔这样一个国际化城市本身所带来的复杂性。他指出,首先,增加基础设施以增加遗产地的功能性是必须的,同时,利益相关者的协商和参与也是必要的,最后,环境压力所带来的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






 05 圆桌讨论 


主持人Marie-Noël TOURNOUX邀请嘉宾就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1. 根据您的经验,大型遗产、系列遗产或跨国遗产这些分类方式是否有助于定义不同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如果是,请谈谈其具体作用。

  2. 根据您的经验,保护和管理大型遗产、系列遗产或跨国遗产的过程中,有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讨论最初,由Sangeeta BAGGA、西和彦、Kapil SETIA介绍了世界遗产“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对现代主义运动的杰出贡献”,来自勒·柯布西耶基金会的遗产协调人Bededicte GANDINI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随后,光晓霞和张依萌也提出了他们对大运河以及长城保护的想法。最后,Paul Simons也阐述了世界遗产“欧洲温泉疗养胜地”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讨论中,嘉宾强调了加强相互联系的必要性,因为遗产具有的不同方面,而管理变化也会带来许多挑战。讨论中还强调了世界遗产提名过程和申报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在提高对遗产的认识方面,着眼点要基于OUV认识世界遗产,但对世界遗产的理解也要超出OUV。讨论中还强调了人们作为受益者和利益相关者的作用,特别是在治理、知识发展和遗产价值的传播,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在当下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06 总结 


在最后的总结中,邵甬教授首先回顾了中国国情,以及自90年代以来对系列遗产、大型遗产的保护情况。此外,她还强调,近年来,中国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区域性和跨区域性的遗产保护措施,并制定了新的保护法律文书。值得强调的是,中国目前正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体制改革。

 

随后,她指出了讨论中的两个重点问题:


第一,目前我们更加意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目前我们也正在走向拯救我们共同的、也是人类最大的遗产——“地球”,因此,今天国际合作比以往都要重要。


第二,大型遗产的挑战与思考:

1、OUV的定义:不是最美的,而是最能够体现文化的多样性与人类文明的代表性。更加强调历史的层积性、文化的关联性;

2、OUV的保护:基于OUV 的价值构成要素如何更好地识别、保护,使用的功能、新的设施如何与之更好地协调。从监测的手段、从修缮的技术等等都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

3、OUV的管理:本话题最难的就是管理体系构建的困难,因此机制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几天经常用治理,而不是管理,不是简单的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或者两者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有效的机制架构,其中协调员发挥重要作用。需要继续创新,需要根据遗产的特点因地制宜的进行保护与发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最后,除了共同的理念、共享的信息、共同的规划,我们还需要长期的承诺,集体的合作,这需要坚定的信念,智慧的制度,这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而这本身就是令人敬仰的文明的一部分。






 07 闭幕 


最后,Marie-Noël TOURNOUX感谢了邵甬教授所作的全面完善的总结,并感谢了所有参会嘉宾和听众,她再次介绍了我中心未来在世界遗产管理、申报程序和经济发展方面计划的活动、合作和研究,并宣布了下一期纪念《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世界遗产对话系列活动,主题为“世界遗产:弥合文化与自然保护的鸿沟——‘连接文化与自然’对《世界遗产公约》贡献的再认识”,时间为2022年11月2日。



会议视频请点击“阅读原文”。



供稿:Marie-Noël TOURNOUX



微信号:whitrap欢迎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亚太遗产中心(WHITRAP)简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WHITRAP)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二类国际机构(Category 2 Centre),是第一个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的遗产保护领域的专业机构。它服务于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及其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致力于亚太地区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由北京、上海、苏州三个中心构成。上海中心(同济大学承办)主要负责文化遗产保护相关项目,包括城镇、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筑/建筑群/建筑遗址保护以及文化景观保护等;北京中心(北京大学承办)主要负责自然遗产保护、考古发掘与遗址管理以及文化景观管理;苏州中心(苏州市政府承办)主要负责传统建筑技术和修复、保护材料分析以及历史园林的修复与维护。

     中心轮值秘书处现设于上海,主要负责根据中心理事会确定的计划和指示,协调和指导中心工作。


轮值秘书处联系方式:
TEL:(+86) 21 6598 7687 转 8002
FAX:(+86) 21 6598 2058
E-mail:tx.wang@whitr-ap.orgWebsite:www.whitr-ap.org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亚太遗产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