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佛经宝函,怎一个美字了得!
贴金彩绘石雕经函
贴金彩绘石雕经函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
通高23厘米 函身长33厘米 宽17.2厘米
座长37厘米 宽23.4厘米
1963年浙江东阳中兴寺塔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经函盖外彩绘雕饰团花、牡丹、飞天、莲蓬、毬路纹、菱形网格纹等装饰图案,皆是当时佛教流行纹样。经函盖内涂墨漆,阴刻供养文字。
函身浮雕墨笔勾勒,敷彩贴金,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僧人与白马取经故事,最终以三只六牙白象身负经卷象征取经归来,或源自东汉“白马驮经”典故。晚唐五代时期,僧人取经形象与故事广为流行,这是所见较早的僧人取经图像,可能与玄奘西天取经也存在某种联系。函下浮雕莲花伎乐童子,象征了西天极乐净土世界的清净声乐。函内原存七卷纸本楷体墨书《妙法莲华经》。
经函盖内阴刻文字
建隆二年辛酉岁九月二十五日勾当塔弟子军将/葛仁耿弟人吏葛仁绍造并经永充供养
墨书《妙法莲华经》
墨书《妙法莲华经》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
纵29厘米
1963年浙江东阳中兴寺塔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佛经被视为佛教“法舍利”。东阳中兴寺塔出土的贴金彩绘石雕经函内原供奉佛经共7卷,楷体墨书朱丝栏,此卷即其中之一。据经函墨书可知时间当为建隆二年(961年),这是极为珍贵的北宋初年佛经写本与书法艺术资料。
《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佛教思想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重要经典,据传是释迦牟尼佛晚年说法,核心是宣说“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的平等思想。汉地流行的多为后秦鸠摩罗什译本。此经也对中国佛教信仰与文人思想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浮雕佛像石函
浮雕佛像石函
吴越国(907~978年)
通高25厘米 长46厘米 宽26.5厘米
1957年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第二层出土
苏州博物馆藏
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始建于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完工,是保存至今的吴越国后期楼阁式砖塔。此为长方形盝顶石刻藏经函,石函内原置鎏金镂花包边楠木经箱。
经函身每面浮雕一佛二弟子与二胁侍菩萨,主尊分别为释迦牟尼佛(说法印)、西方阿弥陀佛(禅定印)、东方药师佛(托钵)与未来弥勒佛(倚坐)。底部四周刻如意云纹花边,盖内面涂成漆地。
鎏金镂花银包边楠木经箱
鎏金镂花银包边楠木经箱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
通高21厘米 长37.8厘米 宽19.2厘米
1957年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第二层出土
苏州博物馆藏
此楠木经箱置于石函内。箱底垫有丝织物,楠木质胎上髤透明单漆,盝顶各部边缘和接缝处皆镶嵌包银质鎏金花边,工艺极为精细。经箱大体完整,镂金工艺精妙,箱上记载制作艺人姓氏更属可贵。经箱内原置佛经即法舍利已朽。
经箱须弥座边沿横凿小字一行:“建隆二年男弟子孙仁朗镂,愿生安乐国为僧”,箱外底墨书四行:“弟子言细招舍净财造此函盛金字法华经。弟子孙仁遇舍金银并手工装。弟子孙仁朗舍手工镂花。辛酉岁建隆二年十二月十七日丙午入宝塔”。
经箱外底墨书
苏州瑞光寺塔·螺钿经函与经书
1978年,苏州瑞光寺塔第三层塔心天宫中发现的嵌螺钿经箱,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出土最完整的晚唐五代螺钿工艺器物。
四周斜坡和边沿镶嵌有瑞花、菱形环带花纹,间以蝴蝶和飞鸟状钿片。箱身壁面四周镶嵌缠枝形石榴、牡丹等花卉图案,整体呈现出雍容华贵的气象。经箱内置碧纸金书《妙法莲华经》,象征法舍利供养。上海图书馆亦藏有多卷吴越国时期磁青纸经折装佛经,其中卷首扉画佛像与供养场景亦极精彩。
吴越国 嵌螺钿经箱
苏州博物馆藏
吴越国 碧纸金书《妙法莲华经》
苏州博物馆藏
内容来源:“东南多胜事——雷峰塔与吴越国佛教艺术展”
戳这里为我加颗小星星★
“星标”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我的消息哦
长
按
关
注
—官方微信—
深圳博物馆
深圳改革开放
展览馆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官方微博—
@深圳博物馆
—官方网站—
https://www.shenzhenmuse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