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金春秋丨你有信仰吗?看古人如何把信仰带进生活......
这些铜器
与世人的宗教信仰和日常生活
紧密联系
宗教造像与供养铜器
种类丰富的各式造像,反映了古人对宗教神祇的理解与膜拜,也反映出佛教、道教的多元化与包容性。各式铜炉与花瓶,既可作为儒释道以及宗庙祭祀活动中重要的供养器具,也可用于文人生活中的文房清供或赏玩陈设。
宗教造像
自宋代以来,儒、佛、道三教以及民间信仰互相影响的趋势愈发明显,教义与神灵互相借鉴。元代尊崇藏传佛教,开启了藏传佛教在内地的传播,及其与汉地佛教的融合;明清两代,藏传佛教依然获得皇室优崇与扶持,汉地儒、佛、道三教的融合信仰,深入民间流行。
明清时期佛道两教相对衰落,儒学的发达促进了佛、道两教与民间信仰的融合,宗教造像艺术的发展相对滞后,但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的多元信仰。
明代鎏金铜玄武
湖北省博物馆藏
真武大帝铜像
明(1368~1644年)
通高48厘米 宽25厘米
1992年深圳铁路公安处移交
真武原名玄武,乃北方星宿之神。北宋时期,宋真宗崇尚道教,改称真武。彼时,真武大帝信仰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明成祖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宣称获得真武协助,其一是宣扬君权神授,获得他夺取侄子帝位的正统性;其二是获得广大真武信众的支持。朱棣登基后,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在真武信仰的祖庭——武当山全面修建道教建筑群。终明一代,武当山为皇家道观。
16-17世纪《罗马人民的保护者圣母玛利亚像》摹本
意大利罗马圣安德烈教堂藏
送子观音铜像
明(1368~1644年)
通高57.5厘米 宽33厘米
1992年深圳铁路公安处移交
此观音像戴花冠,披覆头天衣,手托童子,坐于象征珞珈山的莲池山石上。送子观音图像始于明代晚期,与中世纪晚期西方天主教的圣母子图像极为相似,两者之间的关联是目前学界探讨的热点课题。
鎏金文殊菩萨铜像
明(1368~1644年)
高10厘米 座宽8厘米
1984年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调拨
此文殊菩萨戴五叶宝冠,左右手臂装饰文殊标志性的梵夹佛经与智慧剑,跏趺坐于束腰宽莲瓣台座上,呈现了汉藏融合的艺术特征。
汉藏艺术融合是元代以来佛教造像的全新风格,尤其是皇室宫廷与藏传佛寺造像的主流。
鎏金叶衣佛母铜像
明(1368~1644年)
高12厘米 宽12厘米
1993年国家文物局调拨
叶衣佛母是藏传佛教莲花部的明妃,居于深山丛林,以树叶为衣、以孔雀尾翎为裙,能除诸魔惊怖及诸灾障。
这件叶衣佛母,三头六臂忿怒形,手持法器缺失,下身采用仙道羽衣的装饰,整体刚劲有气势,具有汉藏融合风格。
供养铜器
随着佛教、道教的广泛流传,受到宗教中香花供养习俗的影响,宋代及以后的铜器,以香炉、花瓶比较多见。
在金石学以及儒学复兴风潮的影响下,这些铜香炉、铜花瓶也受到了商周铜礼器的影响。如,香炉的造型多似鼎、簋、鬲、簠等食器,花瓶则多见尊、觚、壶等酒器的造型。
龙纹方形铜盆
宋或元(960~1368年)
高8.7厘米 长18厘米 宽14厘米
2011年广东省文物局调拨
这件铜盆可能是香炉,也可能作为盛放祭享食物的祭祀用器。其造型与周代的铜簠、铜盨相似,属于宋代儒学复兴思潮下仿古铜器的新创制。独特的水纹底上饰螭龙纹,古朴灵动,似为教子升天图像。
蕉叶纹铜花觚
清(1636~1912年)
高21.3厘米
2011年广东省文物局调拨
这是一对花瓶,用于宗教或祭祀的鲜花供养,造型仿自于商周时期的铜觚。
明清时期这类花觚多与香炉、烛灯组成三供或五供。三供为一香炉、两花瓶,五供为一香炉、两花瓶、两烛灯。
一件件铜器
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
也蕴含了悠久、灿烂的历史与文化
欢迎来深博看展
从展品中窥见古人的
物质生活与内心世界
展览名称:吉金春秋——深圳博物馆铜器展
展览地址: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同心路6号)10号展厅
讲解时间:10:30
▇ 往期推荐 ▇
◆向海之旅丨“雪糕刺客”退!退!退!噔~噔~噔~“海洋刺客”登场!
▇ 官方新媒体平台 ▇
订阅号
深圳博物馆
喜马拉雅
听见深博
微博
深圳博物馆
可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回复【开放时间】【场馆地址】【预约】【讲解服务】
获取相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