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火遗萃丨这种三彩不姓唐,你别认错啦~
大家都听过唐三彩
也知道唐三彩不止三种颜色
那么
辽三彩又是几种颜色呢?
辽
瓷
百
态
辽代陶瓷器在经历隋唐以来陶瓷体系的日臻完善与成熟后,更是群窑竞秀,大放异彩。辽在政治上实行“因俗而治”的双重体制,在生业上存在游牧、农耕、渔猎等多种形态,这让契丹民族在手工业生产中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使辽代陶瓷器呈现了多元发展体系。契丹民族创制出具有多种民族特征与地域风格的陶瓷品种,这些陶瓷制品质地优良,色彩艳丽,造型多样,既有契丹特色,同时兼具中原与中西亚之风,是辽朝物质文化的瑰丽呈现。
契丹民族在吸收
北方系统陶瓷技法的基础上
根据其民族和生活习惯的特点
创新性地烧制出
许多具有契丹式样的陶瓷器皿
如三彩器、鸡冠壶、牛腿瓶等
这些陶瓷器皿在造型与纹饰上
都反映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且多为低温或半高温的釉陶器
辽
三
彩
化妆土
辽三彩为高温素烧胎体、低温烧釉的二次工艺烧制而成。其在烧制时需要在胎体表面涂抹一层“质细色白”的黏土作为“化妆土”。化妆土的作用在于填补坯体不平、遮蔽有色坯体,增强釉彩色度。“化妆土”是与胎体一起进行高温烧制,烧制温度为1120℃左右。
三彩印花圆盘
口径16.7厘米
高4.3厘米
底径6.1厘米
赤峰市敖汉旗乌兰召公社出土
赤峰博物院藏
“三彩印花海棠花式长盘”纹样布局
“三彩印花海棠花式长盘”是契丹典型器物,且多以印花为主。口沿处一般以卷草纹环绕,内部纹饰基本分为以下四种装饰风格。
三彩印花海棠花式长盘
口径29.6×17.2厘米
高2.4厘米
足径25×12.4厘米
赤峰市境内出土
赤峰博物院藏
三彩印花海棠花式长盘
盘面长径26厘米
高2厘米
赤峰市宁城县小刘杖子墓出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辽三彩主要窑址
辽
三
彩
与
唐
三
彩
坯体
二者均以高岭石类矿物为主要成分的黏土所制(就地取材),但辽三彩坯体含有颗粒较大的未熔融物质,坯面较唐三彩略显粗糙。
施釉方式
唐三彩为淋釉,施釉交融,釉面自然流动,高温中流动形成斑斓色彩;辽三彩多根据印花纹饰上内容施彩。施釉不交融,釉面少流淌。
釉色
黄、绿、白、褐、蓝、黑、紫等多种色彩,黄、白、绿、蓝在唐三彩中较常见;辽三彩多用黄、绿、白三种颜色,没有蓝色。
器型
唐三彩的种类主要为建筑构件、模型明器和生活用器(碗、盆、壶、盘、炉、钵等);辽三彩的种类主要为生活用器,建筑构件多为单色釉陶。器型包括:圆口盘、花口盘、方盘、海棠花式长盘、盆、埙、套盒、注壶、鸡冠壶、鸳鸯壶、凤首瓶等。
蘑菇型三彩釉香薰
辽代(907-1125年)
通高8.7厘米
底径7.5厘米
腹径13.4厘米
敖汉旗四德堂辽墓出土
敖汉博物馆藏
红色陶胎,挂白衣,施黄、绿、白三彩,假圈足露胎,整体状如蘑菇。正顶一团黄色联珠环绕一大绿珠,腹为三匝同式小团联珠,共8组,并上下交错,珠贴塑于白釉内壳之上,团珠之空间镂出三角形或梯形孔。应是仿金银香薰的三彩制品,黄珠代表金,绿珠代表镶嵌的宝石,白色内壳代表白银,加之釉色光亮,颇具富丽堂皇之感。
三彩鸳鸯形壶
辽代(907-1125年)
高20厘米 足高2.3厘米
口径8.3厘米 足径9厘米
赤峰市松山区王家店乡辽墓出土
赤峰博物院藏
浅褐色陶胎加化妆土,器表饰以黄、白、绿三彩,釉色鲜亮明艳,施釉工艺精细周密。壶体造型为一只浮出水面的鸳鸯,鸳鸯背上有一个五瓣花型的壶口,壶口周围一周流云环绕,壶口的下部以弧形水花纹柄与尾部相接,鸳鸯昂首,头上的羽冠高耸呈弧线形,双目凝聚,神采飞扬。鸳鸯的喙部借形做成壶嘴,鸳鸯的翅膀和羽毛丰满隆起,以细小的羽毛为底衬,托以披羽和翅膀,形成三层相叠的立体浮雕图案。鸳鸯腹下为一莲叶,看似鸳鸯正在水面上静静游动。壶底部有一假圈足,底部无釉。工匠巧妙地运用了三彩来塑造鸳鸯,形象生动逼真,给人以栩栩如生的视觉效果。虽然目前出土的辽代三彩器众多且造型多样,但鸳鸯造型的三彩器在正式考古发掘资料中,数量极少,且制作工艺如此精致,为辽三彩中的精品之作。
三
彩
器
物
三彩砚台
砚台在辽代社会比较常见,质地分为石、银、玉、陶瓷质地。三彩砚台一般为八角形或是圆形,是由砚台台体和笔洗对扣合成。台体作中空筒形,砚面作云头形,一面斜凹,下部露胎研墨。笔洗一般为宽平沿,多为三彩釉印花装饰。
三彩印花八方砚
辽代(907-1125年)
高6.5厘米
砚面直径14.6厘米
洗面直径14.8厘米
赤峰市境内出土
赤峰博物院藏
器呈八棱体,由砚和洗组合而成。砚面饰菊花、水波纹。砚池斜凹,边缘有一研磨处,砚身以边框分隔,模印八组菊花等纹饰,施黄白绿三彩。洗内壁施黄釉。
三彩印花海棠花式套盒
“三彩印花海棠花式套盒”为叠合式盒,此外还有单体盒形制。两种盒都是用来盛放茶、药、脂粉、香料等物品的。赤峰市敖汉旗白塔辽墓出土的青白瓷多曲盒内部还残留有白色胭脂粉。
三彩印花海棠形套盒
辽代(907-1125年)
长15.4厘米
高3.7厘米
宽9.8厘米
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营子出土
赤峰博物院藏
一组两件,套合而成,盒面呈六曲海棠花形,子母口,外壁模印牡丹花纹,器身施黄釉,花纹施白、绿二彩。
鸡
冠
壶
鸡冠壶是仿照契丹人生活中使用的皮囊烧制而成,是最能反映北方游牧民族文化风格的器形。因部分壶体的上凸部分像公鸡冠而得名,也被称为皮囊壶、提梁壶、马盂等。鸡冠壶主要分为单双孔式和提梁式两类,有陶、瓷、木、金属等材质,在使用功能上兼具实用与随葬功能。
鸡冠壶器型
鸡冠壶典型纹饰
白釉鸡冠壶
辽代(907-1125年)
口径7厘米 底径11.7厘米
高30.4厘米 腹径27.25厘米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壶为直流,半圆形提梁,扁圆腹,平底。流底部贴塑联珠一周,下接一周圆凸棱线,作仿皮囊缝线。胎色洁白,胎质细腻,壶身表面饰白色釉,流部釉色发暗,并有冰裂纹。壶底部有垂釉现象。无论造型、釉色及胎质,皆属上品,做到了观赏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属辽代早期邢窑产品。
绿釉刻卷草纹鸡冠壶
辽代(907-1125年)
高20.02厘米 口径4.5厘米
底径6.8厘米 腹径14.1厘米
赤峰市松山区大六份台子乡墓葬出土
赤峰博物院藏
器单口双耳,身方形有穿,长腹,平底。器身两侧饰皮条装饰,腹部刻划卷草纹。黄砂胎,罩白色化妆土,施墨绿色釉,釉未到底。
契
丹
式
样
长颈瓶
辽代长颈瓶在造型上体现出具有契丹风格和中原因素的文化特征。在装饰上早期以契丹民族传统篦纹、仿皮条纹为主要装饰题材。中晚期后,融合中原地区的装饰技术与审美风格,开始施用牡丹纹、莲花纹等纹样。长颈瓶并不适合作为盛贮器,可能用于香花供养,更多作为明器发现于契丹高等级墓葬中。
黄釉弦纹长颈瓶
辽代(907-1125年)
高30.1厘米
口径11.2厘米
足径6.1厘米
赤峰市境内出土
赤峰博物院藏
敞口,细颈,溜肩,圈足。颈肩弦纹7道, 颈上剥釉,釉色较薄,腹下无釉。
盘口束颈瓜棱瓶
主要流行于契丹政权建立之前到辽代早期,泥质灰陶较多,在此基础上烧造了釉陶及高温釉瓷器产品,是常见的贮藏器。
黑陶盘口束颈瓜棱瓶
高18厘米 口径9.5厘米
底径7厘米 腹径15厘米
赤峰市翁牛特旗博物馆藏
鸡腿瓶
鸡腿瓶又称为“鸡腿坛”“牛腿瓶”,是契丹民族典型的贮藏酒水奶汁的容器。鸡腿瓶多以黑褐釉或茶叶末釉为装饰,形制为小口、溜肩、短束颈,小平底或内凹底,腹部修长如鸡腿。
茶绿釉鸡腿瓶
口径6.4厘米 腹径20厘米
底径13.3厘米 高54.8厘米
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葬出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在展厅里
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壶
——三彩摩竭形执壶
你知道它是什么动物吗?
展览时间:2024年4月30日-7月31日
展览地点: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同心路)第6-8号展厅
定点讲解时间:15:30
*本期封面
▇ 往期推荐 ▇
▇ 官方新媒体平台 ▇
深圳博物馆订阅号
深圳博物馆视频号
深圳博物馆微博
深圳博物馆小程序
可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回复【开放时间】【场馆地址】【预约】
获取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