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熊猫时代丨猛豹?林云?食铁兽......哈哈哈哈哈!


自2019年起

深圳博物馆带领观众一起

在枝繁叶茂的生命之树上撷取精彩瞬间

将透过骨骼窥视到的进化论核心概念

👉从鱼到人的伟大演化历程

👉爬行动物的向海之旅

👉繁盛的热河生物群

一一呈现

这次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

生命之树上最具魅力的叶片

——大熊猫


中国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气质独特,人见人爱,更因为数量稀少且只生活在中国而成为了野生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和文化交流的使者。约2000万年前,大熊猫与熊科的其他物种走上了不同的进化道路。沧海桑田的环境变迁中,许多物种消亡,大熊猫却凭借独特适应能力幸存至今,在成为“国宝”备受关注的同时,也在时刻提醒我们要珍爱多姿多彩的自然世界。


展览分为

“认识大熊猫”“大熊猫演化”

“幸运的孑遗”“大熊猫未来”

“城市未来”五个部分

以地球、中国、深圳由宏观到微观的逻辑

展示古人类与古大熊猫的

“过去”——演化历史

“现在”——大熊猫生理及生态上的独特适应性

“未来”——大熊猫的命运

以及人类如何守护自己的家园和未来



通过第四纪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模型和标本

多种类型大熊猫标本和化石

大熊猫伴生野生动物标本

以及深圳本土自然资源标本等

200余件展品

同时配合多媒体等现代互动手段

直观展现大熊猫的演化过程与生活习性

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古人眼中的大熊猫

在没有动物保护意识的古代,人们可能会把大熊猫带上战场、协助作战,或者直接猎杀、食用大熊猫。在三峡地区秭归县官庄坪遗址77号墓(约4000年前)、汉文帝霸陵中,均有大熊猫骨骼陪葬,说明那时人们与它们之间的联系已比较密切。西晋人称大熊猫为“驺虞”【zōu yú】,认为大熊猫只吃竹子,温顺而不伤害别人,象征和平,把它画在旗帜上,用作求和、停战。唐朝时期,大熊猫就已经被当作“外交使者”,被武则天送给日本。


中国古籍记载中,疑似描述与大熊猫形态、习性的兽类还有不少,所使用的古名和地方名多达20多个,而其中“貔貅”“貘”是最常出现的两个名字。东晋文学家郭璞在《尔雅疏》中对大熊猫形态和习性进行了详细描述:“似熊,头小庳【bì】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骨节强直。中实少髓,皮辟湿。”


典籍研究大熊猫古名一览



是熊?是猫?

1869年,法国传教士戴维(Pere Armand David)研究过一张在中国获得的兽皮后,认为这是熊属的新物种,给它起了个学名叫Ursus melanoleucus(意思是黑白相间的熊)。



1870年,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主任爱德华兹(Alphonse Milne-Edwards)研究了戴维采自中国的标本,认为它与小熊猫的亲缘关系较近,将其另立一属,更名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为giant panda(小熊猫为red panda),沿用至今。





圆圆的脑袋、浓浓的黑眼圈

憨态可掬的模样

非常想rua一下~

展览预告《如何得到一只熊猫》

深博君给大家示范了

6步“得到”一只熊猫

以下是部分网友通过微博

交的作业“大熊猫”


👆@mypersons


还有没有小伙伴想展示的?

发微博@深圳博物馆

下期咱们接着欣赏~



展览时间:

2024年5月18日-10月31日

展览地点:

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

(市民中心)第一专题展厅





▇ 期推荐 ▇


◆文明丽迹丨你熟悉的这些地方,都有云冈的影子!(文末有福利)

◆新挖出来的文物如何清理?被这场活动硬控一整天!

◆新展预告丨库房里的印章,拿出来晒晒!

◆文创上新丨小而美!深博纪念章上新~

◆新展预告丨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



▇ 官方新媒体平台 ▇


深圳博物馆订阅号

深圳博物馆视频号

深圳博物馆微博

深圳博物馆小程序


可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回复【开放时间】【场馆地址】【预约】

获取相关信息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深圳博物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