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这些地名,有来头!
六合团区委官方微信
六合共青团·与你共成长
专诸巷
该巷是为纪念春秋著名勇士专诸而名。旧巷西起板门口,东至十二折巷。位于龙津桥北延安路西侧,总长约四十余米。于2003年因城市建设整体拆除。2009年,北起泰山路和健康巷对接,南至环城南路的新巷建成。因距已消失的专诸巷仅20米,为保护有历史文化信息的老地名,遂用原“专诸巷”名称命名此巷。
竹墩里
又名“竹镇集街”,后简化为“竹镇街”。街名随竹镇地名变化而演变。竹镇晋名“士林”,取“儒仕成林”之意。宋时由集市发展为商业性镇市。传韩世忠追击金兵时,金女阵亡草瘗于此,植紫竹林为标志,名“竹墩”。旧街故名“竹墩里”。后避宋光宗赵惇讳,镇更名为“竹镇”,街名遂更为“竹镇集街”,后简化为“竹镇街”。
通玄街
旧称“观前街”。按史料记载,张果为六合园叟。张果得道后,宋隆兴初年,在邑西高阜即今儒学(学宫)之北建玄真观(又名元真观)以纪念。观南的街巷即以张果老谥号“通玄”名之,后以所在方位更名为“观前街”。清道光年间,玄真观毁;在原址改建万寿宫,街巷即复称“通玄街”古名。
瓜步街
又名“瓜埠街”。《棠志拾遗》记载:瓜步街,距城东南二十里,街南北长一里弱。东倚瓜步山,西滨滁河,南自营房头起,向北曰聚源街(一名中街),又北曰滚子桥街,再北曰上码头。转东曰杜街头街,东有戴家巷、陆家巷、桃花巷。苏东坡有诗记载曾宿于瓜步街。如今,以瓜步街为中心的瓜埠老街街区已成为市民怀古休闲的旅游景点。
县府街
位于六合区雄州街道西门,今起于前街,止于积玉巷。宋儒学(学宫、又称文庙)迁于此高阜后,儒学之前渐成街,故名“儒学街”。骑鹤街位于县治前,街名取“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意。明起,骑鹤街和儒学街合并,因位于古县衙驻地之前,故名“县府街”。
永宁街
位于六合区雄州街道滁河北岸复兴桥至龙津桥段。据嘉靖《六合县志》记载,永宁街在县东南。光绪《六合县志》云:“近侍坊在永宁街,万历九年(1581)为黄秉干立。”《棠志拾遗》载:永宁街仍沿古名,来凤街南,自南城口起,北至十字街口止。
八百桥
清康熙《六合县志》记载:“八百桥舟由冶浦达县城,水陆悉便,夏秋多商贾贸易。”旧称“青龙桥”,传唐有八百梵僧过此往冶山讲经,桥因狂风暴雨而毁,八百梵僧捐钱在原地造桥。故更名“八百桥”。另有一说,此桥名八百里桥,以当地曾出土铁牛,古人以八百里代牛,即该桥桥名与牛有关。
龙津桥
按明成化《六合县志》记载:桥一十八拱,叠石为之,有断石铭可验。唐时因战乱被毁。南宋绍兴年间,知县龚相以木船联结为舟桥,又名“浮桥”。1959年新建钢筋混凝土桥,因靠近古龙津桥(浮桥),故以为名。该桥为新中国成立后六合县在滁河上修筑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使六合城区南北片相连,结束了南京至淮阴、扬州需过轮渡的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交通意义。
冶浦桥
位于六合区雄州街道东门冶浦河上。唐天宝年间(742-756年),以土筑之。桥以河名为“冶浦桥”。五代时避南吴皇帝杨溥讳,人呼为“冶清桥”。后复原名。宋嘉定时改建,明永乐时重建,清康熙七年(1668年)建成五拱石桥,跨度长57米,桥面净宽5米。1970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名“东风桥”。1981年恢复原名。
您知道六合还有哪些
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古地名吗?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来源:今日六合
编辑:林星雨
责任编辑:陈逸峰
转载请注明
往期精彩回顾
返家乡| 六合区2023年准大学生“合”苗“乡”伴实践活动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