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档案(第十一期)丨金融与商业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来,长江首城宜宾与祖国和时代同行,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路,乘风破浪、敢为人先、创新发展,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人们以力量,为解读宜宾70年来的发展历程,解码历史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从即日起,宜宾新闻网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宜宾档案”栏目,带你体味历史细节,带你重回历史现场,进而,重构并获得对于这片土地及其古往今来的历史慧解和温暖情感……今天,敬请关注《第六篇章:宜宾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金融与商业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木质唱片机。
解放初,国民党统治时期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仍在延续,一批不法投机商趁机兴风作浪,致使黄金、银元充斥市场,物价猛烈上涨,经济秩序极其混乱。
人民政府首先稳定金触秩序,平抑市场物价。
1950年1月1日,宜宾军管会即发布以人民币为唯一合法通行货币的法令。中国人民银行在宜宾城区东门、南门、北门设立的三个分理处于同日开始在宜宾发行第一套人民币(旧币), 并宣布银元券停止在市场流通,同时把人民币和银元的比价定为6000:1。根据宜宾城区的实际情况,允许人民币与银元在短期内混合使用。4月底,又破获了扰乱金融、印制伪造人民币案,没收了印制假币的机器材料和印制的假人民币80余万元(旧币)。
为安定民心,稳定金融,中国人民银行在宜宾城的办事机构参照重庆等地的做法,在1950年春开始推行“折实分”。即按粮、油、盐、布、煤五种实物每天的价格算出一个“折实分”等于多少人民币,在银行挂牌公告。
20世纪50 —70年代,人民银行在城区相继建立了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城市信用社和保险公司。90年代后,农业发展银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华西证券、中科信证券等相继在城区设立分支机构。
宜宾城区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餐饮、旅馆、照相、理发等商业服务业也得到恢复和发展。
建国之初金融稳定后,人民政府在宜宾城区建立起国营商业体系。
1950年初,对城区87户粮商进行了清理整顿,实行粮食由国家粮食部门统一管理。1951年,成立国营贸易、百货、花纱布、文化用品、煤建、食品、五金、石油等八大公司,对私营的八个同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营。1952年,发展和组建 “城市职工消费合作社”。
1956年后,城区形成了以国营商业为领导、供销合作社为助手、集市贸易为补充的社会主义商业体系。1957年,城区除饮食服务及个体外,共有商业网点1547个。
(史料内容由中共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 宜宾市地方志办公室 宜宾市档案馆提供)
内容来源丨宜宾新闻网
文章作者丨张洁 余丽整理
图文编辑丨李莎(dearshasha)
责任编辑丨胡洁(ym130365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