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中伏丨一年最热在“中伏”,三忌三宜别“中伏”

宜宾发布 2021-03-23



今日

迎来了今年“暑伏”里的中伏

今年有“俩中伏”,总共20天

专家提示说

“暑伏”天里,中伏最热

公众要格外注意防暑降温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

进入“暑伏”后,得经三个“伏”——头伏(初伏)、中伏(二伏)和末伏(三伏)——“伏天”才算结束。


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就今年的“暑伏”来说,7月16日进初伏,7月26日进中伏,8月15日进末伏,8月25日出伏。


其中,中伏为20天,俗称“双中伏”或“俩中伏”。


“双中伏”是否意味着一定要热20天?


罗澍伟表示

中伏的天数是按传统历法中干支纪日的排列状况计算的,“双中伏”不意味着闷热的高温酷暑会持续20天。高温高湿天气出现的因素很多,如副热带高压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强弱等。


“头伏饺子二伏面”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

伏天是不是热得你没食欲?


来碗面吧!

热汤面发汗祛暑

凉拌面爽口开胃!


罗澍伟介绍,面条源于中国,汉、魏时期就已有“伏日食汤饼”的习俗。“饼”是当时面制品的统称,煮面条需用开水,所以称“汤饼”。


“传统中医认为,小麦味甘、性凉,厚肠胃,除烦润燥。此时恰值新麦登场,以此做成的面条绵软香甜,清爽适口,易于消化。吃热面时出汗,还可祛除体内湿热和暑气。”罗澍伟说。


中伏如何养生


1

健脾防暑

伏天湿热较重,容易导致脾虚,要注意健脾护脾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绿有健脾的功效,可以适当喝些绿豆粥祛湿健脾。中医认为,绿豆煮汤能够消暑益气、清热解毒,对于轻度中暑,头昏头痛、胸闷气短、无汗烦热症状能够起到治疗效果。

还应该适当多吃蔬果,特别是维生素含量高的蔬果,如西红柿、西瓜、黄瓜等。

伏天气温高,人体容易脱水,因此大量补水是防止中暑的最佳方法,也可以喝一点绿茶或者淡盐水

注意:患有日光性皮炎的人需要注意,要少吃光敏性食物,如芹菜、菠菜等。这些食物会加速皮肤对于光的敏感性,加重对紫外线的过敏。


2

面食可作为补充人体能量首选

北方有句俗话,叫“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说的是老百姓过伏天的习俗。

伏天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会加快,身体大量出汗,对能量的需求增多。饺子等面食含糖类、B族维生素、多种矿物质,可为人体提供充足的热量。暑热让人们食欲不振,面食相对好消化吸收。

吃碗热汤面,身上发汗,可以去除体内的潮气和暑气

注意

面汤,普遍含盐较高,要少喝;

捞面,有人爱把面条放到冷水中冲两次,这样做会让部分B族维生素和钾元素溶到水中,营养流失;

炒面,通常用油多,不建议常吃;

焖面,营养损失较小,营养均衡。


3

中伏要防病

1. 心血管疾病:一不小心要人命

每年夏天从6月开始,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了高发期,并且会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医师刘馨雁介绍,既往的统计数字显示,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

2. 中暑:死亡率高达60%

夏季高温,中暑不是什么罕见事儿。但是!在中暑里面,有一种最严重的中暑叫做“热射病”,死亡率高达60%,是临床表现最严重、死亡率最高的中暑。

3. 面瘫:空调直吹容易面瘫

夏季,人们常呆在空调房,很容易导致一种夏季高发疾病——面瘫!天气炎热,部分人选择空调或者风扇直吹,风寒之邪侵犯面部,出现面部神经炎,即面瘫病症。面瘫患者常常会导致面部神经麻痹,严重时嘴歪眼斜。

4. 肠炎:不注意很遭罪

这段时间人体消化功能变弱,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下降;同时,闷热的天气适宜细菌的繁殖,因而腹泻、肠炎成为“夏季”最常见的消化道系统疾病。


三 忌


1、忌晨练


三伏天最忌讳晨练。


夏天植物的呼吸作用很强,早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很高,晨练无宜。


另外,夏天老人的血压较高,尤其是早上。上锻炼身体,很容易发生危险。


三伏天健身一定要讲究方法。


可以在傍晚时分,做一些不剧烈的运动,比如散步、太极拳,稍微出汗即可。



2、忌贪凉


虽然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但是阴气已显。


冷饮、瓜果生食尽量少吃。


冷食吃的太多,很容易损伤脾胃,积攒湿气,等到冬天会引起诸多不适。


空调不要直吹,温度最好不要低于28度。


在睡觉、洗澡过程中也不可贪凉。不要用冷水洗澡,睡觉的地方不宜过凉。


如果用凉水洗澡,人体的热汗散发不出来,憋在身体中,很容易生病。


用热水洗澡,洗完之后,身体排汗完成,会发现身体会舒畅很多。



3、忌大喜大悲


夏季雨水和炎阳交替,闷热的天气让人的心情烦躁。


此时心血管的压力较大。


年纪大的人,一旦情绪激动,很容易损伤心脏。


所以,夏天一定要注意清净养心,控制情绪。


俗语讲:心静自然凉。


可以尝试音乐、画画、沉思打坐,让自己保持心境的平稳。


静为躁君,心灵经常与清静为伴,健康才能有保障。



三 宜


1、宜吃苦


夏主火,火入心。


“多吃苦”能清热养心。


像苦瓜一类的苦味食物,可以刺激味蕾,促进食欲。


苦丁茶、莲子心,则可以清心火,止疮痛。


而且,对于心气虚的人,还能补心气。


不过,苦瓜性凉,对于脾胃比较虚弱的人来说,并不适合食用,吃太多反而会引起腹泻。


脾胃虚寒、久坐办公室的人也不宜吃太多苦。



2、宜晚睡早起


中医讲:“顺四时而适寒暑”,人的作息要顺应四季轮转。


夏天阳盛而阴虚,白昼时间长,要晚睡早起。


晚上十一点,早上六点,是较为健康的作息。


中午可以适当小憩,尽量控制在30分钟左右,以免影响晚上休息。



3、宜补钾


夏天人排汗多,身体的无机盐大量排出体外。


此时人们常常以淡盐水补充盐分,而忽略了补钾。


钠钾失衡,很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夏天一定要补充钾元素。


喝茶、吃菠菜、吃番茄、吃红薯,都是很好补钾方式。



三秘诀


1、多吃瘦肉


三伏天虽然阳气旺盛,但是对人来讲却是一个“内耗”的过程。


很多人“苦夏”,只吃水果蔬菜。


长此以往,营养不够,很容易生病。


除了果蔬之外,一定要吃正餐。


吃谷物,出汗会损失维生素B,所以馒头米饭一定不能缺。


吃瘦肉,夏天内脏消耗很大,一定要多吃优质蛋白,少吃油脂。



2、摇扇降温


在家家都有空调电扇的时候,扇子几乎被人遗忘。


但是扇子的好处是不会被吹着凉。


天气炎热的时候,摇扇子既可以降温,还可以预防肩周炎。


老年人夏季中风一般发生在右脑,所以左手摇扇子能有效预防疾病发生。


手摇扇子看似落伍,但是对于身体而言,有益无害。



3、热水泡脚


古人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许多疾病都跟体内湿气有关系。到了夏季,人长期待在空调房里,吃大量冷饮冷食,都会导致人体内湿气过重。


夏季要注意祛湿,多吃点祛湿食物,如红豆薏米汤等。


洗热水澡、泡脚、吃姜都是祛湿除寒的好方法。




内容来源丨宜宾发布整合

图文编辑丨陈雪
责任编辑丨李莎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