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茅台、老干妈、大数据,谁才是贵州第一标签?

产业观察组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3-07-02

导读


“如果我们错过了30年前的广东和浙江,一定不要错过今天的贵州!”

2013年,马云在一个招商推介会上,发出了上述语惊四座的大胆预测。当时,贵州在全国的经济表现并不突出,拿得出手的产业也寥寥无几,与广东、浙江等发达大省毫无可比性。然而,很快,贵州迎来巨大的时代机遇,腾讯、阿里、百度、华为、京东、苹果、谷歌、英特尔、微软、IBM等巨头企业竞相涌入,贵州突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两张王牌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山多、谷深、沟壑纵横,复杂的地貌极大地制约了贵州省的经济发展。

2009年西部大开发前夕,贵州GDP仅不到4000亿,在全国排名倒数,是中国南方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

贵州要区位没区位,要港口没港口,自然条件不如人,只能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改变。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贵州却诞生了两大响彻全国的知名品牌——茅台和老干妈。

尤其是茅台,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极大提升了贵州在全国的影响力。

茅台酒发源于赤水河流域,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但茅台独有的回沙酱香型白酒真正成型要到明末清初;到1704年,茅台白酒的品牌开始出现;1951年,国营茅台酒厂正式成立,茅台酒从此开始了快速发展的时代。

此后,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茅台逐步享誉全国,甚至走向全球,成为全球酒类品牌翘楚。自2017年开始,茅台就在全球烈酒品牌榜上名列第一;接下来的几年,茅台营收和股价又接连突破千亿和千元。

同时,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以8.4%的产能贡献了31.5%的销售收入,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产业”。其中,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收入占全国酱酒市场的90%以上,形成了典型的产业集群。

依托于茅台强大的经济牵引力,贵州经济迎来迅猛发展。根据前瞻经济学人的统计,2012年至2022年,贵州GDP增幅高达188%,成过去十年我国经济增长最猛的省份之一。

在茅台的带动下,白酒产业也成长为贵州第一大工业支柱。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白酒产业年均增速达到12.7%。当前,白酒产业贡献的工业增加值占贵州全省工业的比重达到30%以上,是贵州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同时,茅台对贵州税收起着顶梁柱般的作用。

2020年,茅台上缴各项税费及附加416.22亿(国税及地税),其中上缴贵州省地方税务局284.2亿,占贵州省当年税收收入的15.9%。

也就是说,一家企业贡献了全省近六分之一的税收。

如果从市值来看,茅台的经济影响就更加夸张。

贵州一共有34家上市公司(截至2022年),仅贵州茅台一家就占据了80%的市值。顶峰时期,茅台总市值比贵州全省GDP还多出0.83万亿。一个企业的市值超过所在省的GDP,在全国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其实,茅台对贵州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这些直观的数据上,在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以及脱贫攻坚方面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9年底,茅台无偿转让了5024万股,也就是总股份的4%给了贵州国资公司,到了2020年又转让了4%。同年,茅台更是首次发债150亿进行融资,目的是为了挽救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这背后化作了林立在贵州省的一架架大桥和一条条公路。

如今,贵州不仅是全国首批“市市通高铁”的省份,还是全国第一个“市市通机场”的地方。

不仅如此,茅台在扶贫上也是不遗余力。在2020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茅台获得了2020年全年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正是由于茅台的特殊地位,在“十四五”规划中,茅台再次被赋予重要使命。

根据规划,贵州计划进一步做强做优白酒产业,稳步扩大酱香型白酒产能,打造世界级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其中,茅台集团成为发展焦点,贵州力争把茅台集团打造成为省内首家“世界500强”企业、万亿级世界一流企业。

未来,茅台仍然是贵州一张极其重要的名片。

而相比茅台,虽然老干妈无论是从营收还是市场地位来说都略逊一筹,但也不可否认它对贵州做出的贡献。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纵观整个辣酱行业,老干妈无论是铺货率、认知度还是影响力都占据着绝对领先地位,占行业总体市场的20%左右。2021年老干妈营收突破54亿,遥遥领先其他企业。

从经济影响来看,老干妈直接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几万人的就业,并且成为当地纳税大户,3年缴税18亿。

而从来不打广告的老干妈,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甚至在国外都闻名遐迩,一举带动贵州打响地方知名度。

中国数谷

茅台和老干妈,并不是贵州产业的全部故事。

如今,贵州正摩拳擦掌打造全新的城市名片——“中国数谷”。而且在十四五规划中,贵州将“大数据”放在了五大支柱型产业集群的首位,以贵阳贵安为核心,打造全国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

大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未来,我们对数据的需求有多大,对数据中心的依赖就有多强。

而数据中心集群具有改变城市命运的潜力,成为了城市新一轮竞争焦点。其中贵州,正以黑马之势杀出重围。

2014年,是贵州大数据元年,之后每一年贵州数字发展都呈现跨越式变迁。到了2022年,贵州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4%,增速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

在这7年间,中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落户贵州,全球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全国首个省级政务数据“一云一网一平台”、我国中西部第一个根服务器镜像节点、世界级数据中心、第四大超级工程“东数西算”枢纽节点等相继在贵州落地生根。

当前,贵州全投运及在建重点数据中心达到37个,谷歌、英特尔、戴尔、IBM、甲骨文、苹果、微软、戴尔、三大运营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富士康等世界500 强企业纷纷把自己的数据中心建立在贵州。

其中,位于贵安新区的华为云全球总部可容纳100万台服务器的数据中心,是华为全球最大云数据中心,也是华为云业务的重要承载节点。

据了解,在贵州大数据核心区贵阳贵安还有一条以大数据命名的道路——数博大道。在这条道路沿线分布着超过3300家大数据企业,占到贵阳贵安大数据企业的60%。2021年底,数博大道核心区年产值超1000亿元,税收超1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亿大道、千亿大城”。

在一定程度上,大数据对贵州经济的贡献似乎正在赶超茅台。

不过,全国大力布局数据中心的地方不在少数,为何偏偏只有贵州脱颖而出?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分析,电价、能耗、气候环境和土地是企业选择数据中心建厂选址的重要影响因素。

首先,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营业成本主要由电费和折旧摊销构成。其中,电费占比达45%。2021年全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达2166亿度,而世界装机规模最大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当年发电量仅为1036.49亿,相当于两个三峡水电站才能覆盖全国数据中心耗能。

贵州是全国电价最低的地方之一,也是能源大省之一。

2013-2018年,贵州省平均销售电价维持在0.45-0.53元/千瓦时之间,较全国平均销售电价低了至少0.1元/千瓦时。2019年,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出台了贵州省2019年一般工商业电价再降低10%的首批措施,再一次减轻了全省工商企业的电费运营成本。

另外,贵州煤炭和清洁资源丰富,是“西电东送”最早的南线工程主战场之一,已建成“黔电送粤”500千伏“五交两直”通道,每年“黔电送粤”输送的电量基本保障了广州三分之一的用电需求。

其次,从数据中心的能耗构成来看,制冷设备是数据中心的主要能耗之一。

而这类能耗的大小受室内外温差的影响极大,温差越大则耗电量越大。贵州气候凉爽、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海拔高、多山地,有些企业直接挖空一座山将数据中心藏在山洞中,十分有利于数据中心“省电”。

从地质结构来看,贵州不在主要地震带上,破坏性地震风险极低,地质稳定;也少有洪灾等灾害风险,降低了设备损坏风险。

最后,由于数据中心中需存放大量的服务器,对地产资源要求较高,受制于城市规划等原因,部分一线城市已开始限制新建IDC。因此,在一线城市土地资源紧俏的情况下,超大型数据中心逐步向一线城市周边及偏远地区迁移,贵州则成为了其中重要的可选项。

在这方面,贵州市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

贵州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省内大数据产业建设,大数据主管部门增设专门的管理职能。同时,贵州还启动科学的土地规划,以保障大数据产业项目土地供给,提出“在符合规划、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由土资源厅统筹保障,应保尽保,开辟用地审批绿色通道,现实行项目审批与土地供给联动,各市、州政府每年在达的建设用地指标中预留一定指标,优先保证大数据信息类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以上种种有利条件,再加上贵州积极抢抓重要战略机遇,交通网四通八达,网络条件好等,自然成为企业建设数据中心的首选地。

产业短板

尽管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迅猛,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

首先,产业产品附加值低。虽然有不少知名大数据企业在贵州落户,但重大项目、引领性的项目少,需要进一步强链补链,提升产业链价值,避免沦为单一的数据存储地。

其次,大数据人才较缺乏。贵州大数据高端技术人才、创业人才、管理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紧缺,技术性、基础性人才储备不足。从干部队伍来看,真正懂大数据、能够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干部缺乏。全省大数据人才总量、结构都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

在这方面,一是可以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达地区形成良性互动、优势互补;二是可以在深圳等地区建立“反向人才飞地”,借势借地借人才,逐渐形成一条完整的“孵化-加速-研发-产业化”科技创新链条。

最后,大数据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存在一定的割裂。可以通过加大大数据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撬动白酒、农产品、特色旅游等发展新支点,产生更大的乘数效应。

总之,大数据作为贵州产业重要一极已成定局,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既需要政府精心谋划、大力扶持,也需要多方形成合力为产业赋能,尤其是可以借助第三方智库的力量为驱动产业发展、科学规划产业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撑。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前瞻产业研究院

【2】,前瞻产业研究院

【3】,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区域产业对标研究、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1】《百年茅台的历史传承》 现代企业文化
【2】《产业之问|IDC行业:贵州为何是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宝地?》前瞻产业研究院

【3】《文字解读:《贵州省“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解读》贵州省政府

关于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创立于1998年清华园,2002年总部设深圳,致力于为企业、政府、科研院所提供具有前瞻性的产业咨询服务。目前前瞻已服务20万家企业,成为600多个地方政府智库机构,累计服务1800多个产业园,已辅导500多家企业上市成功。专注于:产业研究、专项调研、产业规划、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布局、产业招商、IPO咨询(募投可研、业务与技术撰写、工作底稿咨询)、产业大数据平台搭建等解决方案。





精选报告(部分)

上前瞻报告库 下载完整报告

干货分享

独角兽企业

元宇宙

清洁能源

A股IPO




前瞻部分研究成果展示




500+ 专家评审过会现场




荣誉资质

商务部应对贸易摩擦区域性工作站
国家统计局调研许可资质
中国科协产业规划战略研究所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务院国资委干部培训智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年鉴编制单位

国家碳中和规划智库服务单位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为前瞻产业研究院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至公众号或其它第三方平台,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在相应文章底部留言或微信添加懂行帝(微信号:qianzhanseo)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