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三次国货浪潮到来,品牌如何生存?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包·恩和巴图品牌战略 Author 包·恩和巴图


“ 

这里我们所谈的“新国货”,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炒作,而是中国企业未来的生存方式。

 


国际局势变幻莫测,大国博弈此消彼长。尤其,在疫情肆虐下的全球经济不堪入目,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受阻,商品流通也放慢脚步,中国品牌走向国际的道路多了很多障碍。
 
反观国内,由于技术的进步、营销的进步以及企业责任感的进步,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的差距不断缩小,尤其近几年不少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丑态百出,让消费者也意识到“洋货不过如此,国货也不错”。
 
这是一次国民意识的觉醒,也是一次本土企业进步的象征,更是一次新“国货运动”的开始,我们可以称之为“第三次国货浪潮”。
 
回顾历史,
三次国货浪潮意义非凡
 
也许大家不知道,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发生过三次国货浪潮,即便相互间隔的时间长短不同,但每次浪潮都有着独特的历史意义。
 
第一次国货浪潮
 
相比之下,第一次国货浪潮发生的时间比较早,甚至早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具体时间大约是20世纪初的30年。
 
当时的旧中国正处在动荡时期,一边是封建社会的垂死挣扎,一边是帝国主义的横行霸道,政权四分五裂,经济支离破碎,百姓颠沛流离,全国上下一片狼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孙中山、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大批觉醒者和革命者诞生,带来一股前所未有的“民族主义”思潮。尤其,梁启超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的金句至今在耳边回荡。
 
在民族主义思潮的驱动下,中国迎来了第一次国货浪潮,并诞生了张裕干红、荣氏实业、鞍山钢铁、中国银行等品牌,并在那乌云密布的环境中坚强成长。然而,遗憾的是,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这次国货浪潮终结了。

 
第一次国货浪潮的意义何在?我们认为,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国货”概念的诞生。也就是说,无论那个时期的企业规模是大是小,发展情况是好是坏,都是值得尊敬的,因为它们的努力让灾难中的旧中国拥有了真正的“国货”。

 
第二次国货浪潮
 
第二次国货浪潮的具体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标志性的事件就是1985年发生的海尔“砸冰箱”事件。
 
表面上,当年的海尔只是砸了品质不好的冰箱,以此来警示员工“要有品质意识”。但实际上,砸响了中国第二次国货浪潮的战鼓。

 
那个时期,我们看到太多本土品牌的诞生。海尔、联想、华为、格力、健力宝、伊利等等一个又一个耳熟能详的品牌,就像雨后春笋般崛起。
 
那么,第二次国货浪潮的驱动因素是什么呢?为什么与第一次国货浪潮间隔的时间那么长?
 
这就不得不提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是改革开放的主旋律,邓小平提出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等思想是这个时期的民众呼声。
 
就是在这样的呼声下,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鼓舞了全国人民,引发了罕见的“下海”热潮。很多有志之士,都放弃自己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工作,大胆下海经商,由此引来了中国第二次国货浪潮。
 
然而问题是,第二次国货浪潮为什么来得这么晚?这主要与新中国成立后的经历有关。其实,建国以后,本应该迎来第二次国货浪潮,但是由于抗美援朝、大旱灾、文革等诸多事件影响,全国上下注意力不在经济上。更重要的是,当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即便有人想创业,却心有余力不足。这就是第二次国货浪潮与第一次国货浪潮间隔时间这么长的原因。
 
不过,第二次国货浪潮的历史意义更加重要,甚至不可替代。因为,它代表着国货的全面复苏,也对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立下汗马功劳。这次浪潮不仅让世界认识到“中国制造”,也让世界认识到“中国速度”,让中国彻底摘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

 
第三次国货浪潮
 
严格来说,这次浪潮不是即将开始,而是已经开始,我们现在正处在中国第三次国货浪潮之中。这次浪潮预计至少延续到2040年。
 
这次浪潮的驱动因素比较多,诸如:双创政策、移动互联网、高端技术等等。然而,我们认为,推动这次浪潮走向高峰的最大因素应该是大国博弈。
 
美国对中国的各种贸易制裁、疫情期间的各种甩锅和栽赃,以及无端打压华为、给台湾销售武器、破坏南海和平稳定、扰乱香港、挑拨新疆等诸多无耻行径,让国人清晰地认识到:唯独祖国强大,才能国泰民安。这一大众意识的觉醒重新点燃了人们的爱国豪情,多数人的消费意向从国际品牌转向本土品牌,快速掀起了第三次国货浪潮。
 
在这次浪潮的推动下,也诞生了很多优秀的新品牌,诸如:小米、蔚来、元气森林、钟薛高、花西子、三顿半、巴奴、李子柒、小仙炖等等。他们的故事已经传遍祖国大江南北,不仅给平平无奇的市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而且也给我们诠释了“新国货”的定义。
 
然而,我们认为,这些品牌的诞生和发展,只是这次浪潮的序曲,好戏还在后头,未来20年更多优秀的品牌继续崛起,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那么,这次国货浪潮的意义,与第二次国货浪潮有什么不同?
 
如果说,第二次国货浪潮是国货的复苏,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行业标准,那么,这次国货浪潮就意味着,国货广泛取代洋货,让国货真正与洋货分庭抗礼。通俗地讲,第三次国货浪潮让国人意识到:不用到日本买马桶盖和电饭锅。

 
第三次国货浪潮带来的改变
 
其实,最大的改变我们已经提到了:国货取代洋货。未来20年,围绕这一主题,在各行各业会发生很多变化,由于篇幅有限,这里我们只列举以下三大变化:
 
品类创新
 
第三次国货浪潮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就是“小众崛起”。也就是说,小众市场的需求爆发,对品牌的品质、功能、审美和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得不迫使企业开创新品类,以新的概念和形象出现在顾客面前。
 
因此,未来20年是新品类,新品牌井喷式诞生的20年。我们将看到很多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新产品,也将体验到更加接近人性的好设计、好服务,让国人普遍感受到“新国货”的真正好处。

 
打破垄断
 
正因为,随着“洋货不过如此,国货也不错”的认知不断普及,在不久的将来,在很多品类上,国外品牌垄断的局面一一被打破,本土品牌广泛取代国外品牌,成为行业新领袖。这里包括:芯片、汽车、手机、电脑等曾经长期被垄断的大品类。
 
不过,这种打破并非是风平浪静的,肯定会经历一场又一场激烈角逐,不仅要依靠国民的爱国热情,还要依靠国家的政策支持,更要依靠企业自身的进步。

 
新价格战
 
比起前面两大变化,这一变化是我们所不希望的。但是,凡事都有好与坏,不可能完美无瑕。
 
未来市场,无论大家如何区分,如何差异化,由于品类和品牌的井喷式发展,必将引来“新山寨产品”的跟进,消费者在“新国货”和“伪国货”之间茫然,新一轮价格战无法避免。
 
因此,未来的新国货将面临双重压力:坚持品质的压力和实现盈利的压力。这两大压力迫使企业必须践行我们“认知思维”提倡的8个字:外求认知,内求使命。

 
要么革新,要么淘汰
 
第三次国货浪潮无疑是中国企业的福音,机会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威胁。然而,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躺平、躺赚。
 
如果你想在这次浪潮中成为弄潮儿,打造强势品牌,就必须在“新国货”的“新”字上做文章。
 
新概念
 
新国货,必须在顾客的心智中创造一个新东西。技术可以是原来的技术,设备可以是原来的设备,渠道也可以是原来的渠道,但概念必须是新的。
 
举例的话,元气森林在技术上与其他饮料厂商没有什么区别,它的苏打水,其他厂商也能生产出来。但是,在概念上,元气森林在全国第一个旗帜鲜明地提出“0脂0糖0卡”的概念,深受爱美女孩们的欢迎,从而走红全国,在短短3年时间创造了30亿的营业额和400亿的市值。这就是概念的魅力!

 
所以,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个事实:新国货,归根结底是心智产品,而非物理产品,我们必须要成为顾客心智中的“新东西”。

 
新审美
 
新国货与老国货最容易区分的地方就在于视觉层面。从品牌LOGO到产品包装,从形象广告到官方网站,新国货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视觉元素中融入了新的审美,做出新的感觉。
 
然而,在新审美的应用上,很多企业会陷入困境:新审美到底有没有一个可衡量的标准?
 
说实话,确实没有。艺术与科学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审美属于艺术范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评判的标准,很难统一。但是,我们还是给出两个可以落地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中国元素与时尚接轨。
 
新国货的视觉表达,必须要与时尚接轨。这就需要鉴别“何为时尚”。其实,有两个简单的方法:一是、当今流行什么颜色?二是、年轻人喜欢什么风格?如果你能把握这两点,与时尚接轨就容易得多。
 
近期,花西子推出了一个虚拟代言人,不仅节省了高昂的明星代言费用,而且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感受。虚拟代言人,长着一副东方美女的脸,气质、神态很现代,但在穿着打扮中有着一股中国味道,总让你感觉她与众不同,却似曾相识。其实,她的出现,符合了年轻人沉迷于虚拟世界的现状,也符合了多数年轻人内心深处那位“女神”的样子。

 
除了这个虚拟代言人,花西子在产品造型和产品包装的设计上也是出色的,在设计中融入了很多新审美元素,给人带来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尤其,他们曾经推出的“苗族印象”系列产品堪称经典,把中国元素与时尚无缝对接,既符合年轻人的口味,也弘扬了民族文化。
 
第二、中国元素与国际接轨。
 
360董事长周鸿祎曾经说过:视觉上分歧很大,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大家要看看苹果,苹果是怎么做的。这就是与国际接轨的很有效的方法。新国货一定是高品质的,一定是有能力走向国际市场的,因此必须在审美上与国际品牌看齐,每个触点必须要有十足的“国际范儿”才行。

 
蔚来汽车,是一家本土企业,但是,在它的视觉形象上就有着十足的“国际范儿”,完全不输给特斯拉。产品设计我们可以不谈,因为他们可能是聘请国外设计师设计的,但是它的4S店装修以及官网设计,甚至到每一个宣传物料,都是那么精致、讲究,具有很强的国际感。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新审美的内核,说白了就是“时尚审美+国际审美”。如果你看懂这个道理,在新审美的追逐上,就不再迷茫了。
 
新模式
 
新国货品牌,要想获得这次浪潮中的胜利,就必须在商业模式上做出创新才行。
 
商业模式,我们通常分为三个方式:价值提供方式、资源整合方式和实现盈利方式。其中,对新国货而言,最重要的革新在于价值提供方式。
 
老国货在价值提供上一般都是这样的模式:厂家—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在互联网时代,多了一个模式:厂家—电商平台—消费者。为了促进这个进程,在这两个模式里,厂家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广告+促销。
 
对于新国货而言,这种模式已经淘汰了,必须要做出创新才行。因为,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每天接触的媒介物也发生了改变。如果你还是按照老模式去做,可能没有办法跟你的目标消费者有效沟通。
 
那么,新国货到底怎么做?其实没有指定的答案,只能根据你的产品属性和目标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设计出适合你的模式。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先进入心智,后进入渠道。
 
近几年,新国货品牌广泛采用的内容营销,让很多老品牌看得有点晕。不少企业认为,好好的广告和促销不做,就做那些没用的文章、海报和视频,多浪费时间啊?其实,这就是新老国货的本质区别。
 
内容营销最大的魅力在于,在内容的展示和故事的讲述中建立认知,以新鲜、高级、有使命感的形象优先进入消费者心智,心智中先“走红”,从而拉动产品的销售。逻辑很简单:在互联网时代,媒体即渠道,认知一旦建立起来,打动了消费者,消费者扫一个码就可以订购你的产品了。

 
这个方面,李子柒是经典案例。李子柒现在推出月饼、粽子、辣酱、面条、茶叶等各种各样的产品,但刚开始的时候,她却一个产品都没有,就是老老实实地拍短视频,给大家展示中华美食的制作过程。结果,视频走红网络,不仅国内爆红,在国外也做出了影响力。这个时候,李子柒就从一个网红变成了IP,在消费者心智中打入一个深深的烙印:东方美食生活家。正因为建立了这样的好认知,李子柒推出产品的时候,基本上推一个火一个。
 
如果我们把这种做法从模式的角度总结的话,大概是这样的:内容—IP—消费者—渠道—产品。当然了,这个模式不能完全代表“新国货”模式,但跟老国货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老国货模式是以“推”为主,产品在先,认知在后;而新国货模式是以“拉”为主,认知在先,产品在后。后者更加符合心智时代的打法。

 
所以,这里我们所谈的“新国货”,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炒作,而是中国企业未来的生存方式。如果你看不透其中的原理和新意,只能在过去的老路上徘徊,从而在第三次国货浪潮中被人遗忘,最终被无情地拍到沙滩上。 

作者:包·恩和巴图;来源:包·恩和巴图品牌战略(ID:singjoy-BC),转载已获得授权。
转载授权及媒体商务合作:Amy(微信号:13701559246);
加入社群:Cherry(微信号:15240428449)。


相关阅读



食品人都“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