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清唱戏曲张口即惊艳!听完我的戏曲基因觉醒了!
在文化碰撞的时代
这些“00后”始终坚守着
非遗文化的一方阵地
他们用创新的方式
“416女团”重聚
不忘初心,无一人转行
近日,曾火遍网络的“416女团”
舞台上重聚,再度合作唱响了
最初的京剧戏腔歌曲《探窗》
传神的表达
还是戳动了不少人心
两年前,上海戏剧学院的
5位00后女学生
“老旦”边靖婷、“程派青衣”杨淅
“花旦”程校晨、“花旦”朱鹮
和“梅派青衣”朱佳音
5人翻唱京剧戏腔歌曲
在网络走红
因住在416宿舍
她们被网友称作“416女团”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两年过去,5位姑娘无一人转行
都在继续坚守着戏曲梦
边靖婷、杨淅就职于
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
程校晨、朱嬛从事
戏剧、戏腔歌曲相关工作
小一届的朱佳音也在毕业后
紧跟师姐脚步
入职了新艺民族室内乐团
有趣的是
和毕业前在校园不一样
姑娘们的直播间里
少了姐妹的身影
却多了同事的面孔
比如,在演出后台
边靖婷会拉上同事们一起直播
她不在镜头前时
同事们便自然地帮她上播
和观众科普戏曲知识
姑娘们的坚守与热爱
感动着舞台前后和线上线下的
业界前辈、票友观众
不少人看到她们表演
会给予鼓励
很多00后、10后的粉丝互动道
正是在“416女团”直播间的
“惊鸿一瞥”
让他们产生了兴趣
加入学校社团
开始了解、喜爱京剧
这一传统艺术
“把自己学的东西让大家看看
我们真的在传承非遗”
清唱戏曲,开口即惊艳
武生扮相耍标枪
15岁少年
痴迷非遗创作
成家乡最年轻非遗传承人
来自云南楚雄州的
“00后”女孩陈海燕
是当地最年轻的
彝族服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将彝绣传承下去
不仅是我的梦想
也是我的责任”
这是出生于彝族刺绣
和彝族服饰制作传承之家的
陈海燕的一个小小彝绣梦
从12岁起学习传统技艺
到大学毕业后
回到家乡从事非遗事业
用所学的设计知识和热情
为彝绣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一方面,她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创新产品设计
并通过电商直播的方式
进行产品宣传与推广
另一方面,她主动投身扶农助残事业
多次组织开展彝族刺绣培训班
是培训班里的残疾绣娘们
最爱的“小陈老师”
此外,陈海燕还通过
进博览会推介、上T台走秀等方式
把彝绣文创产品带入
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
推动楚雄彝绣走向国际
目前,陈海燕
共掌握了10余种刺绣针法
刺绣、设计等活都不在话下
尤其在民族服饰制作
和手工艺品刺绣制作领域
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独立设计绣制的《山纹》笔记本
及立体花刺绣斜挎包
被大理大学收藏
用0.16毫米金丝做凤冠
重庆渝北区
90后小伙辜国强
在学习文物修复时
被花丝镶嵌的一顶凤冠吸引
随后拜师学艺5年
成为一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他在大学时期
学习的是瓷器专业
并到故宫进行了
为期半年的瓷器文物修复学习
他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结合
用0.16毫米金丝设计制作出
凤冠、发簪、耳饰等
作品远销海外
辜国强说
“希望更多的90后、00后加入其中
把非遗技艺传承发扬下去!”
让古老面塑潮出圈
郎佳子彧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
他从5岁开始
跟随父亲学习手艺
15岁破格成为
北京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
作为95后非遗传承人
郎佳子彧在继承
传统美学的基础上
把握时代脉搏
借助各种新型传播方式
致力于扩大非遗的影响力
面对采访
郎佳子彧坚定地说
“新时代的年轻人
应该有执着自己理想的定力
即便它是一张冷板凳
也要有足够的耐心
一点一点捂热它
有朝一日,不光理想
这个过程本身就会回报你
无论是平凡的生活
还是激荡的事业
都要享受生命这场旅途的过程”
是中华文明
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加入了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队伍
他们接过了文化传承的接力棒
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
以各种新的方式和渠道
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让我们一起携手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共同见证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
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771-5714731
来 源: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重庆共青团(ID:cqyl54),微博@田野视频、@青年湖南,抖音@新华每日电讯、@FM107太原交通广播,闪电新闻客户端 编 辑:范艺雯 校 对:覃 梵 责 编:陈 恬
长期吃重口味食品,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必须救!我是要当爸爸的人啊”
334寝室,全寝直博!秘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