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丁小燕:加强人文经济学研究的方向与任务

丁小燕 新湘评论
2024-11-22


·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以苏州为实践样本,进一步阐释了人文经济学研究所聚焦的主题内核,即坚持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不仅要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还要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人文经济学这一新命题的提出和阐述,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方案,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拓展了新空间。

人文和经济的关系自人类文明产生以来,中西方思想家一直存在激烈讨论和辨析,争论的焦点在于人类关于物质生产和精神需要如何平衡进而实现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人文经济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范畴。概括来讲,人文经济学要研究的是一个关于文化与经济如何良性互促发展的宏大命题。

如何在激荡变幻的现代化进程中留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根”和“魂”,是人文经济学研究所要给出的答案。中国式现代化所追求的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近现代以来,即使在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始终没有舍弃对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北斗导航点亮夜空,麒麟鸿蒙互联万物,在现代工业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激烈碰撞中创造了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人文经济学是依托中国经济发展背景和对未来发展蓝图勾勒所进行的一次伟大的经济学理论创新,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基础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人文经济学以人文感性和经济理性的交织融合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破除了西方经济学范式下绝对理性带来的发展困境和作为主体“人”的个人实现价值的缺失,是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次超越。


人文经济学的研究要紧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深入开展人文经济学理论研究,科学把握人文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变革都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回顾以往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影响,虽然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其见物不见人的思想局限使得在经济发展中对人的关怀始终缺失。人文经济学的研究要基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与当下,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进行纠偏,回归经济增长的人本主义方向,将人的价值而非物的效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人文经济学的价值倾向与西方资本主义所追求的绝对理性下利润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价值内核具有显著差异,其核心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无法合理量化价值的人文因素纳入经济发展的决策当中。在西方经济学中,无法量化价值的因素往往会在行为决策中被舍弃,而人文经济学的研究则将其以非常重要的感性因素得以保留。人文经济学不是对西方经济学的补充,而是基于中国自身发展的路径和实践衍生出的科学的、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人文经济学研究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立足中国传统文明创造的优秀成果,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人文支撑。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要义,深刻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所赋予人文经济的时代特征,在文化传承发扬和工业化发展中重建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从西方经济学中“物”的经济学转变为中国经济学中“人”的经济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超过四十年的高速增长,西方经济学对中国发展和改革路径的阐释越来越偏离中国实际。对中国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分析,不仅涉及到是西方经济学还是“中国经济学”的理论范畴之争,更是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的重大抉择。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复杂形势,唯有坚定推进人文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和运用,准确把握推进人文思想与经济实践的共生交融,总结梳理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经验启示,才能找到更快更好发展的立足点,才能找到工业化发展如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着力点,才能找到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面临诸多困境的破局点。

人文经济学研究要创立属于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话语体系西方经济学从理性预期的假设开始,忽视人文的感性因素而专注于纯粹抽象和演绎方法,构建了一个所谓精致的逻辑体系,并利用数学模型构建了一个公式化世界,试图让经济学成为与自然科学一样的“实验科学”。然而,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科学,本身并不具有普适性。西方经济学家试图利用基于自身价值观和历史逻辑建立起来的经济理论作为世界普遍奉行的真理,这本身就是错误的。恩格斯很早就指出,政治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率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这些观念、范畴本身就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人文经济学既是中国经济发展新理念、新范畴、新表述的体系化构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新的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与群众话语的贯通性融合。要围绕其核心概念、基本命题、重大论断、实践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正确叙事模式,将理性的经济活动与感性的人文因素相结合,有效构筑起系统完整又规范一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话语体系,创造体现经济利益和人文需求相一致的“中国经济学”。

人文经济学研究要逐步构建起完整、科学的学科体系。要凝聚文化、经济、历史等多学科的力量互助协同,准确把握人文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和主题,以严谨的哲学思维和数字化工具为手段,探索建立人文经济学学术理论体系框架。要建立完善的人文经济学人才培养机制,为人文经济学培养具有文化、经济等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持续推动人文经济学向纵深领域拓展。要始终把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发展的实际需要,探索国家和地方建设人文城市的实践路径,把实现最广泛的社会价值作为人文经济学研究的前进方向。要探索推进人文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合作,人文经济学是扎根中国土壤孕育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基因的经济学,其对人文和经济关系的探索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充满了中国智慧。将人文经济学推向世界舞台,让各国学者在交流和研究中体会中国智慧的独特魅力,拓展完善人文经济学的学术知识体系,充分展现“中国经济学”的创造性和优越性,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增长增添信心和动力。(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基地研究员)

(选自《新湘评论》2023年第21期)






掌上阅读党刊

《新湘评论》

2023年第21期

点击封面

进入电子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湘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