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文 吴垚霖:坚持以系统观念培育和弘扬教育家精神
坚持以系统观念
培育和弘扬教育家精神
刘宇文 吴垚霖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2023年9月,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明确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并号召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中央文件精神赋予新时代教师队伍崇高使命,为我们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大力培育和弘扬教育家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和教师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系统培育教育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教师培训需要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把培育和弘扬教育家精神纳入到对教师的培训中。政府、学校是教师培训的主要承担者和实施人,也是容纳教师培训的空间载体,其作为教师成长的重要教育场域,要发挥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训的重要作用。
首先,政府要强化顶层设计的科学性,积极引导教师培训建设。科学的顶层设计为教师的教育家精神培育提供目标定位与方向指引,尤其是在德育层面,政府要将师德师风纳入教师科研申报、职称评定和绩效评价等体系,不仅考察教师的学术成果,也要考量教师在立德树人中作用的发挥,如推动教师立德树人实践的展示平台建设,树立学习榜样,推进立德与育人一体化发展等。在培训计划的制定中要遵循分步走和强支撑原则,围绕立德树人加强对培训内容的整合能力。通过构建“教育家精神+教师培训”的培训体系新模式、加强制度保障与资金支撑等方式,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让每一位人民教师都向教育家行列靠拢,以更高的热情投入教书育人工作。
其次,学校要担负“顶天立地”的责任,统筹教师培训建设。学校是教师培训建设的直接保障者,高校的教师培训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生涯规划共通共融。高校在教师培训中既要注重与政府顶层设计的连接性,也要加强对教师发展的指向性。对高校而言,在培训内容上要熟悉政策制度内容,建立涵盖教育家精神的教育理念、学术研究、教育能力等多个方面的系统化、多元化的培训项目,如聚焦“立德树人”,构建以教育家精神为内核的大思政培训课程等。在培训方案设计上要根据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建立涵盖学校、学院、部门三位一体的“科学化、全面化”教师培训体系,开展分年龄分层次的教师培训,讲好教育家教书育人故事,培育教师“躬耕教育、强国有我”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和育人使命感。
革新教师角色的基本认知,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境界,要转化为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力之源,就必须让教育家精神通过课堂载体融入教学具体实践。教师要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不断实现对教育本质及其意义的领会和觉悟,在身体力行的教育实践中实现精神的自我教化、自我跃迁和自我升华,教师不仅是教育家精神的拥护者,更是践行者。教师作为教育家精神的实践主体,完成对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跃升,需要将其渗透在个体的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中,实现对个体教育角色的跃迁与重塑。
教师要做知识的化身。专业知识与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等密切相关,而专业知识的蕴蓄需要秉承终身学习精神与学用结合理念。通过破除职业、年龄等固有思想局限实现学习的长期性与借助现代化信息工具突破传统知识载体的限制实现便利式学习,培养个体专业知识在教育方法、专业素养、教育技能等方面的深度与广度,以此解决好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用已知推未知,防范将要出现的新问题、大问题。
教师要做道德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既是个体道德修养的外化,也是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在道德理念上,要不为名利所困、不为物欲所惑,努力走出教育功利化导向下学生“优、中、差”的分层次资源偏向的“马太效应”。在道德实践上,要用高尚品德“站得住、站得稳、站得好”教育场域,通过教育活动塑造学生精神世界,引导学生成为拥有高尚人格的时代新人。
教师要做创新的表率。教育创新是民族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对民族创新精神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创新型人才的培育上。教师要构建“点、线、面”的创新发展进程,比如对课本知识的讲解方式的“微创新”,到突破传统以课时教学为核心的教学赛道转向单元教学、跨学科教学等现代化教学的“小创新”,最终到个体教育教学的“大创新”。通过向创新者角色转变,建立教育方法、理念、环境等全方面创新,实现对拔尖创新人才培育。
教师要做辛勤的园丁。个人理想同国家和民族事业紧密相连,教师要有对教育高远价值的追求和对职业内在理想的信念,忠诚于国家的教育事业,树立报国之志,培养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教师要做大爱的使者。要扎根于中国教育家最广泛、最扎实的教育实践,构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树立文化自信,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教育家精神体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构建多方协作的基础机制,共同弘扬教育家精神
弘扬教育家精神,不是某个个体或组织单方面的行为,而是需要包含教师、学校和政府等多方主体相互协作,实现“1+1>2”的协同倍增效应,共同推动教育家精神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实践。
一方面,建立多级实践网络,积极促进教育家精神落地。教育家精神弘扬始终要将教师作为主体,围绕主体促进外部发力。在教师个体之间,联合成立教育家精神实践小组,共享共建教育家精神的实践经验;逐步扩展到校,从各实践小组中选拔优秀教师成立“教育家精神联络协作体”,统筹学校的教育家精神学习与活动工作,构建师德师风的监督与评价体系;发挥好“教育家精神联络协作体”,汇总教育家精神在落实中的困难与先进经验,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科学的方法论,并树立优秀的教师榜样,构建“全民参与、全民分享、全面学习”的实践网络。
一方面,构建内外循环体系,扩展教育家精神辐射区。教育家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带有浓厚的本土色彩,既是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在精神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教育“走出去”的关键一步。面向国内,教师群体要立足本土文化着眼国家需求,将教育家精神作为精神指导积极塑造自身实践取向,逐步向教育家型教师靠拢,而以学校、政府为主体的外部机构要构建优秀教育家模板,突破教师群体界限,促进全社会学习优秀教育家精神。面向国外,教师群体要积极“引进来”,充分借鉴国外优秀教育文化、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等来完善专业发展模式,拓宽教育视野向世界性教育家转变。以学校、政府为主体的外部机构要提炼教育家精神的思想内涵与话语符号,打造世界名片,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家精神体系,实现中国优秀教育家精神、教育家智慧、教育家经验的教师文化体系和结构“走出去”,构建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教师发展理念与治理体系,推动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在世界教育学知识体系的话语权建设。(作者分别系湖南文理学院院长、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硕士)
一审:陈家琦
二审:吴 金
三审:张勤繁
掌上阅读党刊
《新湘评论》
2024年第17期
点击封面
进入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