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与实践 ——基于亦庄产业园区的政务应用视角
关注并标星【CIO发展中心】
与更多CIO 一路同行
▲本文由CIO发展中心根据亦庄开发区管委会信息中心副主任王飞程在“亦庄CIO数字化转型探索——CIO发展中心亦庄分舵2019夏季论坛”活动中演讲整理
6月5日下午,CIO发展中心亦庄分舵2019夏季论坛圆满举行。活动中,亦庄开发区管委会信息中心副主任王飞程首先和大家分享了《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与实践--基于产业园区的政务应用视角》。王飞程说,亦庄开发区管委会凭借对党中央的思想指引和信息化发展阶段的认知,积极响应上级要求实施北京大数据行动计划,基于政务应用视角,构建开发区大数据智能生态体系。他还主要介绍了亦庄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布局等区域概况,以及智慧园区的探索、建设情况。
亦庄开发区管委会 信息中心副主任
王飞程
众所周知,数字化转型分为三个阶段: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2016年信息化发展纲要里边明确提出政府发展数字化也分为这三个阶段。在十九大报告中,政府明确指出了三大目标: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智慧社会。
第一阶段:办公数字化。比如日常的OA之类的系统。
第二阶段:互联网平台搭建。目前,toC领域已经非常完整和成熟了,但toB领域的平台搭建并没有特别成熟,这其实并不是由于技术原因而导致的,更多是因为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而造成的。目前,政府数字化转型也处于这个阶段,网络化实际上就是平台,在当前北京的网络化阶段,其中一个理念就是开展大数据行动,建立大数据平台,落实国家的大数据战略,以数据为纽带推动创新体系的发展。
第三阶段:万物互联、多源数据融合的智能化,这是转型的方向和趋势。其实,在企业里边,对工作流程的贯通,对一些壁垒的打通,对于数据的融合,特定场景的应用,都有一些真知灼见的经验。政府在智能化的实际应用就是智能经济,或称之为人工智能。
对智能经济形态的定义,首先是数据驱动,然后是人机协同。人机协同,个人理解就是5G的商用化,5G是为人服务的,但更多是为物的连接。在万物互联,多元数据感知,实际感知的客观信息超过人在处理过程中的数据的时候,就需要更紧密的人机协同,需要跨界融合,需要大家共同组建生态,共创分享。在落地过程中,需要关注到人工智能是一项技术,数字经济是应用场景。具体到亦庄,从产业的维度讲,像北汽新能源,京东方等各个企业,其本身在自己的生产之中有很多场景,那么我们所关注的是城市管理这样的场景,怎么样通过大数据治理,底层数据治理等技术,和这些场景结合起来?这也是下一步我们开展工作的着力点。
目前,北京市在做大数据,亦庄管委会也在做,在政务领域最火的词就是“大脑”。2017年,阿里在杭州做了一个交通领域的城市大脑,现在扩展到全国。通州在环境治理方面也做了一个“大脑”,主要是结合北京的大数据技术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解决大城市病——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从市级以及各区地方政府都在做相关的努力。在开发区,如何提升经济化的水平,如何让亦庄的出行更顺畅,生活更宜居,这些都是管委会的基本职能,作为管委会信息化部门,又该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支撑一些工作的落实,这都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开始建设,1994年8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北京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5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经开区进一步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很多政策和优惠。基于这些政策,《亦庄新城2017-2035规划》发布,亦庄由现在开发区管辖的65平方要扩展到225平方。这不仅仅是一个区域的扩展,更重要的是服务能力的提升。
从行政管理角度,目前亦庄分为核心区、河西区、路东区,还有新扩展的路南区;从产业角度,开发区目前主要有四大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和汽车制造。电子信息与核心的制造结合在一起,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结合,汽车制造和智能网联汽车结合在一起,目前国家级的智能网联创新中心落户在亦庄,往后开发区也会有各方面的政策包和精准服务,包括对企业的服务政策,对各方面人才的政策。
关于扩大区域,在北京市提出要严格控制人口的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的前提下,国家为什么要给开发区进行扩区呢?背景情况是,在2014年总书记来视察的时候提出:要解决大城市病,更重要的是要建设“四个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这“四个中心”中科技创新中心落地就是“三城一区”,“三城”主要是指中关村、昌平、怀柔主攻研发创新的区域,“一区”指开发区,“三城”做创新,开发区做成果的转化。
为落实“三城一区”,开发区提出“四区一地”的战略,“四区”指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技术创新示范区、宜居宜业绿色城区、深化改革先行区,“一地”指“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和汽车制造。核心还是要打造一个成果转化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亦庄新城2017-2035规划》总体来说是向东、西、南几个方向来进行扩展,包括规划的工作,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由开发区管委会来进行统一管理,对接通州和大兴组织工作。在规划里边我们提到“一主两辅”:核心是“一主”,指开发区现有的区域,“两辅”其中一个指光机电一体化基地和台湖高端总部基地,另一个指综合服务配套区。主要布局为产业配套和生活配套,教育资源以及湿地公园的配套,着力打造一个宜业宜居的区域,打造一个推窗见绿、开门见园、千里见水的世界一流的的产业综合新城。“宜居宜业”是将来开发区整体发展的愿景。
基于对开发区发展的历史、现在及规划,如何用信息化的手段去支撑落地“宜居宜业”的愿景?基于“四区一地”的定位,如何对宜居宜业进行分解?如何为开发区相关的负责产业、投资促进、科技创新、企业服务、城市管理规划、建设等等的部门提供支撑,把开发区的发展愿景和战略落地?
从宜业的角度来讲,主要包括产业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
产业发展主要指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互联网。依托高精尖产业集群优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优势产业、核心领域和关键关节,抢占学术理论高地、技术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将传统工业与产业互联网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创新链;建立高水平的创新服务体系,实现以技术研发服务+高端成果转换+创新创业转换+科技金融支持为主体,搭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互联网集群创新平台。
优化营商环境主要是指“互联网+服务”。以“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为例,在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和推动下,将交易、纳税、登记窗口整合,成立一窗办理综合服务窗口。结合开发区机构特点,为了进一步缩短办理时间,开发区将交易、登记岗位整合为同一岗位,企业或群众申请人仅用1小时即可完成网签、缴税、登记业务。除了不动产登记,还有像电子证照库、工商的营业执照等企业的各种资质,这些数据如何来进行打通,如何进行统一管理?这些其实需要在市级层面进行统筹的。在推行过程中,其实主要困难是统筹的力度和推进的阶段性,技术复杂度相对于企业,政府数据还是比较容易治理,不需要很复杂的算法或者高难度的数据治理。
从宜居的角度来讲,主要包括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精细化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
为了结合信息化、数字化的手段来支撑战略和具体工作、业务的落地,开发区提出“四合五区”的总体目标。“四合”指:与完善城市精细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与推动产业发展经济建设相结合、与提升政府自身能力相结合、与加快社会管理服务创新相结合。“五区”指:信息基础设施领先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城市智能运行智慧区、低碳绿色环保生态区、数字化生活普及区。
在基础设施方面,开发区去年就已经实现了WiFi全覆盖,在荣华,荣京、荣昌以及重点孵化器园区都有WiFi覆盖。今年争取实现5G开发区全域的覆盖和重点道路高精度覆盖,其中一个服务民用,另一个服务产业。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能落在亦庄也是因为有很好的物理设施条件,利用5G的低时延和高可靠,支撑智能网联汽车。目前,开发区也开始做城市大脑,即城市运行的大数据平台,包括舆情、现状感知、预测和分析,在此过程中,需要把开发区的城市规划建设数据、监管数据、舆情数据、以及通过运行平台提取到的人、车、物的数据进行融合、关联和分析,既能支持我们信息部门来开展工作,也能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时候做一些预测、预警的辅助工作。
在政务部门,信息化部门既要做好对内服务,支撑部门业务,又要做好对外服务,面向开发区的企业和公众开展工作。所以在场景落地上,信息化部门需要做好四个服务:服务领导、服务部门、服务企业、服务公众。我们按照TOGAF(EA)的架构方法,对业务架构进行加固,然后对相应的技术架构,应用,数据等等。服务领导类似于在创建一个“驾驶舱”,服务部门,就是做好“仪表盘”,为具体工作人员搭建“操作台”,需要不同层级之间能够产生互动,及时发现问题,并且把现场的情况进行实时反馈。
创建“驾驶舱”,就需要了解开发区宏观的城市运行,聚焦到现在的经济运行,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数据,这些数据从哪里来,哪些数据是自己产生的,哪些数据是需要和企业对接的?政务数据和企业数据之间能够发生一些什么关联?用什么模型来进行分析,分析之后如何来支持决策?如何辅助领导决策,如何辅助各部门开展工作?在遇到做新城规划或者街区的规划的时候,有模型但缺失数据的情况下怎么解决?比如日常交通出行的,我们会尝试和企业合作,利用滴滴、百度等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在新城范围内进行统一规划,支撑道路交通的规划,公交的规划。
在做智慧城市建设的时候,按照北京市提的政产学用,开发区要做智慧城市,就需要搭建一个平台。一方面我们可以和一些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经验比较成熟的企业合作,或者和一些IT公司或者拥有数据的企业进行合作,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和研究机构(比如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做一些合作和对接。通过各方面的合作,做一些数据的交互。在此基础之上,筹建开发区智慧亦庄,或者开发区大数据创新中心实验室,分不同维度和方向,对接不同的资源,来开展这项工作,并且通过联盟协会来进行产业企业的孵化。基本就是从最初建立,需求和技术协同研发,开展试点示范,再大规模推广,在推广过程中持续优化,并产生数据,最终,构建开发区大数据智能生态系统。
最后,智慧亦庄的建设需要大家广泛的参与,需要大家共创、共治,共同分享。在亦庄工作和生活中充分体验智慧亦庄带来的便利。
关于CIO发展中心
「CIO发展中心」(http://www.ileader.com.cn) 于2005年由一群热衷于中国CIO职业发展的CIO 们倡导发起,并以「聚合中国CIO力量,助推CIO商业价值」为宗旨。旨在通过学术和经验交流、知识和理念宣传来促进职业规范的推进、成长环境的改善以及队伍素质的提升,进而促进信息应用水平提升,推动CIO机制的建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