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之波》与《蓝色的多瑙河》
尼采说: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的确,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音乐无国界,它是生命的旋律,在时间中慢慢流淌,给浮躁的心灵一个温柔的依托。
《多瑙河之波》是19世纪末罗马尼亚作曲家扬·伊万诺维奇创作的一首著名圆舞曲。
伊万诺维奇长期在军乐队中担任作曲,所以这首《多瑙河之波》最初是以军乐曲形式呈现(军乐队由于需要在队列和行进时演奏,因此编制全部为可站立行走演奏的管乐器,没有弦乐器)。乐曲演奏后深受人们的欢迎,并在巴黎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后被改编成管弦乐曲。
《多瑙河之波》被中国人所熟悉,是因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放映的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该片将这首乐曲用作整部电影的主题曲,电影中将这首圆舞曲改名为《结婚纪念日之歌》。
篇末阅读原文可看电影《多瑙河之波》(土豆视频)
作曲家伊万诺维奇一生创作过不少音乐作品,随着时间的流逝,伊万诺维奇和他的许多作品渐渐销声匿迹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仅有这首《多瑙河之波》被广泛传扬。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142abe09u&width=500&height=375&auto=0
《梦幻中的蓝色》
作者/肖复兴
节选自《我的音乐札记》有删减
伦敦的雾是红色的吗?多瑙河是蓝色的吗?
听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让我想起莫奈的那幅有名的油画,莫奈把伦敦的雾画成了红色。伦敦的雾是红色的吗?多瑙河是蓝色的吗?
△ 莫奈-雾中的查令十字桥,收藏于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
约翰·施特劳斯的传记作者、奥地利著名的音乐学家普拉维先生在《圆舞曲之王》传记中提到过1935年的一次调查统计:“一年之中,维也纳附近的多瑙河有6天呈棕色,55天为土黄色,49天为浅绿色,109天为宝石绿色,37天为深绿色……多瑙河从未呈现过蓝色。”
但是,自从1867年约翰·施特劳斯创作出这支圆舞曲之后,多瑙河一年四季就都是蓝色的了。这蓝色的多瑙河便一直流淌到今天,乃至以后无穷的岁月。
这支具有动人心弦的圆舞曲,是狂欢节晚会唯一明亮的光华。
1847年2月15日,在维也纳狄安娜大厅举办的音乐会上,约翰·施特劳斯的这支圆舞曲第一次登台演出。那是一次豪华的音乐会,入场券如牛市股票一样昂贵。那时,他出师无名,这支圆舞曲被排为节目单休息后的第一个节目,这不是一个好位置。因为节目有五个小时,演到他的这个位置上时,人们已经开始疲倦。在华而不实的伪浪漫主义盛行的时候,约翰·施特劳斯不知道迎接他的命运会是什么。
谁想到这支圆舞曲一开始,就把所有人吸引住了,以致曲子结束后,不得不重演一次。报纸上为他热烈鼓吹,称这支“具有动人心弦的旋律优美的圆舞曲,是狂欢节晚会唯一一道明亮的光华。”
多瑙河的蓝色,不是多瑙河自己的蓝色,而是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142wf9x5c&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01:太空漫游》音乐欣赏
多瑙河的蓝色,不是多瑙河自己的蓝色,不是维也纳的蓝色,不是匈牙利诗人贝克的蓝色,而是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这是他的想象中的蓝色,是他音乐中的蓝色,是他心灵中的蓝色,是他梦幻中的蓝色……
这种色彩,在诗人便是诗,在画家便是画,在音乐家便是旋律。
这种色彩,在诗人便是诗;在画家便是画;在音乐家便是旋律。在我们凡人就是梦。于是,莫奈才把伦敦的雾画成了红色。于是,约翰·施特劳斯才把多瑙河谱成了蓝色。
真正的艺术,是超越现实的;真正的艺术,不是为了给现实留影,也不是为了给现实化妆,而是给现实一个对比,一个理想。
《蓝色的多瑙河》成了维也纳的音乐象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1816hg9lm&width=500&height=375&auto=0
普拉维曾说:正是从那以后,“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成为约翰·施特劳斯作品中最动人心弦的乐章,而且成了维也纳的音乐象征。维也纳人甚至开始热爱起他们那条可憎而又可怕的多瑙河了,而且把她看成蓝色。”
一首乐曲,可以迅速将一条河流的形象和色彩改变,这是上帝都不会有的力量。而约翰·施特劳斯却做到了,他让我们走进了向往中的那一片透明的蔚蓝色。
《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当我们年轻时)》
经典回放
Classic replay
古典音乐 | 民歌民乐 | 中外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