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629.1 张国旺:“法律与文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法律与文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教师:张国旺,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教师邮箱:solarseven@126.com
授课时间:1-11周,周三上午二大(3-5节)
授课地点:明102(昌平校区)
一、开课说明
法律、社会与文学之间本有着多重关联性。本课程作为一门全校通选课,希望以小说、电影等类型的文学文本为基础,为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开启进入法律研究与法律社会学探索的另类门径;在帮助学生提升阅读中的想象力的同时,打开理解法律的多重视野。
二、课程要求
1、总体要求:阅读基础文本,参与课堂讨论。
2、一篇读书报告:期末提交一篇三千字以上的读书报告,书目从大纲中自行选取。
三、课程安排
第一讲 导论:文本阅读与法学想象力
第二讲 杀人之罪与宗教情感
文本:基耶斯洛夫斯基《杀人短片》(电影)
第三讲 现代婚姻危机与法的工具化
文本:基耶斯洛夫斯基《白》《蓝》(电影)
第四讲 法官、正义与爱
文本: 基耶斯洛夫斯基《红》(电影)
第五讲 危险个人的法律意涵
文本:加缪《局外人·上》(小说)
第六讲 死刑制度的道德之维
文本:加缪《局外人·下》(小说)
第七讲 个体良知与罪感
文本:卡夫卡《法的门前》(小说)
第八讲 谁是诬告者:日常诉讼与法律诉讼
文本:卡夫卡《审判》(小说)
第九讲 作为机构与档案的法律
文本:卡夫卡《审判》(小说)
第十讲 公共领域与舆论审判
文本:卢梭《卢梭审判让·雅克》(对话)
第十一讲 社会之恶、无辜与神意
文本:卢梭《卢梭审判让·雅克》(对话)
四、基础文本(必读)
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杀人短片》(1988)
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蓝白红三部曲》(1993、1994)
加缪:《局外人》,徐和谨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
卡夫卡:《审判》(节选),姬健梅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卢梭:《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节选),袁树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五、选读文献
(不作要求,供有兴趣者自行参考)
1.苏力:“法律人思维?”,载《北大法律评论》第14卷第2辑(2013)。
2.波斯纳:《法律与文学》,李国庆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3.斯多克:《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施丽华,文汇出版社,2003年。
4.李猛:“爱与正义”,载《书城》,2001年第5期。
5.福柯:“19世纪法律精神病学中的‘危险个人’概念”,苏力译,载《北大法律评论》,第2卷第2辑,法律出版社,1999年。
6.卡夫卡:“关于法律的问题”、“塞壬的沉默”、“致父亲”,收录于《变形记: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集》,张荣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
7.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余中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
8.本雅明:“论卡夫卡”,收录于氏著《启迪》,张旭东译,三联书店,2008年。
9.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10.斯塔罗宾斯基:《透明与阻碍》,汪炜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11.约翰·威廉斯:《斯通纳》(第二章),杨向荣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