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厉害了!我省首个万亿产业诞生,四川高校主动支撑服务,助推发展!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重点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加快形成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为主体的“5+1”现代产业体系。


四川首个万亿级产业诞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259.9亿元,同比增长13.8%。这也标志着四川首个万亿产业诞生。四川高校紧密围绕“5+1”现代产业发展,特别是我省首个万亿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主动谋划、聚集资源、提前布局、重点建设,全力围绕重点领域,全面加强科研平台体系重点布局、相关学科体系重点建设、领域高层次人才团队体系重点培育,着力打造形成高校全方位支撑服务体系,主动服务助推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围绕“一芯一屏”核心产业布局,高校集聚创新资源多种形式融入发展


一是高校全面参与电子信息重点产业培育方案的制定。包括新一代网络技术、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大数据、智能装备等。


二是参与组建“四川省集成电路产业联盟”,融入“芯”产业。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组建“四川省集成电路产业联盟”,联合企业、院所形成协同效应,推动高端芯片共性技术的研发攻关,同时,为成都“芯谷”、以及华为、英特尔、德州仪器等在川国际知名公司持续提供优质人才供给。


三是高校传统优势学科深度关联“屏”龙头企业。电子科技大学与京东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电子科技大学-京东方联合创新研究院,聚焦显示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健康医疗等领域,在一流研究团队建设、人才合作、创新创业等方面全面合作,共同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和世界一流大学,共同推动民族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


四是高校多种形式支持相关领域发展。如,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参与四川省5G产业联盟,成为四川5G研发核心队伍,支撑四川5G测试和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电子科技大学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着手开展6G前瞻技术研究。四川大学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是首批29个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培养单位之一。电子科技大学的芯片设计、卫星导航终端技术,支撑北斗相关企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未来媒体与腾讯云、四川传媒学院联合成立超高清全景重点实验室落地成都,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推进了超高清领域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加快推进超高清产业的发展等。


二、围绕“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新一代网络技术、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规模的三大支撑领域,聚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科技创新


围绕三大领域,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建设,着力完善体系,形成全面支撑。


一是面向世界前沿加强基础研究,重点建设10个国家级重大科研平台。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涉及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新型电路和极高频复杂系统、云操作系统、大数据及数据处理、无线通信、图形图像等重要领域。


二是面向行业领域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突破,重点建设29个省部级行业部委重大科研平台,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工程化和军民两用技术研发方面提供支撑。包括工信部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统计局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7, 着力围绕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网络与通信技术、信息处理与服务三个方面近100个重点方向创新攻关(包括电子信息工程科学、功率器件与集成电路、低功耗微电子与微系统、综合电子系统技术、实时计算机系统及应用、管理科学与工程、智能机械及系统工程、电子测试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材料及应用,移动通信与个人通信、光纤传感与通信、光电传感与信息处理、光电探测与传感集成技术、雷达探测与成像、辐射物理与技术、无线能量传输、微波材料与器件、微波毫米波系统及测试、新型微波探测技术、多频谱吸波材料与结构,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智能信息处理、神经信息、医疗信息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视媒体信号与信息处理、统计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等)。


三是面向四川区域产业及龙头企业需要,重点建设41个四川省级重大科研平台,强化联合共建,支撑服务提升产业链水平。包括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3个,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7个,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18个,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服务产业领域涵盖显示科学与技术、集成计算与芯片安全、网络与数据安全、智能空管、智能制造、信息安全、信息编码与传输、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互联网健康服务、互联网金融、智慧交通与物流、智能服务机器人、软件与智能服务、制造业产业链信息化、数字媒体等。


四是立足高校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重点打造4个四川省高校创新创业创造“学教研产城一体化”示范基地,重点培育建设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7个。在成都宜宾等重点区域打造智能终端、人工智能、智能装备、超高清视频4个重点区域一体化示范,探索形成多种政产学研用结合创新模式,促进高校在该领域学科水平、科研能力、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产业支撑等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围绕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重点产业布局,支持高校针对性建立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57个,覆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信息安全、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终端、新一代网络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电子元器件、大数据、先进材料、数字视听、新光源、工业机器人等重点产业。


三、围绕“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材料科学”等核心支撑学科加强布局建设,学位点布局体系更加适应重点领域发展,持续提供高层次人才供给


一是推动高校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动态调整学科布局结构和学位授权体系,契合发展急需。目前,我省高校重点布局建设电子信息产业相关学位点75个,其中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1个,包括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网络空间安全、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与通信工程等。电子信息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


二是提升学科水平打造全球影响力一流学科。四川高校电子信息领域ESI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学科2个(电子科技大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一11个(四川大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电子科技大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材料科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物理、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数学;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


三是强化学科建设提升全国竞争力。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四川高校电子信息领域A类学科6个。(四川大学2个数学、软件工程,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学科获评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光学工程A-),同比全国前列。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为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所需要高层次人才和研发团队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加强人才队伍、科技创新、学科建设的同时,高校还重点建设和依托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7个省级大学科技园、6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编辑 | 阿   黄校对 | 李晓平审核 | 关   关来源 |教育厅科技研究生处供稿


 往   期 精 彩

注意!四川发公告,终止这些禁令:聚会、聚餐…

四川新增2例,31省新增78例

这个家用退烧药,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用!

四川高校科研攻关能力有多强?疫情防控期间这4大重点成效

共同努力,战胜疫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