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抵人心!中科院一博士论文致谢刷屏,作者来自四川!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一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上引发热议。作者在《致谢》中回顾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运抗争的故事,打动了大批网友。
作者在上述博士学位论文的《致谢》中写道:“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即便在我病得不能自己去医院的时候,也仅是留下勉强够治病的钱后又走了。我十七岁时,他因交通事故离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因为再得重病时没有谁来管我了。同年,和我住在一起的婆婆病故,真的无能为力。她照顾我十七年,下葬时却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另一个家庭成员是老狗小花,为父亲和婆婆守过坟,后因我进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时何处所终。如兄长般的计算机启蒙老师邱浩没能看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对我照顾有加的师母也在不惑之前匆匆离开人世。每次回去看他们,这一座座坟茔都提示着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
但作者坚持的精神足以让人动容:“如果不是考试后常能从主席台领奖金,顺便能贴一墙奖状满足最后的虚荣心,我可能早已放弃。幸运的是,命运到底还有一丝怜惜。进入高中后,学校免了全部学杂费,胡叔叔一家帮助解决了生活费。进入大学后,计算机终于成了我一生的事业与希望,胃溃疡和胃出血也终与我作别。”
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山中学,到重庆的西南大学,再到中科院自动化所,“一直盼着走出大山”的他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快扛不下去了,他的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致谢》结尾,他写道:“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01 四川小山坳走出的中科院博士
公开资料显示,黄国平2014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成为该研究所研究员宗成庆的指导学生,其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10月,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立自动化研究机构和最早开展类脑智能研究的国立研究机构,该研究所具有从智能机理、智能芯片、智能算法到智能系统完整的学科分布和优势领域。
其中,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于1984年,1987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同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是由国家计委投资筹建的第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该实验室以模式识别基础理论、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以及语音语言信息处理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人类模式识别的机理以及有效的计算方法,为开发智能系统提供关键技术,为探求人类智力的本质提供科学依据。
据澎湃新闻,2017年从中国科学院大学毕业后,黄国平已赴腾讯就职,在该公司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AI Lab”担任高级研究员。
02 网友: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还有知乎网友评价:
他把自己活成了光!
把书念下去,
然后走出去,
不枉活一世。
祝愿我们都能:
追着光,靠近光,
成为光,散发光。
往 期 阅 读➤圆梦!遂宁第一所本科院校,来了!➤“贡嘎杯”第一个冠军出炉➤定了!四川这所学校要建国内一流城市大学➤孩子最讨厌父母的4种行为!排第一的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