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井盐发祥地之一、巴蜀才子之乡……这座千年古县以文化推进教育强县建设

富顺县

地处川南、沱江下游是中国井盐发祥地之一公元 567年因盐设县是千年盐邑这里自古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人才辈享有“巴蜀才子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

富顺县提出建设“四川文化教育强县”

文化在推进教育强县建设中

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今天让我们走进自贡市富顺县富顺县委书记杨斌共话建设文化教育强县的“富顺实践”
↓点击下方观看本期节目↓


杨 斌中共富顺县委书记






怎么重视教育都不为过——推进“教育强县”建设
为什么如此重视教育?

杨斌: 教育是全社会、全县人民关心关注的民生大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题”,也是关系社会经济的“发展题”,无论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富顺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已经开始兴办县学,从此文风昌明、人才辈出,被誉为“才子之乡”。富顺赓续传统、重视教育,在教育发展资金上优先安排、优先保障,坚持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投入、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投入),每年教育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的 22%以上。近五年共投入教育经费 72.6 亿元,其中硬件投入达 25 亿元,新建安和实验学校自贡衡川实验学校,完成富顺二中、富顺一中、富顺职业技术学校改扩建,为加快建设文化教育强县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此,富顺也提出建设“教育强县”——
高质量建设教育强县,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及市委战略部署的务实行动和现实需要。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既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基本公共服务,也是服务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更是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重要通道,县域教育办得好,这个通道就宽,县域教育办不好,这个通道就窄,我们感到肩上的担子很沉、责任很重。当前,富顺正处于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我们推进教育强县建设,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识变之策、应变之举”,更是提升教育服务效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应有之义。


“教育强县”强在这些方面

——以“文化育人”为例
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而“文化”在富顺推进“教育强县”建设中也成为一个显著“标识”。为什么在“教育强县”建设进程中如此强调“文化”的作用?

杨斌:我们育的“人”,是传承中国基因、赓续中国血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富顺有一座近千年历史的文庙,是全国保存完整的 29 座孔庙之一,承载着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和文化。殿内供奉着孔子、“四配”和十二哲雕像 17 尊。每年 9 月,富顺文庙会举行学生的开笔礼活动,孩子们要进行点朱砂启明智、击大鼓树大志、齐颂国学经典这些特色活动。学生们聆听老师解读“人”字的内涵,再描红习字,体会如何“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通过这些特色的文化活动,既在潜移默化中弘扬和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启发和培育了少年儿童爱国、仁义、孝廉、奋进的精神品格,传承了、涵育了富顺的千年文风。


近年来,富顺县委、县政府一直在探索并推动文化与教育深度融合。打造了“一院十馆五旧址 N 基地”红色教育示范基地,传承革命先进文化,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深度挖掘本地人文资源,着力在寓礼于教、以文化人上拓宽内涵,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搜集整理富顺县特色地理标识,开设优秀本土文化“特色课程”,培塑广大学生家国情怀。让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富顺县,由此迸发出了新的活力与光彩。


建设“教育强县”的“强”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斌:

第一,教育供给要足。进入新时代,教育面临的最大矛盾,就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加速增长和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我们常常讲要“兜底线”“保基本”,关键就是要做强县域公办教育,因为这面向的是大多数人;其次要规范和引导发展民办教育,让各类学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为群众提供充足的、可选的“教育菜单”。


第二,教育结构要强。富顺是百万人口大县,也是教育大县,富顺教育目前存在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建设教育强县,就是要思考谋划,如何以最优教育结构支撑高质量发展。这里所说的“结构”,一是重塑县域教育空间结构,坚持按管理服务人口规模科学布局,有序推进校点撤并建改,有效解决“城挤、乡弱、村空”的问题,实现办学资源集中集约高效利用;二是调优类型结构,做优基础教育,做强职业教育,规范社会教育,充分体现分层分类发展,各类型齐头并进。


第三,教师队伍要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们重点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以破“五唯”为重点,以“县统校用、学区统筹”为突破,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让优秀的人才发挥最大作用。


第四,教育生态要优。教育人人可评、人人可说,我们要向人民群众传递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传承好富顺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让教育发展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如何推进“教育强县”的建设

——以富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有没有具体的事例让我们感受一下富顺在推进“教育强县”建设的过程中是如何去做的?
杨斌: 我们经常讲要“补短板”“强弱项”,因为“短板”的高度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县域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社会与民办教育,如同汽车的四个轮子、飞机的两展机翼,共同托举着县域教育平稳、快速地健康发展。
以职业教育为例,我们四川有一句谚语,叫“养儿不学艺,挑断箩篼系”。行行都能出状元,条条大路通罗马,如何能实现“人人都成才,人人都精彩”?我们的思路是,做强县域职业教育,通过有力的职业教育支撑,实现“一人成才、全家致富、全域发展”。


2023年,富顺县投入约2个亿建成富顺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学校由原来 102 亩扩建到现在的 162 亩。我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需要,也是立足富顺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能够让全县的年轻人拥有一技之长,他们可以留下来建设家乡,也可以走出去寻求发展,就能获得更多就业创业的机会。目前学校已经开设了像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烹饪、计算机、学前教育等20多种专业,都以创新人才培养为重点,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就学就业无缝衔接。并且大力推进中高职衔接与普职融通,对于职校里那些文化成绩较好,同时也有升学愿望的同学,也为他们提供了继续圆梦大学的平台。


富顺的“教育菜单”上

还有这些内容


在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富顺的“教育菜单”上还为富顺人民提供了哪些内容?推行了哪些举措呢?
杨斌: 在投入保障的基础之上,一方面,我们积极推动传统优势学校“提档升级”,另一方面,不断丰富、扩大优质资源,大力支持发展民办优质学校,实现了公办民办学校“双轮驱动”、协同发展。
我们还设立了专项资金,每年表彰一批优秀教职工,优先满足教师编制,做到缺编即补,让教师安心从教、静心育人。同时,我们还建立“跨校招考+定向培养”教师轮岗交流机制,引导优秀教师向基层下沉,解决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问题。
我们在积极落实国家普惠政策的同时,大力实施“奖教助学”行动,每年开展“家乡送你上大学”“家乡助你上大学”活动,落实“校园直通车”“爱心专车”等惠民举措,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温度”。


现在,“孩子们都愿意留在县里读高中”“富顺教育人‘能’,富顺教育‘行’,在家门口就有好学校上”,这些都是大家的真切感受。通过我们的调查数据看,目前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愿意将孩子留在县内就读,学生本地就读率由 2016 年的 68%提升到现在的 98%以上。


未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教育强国、教育强省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用力建设四川文化教育强县,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具体来讲,就是紧密结合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持续健全帮扶激励机制,深化城乡学校集团化办学模式;持续培养高素质的“两支队伍”,激励教师躬耕教坛、潜心育人,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擦亮“才子之乡”新时代教育品牌。

本文来源: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四川教育电视台)


更多新闻




紧急提醒:不能发!不能发!


祝贺我国科学家!


这个龙年比刚刚过去的兔年少30天


这种微信红包,千万别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