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烁 | 就是几笔线,把自己心里想的表达出来
文/苏小暖 图/王烁
-Part1-
2018年夏天,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百无聊赖的我逛到了大理大学对面的一家社区咖啡馆里。空间不大,咖啡师正拿着一本书读着。他把那本书扣放在吧台上去给我冲咖啡,我看了看书的封皮,复古的明快的浅蓝色,中间是一个有点可爱的人脸,右侧写着书名——《门先生》。
作者: 王烁(anusman)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品方: 青马文化
出版年: 2017-9
跟咖啡师聊起天来,他把《门先生》递给我,“给你看看吧,超级好看的一本漫画书,画得特别有意思。”
我接过书翻了起来,咖啡师继续介绍,“可别小瞧里面的画。看着画得简单,但他画得非常好。我自己本来就是画画的,还是看得出来的。”
我就在这个咖啡馆里读了一下午,有点可爱又有点惨有时候还欠儿欠儿的“门先生”给了我一整个下午松弛的快乐,也包括一些暖暖的悲伤,我甚至还觉得,在某些时刻我跟门先生是重叠的。
(可点击放大图片阅读)
在那个下午,我第一次记住了书的作者,叫王烁。
-Part2-
后来,我偶然在一席刷到了王烁的演讲。
我盯着太阳看,从里面拿出来了一串串串香 | 王烁 一席第582位讲者
王烁在一席演讲
那是一个全程低着头的长着浓密卷发的高个子年轻人,用东北口音讲自己最爱的漫画。
他说他是一位教漫画的老师,也是一个画漫画的人,他给演讲的题目起名叫《到最后也没想好》,其实是到最后也没想好到底应该叫什么题目。
我好奇去搜了他的资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版画专业,毕业后赴法国留学五年,获法国安古兰欧洲图像学院漫画硕士学位,回国后于中央美术学院教书并获得博士学位。
他说他画漫画用的一个名字,叫anusman(肛门人),肛门人的肛门位置每天都会移动,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肛门会在哪,给他造成了很多尴尬,约一个女孩儿在咖啡馆见面的时候,因为紧张,肛门在头顶上喷出了脏东西。尽管老师朋友们都觉得这个名字实在太尴尬了,但他还是一直坚持叫这个名字,他觉得这个角色和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有共通之处。
他还讲了一个老爷爷,穿着黑色衣服带着孙子花了100块钱去逛白色集市只买了三个包子,为了不白花那100块钱,一直待到八点集市关门的有点悲伤的故事。他说自己跟里面的爷爷状态很相似。
包括门先生在内,看似在画别人,但真正的内核都在讲述自己,或者说画他能够共情到的那部分。我也就突然理解了,为什么从他的画里,我总是能感受到很浓厚的情绪。那个浓厚的情绪同样会弥散到读者的心里。
他说漫画已经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了。很多东西它都会用画记录下来,甚至跟妻子闹矛盾,他也通过画画的方式交流。他给妻子画了一封信,叫《夕阳》。他说如果用文字来表达这些,妻子可能会觉得自己太酸了太普通了,但画出的这些小画,能把心里想说的都说了,又说得很含蓄,妻子也会觉得自己非常用心。
王烁的博士论文,也是用漫画去完成的。
他还讲到,用眼睛也可以画漫画。或者,当带着漫画的思维去看一切时,一切都成了漫画。
在演讲的结尾,王烁说,希望更多的人知晓漫画是什么,希望大家可以尝试用漫画去记录生活,那些漫画,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就是几笔线,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他说他觉得没有文字的漫画,在某种程度上更像一种诗歌。而我觉得在演讲中略显局促的他,讲述的一切,也是足够浪漫和珍贵的。
-Part3-
我没想过2018年的那个夏天遇到的那本《门先生》还会有后续,直到听到王烁在一席的演讲。再到2021年我偶然买了一本《寻谣记》,发现也是王烁画的,读的过程中我为那本书哭哭笑笑笑笑哭哭。
到了2022年,虫虫竟请来王烁为尼诺十周年庆做讲座——以《寻谣记》为主题。我激动地翻出自己之前写的关于《寻谣记》的文章发给虫虫,虫虫转发给王烁之后,他在公号留了言,非常暖心,给我整得特别激动!虫虫说,这真是“漫长的回响”。
在尼诺的讲座中,王烁做了非常深入的漫画创作方法和素材搜集的分享。我一方面意识到漫画的创作不仅仅是灵感乍现,也需要更多理性的技术层面的支撑,去做大量的观察记录思考和练习;另一方面我又发现,他所传达的,不仅仅是教人如何画漫画,也教给大家如何更细微地观察世界。
比如他讲了拜访何大爷家的经历,在跟何大爷聊天搜集素材的过程中,背面写了字的药盒、挡门的装着米的大矿泉水瓶、走廊里并不寻常的金属扶手、写毛笔字的各种工具包括墨汁的品牌等等都成了他观察记录的对象。正是如此细腻的观察和思考,才有了后面的资料和最后的漫画成稿。
在我看来,相比画画的过程,这个部分更是他的作品区别于其他作品的重要原因。那些别人可能很轻易就放过的、看似平常的一些素材都成了了解何大爷的通道,原来一个人周围的物品环境都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他自己的原因。
我猜,当时何大爷也很开心,能够深度被看到被理解到总是难得的幸事。
而在观察搜集资料之后,通过漫画,再一帧一帧一格一格,将时间拆解,把生活或感受或思考定格、放缓、切换视角,以至可以更清晰和深入,变成更绵长的存在,创造出更广阔的可能性,这些也都是可贵和美妙的。
2022年年底,我读完了王烁最新出版的《无字漫画》。
读的感受,像是在森林中穿梭。有时候是需要在地面慢慢地走仔细地看、趴在地上看、爬到树上向下俯瞰,甚至还要钻到树洞里看、抬头仰着看;也有飞速奔跑的时刻,跑着跑着可能就撞到树上,生命也跟着戛然而止……王烁用他的漫画构建了一个又一个的魔法世界,时空物以无法预期的方式颠倒转变,到了故事的结尾,又常常余味悠长。能感受到他在做各种各样的尝试,不同的作品里面藏着爱、悲伤、理想、死亡等一系列人更本质的探索。读他的漫画,我更多的是好奇和想去感受,完全忘记了技法好坏、好不好看这种评判性的东西。
让我没想到的是《无字漫画》的后记部分。前面几乎一整本没有文字的讲述,后记则是扎扎实实地讲述关于漫画的思考和理论,十分诚恳。我记录了一些:
“在漫画中,总存在一个表达的核心,物体与环境的呈现也基于此,于是便有了潜在的格子(例如眼睛的可视范围),漫画作者要做的是如何去模仿观看与思维的过程,并且让读者也能够产生与之相似的观看体验。”
“现实中一分钟的变化过程,在漫画中可以通过延迟和加速让阅读的感受发生折叠,这里的折叠是对前后时间的挪移。”
包括结尾部分将漫画类比折纸的意象我也非常喜欢:
“如果要整体理解漫画这种艺术形式,我觉得最适合套用的概念便是折纸,我称其为漫画模型……漫画为什么类似于折纸呢?想象一下,若要折叠出一个飞机或一只青蛙,那么对于一张纸来说,这个最终目标即等同于我们通过漫画表达出的主要内容。漫画的工作方式是逐一推进,阅读通过叠加的方式最终实现完形(即各个部分或因素集合成一个具有意义的整体)成立,折纸也类似,我们每折一步,都是在前一步的基础上,而对于最终折出的结果而言,每条折痕并非关键,关键是被折痕包围的面积。最终我们得到想要的内容,但内容本身并不是可见的面积,而应该是这样的折叠过程所导致的剩余面积,就像我们不能说漫画的最后一格就是故事要表达的内容一样。”
就这样,在读过《无字漫画》之后,我的脑海里好像也对王烁勾勒出一个“纸飞机”一般的印象,既是工整又理性的存在,也是感性浪漫可以带着思想和趣味飞到很远很远的人。
王烁谈漫画创作
-Part4-
我没什么画画的基础,在尼诺上了一些画画课,好像也可以画出一些东西,能感觉到进步。但画着画着,还是有困惑,我好像依然会被“画得好不好”牵绊住,有时候甚至会失去画画的动力。
王烁的分享提到如何通过画图速记,他快速演示了如何将一段何爷爷照顾老伴儿的文字转成图片记录,特别松弛和可爱。当时我就突然觉得,对于我来说,记录本身的意义,远超过所谓的画得好。
一个会画画的人,未必能讲出好的故事,而可以用画画讲出好故事的人,是那么动人的存在。我可能一直很难画得很好,但我相信,我依然有可能通过生活的感受和想象讲述出迷人的故事。
有一天我出去跑步,也试着把跑步过程中的一个小念头记录下来,叫《病毒小人逃亡记》,画完之后自己特别开心,就像是一个没怎么学过画画的小朋友通过画火柴人讲了一个好玩儿的故事的那种快乐。
(这么模糊是因为这张纸片儿后来甚至找不到了,但没关系,我可以随时再画出来。)
“没有文字的漫画,在某种程度上更像一种诗歌。”
“用眼睛可以画漫画,或者当带着漫画的思维去看一切时,一切都成了漫画。”
“那些漫画,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就是几笔线,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想起王烁在演讲的时候说的这几句,我现在好像更懂得多一点儿了。
的确是存在这样的画画方式,不用非得勉强自己必须画得有多精致,而是可以更轻盈更单纯,可以成为一种日常,也可能成为自己跟自己以及他人的游戏,同时又装着满满的真诚和对这个世界的好奇、爱和各种想象。
我很想学着拥有这样画画的能力,去观察和记录生活和我所在的世界!
扫上图二维码可直达王烁老师的讲座
推荐阅读
王烁|我的漫画课讲什么
报漫画课请添加客服(微信号)
客服1:ninoart1
客服2:ninoart2014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也可直接购买王烁老师的漫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