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明楷:集资诈骗罪

张明楷 刑侦案审 2017-08-25

【一、集资诈骗罪的概念与犯罪构成】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1.构成要件的内容为,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并且数额较大。

根据前述《集资案件解释》只要客观行为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见本章第五节十”)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就以集资诈骗罪论处。然而非法吸收存款并不以行为人实施诈骗行为为前提。换言之,只有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才能成立集资诈骗罪。诈骗罪的构造为: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方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行为人或第三者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集资诈骗罪构造与诈骗罪的构造相同。刑法第192条所规定的“诈骗方法”就是指“欺骗行为”欺骗行为,表现为向受骗者表示虚假的事项,或者说向受骗人传递不真实的资讯,但这种欺骗行为必须是使受骗者陷入或者继续维持(或强化)处分财产的认识错误的行为。就集资诈骗而言,只要某种行为足以使对方陷入“行为人属合法募集资金”、“行为人属正当募集资金”、“行为人的集资获得了有权机关的批准、“出资后会有回报”等认识错误进而导致对方“出资”那么,这种行为就属于集资诈骗罪中的诈骗方法。至于行为人是就事实进行欺骗,还是就价值进行欺骗,均不影响欺骗行为的性质。因此对集资诈骗罪诈骗方法”只能进行实质的限定,而不可能穷尽其具体表现故不能人为地将集资诈骗罪的欺骗行为局限为几种特定的手段。

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法律法规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集资仅限于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不包括募集资金以外的财物。集资行为必须面向社会公众但不要求实际上已经骗取了多数人的资金

非法集资表现为虚假承诺回报。承诺还本付息或者承诺分红的,承诺以货币、股权债权或实物回报的,都符合承诺回报的要素。首先,承诺回报必须是虚假的,而不是真实的。其次,承诺回报应限于行为人承诺“只要出资即可通过出资行为获得回报”而不是指承诺出资人在出资后通过出资人的生产经营等行为可以获得报酬。最后,所承诺的回报不必具有确定性。换言之,集资诈骗的行为人,既可能通过虚构确定的回报骗取资金也可能通过虚构不确定的回报骗取资金。实践中发生的虚拟股票交易骗取股民资金的案件,便属于后一种情形。再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发行彩票的方式向社会公众非法募集资金的,也成立集资诈骗罪。虽然彩票的中奖率极低,购买者获得回报的可能性极小但以非法发行彩票的方式实施集资诈骗的行为人,通过彩票的特点承诺了回报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只要承诺的回报具有可能性即可

成立集资诈骗罪还要求数额较大。根据《集资案件解释,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规定如此高的数额要求明显不当。在司法解释具有法律效力的前提下,对于集资诈骗没有达到该数额较大标准的,应以诈骗罪或者集资诈骗(未遂)罪论处。集资诈骗的数额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计算,案发前已归还的数额应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广告费、中介费手续费、回扣,或者用于行贿、赠与等费用,不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利息,除本金未归还可予折抵本金以外,应当计入诈骗数额

2.责任形式为故意,此外还要求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具体表现为具有不归还集资款的意思。根据《集资案件解释》,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1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2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3)携带集资款逃匿的;4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7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8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集资诈骗罪的认定】

认定集资诈骗罪,应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对骗取数额较小资金且情节较轻的行为不宜认定为犯罪。但情节严重的,即使实际上没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也应认定为集资诈骗未遂。对没有非法占有目的,在特定范围内(如面向单位职工)筹集资金,即使使用了一定欺诈手段的也不能认定为犯罪,而应当按债务纠纷处理。

集资诈骗等金融诈骗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对于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既不能单纯根据损失结果认定,也不能仅凭被告人自己的供述认定而应当根据案件的全部情况具体分析和判断。行为人的部分非法集资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对该部分非法集资行为所涉集资款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非法集资共同犯罪中部分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他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行为和目的的,对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人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都是非法筹集资金的行为。这几种犯罪也具有民法意义上的非法占有目的。但是,这些犯罪的行为人,都是将出资人对金钱的所有权转移为真实的债权、股权,行为人承认这种债权股权,并具有履行债务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意思,且将所占有的资金用于可以实现或者打算实现出资人债权或股权的生产经营等过程中。集资诈骗罪的行为人虽然表面上也将出资人对金钱的所有权转移为债权或股权,但这种债权、股权并不真实,而是虚假的,行为人没有履行债务和给予回报的意思,也没有将其占有的资金用于可以实现或打算实现出资人债权与股权的生产经营等过程中,或者只是将筹集的少量资金用于生产经营以便欺骗社会公众。以刑法上的非法占有目的,通过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非法集资,触犯其他罪名的,属于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罪(集资诈骗罪)处罚

集资诈骗罪的处罚

根据刑法第192条和第200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在量刑时不能仅以集资诈骗的数额为根据,还要考虑诈骗手段、诈骗次数危害结果等情节。

 

原文载:张明楷著:《刑法学(第五版)》,法律出版社,2016年7月第五版。P796—P798

整理:苏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预审大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