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省检察机关检校合作十大典型事例发布

浙江检察 2021-04-28

第2663期

在日前举行的浙江省检察机关检校合作工作推进会上,浙江省检察院通报了检校合作两周年工作情况,并发布十个检校合作典型事例


一起来看看

这十个典型事例

如何把合作效能转化为

检察工作与教学工作创新发展的动能

↓↓↓


01

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积极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打造融合“办案、人才、调研”多元化检校合作模式,推动检察实务与法学理论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网络犯罪惩治水平。2017年以来共办理各类网络犯罪案件630件1900人,办理的全国首例组织刷单炒信案入选“推动中国互联网法治进程十大事件”,全国首例“撞库打码”案入选最高检第十八批指导性案例。


推动“办案和教学”工作交互融合。一是建立网络犯罪研究基地。与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设立全省首家网络犯罪研究基地,双向提升检察机关办案能力和高校教研水平。二是专家“智库”辅助检察办案。借助研究基地专家智库,为20余起疑难复杂案件提供专家意见,促进网络犯罪案件准确高效办理。


推动“实务与理论”成果多元产出。一是合力承办检察论坛。连续三年与浙江大学等单位,共同承办“互联网法律大会·检察论坛”。二是强化检察调研产出。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开展课题合作研究,开拓调研思路,提升调研品质。


推动“干警和学生”素能双向提升。一是打造网络犯罪专业化检察队伍。设立互联网检察室,并以网络犯罪研究基地为平台,加大复合型互联网检察人才培养力度。二是提升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重点落实实习生培养计划,开展“角色互换”式跨界教学活动。


02

为认真落实省检察院贾宇检察长深化全方位检校合作的工作部署,近年来,宁波市检察院采取与宁波大学联合办班等形式,大力实施“检校合作培养在职研究生”项目,取得良好效果。


宁波市检察院注重建章立制,制定《宁波市检察机关与宁波大学法学院合作培养在职研究生实施方案》等文件,鼓励检察人员在职攻读法律硕士学位。市检察院负责做好学员推荐、初选审核等工作,宁波大学负责做好考前辅导,双方共同做好专业综合测试。在课程设置上,改变过去由上而下确定培训内容的传统做法,积极开展考前培训调研,广泛征求学员意见,汇总后与宁波大学共同会商确定考前辅导班的培训内容。按照“紧贴考试大纲选主题、解决实际问题促工作、满足学习需求提素质”原则,紧紧围绕“四大检察”新增业务领域以及新修订的刑诉法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准备授课主题,有效弥补考生的知识“短板”。在组织保障方面,成立考前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考前培训办公室,由个人自主报名参加集中培训,并同步将课程录制上传至市检察院“网上教育”平台,由缺课者自行补学,努力确保参训率达100%。


截止目前,全市有109名检察人员报名参加宁波大学在职法律硕士研究生考试,90人被录取,通过率达到82.57%,70人取得在职法律硕士学位,满意度测评率达90%以上。


03

为给未成年被害人提供更加专业化、更加精细化的司法保护,宁波市鄞州区检察院致力打造集机制创新、理论研究、案例培育为一体的检校合作品牌。


巧借研用平台优势,提升未检工作质效。利用“全国创新实践基地和理论研究基地”的潜在优势,坚持“引进优质法学资源”和“走出去拓展理论高度”相结合。近三年共接受12名在校生到基地实习,出台创新机制16份。


积极推动成果转化,提升检察产品品质。借助平台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丰富的检察实践,形成优质检察理论研究成果。1篇论文获全国未检征文优秀奖,1篇论文在最高检主办的《未成年人检察》发表,另有3篇论文连续三年获得全省未成年人司法优秀研究成果,办理的7起案件先后获评国家级、省级精品案例。


加快队伍品牌建设,提升未检品牌影响力。通过结对、以案促训等培养模式,提升团队法律监督素能,着力培养复合型专门型人才。“七色花”未检品牌被写入2020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团队近三年荣获全国全省重要荣誉十余项,团队干警获得全国全省重要荣誉十余项。“双基地”的发展培育是鄞州区检察院结合未成年人司法规律、未检工作特性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履行好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检察职责。


04

为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工作,自2018年10月开始,瑞安市检察院就以共建研究生科研实践基地为契机与华东政法大学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并根植温州本土特色,针对知识产权保护痛点难点,以司法需求为导向,于2020年4月26日联合成立浙南知识产权犯罪研究中心,共同提高办理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实务能力与理论研究能力。


该中心侧重理论调研产出的同时,注重培育典型案例,对疑难复杂的新型案件及时邀请专家教授进行个案论证和集中研讨,办理的金某某侵犯商业秘密案获评2019年度全国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在组建知识产权专业化检察团队上,以“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加快检察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并定期接收优秀研究生参与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办理,为华东政法大学提供实践锻炼机会。


浙南知识产权犯罪研究中心充分发挥瑞安市检察院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专业化办理优势,是积极贯彻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护航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也是突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开展检校合作的创新实践。瑞安市检察院将积极把该中心打造成温州乃至浙江“打击知识产权犯罪”专业、权威的“智库”,为提升温州城市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贡献检察力量。


05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的需求与关切不断提升,检察监督新格局转型重塑的发展背景亦对新时期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促进科学履职推动涉未治理创新,更好回应群众关切,湖州市南浔区检察院立足未成人检察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检校合作领域率先试行以“专家个人名义命名的团队工作室”——“姚建龙教授学术团队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以来,以“学术研究样本”、“未检改革试验田”、“人才培养基地”为总体定位,以规范化、实效化和常态化为具体要求,以“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平台搭建、成果转化”为实践路径,在借力“外脑” 助力检察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在理论研究提质、协力培育人才、服务立法司法改革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合作课题分获最高检资助课题、省重点立项课题,研究成果多次在综合性知名刊物上发表;合作创新成果获得最高检、省院充分肯定,做专题交流6次,南浔区检察院先后被确立为少年司法罪错先议制度试点地区、中央文明委首批重点工作项目基层联系点等。上述战略合作模式具有形式灵活、引智务实、效益明显等特点,探索了“检校合作”新的路径与模式,具备推广价值和意义。


06

嘉兴市检察院探索实施“师友计划”,形成了结对交流、理论研究、办案指导三个层面的常态化、深度化检校合作新模式,两年来共形成高层次理论及实证调研成果、发布论文数十项(篇),指导办理了一批疑难复杂案件。


一是注重平台搭建,促进结对合作。在全市检察人员中挑选具有一定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优秀代表与年轻高校教师建立师友联系,推动开展以理论课题研究、常态化交流咨询为主要内容的结对合作,先后与上海大学教师合作组成研究团队,开展“三治融合”与检察工作相结合的实证研究;与嘉兴学院教授合作出版著作、发表论文。


二是注重专题联系,推动理论研究。通过师友计划,积极吸收“师友团”专家参与,围绕捕诉一体、虚假诉讼、行政公益诉讼等实践重点问题,由“师友团”专家牵头成立课题组进行研究;通过召开重点调研课题专家团队论证推进会等方式邀请“师友团”教授进行指导,最终1个课题获全省检察理论研究年会二等奖、1个课题获专题调研成果三等奖。


三是注重借力借智,提供办案支撑。积极借助“师友团”专家的“外脑”力量,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事件提供专业论证与指导。今年年初,针对一起复杂的涉河道污染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邀请“师友团”中擅长此领域的两位教授就争议焦点提供科学论证,有效推动公检法部门形成共识。多次就司法社工如何参与检察机关不捕不诉人员后续帮教等工作,寻求专家提供专业支持。


07

近年来,义乌市检察院搭建“理论共研、治理共商、难点共破、人才共建”的检校合作框架体系,打造“借智引智”系统工程,全力服务保障“重要窗口”建设。


一、推进重点课题“理论共研”,引领检察改革正方向。与西北政法大学合作开展 “新时代‘四大检察’服务保障‘世界小商品之都’发展研究”等两项课题研究,用理论研究反哺推动检察工作。今年以来,申报或参与申报的2项课题获2020年度最高检检察应用理论研究课题立项。


二、推进检察维安“治理共商”,筑牢社会稳定大防线。探索检察协同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工作机制,在全省检察系统推广。借助于检校合作平台,推动全国首家由义乌市政府与西北政法大学合作设立的研究院落户义乌,为区域社会综合治理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三、推进实务问题“难点共破”,实现理论实践深衔接。利用智慧检务成果,建立“‘四大检察’案件专家指导平台”,充分发挥高校专家学者理论优势,为办理疑难复杂案件、破解司法实务难题、推进检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四、推进双向互动“人才共建”,夯实持续发展稳基础。打造常态化的教学实践基地,截至目前,该院已先后邀请相关高校的专家教授来院授课交流12次,吸收高校5名硕士研究生来院开展为期半年的实训锻炼。


08

近年来,舟山检察因地制宜,充分依托海岛地域特色,积极探索海洋检察工作,走出了一条海洋检察的特色发展之路。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海洋检察,深入贯彻贾宇检察长对舟山检察提出的“特色发展、质量为要”的要求,今年以来,舟山市检察院多次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并确定“深化检校合作,助推海洋检察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


充分考虑甬舟一体化区位优势和宁波大学法学院丰富的教学研究资源,舟山市检察院确定联合宁波大学法学院以专家工作室方式开展海洋检察领域检校合作。全省首个海洋检察专家工作室于7月14日正式在舟山市检察院挂牌成立,并在揭牌仪式后,开展了专家工作室首场活动,由赵微教授作《海上交通事故刑法规制研究》新书分享和《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刑事检察的机遇与挑战》专题讲座。工作室成立以来,赵微教授对市检察院办理的一起破坏海洋生物资源民事公益诉讼系列案参加高检院指导性案例评选的相关材料进行专业指导并提出参考建议。近期将与检察官共同赴海警局就海警改制后的工作机制、海上犯罪认定存在的理论问题等作专题调研。


以赵微教授领衔的海洋检察工作室成立,是舟山检校合作向纵深推进的重要创新举措,也是舟山市检察机关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海洋检察的现实需要,对于推进高层次海洋法治人才培养、创新发展检察工作机制、有效发挥舟山检察在海洋强省战略中的职能作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09

2020年5月,台州市检察院党组研究决定,在全市检察机关部署建立专家工作室,借助“外脑”培养高层次检察人才,推动检校合作共建共赢。


组织统筹全覆盖。台州市检察院建立检察长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牵头召开全市检察政治部主任工作会议,明确将“五院四系”副教授以上专家学者作为合作主体,要求广泛发动排摸人选,迅速磋商确定合作意向和合作模式。两级院仅用1个月的时间即实现了基层院专家工作室全覆盖。


“一院一品”补短板。以“品牌化定位、课题化研究、项目化推进、成果化体现”为导向,借力专家“外脑”,补短板、强弱项,着力破解检察理论研究、工作机制创新、人才队伍培养等难点问题。玉环市检察院建立谢佑平教授工作室,通过结对带教、名师讲堂、沙龙座谈等方式,为干警搭建一对一、深层次、常态化的理论学习和交流研讨平台,1篇理论研究成果在《人民检察》发表,实现核心期刊发表零的突破。


共建共赢求突破。市检察院鼓励各基层院结合工作实际和高校需求,选派实务导师,接收实习学生,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工作发展提供检察支持。仙居县院建立专家团队工作室,搭建高层次教育培训、全覆盖实践教学、开放式理论研究三个平台,通过委托理论研究、共同承担课题、案例编写指导、办案难点咨询等形式,向专家开放办案数据、典型案例、规范性文件等,找准研究方向,对复杂现实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提供了实践样本。


10

近年来,丽水市两级检察机关充分利用检校合作平台,深化疑案会商和专家咨询制度,提升监督能力、破解办案难题,助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


一是注重案件质量提升,强化专业支持。先后成立“民行和公益诉讼专家咨询委员会” “教授工作室”,聘请高校法学专家参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会商研讨和咨询论证。如2018年,松阳县院在介入某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放污染案件中,提出以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实现惩罚性赔偿的解决路径,邀请专家召开论证会,对惩罚性赔偿方案形成共识,得到行政复议当事双方的充分认可。


二是发挥柔性补充作用,关爱幼小心灵。充分发挥心理和教育专家更易接近未成年人的特点,邀请专家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案件中开展心理疏导、亲职教育。如缙云县院与心理咨询师力量强大的缙云县职业中专建立了“爱·相随”心理关护工作室,有力推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帮教、未成年受害人社会化支持体系建设。


三是推进合作成果现实转化,形成研究实效。景宁县院与浙江工业大学相互授牌,分别设立“检察网格化”理论研究基地和实践研究基地,推进“检察网格化”监督平台打造,该模式获评2018年度浙江省检察机关创新成果奖并入编国家级刊物《改革内参》。


编辑:王晗烨




●党建“领头雁”集体充电,这场培训“不一般”——

●浙江日报 | 情系未成年人 遂昌县检察院5年帮扶不寻常

●检察官的“盗梦空间”|《一念之间》

●贾宇在湖州安吉专题调研:要把矛调中心建设成为浙江社会治理的“金名片”

●检察官准备起诉嫌疑人,两证人突然改口!背后竟然隐藏这样的缘由……

●因前男友上了失信“黑名单”!她向检察院申请监督后,能还回清白吗?

●全国公诉人PK火热备战中!浙江选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这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