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媒报道辽宁天降“毛毛虫雨”,把中国网友都乐坏了

院办靓仔 跳海大院 2023-04-06


2023年的第一场雨,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

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单纯是因为我触景生情想唱歌了,好了以下才是正经事:

3月11日,是一个值得开怀大笑的日子。

历史上的这一天,陕西农民发现了兵马俑,得以揭开一个气势恢弘的大秦王朝。同时,2023年的这一天,我国北方春天下的一场雨,却淋湿了大洋彼岸的纽约。


位于阿美利卡的《纽约邮报》在这一天,报道了一则题为“中国被‘虫雨’袭击,居民们被要求带雨伞出行”的新闻。

新闻中还配上了一段视频,视频显示在几辆车牌为辽A的的汽车上,布满了密麻麻像蠕虫一样的生物,让人看了头皮发麻。同时,路上有行人正打着伞经过。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屎引来万只蝇。耸人听闻的文字标题加上阴间配乐的视频,一时之间,这条新闻在外网疯狂传播,并引发广泛讨论。

有人被吓得花容失色,惊呼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祈求救世主的降临。


还有人脑洞大开,试图从平行宇宙运转出了bug来进行解释,还有的阴谋论者则试图将脏水泼向中国。

在众多网友的评论中,印度老哥的评论最为实在,他只关心中国人会不会吃这些玩意?


正当外国网友人心惶惶之时,刚刚睡醒的国内网友匆匆赶来,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一看:害!这都多大事,散了散了,不就是咱们北方一到春天就掉得满地的杨树花么?


事实上,《纽约邮报》在这篇报道中也留有了一行字的余地,留下了这些“蠕虫”有可能是杨树花的推断。


“就让这大雨全都落下”

开局一张图,新闻全靠编。

事实上,只要愿意稍微在网上多问几个为什么,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杨树花的图片在百度识图上一搜一大把
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我们可以窥见事情的来龙去脉。

3月1日,浙江的《东阳日报》率先分享了一则北方春天景观的视频,随后视频被《纽约邮报》使用,并报道成了一场自然灾难。

图源于抖音@东阳日报‍‍‍‍

《纽约邮报》的报道一出,我国的大大小小的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和辟谣。可以说,《纽约邮报》凭一己之力解决了国内媒体当天的新闻选题。


事情至此已经水落石出,美国记者究竟是有意为之,还是业务水平确实堪忧,我们也无从得知。

不过美国东海岸的一则新闻,却照亮了中国网友们的脑洞。

有人将计就计,自娱自乐地在辽阔的中原地区,开展了一场代号为“寻找杨树花”的抓虫行动,先是河南报告一例,随后隔壁山西再下一城。


有的网友则发扬了伟大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关心美国记者是不是高度近视,需不需要水滴筹为他配一副眼镜;还有的网友则对美国网友的智力表示担忧。

这其中也有网友与印度老哥心有灵犀,深谙民以食为天的信条,为视频中出现的“虫子”数量实在是不够咱吃而忧心忡忡。

还有的朋友举一反三,指出开学季乌泱乌泱的军训大军、广州雨季成群结队的大水蚁是不是也能让“美国媒体”大作文章,一连为“美国媒体”提供了好几个选题。

图源于B站@百里飘雪飞扬

不过,世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当我将《纽约邮报》的新闻转发给武汉朋友的时候,她先是一脸惊恐的反问我:这是真的么?”

接着开始吐槽:“我怀疑石楠花也是生化武器,别的花开花时招蜂引蝶,但它却遗臭万年。”

图源于小红书@愚木会开花

随后,我开始意识到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一千个城市就有一千种春天。也难怪一向不爱求证的美国媒体把李鬼看成了李逵。


“米娜桑,故乡的杨树花开了”

一下雪,西安就成了长安;一下雨,北方就成了北蚄。

当南方城市的樱花此刻正在以秒速五厘米落下时,北方部分城市则会下“毛毛虫”。


无论是中原地区,还是东三省,或是渤海之滨,凡是种植着杨树的地方,没有一个能在这个春天躲过杨树花的攻击。

如果北方人有春日恋曲,我想应该是对着杨树唱:“你的花像倾盘大雨,掉了满地,在心里清晰。”‍‍

图源于微博@我要拔光世界上所有的香菜

第一次见杨树花的人,都有可能被它吓得魂飞魄散,像美国记者一样被吓到的,也大有人在。

因为远看实在太像蠕虫了,所以有人说要是沙丘要拍第二部的话,可以直接来中国北方取景。

一位甘肃朋友就曾回忆起,年少时在大马路上随手捡起一条完美的杨树花,随后带去火锅店用餐,最后差点把上菜的服务员吓疯,酿成一起火锅店的工伤事故。

而我那位在山东工作的云南前任告诉我,她第一次在济南的大马路上看见掉满车顶的杨树花时,以为山东被毛毛虫攻占了,随后密集恐惧症发作,差点被吓得当场去世。

她说:“要不是旁边的北方朋友告诉我这只是杨树掉的花,我可能马上就要投稿《走进科学》,让它拍个十集八集的。”

不要在杨树底下停车是每一个北方人应有的觉悟,但也有人因为不信邪而为此付出代价,杨树花会告诉他谁才是这片土地上的王。

“若是有密集恐惧症的人士,估计连车都不想要。”

图源于快手@都市报道

一位居住在大连的朋友告诉我,要是一个街区种植着杨树的话,那么一到春天就能直接拉高周围洗车店的GDP。

她说,小时候他爸爸就在杨树集中的街区开了一家洗车店,春天到来时,先是下的泥汤子,赚了一笔,后来开始下杨树花,又狠狠赚了一笔。


恼人的杨树花也成了环卫工人的心头恨,每当杨树花掉落的季节,工作量直接翻倍。

要是北方的环卫工人去香港鹅颈桥打小人,我怀疑第一个打的就是杨树花。

“好多绿化树改了,杨树越来越少见”

当然,杨树花也并非一无是处。

按我那位北方朋友告诉我的,要是平常,美国媒体根本就看不到满车的杨树花,早就被捡光了。

它既能油炸,还能凉拌,既可以当馅,还可以爆炒。

虽然看着糟心,但是吃起来美味,一口下去,唇齿间都是春天的味道。

图源于快手@农村1家人

身为岭南人士,我看看了不知何味的杨树花,只能心想着,这玩意幸好没在广东,不然迟早被捡来煲汤。

图源于快手@百幸家常365
这口感看起来很丝绒

可以说,生长在北方的杨树花已经融入了当地的语境,有人爱它,有人恨它,还有人对它又爱又恨。

“杨树花一掉,我就知道春天来了。”


最近因为要疗愈情伤而正在流浪的院办野汉,也一头撞进了洛阳的春天里,情伤未愈,又添鼻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