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滋味,“醉”在老白酒
崇明老白酒好喝是不争的事实,其酿制技艺已有700多年历史,明末清初,崇明岛上酒坊、酒店星罗棋布,故有“十家三酒店”之说。到了清康熙年间,崇明老白酒已远近闻名,享有声誉。历来民间就不乏关于此酒的佳词美言。
窥历史之悠久,风味之独特
柳陌风吹蒸饭香,农家都酿菜花黄。
雷鸣各捣蟛蜞酱,共待栽秧启瓮尝。
说的是菜花盛开时酿制的崇明老白酒——菜花黄。柳枝芊芊的乡间小道,飘来阵阵米香,农家们正忙着酿制米酒“菜花黄”,春雷声中又到了腌制蟛蜞酱的时节,
且待谷落黄秧之时与美酒一起品尝。
试将十月白开埕,法制佳肴委实精。
不是黄莺穿绿柳,定然芦扉卷食饮。
说的是十月小阳春里酿制的崇明老白酒——十月白。小阳春里,将酿制着十月白的酒坛打开,香味醇厚,果然是依古方而制的好酒,盘坐在芦席之上,就着黄豆芽炒韭菜,用豆腐衣或油摊卷裹着放入口中,配上一口冽酒,实在是乐胃之举。
致嘱先生放学生,今朝请吃莳秧羹。
关坛宿酒猫儿眼,保甲同邀拔报呈。
说的是存放已久酒性上品的崇明老白酒——猫儿眼。今儿在家中备菜宴请,邀请孩子的老师,当地的保长,甲长一同来家中做客,自是取出酒中极品,自酿陈酒猫儿眼来给各位有识人士品鉴。
名扬江北三千里,味占江南第一家
考究起来,此诗文原指并非崇明老白酒,可如今官方、民间都早已将此美誉赐予崇明老白酒。它也配得上此名号,酿酒讲究的是酿酒原料和酿酒容器,而崇明老白酒,无论从取材,酿制,到存放,都是占尽“天时地利”的,于是带有稻香,入口柔绵,落口甘冽,回味怡畅。
酿制传承
崇明老白酒选用崇明大米,经蒸制淋饭后拌入酒曲搭窝糖化,以陶缸、陶坛为发酵容器,最后加水酿制而成。米被称为“酒之肉”,崇明大米生态有机,本味清甜,颗粒饱满,米粒吸水快、易蒸煮糖化。曲种被称为“酒之骨”,由人为进行根霉菌、酵母菌分开纯种培养,通过合理搭配,使糖化和发酵得到平衡,保证了老白酒质量的稳定。
最终酿得的老白酒,香味醇厚,色呈乳白,口感清冽,有别于一般的白酒和黄酒,上口甜而微酸,酒度适中,后劲足,堪回味。本身还能用做制酒的酒母。
怡情助兴
这原是岛上家家户户都喜酿制的米酒,于是每逢佳节吉日,家人团员,嫁娶做寿,亲友聚首,几乎家家都会端上老白酒,或寄情或助兴,这心里的期盼与欣喜,早已融入酒中。崇明老白酒,不单单只是酒,还承载着每家每户的故事,其功能,远不是佐食助兴这般简单,其意义,也远不是言语所能道尽。
在春秋季节,崇明老白酒是“冷饮”的,入冬以后则“热饮”,看似淡淡的淘米水,上口却有异香。隔水炖至酒面略泛泡即可,一杯入肚,通筋活血,浑身暖和。满嘴的稻香味便洋溢在口中,在心头萦绕,向全身弥漫开来,这种“醉”意,似乎把人带到了仙境,怡然自得。
小阳春里十月白,更待何时
崇明老百姓歌曰:“长生果子海蜇头,吹漠白酒汤舌头”,可见多情有独钟于崇明老白酒。而眼下正值小阳春,正是崇明老白酒之佳品“十月白”飘香之时,色澄澈而微黄,质甘醇而浓香,小岛邀您抿上一口崇明老白酒,“醉”走在阡陌小道,体会真正的崇明滋味。
当然还得提醒初尝崇明老白酒的异乡客们,这酒酸甜可口,温和香醇,但颇有“后劲”,切莫贪杯,一杯接一盏,喝多了也会醉,且醉得很深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