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美食】刀鱼!刀鱼!疯狂的刀鱼!
↑↑↑点击关注崇明旅游,发现更美的崇明
又到了桃花现蕾的季节,
又到了春潮席卷的时分。
农谚说:“春潮迷雾出刀鱼”
长江刀鱼张网开捕了!
刀鱼因它的鱼体扁而狭长,形状酷似短刀而得此名。每年刚过新春,刀鱼开始由海入江,逆流而上作生殖回游。长江沿岸许多城市的居民,都把长江刀鱼称为江刀。家乡崇明岛周边的水域,是刀鱼光临最早、也是产出最多的地方,岛上的渔民有着捕捉刀鱼得天独厚的条件,因而它也就成了崇明岛的特产之一。
刀鲚是刀鱼的学名,硬骨鱼纲,鳀科,是春季最早的时令鲜鱼,为溯河产卵鱼类,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长江刀鱼这种既生活在咸水又生活在淡水的鱼类,每年3月到8月都要陆续从海洋洄游至长江,沿干流上溯至中游产卵,20世纪70年代前,长江刀最远可以洄游到洞庭湖水域,但由于人类高强度捕捞造成种了它的种群减少,现在长江刀鱼只能洄游到鄱阳湖水域。
同年秋天,孵化后的小刀鱼顺流返回近海。第二年,这些小刀鱼不会洄游至长江产卵,而是要在海里长到第三年,再洄游入江。此外,黄河、钱塘江等入海口也有长江刀鱼洄游。
长江刀鱼体形狭长侧薄,颇似尖刀,银白色,肉质细嫩,但多细毛状骨刺,头及背部浅蓝色。体侧微黄色,腹部灰白色。各鳍基部均呈米黄色,尾鳍边缘黑色。它肉鲜味美,肥而不腻,兼有微香。营养专家称,刀鱼的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鱼肉中,含脂肪16.8克,蛋白质14克,磷1.1克,口感极细嫩鲜美。渔家和食客们都知道,长江有三鲜,为鲥鱼、刀鱼和鮰鱼。其中刀鱼的最大特点是细骨遍布全身。在清明节前,刀鱼细骨软不刺人,不梗喉;清明一过,就细骨坚硬起来,好如钢针,口感差了许多。这时,崇明人把刀鱼唤为“野毛鱼”,吃客们叫它为“老刀”。在上海,人们特别推崇在清明前吃刀鱼,崇明民间有谚语称长江刀鱼“清明前细骨软如绵,清明后细骨硬如针”。因此长江刀鱼在清明节前后的价格相差甚远。
鱼肉鲜美细嫩至极的刀鱼,食用以清蒸为佳。由于鱼鳞中含有大量脂肪,这鲜刀鱼清洗时就根本用不到刮鳞,蒸煮后鱼鳞会自动融化,变成一层浮在汤汁上的油。烹饪时只需把刀鱼切成二寸左右长的段段,加上猪油、生姜、黄酒、青葱等佐料隔水清蒸,便成了上等佳肴。
吃的时候,只要轻轻搛起一段放入口中,用嘴如婴孩吃奶那样轻轻吮吸,鱼肉便能脱离细骨。也有人家整条整条清蒸刀鱼的,吃时只要用筷子轻轻地搛起它的尾端,微微抖动,鱼肉和细骨即能分开来。鲜嫩嫩的鱼肉,含香爽口,让人欲罢不能,用崇明人的话来形容,真是“巴掌打来也不肯放”。难怪古人有许多诗词描写刀鱼的美味。唐朝大诗人杜甫说:“出网银刀乱”;宋代名士刘宰有诗称赞:“肩耸乍惊雷,腮红新出水,辅以姜桂椒,未熟香浮鼻”;苏东坡也说“恣看收网出银刀”;”明代的文学家李渔则道:“食鲥鱼及鲟、鲳鱼有厌时,鲚(刀鱼)则愈嚼愈甘,至果腹而不能释手”。清代的刘墉则说得更好听:“未熟香淳鼻,河豚愧有毒,江鲈渐寡味”,也就是讲在刀鱼的美味前,连河豚、江鲈也靠边站了。
刀鱼不但清蒸好吃,红烧的话味道也十分鲜美。特别是放上一点崇明盐齑红烧,更是叫人没齿不忘。先前崇明乡间的老百姓爱开玩笑,说用红烧刀鱼的汁来淘饭吃,杜米粞饭最起码要多吃几大碗,所以向来称红烧刀鱼是败家星。
除了红烧外,刀鱼还有多种烹调花样,如“糖醋酥刀鱼”、“刀鱼馄饨”、“香酥刀鱼”等。最令人叫绝的是,一些宾馆饭店还有文武刀鱼的烹调法。它指的是一盆之中有两条刀鱼,分别为一条红烧一条清蒸。这一盆两味的作法,让红烧与清蒸的鲜美相得益彰,吃起来别有风味,是一些大宾馆、大饭店的招牌菜。
清代乾隆年间的诗人、散文家袁枚在他的著作《随园食单》里,也曾经介绍过几种烹饪刀鱼的方法。从其所讲述的文字来看,袁枚特别喜欢清蒸刀鱼,他说,“刀鱼用蜜酒酿、清酱放盘中,如鲥鱼法蒸之最佳”。袁枚还建议,煮汤的话,可以用火腿汤、鸡汤、笋汤和刀鱼一起煨,这样的汤鲜美绝伦。如果“畏其多刺”,可采用当时南京流行的烹饪方法,即将整条刀鱼用油来煎熟。这样鱼肉鱼骨都变得酥脆,不必吐刺也能大快朵颐,但其味道就差远的多了。
记忆中,刀鱼以前在我们崇明乡间并不是什么稀罕之物。年年春天的菜场上,到处都有摊贩在叫卖,才四毛多一斤的价钱,平常人家都可以买一二条尝尝。
笔者脑中印象深刻的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到一陈家镇附近的朋友家去作客,中饭招待我时,端上台的竟是一大面盆的清蒸刀鱼。还记得那天就着这一大盆刀鱼,你一筷我一筷,崇明老白酒喝了好几热水瓶。更记忆犹新的是还有一次,到奚家港那里的渔家去采风,搜集渔民号子。渔家唱的一首一首渔民号子,听得我血脉贲张。中饭就在他们的船上用餐,渔民招待我们的午饭竟是刀鱼饭。嘿,吃在嘴里的那饭,其鲜味真叫人无法形容。平时食欲不佳的我,竟一连吃了三小碗。
放下碗筷向主人打听此饭的做法,船老大告诉我,说这并不是捉鱼人吃得考究才这样做的,而是嫌刀鱼鱼刺又细又多,吃起来不方便,于是就把它用大头针钉在木头的锅盖内,待盖上它烧煮时,锅内饭煮熟的时候,蒸汽也把这刀鱼给蒸熟了。烂熟的鱼肉脱离开鱼刺,掉入锅中的米饭内,而那鱼刺则仍旧留在锅盖上。原汁原味的刀鱼肉拌在饭内,放上一点酱油,那饭不好吃才怪呢。那位渔民还说,这在你们岸上的人来看是难得的佳肴,而在他们船上,可是平常之物。
令人纠结的是,近年来由于对长江刀鱼捕捞强度过大,所以造成了它的种群数量锐减,刀鱼捕捞产量呈几何级数下降,刀鱼资源已接近利用极限。有资料显示,1973年长江沿岸“江刀”产量3750吨,1983年约370吨,2002年后年产量不足百吨,2010年80吨,2011年12吨。
2002年开始实施长江禁渔期制度时,国家就对长江刀鲚实行专项管理,根据资源和生产情况限额发放专项捕捞许可证。每到刀鱼洄游繁殖季节,国家实行限捕——渔船必须持有特许证,在限定时间内捕捞刀鱼。为促进长江刀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2004年起,有关部门采取了更严格的措施,压减捕捞船数,缩短特许捕捞时间以及限定作业区域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捕捞强度,减缓了刀鲚资源衰退的速度。
产量的锐减和价格的飙升成反比。据有关资料统计,2002年,最高等级的长江刀鱼,每500克收购价只有200元左右,现时,起码在8000元以上,短短10年间,价格竟暴涨了40多倍。 看看早春季节的现在,长江沿线一带的宾馆饭店已开始打起了品尝第一江鲜刀鱼的招牌。当然,消费价格更是高得离谱,能让普通百姓惊得目瞪口呆。物以稀为贵嘛,报纸上不是登载过一斤刀鱼要卖上万元的天价新闻吗?价高肯定是因为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滥捕它的缘故。但是刀鱼仍照常现身于一些商务宴请场合和公款消费场合,食客们要用它来标榜身价和地位。难怪有人说,三四月间,一家大饭店只要靠刀鱼一道菜,就可能获得千万元销售额。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每年春分时节都要品尝刀鱼的想法,自然只有望而却步了。大多数工薪阶层恐怕只能在梦中偶尔还会回忆起刀鱼的滋味。因此,如果不实行全面禁捕,仍像现在那样,刀鱼洄游到哪儿,哪儿依旧允许捕捞的话,那它肯定和一样同列“长江三鲜”的鲥鱼命运完全相同——灭绝。须知鲥鱼早已经离开我们的视线、远离我们的餐桌了,它绝迹已有10多个年头,我们要想再见到它的尊容,只能在图片上。呜呼,刀鱼如果也真这样的话,到时我们崇明又要少了一个名特土产,长江又少了一个珍稀物种。
还是禁捕几年吧。有专家称,全面禁捕若干年后,长江刀鱼就会大量恢复,届时重新开捕,渔民、食客都能得利。到时候,这原本平民的江鲜如今天价的鱼,也许会有一天恢复到它原来的身价?
吃不起现在的天价刀鱼,
只能写文章过过瘾了。
可是,这不争气的嘴里,
竟会满是口水。哈哈!
近期崇明旅游热门资讯
崇明旅游
一段心灵邂逅自然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