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眼中的中国年轻人:这群人将影响世界,而世界却对他们一无所知
在BBC看来,巨大的时代变革之下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中国年轻人,一方面正在努力奋斗,变得越来越自我、勇敢、独特,另一方面也在承受着新的挑战和压力。
来源:英国那些事儿(ID:hereinuk)已获授权
在英语媒体的报道中,经常会出现一个词叫做“千禧一代”Millennials,特指于1982-2000年出生的这一代人。
或许是因为全球经济、政治、科技环境的改变,这一代人与之前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存在诸多不同。
所以千禧一代的种种特征长久以来都受到学者、媒体们的关注。
随着2019年的开始,千禧一代中最年轻的也已经成年了 。
而BBC最近出了一个专门探讨中国千禧一代的节目:
相比于欧美国家,中国的千禧一代、80后、90后门似乎与父母辈的差距更大。
他们身上的独立、进取、自信等等特征,在欧美媒体看来都是那么突出,让BBC都不禁感慨:
世界媒体给予中国千禧一代的关注度,其实与他们的优秀、独特远远不匹配。只要用心看一看,中国80后、中国的千禧一代,或许正是在不久的将来会引领世界的一代人……
打破传统和勇于挑战:淘宝青年正在改变世界
在这一集专门介绍中国千禧一代的节目中,BBC将这部分人用另一个中国词汇来形容:80后。
第一个被摄制组聚焦呈现的,是位于杭州的淘宝购物节活动和参加这次活动的年轻人们。
在BBC的解读中,淘宝不仅仅是中国最大的线上购物平台,也是一个给无数年轻人提供了机会的领域:
无数的年轻人通过成为淘宝店家、通过销售自己的产品,成为了“企业家”。
在这个购物节的现下活动中,有各种各样来自不同行业的产品涌入摄制组的镜头中:
从风格独特的服饰,到新颖的高科技产品,琳琅满目,丰富多样。
而在这些创意满满的产品背后,其实是无数年轻人充满勇气的创业尝试。
为了了解这个奇妙的市场,BBC采访了阿里巴巴的市场总监董本洪,想知道作为平台的运营方,阿里巴巴本身对这群充满干劲的年轻人是如何看待的。
在董本洪的描述中,中国80后、千禧一代是这个时代的主角。
他们成长于一个信息时代,有无尽的机会能和世界联结,发展自己的兴趣等等。
在被问到中国80后年轻与上一代人相比,观念、态度上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时,董本洪回答说:自我。
相对于上一代人,现在的年轻人更具有自我意识、独立意识。
但这个“自我”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种夸赞。
因为他们对于世界应该是什么有样子,往往都有着自己清晰的意识。
这种意识会让他们产生更具有冲击力的独到观念。
随后,主持人问董本洪:
你觉得世界是否给予了中国的80后足够的关注?
是否意识到了他们的重要性?
是否准备好了迎接中国年轻人带来的影响?
董本洪很肯定地回答说:并没有!
所以我才会觉得与世界分享、介绍中国年轻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光是了解平台方的态度,只能对中国年轻人有个间接的印象。
随后,BBC在董本洪的介绍下,找到了一些很具代表性的“80后淘宝店家”。
第一个被介绍的,是原创于中国、目前已经走向国际化的淘宝时装品牌的创始人:Kate Han(韩雯)。
韩雯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成长于大连,大学毕业于英国利兹。
她创立的品牌将中国风和西方时尚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个在2014年才正式创立的牌子,经过短短四年发展,店铺的粉丝也突破百万。
在2018年时已经让韩雯成为中国版《Vogue》评选的年度最具潜力的设计师之一。
然而,从韩雯的角度来回顾自己的创业,这短短四年有诸多不易。
韩雯的父亲经营得有一家工坊,专门为一些国外的品牌生产制作衣服,运作得很成功。
在家庭的原计划里,韩雯作为一个女孩子,毕业以后应该回家帮助父亲接管工厂生意,这是最传统也最顺遂的道路。
然而,对于韩雯来说,帮国外品牌生产衣服不是自己的理想所在。
所以当她提出要开创自己的事业而不是接着帮家里管工厂时,父亲非常生气,对她也很失望,当然也不会支持她的想法。
为了能够设计自己的衣服、创立自己的品牌,韩雯只能把自己的车子、房子都卖了,用这笔钱作为启动资金,开始创业。
在创业的第一年里,失望的父亲几乎没有和韩雯说过话。
他既不理解韩雯的想法,也不知道她到底做得怎么样。
在听到这里时,BBC的主持人说:
“这真的是一件风险很高的事情,你把房子卖了、车子卖了、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卖了,但还是有很多不确定,那种感觉一定很让人恐慌。能做出这样的决定确实很勇敢。”
韩雯笑着回答说,当时确实是很害怕。
即使是现在回过头去看,都会感慨自己当时到底哪里来的勇气这样地孤注一掷。
韩雯:“我觉得我们的父母辈们对我们这一代人,普遍缺乏一种理解和信任吧。”
主持人:“那你觉得你的父亲理解你所做的这一切,承认你这一代人其实已经与他们不同,世界已经变了吗 ?
韩雯笑着回答说:“是的,他必须得承认。”
这个小小的个人故事、家庭故事,其实也传达出中国年轻人对中国的影响:
在他们的奋斗下,中国已经不再仅仅是作为世界工厂,为世界制造产品了。
中国的年轻人们,正在创建自己的品牌,设计自己的产品。他们不再是满足于为世界生产,而是努力在为世界设计。
追求创新和创意:那些中国年轻人创造的产品和文化
在讲述完韩雯的故事后,BBC再次把目光聚焦到淘宝节的其他店家身上。
在这里,有一些在上一代人、在外国人们看来完全陌生的、全新的事物,以及它们所代表着的全新的行业和文化。
有的很活泼,有的很另类,有的很有高科技感。
BBC选取了一位设计生产智能机器狗的年轻人王兴兴(音译)进行了采访。
在王的介绍中,他们公司生产的这种智能机器狗现在在一些高端教育行业、科技行业其实非常热门。
主持人听完基本介绍后,迫不及待地亲自试了试与机器狗的互动:
他一边喊着机器狗的名字,一边拍手,就像召唤一只普通的狗狗一样。
而这只小机器狗,也听从主持人的呼唤,背着一瓶水慢慢走到了他身边。
喊停就停,任务完成后还会晃一晃“脑袋”,求主持人安抚一下。
主持人体验完后开玩笑地说了一句:这可是一种非常昂贵的递水方式呢!你觉得这种科技今后将运用在什么领域呢?
王听完后认真地回答:这种智能机器狗将来可能就会和真的狗狗一样,说不定能去门口帮你拿个快递什么的呢?
随后,主持人还体验了一把由智能狗拉着骑小车车的感觉。
随着他一声令下,小狗开始稳步前进。
或许,随着王这样的年轻人、这样的智能狗的发展,中国的80后将开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第三位受到BBC关注的年轻人,是一个生产卡通形象及周边、文化公司“萌力星球”的创始人王玲(音译)。
虽然相对于前面两位,王玲的公司看起来还很年轻,规模也很小,
但在她自己眼里却具有无限潜力,因为她的公司与当下年轻人的态度等是相契合的。
“我觉得我们这一辈年轻人与我们的父母辈有着巨大的差别。因为相对于上一辈的人来说,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太多。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变得更大胆,更有勇气去做各种挑战。这也意味着我们不像父母们那样保守。有了这样的物质基础,这一代人创业的资金困难问题会相对少一点。”
王玲的思路在BBC看来非常好理解:
对于中国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理解这个时代,也理解这个市场,因为他们面对的消费者是和自己相似的年轻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的潜力就是无穷的。
根据专家估计,中国年轻人在接下来10年的消费额至少能超过3万亿美元。
这样巨大的市场潜力,能够催生出各种全新的行业,比如说,接下来BBC采访的一个为小狗们生产雨衣的公司,其规模的扩展就让人非常意外。
为什么宠物的陪伴对于中国年轻人来说如此重要?
BBC关于这个问题的初步解释是:独生子女政策让中国千禧一代基本上没有亲兄妹,所以宠物的陪伴对于独生子女们来说意义重大。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围绕宠物产生的产品就形成了一个具有很大潜力的市场。
在采访中,主持人问宠物雨衣公司的创始人Jeff He,吸引年轻人消费的秘诀是什么。
Jeff回答说:
“其实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养宠物,很多都是把宠物当做自己的孩子,当做家庭成员来对待的。
我们愿意为了它们消费,给它们买各种好东西。
所以年轻人也是我们这样公司的主要客户。要知道目前在中国有30%的宠物主人,都是千禧一代。”
或许中国年轻人们养宠物的热情的确与国外不同,
主持人听到后非常惊讶:30%?这个比例不得了啊!
然而,这个数字并不仅仅意味着中国独生子女一代对宠物的依赖,也暗示着他们与全世界的其他同龄人们相比,都更加具有特色的生活方式。
自我但不自私的年轻人:我们想要最好的一切,不只是奢侈品
在采访完专家、企业家们后,BBC还采访了一群从事自媒体的中国年轻人,想了解一下他们自己眼里,中国年轻人的特点。
主持人点了一堆外卖,在家里接待了这几位年轻的中国朋友。
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地道的中国人,但也如同上诉大部分受访者一样,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他们见过外面的世界,有了对比,对自己的认识也更清晰。
当被问到觉得自己这一代人与父母、与外国的同龄人相比最大的不同时,
文心(音译)回答说:
“我们这一代人与上一代人最大的区别,可能在于我们的抱负和能力。我们这一代人渴望表达自我,非常关注自我的感受,并且很乐意分享各自的观点。”
听到这里,主持人问了一句:
“你是说自私?”
文心很快就否认了这种理解:
“我觉得自我并不代表自私。有自我意识和自私是两回事。我觉得我们可以一方面很独立自我,另外一方面也很关心周围的人。”
在蒋晓军(音译)看来,中国的年轻人对待世纪的心态也有一定矛盾之处。
“一方面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感受过西方文化,都在学习所谓的表达自我之类的。但是,我们还是继承了一些中国的传统观念,比如我们很看重家庭责任。”
在听完这种差别后,主持人问谭文静(音译),觉得自己这代人的消费观和外国的年轻人比起来有什么区别。
谭文静回答说:
“我们可能对物质有更大的欲望吧。”
在BBC摄制组看来,谭文静的话将他们对中国年轻人的研究,引入了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对奢侈品的消费!
麦卡锡的高级合伙人Daniel Zipser评论说,中国是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最大国家。
无论是在本土还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消费量都是最大的。
而且,在中国有三分之一的奢侈品消费量,是千禧一代贡献的,这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奢侈品消费者构成情况非常不同。
比如,即便都是在消费奢侈品,中国年轻人的购买方式也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同。
在Forevermark的COO Nancy的介绍下,中国年轻人即便是买奢侈品,也喜欢在线上购买。
但是,增长的市场不仅仅是奢侈品,中国年轻人正在努力寻找能够体现自己独特之处的产品。
比如,中国年轻人很喜欢购买限量品。
越是独特、稀有的东西,往往越能够受到年轻人欢迎。
这种追逐独特性的品质,在杭州的创意基地“梦想小镇”的总监李洁(音译)看来,也促进了中国年轻人们发展各种创意产业,催生了很多独角兽企业。
她向BBC摄制组介绍,正是中国年轻人的这种开放、包容、创新的意识,使他们变成了最具有创业精神的一代人。
就拿最出名的滴滴来说,它创始人中很多都是非常年轻的人,正是这群对创意无限热爱的年轻人让中国变成了一个创业基地。
中国有34个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而这个数字在美国是114个。
可以预计到,不久的将来中国价值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数量一定会与美国越来越接近。
虽然在李洁看来,世界大部分国家对中国的这一趋势、对这一代年轻人的潜力还不关注也不理解。
但她相信,这些年轻人的确已经表现得比外界想象的更加进取、同时也更具有创造力。
重视时间规划:无论是午休还是旅游,每一段时间都值得设计
为了更好地展现中国年轻人对外界的关注以及自身的创造力,BBC还对比了两样和时间有关的中国产品:午睡神器和旅游APP!
这两样看似不相关的产品,其实都与中国年轻人强烈的自我规划意识有关。
BBC进入了一家由年轻人组成的创业型公司,在其中遇到了神奇的一幕:
午休时间,这个公司的年轻人都在戴着一个特别的眼罩在座位上休息。
他们佩戴的,就是公司的主要产品一:智能眼罩。
这个午睡神器,能够根据佩戴人的精神状况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更好地辅助个人在午休期间好好休息,醒来后更精神焕发。
这款产品不管是创意设计,还是市场目标,
也都来源于年轻人,服务于年轻人。
从利用好短暂的午休时间,到好好规划假期,都是中国年轻人身上的特点。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个年轻人每一段时间的关注,对生活质量的在乎,BBC还采访了携程的副总裁曾怀亿。
携程在2017年时的营收就已经超过200亿美元,月活跃用户量已经超过2亿,其中有三分之二都是所谓的千禧一代。
年轻人绝对是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当主持人提问,为什么中国的年轻人那么热衷于旅游时,曾回答说:
“这是一种他们从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中国年轻人有很强的学习意识,他们渴望了解新鲜事物,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所以旅游不仅能帮助他们从单调的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也能让他们开阔时间,接触新鲜事物。”
对中国旅游行业的了解再一次印证了之前的结论:
中国年轻人对自我和对世界的关注度,可能不仅仅高于老一辈人,也与世界各国其他的同龄人不同。他们的形成了独特的自我意识的同时,也对世界怀有极高的关注度。
丧文化与彩虹合唱团:进取背后的当然也有压力
但是,BBC也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年轻人都是那样的外向,渴望出去走走到处旅游。
现实生活中,在积极进取之外,中国的年轻人也面临着种种压力。
在这种压力的促使下,中国年轻人孕育出了独特的“丧文化”。
这种丧文化,可以从一杯奶茶上体现,也能从几首特别的热门歌曲中体现。
比如,彩虹合唱团的走红,在bbc看来也是非常值得留意的。
当BBC采访者与彩虹合唱团的成员见面时,他们正在姿态各异地“瘫”在休息室里。
在合唱团的成员介绍中,所谓丧文化其实就是中国年轻人休息的一种方式。
中国年轻人工作得实在太辛苦了,他们每天都在努力追赶,担心被时代抛弃。
但在这样辛苦的生活里,他们也需要偶尔停下来休息一下。
很多人可能不需要别人安慰什么,休息的时候就是想躺在沙发上歇一歇。
另外,不同的时代人们处理事情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可能对于中国的年轻人来说,丧只是短暂的。丧了五分钟后,我们还是需要回答日常生活中,继续去面对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
或许的确如同彩虹合唱团的成员介绍那样:
中国年轻人正随着时代洪流拼命进取,在表现出积极、创新、奋斗、改变的一面时,也难免会面对各种与旧观念的冲突、与生活压力的对决。
独特的困难造就了独特的应对措施,丧文化讲到底其实也是中国年轻人喘口气时的态度。
在丧完之后,他们依然要回到生活中、工作中,继续面对困难。
中国的发展并不是在模仿西方社会:对于这股新文化外界做好准备了吗?
从淘宝服装品牌、科技品牌,到别致的文化产业、宠物产业,从“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到“丧文化和春节自救指南”,中国年轻人有太多的特点让BBC好奇和感叹。
所有深入接触中国当代社会和年轻人的外国人、媒体,最终都会意识到一个问题:
中国年轻人的变化,绝对不是在模仿西方社会发达国家的年轻人,而是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光从经济领域而言,要把握世界今后的发展,就一定要学会关注和理解中国的年轻人。
为了解释这种中国年轻人与西方年轻人的差别,BBC找到了《中国年轻人》一书的作者Zac Dychtywald。
在Zac看来,中国这一代年轻人见证了一个历史的巨变。
这种变化之剧烈,是欧美国家的年轻人所无法想象的。
Zac的例子来源于自身:他是1990年在美国加州出生的千禧一代,他也见证了自己时代的经济增长。在他成长期间美国的经济总量增加了2.5倍。
然而,Zac的一些中国朋友,一些和他同龄的人所见证的经济增长与Zac的非常不同:在他们成长期间,中国年轻人看到国家的经济总量增长了27倍!这两个数字的差别,意味着中国年轻人的变化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想象。
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里,整个国家从相对贫困到经济上的强大,意味着中国的许多企业不再是为世界其他发展国家生产服务的角色,中国本身就已经潜力无穷了。
然而,Zac觉得他的外国朋友们对中国的印象还存在巨大的误解。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将中国的发展,简单地看出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模仿和追赶。
“你知道我很多朋友来中国玩,他们到上海后就开始在一些大商圈活动,吃西餐,和会说英语的中国人交往,去大型购物商场游玩。然后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回国了,就对身边的人说:中国的现代化就是学会西化而已。
他们把上海的某一种生活方式看做中国年轻人的代表。
这是不对的,中国远不止上海!中国现代化发展也远不是学习西方社会这样简单。
因为从文化上来说,中国人有着自己非常强的文化认同感。他们的发展不必复制西方社会的文化。”
所以在Zac看来,中国年轻人今后并不会变成和西方社会所想象的那种、像欧美国家居民一样只是有不同的发色人。这种想法完全是错误的。
中国的年轻人们有着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抱负、梦想和期待。
听完Zac的一番话,主持人又问了一个节目里的核心问题:
“你觉得,世界上的其他人是否真的理解,中国年轻人将带来的改变?”
Zac:“并不。对于这股正在崛起的新文化,我觉得大部分西方国家的人都存在盲区。”
与Zac的对话再次引出了这个节目中被强调了多次的观点:
中国的年轻人很关心和了解世界,但世界对中国年轻人年轻人的关注却远远不够。
所以,在BBC看来,巨大的时代变革之下成长起来的 这一代中国年轻人,一方面正在努力奋斗,变得越来越自我、勇敢、独特,另一方面也在承受着新的挑战和压力。
而他们对自己的时代,对这个世界作出的改变,对今后全球将产生的影响,却被西方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忽略和误解了。
欧美国家的媒体也好,同龄人也好,或许都需要对中国这一代年轻人给予更多他们应得的关注和重视。
理解好了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理解即将到来的另一个时代。
最后,bbc以Zac的一段话作为这一期节目的结尾:
“当你问上一代中国人,你觉得中国强大吗,中国是否会引领世界?老一辈人的回答可能是:不,我们不确定。
但是,当你问现在的中国年轻人同样的问题,他们大部分人的回答可能是肯定的,中国一定会如他们期待的那样变得强大并引领世界。
因为他们对世界有着非常强的求知欲,他们了解‘我们’;
但是反过来,我们却对这一代人缺乏应有的认识。我真心的希望,我们今后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年轻一代,理解他们的环境和文化。”
你可能还想看:
欢迎关注公众号:世界科技创新论坛(ID:bdqqcxlt),为您提供一手科技资讯、产业转型升级案例分析、新奇有趣的创意想法…… | 编辑:Sug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