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口援藏 :在“世界第三极”抒写芳华40年 | 西藏旅游40年系列2

付萍 小荣说 2020-09-06

西藏地处西南边陲重地,有绵延的雪域高原、奔腾的雅鲁藏布江、雄伟的布达拉宫……这片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对大多数的旅行者来说,它是美丽高原至净至纯的心灵呼唤;对于一批又一批援藏者来说,它是一种对老西藏精神高度的执着坚守与热血传承。


自援藏机制初步形成至今,40余年的对口援藏让她活力愈现,面貌变化翻天覆地。西藏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交通、文化、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以及藏区人民生活水平提质增效——牧民们开上了小汽车、电视电脑走进了千家万户、洁净卫生的天然气供暖取代了昔日黑烟滚滚的牛粪燃料……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期的对口支援在不断的“输血”和“造血”间,让西藏在朝阳起飞的同时,也圆了很多人的西藏旅游梦。

对口支援:“输血”变“造血”

改革开放后,援藏主体以中央援助为主,其他地方省市为辅,援藏项目主要以面为覆盖,援藏的时间和形式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1994年7月,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对口支援方针,自此对口援藏大幕正式拉开。


对口援藏是由“中央关心,全国支援”的援藏制度演进而来,对西藏实行对口支援最早是1973年,由八省市对口支援西藏卫生事业;1976年到1979年,先后又在教育、农机、干部援藏上实行对口支援,随后,对口支援藏逐渐成为常态。这一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模式和区域协调发展手段,开创了援藏工作稳健发展的新思路。


在1994年的第三次会议做出的援藏决策中,由全国14个省市对口支援7个地市44个县;2001年的第四次会议将援藏期限延长10年至2010年,并增加了部分国有企业参加援藏工作,将其余的29个县和双湖特别行政区全部纳入对口支援范围;2010年的第五次会议又将援藏期限延长10年至2020年,并建立援藏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其目的是缩小西藏与内地的差距,确保2020年西藏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的社会目标。

20多年来,对口援藏逐步形成了以干部援藏为核心,项目援藏为载体,辅之科技援藏、人才与教育援藏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援藏格局。援藏方式迭代更新,见证了规模化、体系化、成熟化的支援工作的高成效。由最初起步阶段的资金、物资、人力的输血式援藏;到以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的智力援藏;再到大项目落地、带动产业发展,客源输送等造血式援藏。


各个援藏的中央机关、企业和省市,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参与西藏建设。将工作重心逐步下移到改善民生上,将财力、物力、人力向农牧区、农牧民倾斜。围绕农牧民所需所盼,从衣、食、住、行、上学、看病等方方面面提质增效;重点实施农牧区安居工程,不断改善农牧区水、电、路、讯等综合配套设施,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援藏工作春风化雨,润物生长。从城市到乡村,从自治区基础设施建设援建到产业互建互利;从带动西藏本地企业市场化发展,到培训农民群众掌握实实在在的生产管理技能等等,“授之以渔”的造血式援藏成效,深深地融化在西藏人民欢乐幸福的笑脸上。

群策群力:全国帮全藏

所谓对口支援,需因地制宜,科学决策。西藏包括7个地区,拉萨、日喀则、昌都、林芝、山南、那曲和阿里地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又可划为三个不同的自然区,藏北高原是那区和阿里地区的一部分,土地辽阔、环境恶劣;藏南谷地指拉萨、日喀则、山南以及林芝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气候宜人、人口相对密集。藏东高山峡谷指昌都和林芝的东部,是“茶马古道”的要塞之地。各个地区自然社会条件不同,经济发展各异。


以西藏七个片区为受援地区,从全国18个兄弟省市对口支援的方式来看,不同的受援地区由不同的兄弟省市对口帮扶,援助的方式和侧重点颇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势。北京市、江苏省对口支援拉萨;上海、山东、黑龙江、吉林对口支援日喀则;湖南、湖北、安徽对口支援山南;重庆市、天津市、四川省对口支援昌都;河北省、陕西省对口支援阿里;浙江省、辽宁省对口支援那区;广东省、福建省对口支援林芝。


以北京、江苏支援拉萨为例,拉萨市作为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中心,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口规模、经济总量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北京充分发挥了首都经济、文化、人才等集聚优势,江苏则发挥着经济和人才优势效应,两地区将自身特点与拉萨旅游发展需求结合,在精准的对口支援下,将拉萨成功塑造为第二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起着强大的区域经济辐射和带动效应。


广东省和福建省对口支援林芝,两省充分发挥了经济总量和智力资源优势,分别制定了“十百千万”行动计划和“十个一”扶持工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将林芝打造成西藏生态旅游中心和进藏旅游适应地。以资金投入开展项目建设,涉及到旅游交通建设、景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景区规划、人才培养和旅游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为林芝旅游快速发展输入了新动能。

除了兄弟省市的对口帮扶之外,各大央企的援藏兴藏力度同样不减。“强基础、惠民生”的援建目标是央企们援助聚焦的发力点。截至去年6月底,16家中央企业累计为西藏援建项目1500多个,落实资金逾1000亿元,众多中央企业逐渐落户西藏,成为富民兴藏的新引擎。


以宝武集团为例,长期以来,宝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援助了昌都仲巴、八宿和丁青3个贫困县。“十二五”期间,宝武对口援藏资金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教育类和基础设施类项目。从昌都邦达机场出来,可以看到一幢幢充满藏族风情的别墅式建筑,这是宝武援助500万元修建的益庆乡查龙村农牧民工程,这一工程结束了35户236人祖祖辈辈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方式。


随着时间的发展,文旅机制的创新融合更加衍生出了新的援藏业态。7月中旬,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通知》分别从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传统工艺培训、产品销售等四个方面,细致的指导非遗扶贫工作的开展,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就业难、收入少的难题。而在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名单中,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名列其中,充分显示出中央各部门时时刻刻对援藏、兴藏的使命感。

以人为本:“扶贫”先“扶智”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一批又一批的干部或知识、技术人才们,扎根雪域高原,和藏族同胞们一同生活、一同工作,带去了时代最新的发展潮流和现代化的管理经验、技术、智慧以及生活方式,在“扶志”和“扶智”中,影响藏区同胞们积极的拥抱时代。


从1993年首批援藏干部驻藏,20多年来,先后有八批援藏干部进藏工作,八批全国选派干部共计7672名。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干部队伍逐渐壮大,人数渐增。对于西藏本地干部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各援藏单位在选派方式方式上,优化了选派结构,采用多元化选派方式。并且,随着援藏人才层次更高,智力援藏也提高了受援地区的人才素质。“请进来授课”、“派出去培训”和“结合援藏岗位带徒弟”等方式发挥了“传帮带”的智力加强版效果。


时代在变迁,立足于长期的援藏坐标轴上看,保持科学决策,实现旅游的全域协同发展是趋势所需。早在2010年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就提到,要让西藏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做大做强做精特色旅游业”的定位和目标。

旅游援藏作为整个援藏扶贫工作的有力抓手,对口支援省市在加大旅游援藏力度的同时,要充分尊重西藏独特的地缘生态环境、历史人文特色等本真性才是首要。民族的即世界的,原生态的地域魅力,同时也是西藏打造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独一无二的品牌竞争力。


展示西藏新风貌的第四届“藏博会”即将启幕,“畅游新西藏・守护第三极”,由文化和旅游部、西藏自治区政府共同举办的藏博会,将是一扇加强国内外了解西藏的新窗口、打通往来合作的新桥梁。如今,面貌焕然一新的西藏,对内开放、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其厚重独特的文化魅力、地域风光,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实现圣洁的西藏旅游梦。


40余年年来的对口援藏,就像撰写出的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科学援藏——尊重地方、调研为先;务实援藏——项目落实、资金到位;真情援藏——兄弟帮扶、干部常驻;接续援藏——持续发力,齐建齐享。对口援藏,对“世界第三极”的输血、造血在漫长的时间轴和空间轴上彰显出强大的民族向心力,让西藏同胞实现真正富裕,共筑美丽中国梦!


付萍

孙小荣工作室

文旅产业研究员

特别说明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小荣说”所发文稿除特别标注作者署名外,其他文稿均为“孙小荣·工作室”原创稿,欢迎转载,但请注明作者、出处。

“小荣说三部曲”系列作品之《中国旅游的变革力量》、《中国旅游“515战略”系列访谈录》和《中国旅游营销的新价值时代》,聚焦中国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变革,以媒体视角对旅游产业进行系统解读,新观点讲述中国旅游转型故事,新视角研究中国旅游品牌营销,新笔法批判中国旅游困境与出路。新华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京东、当当、亚马逊等有售。


小荣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