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荣说

其他

文化叙事 :如何让博物馆成为城市历史的“说书人” | 典型观察

当观者进入馆内后听到的第一个声音要如何引起共鸣,纪念性博物馆多通过长廊设计引领观者进行时间旅行,狭长的线条犹如一道承受记忆的伤痕,深刻且耐人寻味。“极简”被认为是哀悼和唤起记忆的最有效的方式。
2020年2月27日
其他

全民“宅”时代 :旅游营销不妨“做空” | 旅游营销

持续的疫情下,目的地旅游像一艘行入浅滩的船,现实的搁浅是一场事关存亡的考验,也是一把衡量实力和创新的尺度。疫情尚未结束,不合时宜的“你免我免大家免,你开我开全都开”的抢先权和话语权宣言,其实是对传播规律、市场规律的忽视,以及在“非常时期”营销创意的困乏,对品牌自身的不自信。与其被动地裹挟跟风,不如拥抱非常态时期的“宅”时代,思考当下,寻找创新的线上营销策略,掌握目的地旅游的话语权。云游春天,让“景”走出去互联网科技信息的时代背景,让疫情的反面暗含着商业模式和线上创新营销的转机。疫情下的“宅”时代,从量级上放大了线上科技信息在模式、渠道、内容和传播上的功能和属性。疫情前所积累的丰厚的大数据、智旅游、线上服务以及5G应用、视频直播等信息技术资产,到如今正前所未有的成为新生产要素,架构起姹紫嫣红的“线上的春天”。宅的对立面上,旅游出行被“云旅游”从供需两端不断颠覆和重新定义。2月初文化和旅游部通过部门网站的升级,推出了“在线图书馆”“在线博物馆”“在线剧院”等线上文化服务,让宅在家的你也可以在线参观国家博物馆30多个虚拟展厅,查询故宫博物院文物信息等等。文旅部对线上数字资源的整合与应用,起着示范和鼓舞作用,一大波门户升级和线上内容服务的操作纷纷上线。同时,“非接触”旅游产品和服务已蔚然成风。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已有至少20余个城市、1000多家景区开通了线上游览服务。宁夏推出的“全域宁夏”线上旅游专题,可让游客足不出户体验360度或720度VR影音资料,营造“身在宁夏”的浏览体验。江西丰富了“云游江西”平台关于赣鄱美景、美食等相关内容,开放了省内300多个景区的在线VR导览和语音讲解。黑龙江采用VR推出全景虚拟旅游项目,百余家景区、展馆均可“宅”在家中免费体验。新的场景正层出不穷地被定义,新的品类不断被需求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也正被不断升级重塑。网络虚拟景区之外,旅游+直播、智能地图等更多线上新的消费增长点被挖掘和创新。然而,目的地在拥抱线上“春天”的同时也必须警惕,为避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淹没在线上产品大流中,需要找准策略。首先,定位自身品牌,锚定目标群体;其次,创新内容、保持特色,避免跟风模仿;再次,找准合适的投放渠道,精细化运营。吴声在《场景革命》中主张重构人与商业的连接,他反复强调商业活动的核心是人,人的动作是场景的核心,这个动作不仅是线下的行为,也包括线上的点击和触摸和体验。如今渠道的关键已不再是静态的销售平台,不是互相区隔的营销通路,而是人的体验、传播和分享形成场景的链条。当目的地景区争相开展“轮番轰炸”的线上营销“拉锯战”时,宅在家的消费者们长期处于信息过度曝光的“审美疲劳”之中。在有限的场景界面中,获取最大价值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验,可让他们迅速满足自身的体验诉求,此外,差异化的创新成为他们最亟需的“新鲜空气”。“空”也是一种营销创意灾难往往会加深人对自身的再度认知和对生命的理解。除了疫情防控的逆行者和奉献者们,持续的疫情给每一个社会个体都按下了暂缓键,生活与工作,企业与运营陷入始料未及的停滞期。往日的拼搏和忙碌,停下了脚步,而生命的意义、珍视与回归被再度重视。对现实的承认和关照,让人变得清醒,忧患意识一旦产生,变身为需求,便等待着被安抚和安放。对广大消费者如此,对目的地旅游景区亦然。开门迎客的旅游景区,门可罗雀的线下人流量,并不是景区命悬一线和自怨自艾的理由。空景、空境、空静,也是一种与受众交流的方式,也可以是一种线上营销的创意。“一个人的黄山”自有它独特的意境和传播价值。一个人的古镇,一个人的古城,一个人的古村落、一个人的园林……也能展现出初春特有的空寂之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自有其“空的意境”与“空的哲学”。或初春向暖,或阴雨连绵,景区内的山、水、园林、湖泊,或沙滩、游乐设施、栈桥、步道......一改往日“人头攒动”的喧闹,难得如此之空。回归到景观本身的宁静审美中,《庄子·知北游》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气候炎凉、物象交替,不同的季相皆有其特殊的美感。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同样畅以抒怀,以山水之乐、林亭之趣和朝暮、四时交融构成无穷的景观和乐趣,都体现了自然美、景观美、艺术美和生态美的“空”的魅力。把景区的“空”作为一种营销的创意点,并非是自我安慰、自我排解,恰恰相反,体现了景区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创新的信心与豁达。在旅游消费者和生产者普遍的忧患意识之下,对“空”的自嘲或创意营销,或许能唤起大家重拾旅游的信心,以及回到珍视生命本真的初心。“空荡荡”的景区可以制作景区品控手册的口袋书,以独特的语境和角色讲述景区内有趣的场景故事,包括游玩攻略、主题、理念、建筑材质、文化内涵、人物故事以及安全措施等等;也可以拍摄自己的volg,选择打卡地和最佳取景地点,拍摄到最美的景色瞬间,或者以自嘲的口吻记录景区的日常点滴,发布在社交平台上,引起共鸣和互动。“非常时期”,不妨把景区“做空”,倡导为生活留白的简约审美,以空寂的景观,去跟受众沟通,给受困受伤受压抑的心灵,带去“空”的慰藉。正如十年前保洁公司的老香料品牌创造的病毒营销活动一般,《拒绝平庸》一书中将其收录,称其为一部网络社交媒体的成功史。在这则由很多片段的广告中,虚拟的场景不断变换,男主角以自嘲式的造型和诙谐的台词,一举打破了该品牌古板的形象。并以此被奉为经典,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有时候,谁敢嘲讽自己,谁就赢得了成功。灾难面前,化被动与主动,针对自有产品和服务寻求创新的灵感,你传递出的声音不仅仅是直播、视频或文字的内容,而是传递出了你的乐观和自信,传递出了景区的价值观和精神,这种精神会融入你的品牌,成为独一无二的资产。此外,非常态时期,倒逼着文旅企业加深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思考,以线上软营销倾斜和文创产品开发,来长远布局轻重业态和产品组合。旅游目的地可多措并举,推动景区文创能力的提升,延长旅游产品链,积极拥抱旅游电商,拓宽产品输出渠道。以新零售作为综合营收的一部分,既打造了景区的品牌优势,又为疫情后的发展做好准备打下基础。疫情下的“宅”时代,让线下旅游体验出现前所未有的反转,借由科技与信息技术,线上旅游产品服务迎来了“繁茂的春天”。“景”走到了千家万户,人与景通过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线上新场景进行连接。在差异化的目的地营销创意中,景区的“空”也成为了传播的亮点,只有“拒绝平庸”的景区会识破这一创新秘密,取得目的地旅游先发制人的话语权。旅游目的地线上营销对“当下的思考”必要且必须,扎到当下才能拥抱可能。因为,灾难可浇筑出勇气,勇气可以拯救以免于水火,也可成就成功与不凡。—
2020年2月25日
其他

治愈的准备:人们被压抑的消费,期待不一样的释放 | 典型观察

春天,是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江南诗意,是在江西婺源拥抱油菜花海的自然野趣,是和伴侣徜徉武大校园赏樱花的浪漫,也是任性地飞到鲁朗感受雪山与桃花的旷世情缘。作为全国人民“过春天”的首选目的地,曾经,这些地方为了应对客流压力,不得不做出限流等措施。然而疫情之下,纵然鼠年是“双春年”,恐怕也不足以把游客人数拉回往年平均线。至于说“井喷”“报复性增长”这样的增量描述,大概用来说明茶饮业的反弹或许更加生动。
2020年2月23日
其他

张辉 & 孙小荣:旅游业“复工复产”为时尚早 | 典型观察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逐渐好转,近日来,部分省市陆续编发“新冠肺炎防控旅游景区有序开放工作指南”,逐渐放开了部分旅游景区及经营项目的正常营业。从渐进式放开旅游市场复工复产,稳定旅游企业和从业者信心而言,这种探索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令我们深感不安和担忧的是,从当前“新冠”疫情的发展态势、社会经济的运行规律、旅游消费的逻辑等层面来看,旅游业“超前”复工复产存在巨大的风险,也有可能与当下党中央、国务院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生产的复工复产“两线”指导精神相违背。
2020年2月22日
其他

疫情之下:原来普通人之间的生活,才是衡量城市精神尺度

古希腊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或许对于当下中国人的生活而言,也不是不可能。2003年的往事还历历在目,与17年后一些人的生活轨迹又是如此重合。上一次“随机”选中的是广州,而这一次抽到“下下签”的则是武汉。一场灾难认识一座城市。当网络上密集地出现“武汉”两个字时,武汉城市风貌通过各种视频内容被记录并传播。关于武汉的认知是“热干面”“黄鹤楼”“汉江口”妥妥的游客视角,也曾经把武汉作为旅游目的地纳入出行计划,但是真实的生活总是在意料之外,从来没有想过如此认识一座城市。
2020年2月20日
其他

孙小荣:“免票致敬”,一场操之过急的跟风大比拼 | 典型评论

在2月14日“情人节”当天,旅游从业者手机终端的信息,出现了两个极端——“最昂贵的口罩,最廉价的免票”——几乎在一夜之间,处于焦虑不安的旅游业,掀起了一股景区免票潮。全国部分省区市纷纷响应,整合区域内景区景点,以在疫情后,向全国医护人员及家属免收景区门票的方式,表达致敬之意。农业部门能捐粮食、蔬菜,工业部门能捐口罩、医疗器具,交通部门能减高速费,商业部门能捐钱免税,就连快递小哥,也成了护送医护人员的专职司机,新闻报道中,拾荒的老人,也拿出了自己全部的存款,贫困山区的贫困户,捐出了自己生活补贴……作为深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的产业之一的旅游业,不能无动于衷,山川江河挪不动,吃喝玩乐都叫停,实在没别的东西可捐,只能抖家底儿,以后置补偿式“免费游”表达敬意,本在情理之中,无可非议。当医护人员感染和死亡人数,在统计层面只是一组冰冷的数据时,我们应该赋予人性关怀,体现旅游业的温情;习惯于热热闹闹的旅游营销,沉寂太久了,也需要发出点声音,以彰显消费时代不可缺席的话语权。但是,此举在当下展开,未免有些操之过急。且不论不管是忙着与疫情斗争,跟时间赛跑的医护人员,当下有没有时间留意“免门票”信息,即便是普通社会个体,当下有太多事,远比旅游更重要。于是,铺天盖地的“免票”信息,沦为当下“顾不上,记不住”,过后“想不起,用不上”的垃圾信息,根本起不到致敬及借势“蹭流”的效果。“免门票”一直是旅游目的地开展促销、推广最具客源吸引力的“底牌”,只是此次刚一出手,便打成了一张“烂牌”。跟风:情急之下的你追我赶
2020年2月19日
其他

景观叙事:被建构的景观与旅游的真相 | 品牌营销

武汉,一座人们向往的旅游城市,如今,每日更新变动的疫情数据,牵动着所有人的心,武汉的文化地标黄鹤楼、武汉大学樱花和美食热干面等,这些最具代表性的景观符号,在非常时期,被赋予了景观叙事和情感价值。不管是戴口罩的黄鹤楼,“全国美食为热干面加油”的漫画,还是“待到樱花烂漫时”的宣传海报,都在续写着武汉的景观叙事,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那些被续写的景观叙事是传递我们情感和情绪的载体,同时,也是旅游消费者和目的地基于体验的对话故事。旅游消费者永不满足地去寻找梦想的场景体验,而孤独的景观需要旅游消费者才能彰显场所的生命力和价值所在。疫情之后,旅游者与目的地景观会再次邂逅,碰撞出往日灿烂的火花。借由景观叙事重新连接和点燃,激活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对立与统一,从凝视与被凝视,从解读与叙事的不断磨合中,迈向“优质”的水草丰美之地。█
2020年2月18日
其他

非常时期:重新发现短视频营销价值 | 典型观察

疫情面前,互联网价值被充分发掘。首先是疫情信息的传播成几何式扩散。关于内容涉及新闻报道、人物访谈、物资捐赠、专业科普,以及疫情实时大数据等;从中央权威媒体到门户网站、从核心平台大V到自媒体,信息传播渠道快速、多元的聚合在某个节点又再次被分支。在这次突发事件中,每一个互联网受众都是信息载体,共同绘制出抗击疫情的自救指南。其次,APP产品在这个非常时期显示出精准内容营销。冲榜到APP
2020年2月16日
其他

憋太久了,想去“白鹭湾”听风透气 | “日照生活36计” 3

编者按孙小荣工作室2019年原创人文旅行图书《有一种生活叫日照——旅游生活36计》,已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通过寻访日照,选取36个典型场景,将日照生活具象化;创作36篇文稿,让日照生活场景化;记录36个故事,让日照生活人格化,来展现“有一种生活叫日照”的场景体验。“小荣说”连载系列文稿,与读者分享36种日照生活。初闻白鹭湾,只觉得像一首隐藏了情绪的古诗词。比如,张志和在《渔歌子》中,以“斜风”“细雨”“白鹭飞”来表达渔夫捕鱼时的愉悦;又或是,李白借白鹭寓自然,宣扬“物我为一”的世界观;还有“田园派”诗人王维吟诵着“漠漠水田飞白鹭”,尽显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以现代视角看,这是一个自带“中国风”气质的名字。白鹭与湾,两个名词的重叠铺展开一幅充满想象的诗情画意。湾,在水面弯曲流淌时带着一种欢快又灵动的步调,又因为有白鹭为伴,让人们的旅程充满浪漫的诗意。一个酷热的夏日,渴望清凉的人们步入一片水草丰美之地,几只白鹭或安静
2020年2月15日
其他

孙小荣:为什么说“非典”与“新冠”对旅游业的影响不能等量齐观?| 典型观察

2003年春节期间,当人们得知,广东因不明原因肺炎传染,引发白醋、板蓝根抢购时,外省人把这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后来,这个让我们记忆深刻的传染性肺炎,被命名并简称为“非典”。17年后的2020年,同样是春节,一种被命名为“新冠肺炎”(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再次席卷中国,随着病毒发源地武汉在除夕前一天宣布“封城”,全国人民甚至来不及围观,已经置身其中。随即,将口罩、消毒液,以及据说能够抑制病毒的双黄连一抢而空。两次疫情在发病的时间和传播的途径层面,出现了高度的相似性和重合度,都对社会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大部分都属于经验主义者,当同样的危机出现时,总是习惯往回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也常常陷入老生常谈的自我重复,以“亲历者的自信”做出研判,而往往忽略“时间的变量”——一是疫情自身的特征、持续周期、传播途径不同,影响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二是两次间隔17年的疫情,其发生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冲击”与“回应”亦大有不同,对旅游业的影响也不可等量齐观。如果“非典”的经验真管用,就不会在面对“新冠”时,再度失控。不是吗?
2020年2月14日
其他

被束缚的生活:一只口罩的“隐喻” | 典型评论

11月的消费狂欢,延续至中国最盛大的节日——庚子年春节。年货、美妆、服饰,以及为假日旅游出行准备的各种商品霸占着搜索头条。在这之前,口罩商家正在积极投放优惠券,无法预料的是,仅仅1个月后,一场迅速蔓延的疾病让口罩“一只难求”。口罩,对于医生、患者而言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或者是疾病的表象。曾几何时,时尚界也把创意延伸至口罩,不是强化某种功能,而是舞台装饰、意见领袖的态度表达。然而,从个体到全体,口罩从生活用品变成生存武器。它不再是某一类群体的特殊标签,也不是某个行业的另类表达,也不再是公共秩序的遮羞布,而是一场全民迎来的机会均等的病毒之灾。当口罩隔绝了人与人最亲近的交流,人们仿佛变成了一座座孤岛。从禁言到封锁,显然社会并没有准备好应对灾难的专业系统,那些岛民只能缩回洞中,自娱自乐。他们开始对网络投入巨大热情,呼吁政府投入更多公共服务设施,专业的医疗团队,军队的后勤支持,更多的科研资金,然而这一切不过是“亡羊补牢”。反而,当这场“战疫之争”变成大众意识里的观念标准,成为了一个“口罩隐喻”,你是如何看待这次疾病的,也就是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2020年2月12日
其他

孙小荣:旅游业将迎来“包袱性增长” | 典型观察

无疑,2020年的中国,输在了起跑线上,波及各个行业,服务业尤甚,对于旅游、餐饮、演艺业等人群聚集性产业而言,更是毁灭性的打击。在长达一个月的停工、停产、停流动的时间里,导致各个层面的“延误”。
2020年2月11日
其他

想喝一碗羊汤慰平生:人生一味,莒县羊汤 | “日照生活36计” 2

编者按孙小荣工作室2019年原创人文旅行图书《有一种生活叫日照——旅游生活36计》,已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通过寻访日照,选取36个典型场景,将日照生活具象化;创作36篇文稿,让日照生活场景化;记录36个故事,让日照生活人格化,来展现“有一种生活叫日照”的场景体验。“小荣说”连载系列文稿,与读者分享36种日照生活。疫情当前,宅家多日,聊以美食慰平生——3000多年前,当银杏种子被孕育萌动之时,羊已经被先民驯化成为六畜之
2020年2月1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孙小荣:2020 逃不掉的“躬身入局” 反思快与慢

我们充分相信,着力构建,并引以为傲的所谓“先进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竟然如此不堪一击地分崩离析。一切伟大的作家,一切伟大的导演,一切伟大的艺术家的想象力,都难以匹敌当下荒诞不经、虚妄离奇的现实感。
2020年2月4日
其他

春节文化重构:年味变淡,还是生活在变?

不到一个星期就过年了。充满年味儿的传统习俗、仪式庆典、符号元素,在我们的共同记忆和现实编织下,一年又一年更迭延续下来。然而,时代和岁月的裹挟,让这些传统的年俗变成了一道精神上的食物,越来越淡出我们的视野、淡出味蕾,逐渐的化成了一道迷失的乡愁和守望。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景日新月异。春节旅游、电子鞭炮、电子春联、电子红包、微信拜年,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祭祖、贴春联、放鞭炮、守岁、拜年、压岁钱等习俗。在以往严肃、神圣、虔诚的年俗氛围中融入了现代的娱乐和商业气息。当春节文化记忆的媒介向数字化、现代化、多元化和个性化倾斜的同时,春节的传统仪式感也在不断弱化。遗忘与创新总是此消彼长,春节的文化记忆,正在被新时代解读和重构——年,穿越千年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中包括一些特定的习俗、符号、仪式,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再现。在这个共同节点上,人们把对未来的希望、憧憬和热望,通过年俗表达出来,在历经千年的岁月沉淀中,创造了灿烂而丰富的年文化。春节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腊祭”,传说神农氏时期,人们“索鬼神而祭祀”形成“岁终出祭”的古俗。先秦时期,春节习俗才开始有所萌芽。《诗经·幽风·七月》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是说人们喜获丰收之后酿制美酒,祈求长寿的场景。从汉代开始,新年的习俗也渐渐定形了,汉初“休养生息”政策鼓励人们珍惜五谷重视稼穑,人们的生活情趣有所提高,一年一度的新年庆典成为惯例。唐代时思想开放,新年习俗逐渐摆脱了迷信、祈福等神秘色彩,春节出现了由祭神到娱人的重大转变。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活的繁荣,加速了节庆的民众化。明清时期,社会风气进一步改变,人们更加注重新年的礼仪和游乐性,老百姓登门叩拜礼尚往来,达官显贵文人士子互送名帖,相互拜谒,舞狮、舞龙、演戏、说书等节目已经很流行了。广义上的年,从腊月初八腊祭或者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至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段时间,由一系列的节日组成,还包括许多准备工作和后续工作。从腊祭到元宵,年味就像流动的电影胶片,层层叠起,由浅入深,最终归于平淡。有高潮有终结,浓缩成人们一年来的生活剪影。年味去哪了“年味变淡”的背后,隐藏着生活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消费升级与审美需求的提升。新的春节习俗在一年又一年的辞旧迎新中悄然变迁。朋友圈、微博、抖音晒出年夜饭,压岁钱变身手机上“疯狂抢红包大战”,语音聊天送祝福,远程视频互相拜年,朋友圈祝福短视频的转发,移动终端观看春晚,刷微博吐槽春晚等等,刷新了新年的记忆。当旅行成为生活方式的同时,相对的,“旅游过年”也成了新“年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春节假期带着父母、家人外出旅游。文博景区、温泉滑雪、民俗庆典、文艺展演、祈福庙会,包括出国旅游,感受异国风土人情等等,成为国人过年愈加喜欢的贺年新方式。春节在不断翻新,并衍生出新的形式和内容,这是城市文明进步和发展的必然。对于很多人看来,过去、当下、未来,时间轴上的年味也许都大不相同,新的年俗、新的年味,底色却没有改变,团圆、快乐、喜庆、祝福、憧憬,依然是春节主题。无论是城市里的春节文化,还是乡村的过年习俗,底层的价值核心上,一脉相承,只是表达年意的形式变了。怀旧的人们不厌其烦追忆的年味,包含着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年文化的本质是精神层面的,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道德、价值观和审美的传承载体。当心灵和精神层面上始终认同、追寻和珍视这种朴实、团圆和喜庆的文化氛围,那么,年不仅不会“变淡”,而且还越来越新。新年更新《2020年度春运出行预测报告》中提到,近三年反向春运人次增幅明显。“接家人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春运大迁徙不再是“常回家看看”的主题旋律,取而代之的是“常出去看看”。在飞猪的数据报告里,最温暖的莫过于反向春运。接父母来奋斗的城市过年的,两年来保持了平均30%的增幅。“亲情速递”过新春,常年放外卖的餐桌,也终于有了妈妈的味道。凡是节日,总是寄托着人们的某些心理和情感诉求,诸如健康平安、和谐美满、团圆兴旺等等。源远流长的年,经过岁月洗礼,每一个时代,有着每一个时代的特色。春节并非遗产,而是生活,无需焦虑年味是否变淡,或者是否被遗忘。无需刻意去保护它,因为生活会永远持续下去。春节文化的集体记忆,随着现代文明和我们的现实生活不断传承、延续,蜕变、衍生,在日益开放、多元的社会语境中,信息技术加持下的网络平台和媒介,为每个人赋予了记录和分享春节记忆的话语权。麦克卢汉说媒介是人的延伸,每一种媒介都将改变人们的感知方式从而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一切媒介都是人的肢体部分向公众领域的延伸。看春晚摇大奖、刷微博吐槽、手机微信抢红包,个体成员在线上空间即时分享自己的春节记忆,以文字、图片、视频、超链接记录下来,即时的互动、海量的媒介技术,跨越时空的限制,在虚拟社区中交流传播。传播连接了不同的个体,从而为新的群体创造新的集体记忆。在线上的交流、传播和创新中,人们不仅可以追寻传统的春节记忆,建构当下的春节记忆,也可以想象未来的春节记忆。新媒体重构了春节文化,除了传统习俗的变更之外,一些古老的乡土习俗、禁忌观念得到了相应的改变。例如,不能摔碎东西,如若不小心摔碎,便要说声碎碎平安,从正月初一开始基本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禁忌与习俗,随着传媒技术的使用和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这些习俗与禁忌日趋宽容。百节年为先,在这个历史认同感、身份认同感、民族自信感最大化的当口,新媒体极大的赋能社会公益和正能量的传播。对贫困边远地区的关注和慰问,企业组织公益活动,以及社会个体贡献力量。媒介在不同的场景中增强主体的参与感,让个体、群体之间进行有序交流碰撞,由此书写、记录、传播新时代的春节记忆。—
2020年1月19日
其他

家门口的年味儿 :过门笺,落门笺,落到地上都是钱 | “日照生活36计” 1

编者按孙小荣工作室2019年原创人文旅行图书《有一种生活叫日照——旅游生活36计》,已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通过寻访日照,选取36个典型场景,将日照生活具象化;创作36篇文稿,让日照生活场景化;记录36个故事,让日照生活人格化,来展现“有一种生活叫日照”的场景体验。“小荣说”连载系列文稿,与读者分享36种日照生活。“春节临近,辞旧迎新,多彩的年俗让年味渐浓,红红火火的窗花、剪纸、对联、福字,映照着人们新年幸福平安、兴旺团圆的美好心愿。”“过门笺,落门笺,落到地上都是钱。”每逢春节,北方一些地区就会在门框、窗框上贴上大红大绿的过门笺,一来可以营造过年气氛,特别是万物凋零的北方,过门笺随风摆动,带着人们的美好祝愿请福到家;二来小孩子们又有了新鲜玩意,唱着歌谣学剪一个过门笺,偷吃一口新出炉的蒸年糕,一家人其乐融融,是几辈人最期待的团圆年。在于红的过年记忆里,她是从小看着父亲手持刻刀叮叮当当制作过门笺中长大的。一进入冬天,父亲就开始筹备起来,备纸、染色、裁纸、设计图案、制板、刻制、
2020年1月17日
其他

魏小安:日照的独特 |《有一种生活叫日照》序

编者按孙小荣工作室2019年原创人文旅行图书《有一种生活叫日照——旅游生活36计》,已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通过寻访日照,选取36个典型场景,将日照生活具象化;创作36篇文稿,让日照生活场景化;记录36个故事,让日照生活人格化,来展现“有一种生活叫日照”的场景体验。“小荣说”将连载系列文稿,与读者分享36种日照生活。下文为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为图书作的序言,特此分享。很早就知道日照,但是去山东无数次,始终没有去过日照,就是一条,不知道为什么要去。2001年,去了一次,基本没有留下印象,也就是说,在观光旅游为主体的年代,日照是一个没有特色的地方,勉强归纳了两条:一部《山海经》,一个太阳城。今年又去了一次,细细看了一番,3天时间,看了29个点,观感完全不同,从休闲度假的角度,看出了日照的独特。最后说了一句话:有一种生活,叫日照。这也是从一般中突出独特,从平凡中挖掘趣味,从生活中感受深度。时代不同了,旅游消费的要求也在变化。早期问贵不贵,那个时候就想少花钱多看点,这是典型的观光旅游要求。之后问好不好,看得多了,要追求好,追求也变成复合型的,不只是看,而且是全面的体验。再后是对不对,这是市场和需求细分的结果,你喜欢的未必是我喜欢的。最后是值不值,是追求性价比,无论花钱多少,要值,富翁也不愿意挨宰。从观光旅游的角度来看,日照缺乏独特性,但是从新时代的新需求来看,则具有极大的独特性。从文化的角度来说,日照最大的特色就是两个:一是太阳文化,日照是中国远古太阳崇拜起源地,是世界五大太阳文化起源地之一。世界各个民族,历史上都有太阳崇拜。只有中国,对于太阳的感受完全不同,后羿射日,夸父追日,乃至把商纣王比作烈日,与汝皆亡。其实原因很简单,中国较早进入农耕社会,靠天吃饭,对于太阳既怕且恨。但日照不同,是齐文化的底子,得鱼盐之利,所以才能够保留太阳崇拜,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再一个叫海洋文化。海洋文化现在做的挺到位,尤其是30公里的黄金海岸、阳光海岸。黄海之滨,依山傍海,海域面积6000平方公里。所以一个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一个水上运动之都,实际上已经变成日照的品牌了。关于日照,归纳几句话,一片历史的热土,勿忘在莒,山海通衢。一片美丽的国土,景观遍布,山水秀丽。一片生态的绿土,林木覆盖率高,空气清新。一片浪漫的新土,年轻人的发展,追求时尚、浪漫,新生活,新追求。一片发展的活土,新时代,新思路,就要研究超前发展。所谓超前,就是要超越工业化的发展思路,追求后工业化的发展,追求生活品质的提升,由此必须超越传统的观光旅游发展,建设新型的休闲度假城市。日照是山海城市、历史城市、文化城市、生活城市,这是最大的竞争力,是山海汇聚之地,生态优美之地,文化丰富之地,历史悠久之地,发展融合之地,生活幸福之地。城乡交汇,产业交融,古今交辉,气候宜人,城市宜居,发展宜业。这样就需要我们开发资源,开拓市场,开放运营,开明治理,开一代风气之先。用休闲激活城市,以激情创造明天。游在日照,吃在日照,住在日照,玩在日照,买在日照,养在日照,健康到日照,快乐到日照,享受到日照,发财到日照,发展到日照。在操作方面,说到底,一是尊重规律,凡事都有规律性,不尊重规律,认为没有
2020年1月15日
其他

孙小荣:何为日照生活 | 《有一种生活叫日照》序

编者按孙小荣工作室2019年原创人文旅行图书《有一种生活叫日照——旅游生活36计》,已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通过寻访日照,选取36个典型场景,将日照生活具象化;创作36篇文稿,让日照生活场景化;记录36个故事,让日照生活人格化,来展现“有一种生活叫日照”的场景体验。即日起,“小荣说”将连载系列文稿,与读者分享36种日照生活。“有一种生活叫日照”一经推出便得到业界的关注和认可,并荣登2019博鳌国际旅游奖(TC奖)年度传播口号榜单。2019年2月底,魏小安老师应邀前往日照考察授课,为日照提出了新城市形象口号——“有一种生活叫日照”。乍一看,这句口号没啥奇特之处,似乎放在任何一座城市都说得过去,成都、杭州、丽江等旅游城市,都可以城市之名,宣称“有一种生活”,而且已经这样做了,杭州还在美国洛杉矶建立“生活方式体验馆”来推广“杭式生活”。4月中旬,我也受邀前往日照考察、讲课,延续魏小安老师“日照文旅大讲堂”,我是第二讲。在考察、备课的过程中,我对“有一种生活叫日照”有了更深的理解,越来越感觉这句话非常符合日照这座滨海城市的精神气质,进而产生了唯日照可匹配的情感立场。在授课过程中,我也延续了“有一种生活叫日照”的思路,提出“日照生活36计”的营销策略。前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魏小安老师提出“有一种生活叫日照”,是着眼于日照“日出初光先照”的太阳文化,蓝天、绿树、碧海、金沙滩等资源禀赋,以及一座新型滨海旅游城市在未来应该营造独特生活方式,以便与山东沿海,日照临近的青岛、烟台、威海等城市形成差异。当然,这只是我个人自以为是的揣测。魏小安老师自己对这句话的解读,后来写进了这本书的序言里。作为一句城市形象口号,“有一种生活叫日照”是立得住的,但在旅游体验和营销推广的过程中,“有一种生活”显然是不够的。日照只有一种生活吗?或者说,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一种生活够吗?因此,“一种”只是抽象的概括,用于提炼和修饰“日照生活”,而落到实处,“一种”实际上是N种生活方式的叠加。所以,日照在经营文化旅游,尤其是在未来开展营销推广的过程中,必须提炼能够代表“日照生活”的独特内容,才能支撑起这句形象主题,否则,它就是一句空口号。所以,我提出“日照生活36计”,是对“有一种生活叫日照”的支撑、补充和拓展,使其更加具象、丰富,有体系、有内容。顺着这个思路,在授课结束后,我和我的团队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给日照做了一份“日照生活36计”的全案营销策划,希望从资源产品化、产品生活化、生活场景化、场景具象化的逻辑,以场景营销的理念,来重塑和推广“有一种生活叫日照”。我们在策划方案中提出的理念和举措,得到日照文化和旅游局领导的认可,落地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为日照写一本让体验生活态,把生活场景化的人文旅行图书——《有一种生活叫日照
2020年1月14日
其他

新技术变革文旅: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 典型观察

转眼间,2020年的第一场的雪早已飘落、融化,突如其来,脚步匆匆,不给人丝毫回味和喘息。一场冬风雨雪,一日迎春暖阳,如信息技术时代悄然万象,在许多“来不及”的叠加中,我们的生活方式早已潜移默化的变革升级。变是永恒的不变,是现代性的一大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言: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升级,以10年为周期,隔出了两个时代生活的差距。进入2000年后,互联网科技的普及、高铁技术的应用、VR等虚拟技术的出现,新技术直接创造了新旅游产品,新技术变革出新的商业模式。线上OTA等旅游电商平台颠覆了传统旅行社的中介服务,Airbnb的出现,完全改变了酒店业的竞争格局,5G开始在各个行业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的应用让导引服务全方位一体化。
2020年1月13日
其他

安金明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9个深度思考 | 北京论坛3

编者按2019年12月14日,第十二届旅游研究北京论坛暨首届全国旅游学会年会在北京联合大学成功举办。此次论坛将目光聚焦到以“国家战略与旅游协同发展”的主题,与研究学者、行业人士共同探讨区域旅游如何顺势而为创新发展,发挥融合示范效应,推动国家战略的实施。北京旅游学会会长安金明在论坛上发表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现实思考”主题演讲。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录音整理而成,已经发言者审阅。由北京旅游学会主办的第十二届旅游研究北京论坛暨全国旅游学会年会上以“国家战略与旅游协同发展”为主题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刚才各位对不同的国家区域战略与旅游协同发展主题都进行了梳理和论述,各有情感,各有独到之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是什么,种植业保障生存,制造业缓解短缺,服务业提供便利。美好生活要靠旅游牵动、拉动、带动和推动。旅游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发展不平衡的协调者,发展不充分的提供者。我想谈谈海南自贸区(港)及自贸岛,特别是海南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问题,谈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海南旅游发展的重要节点。首先,梳理一下海南建设的重要节点。大家知道,1988年海南建立为特区,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对内调整工业结构,以工业为主,工农贸旅并举,再加上房地产支撑经济发展,推出要大力发展旅游。“旅游”开始被推到舞台中央。其次,2009年,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在规划中提出建设旅游特区,政府营销带动景区建设、文体节庆活动开展,同时推动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整治旅游市场秩序也加大力度了。第三个节点是去年2018年,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区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节点,战略定位是“三区一中心”,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和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大家应该知道,还有一个节点是建设国际旅游医疗先行区,旅游医疗这块是一个新蓝海,通过旅游医疗的回流和扩大,推动旅游服务的出口、消费和投资。目前就有很多人出国到欧洲、日本和美国进行医疗旅游、美容和治病。第二个问题:海南到底有哪些开放的政策旅游化体系?从1988年到2018年,这30年来,海南始终置身在最开放的前沿。从经济特区到国际旅游岛,从洋浦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港)试验区,加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以及提升海南旅游国际化水平三年行动计划等等,这些都是最好的政策,也设定了最基本的目标。中央和海南制定了系列指导和实施方案,从定位和措施上,将海南建设成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邮轮旅游岸上国际配送中心等等。产品服务及平台上,是要建设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跨境电商贸易服务中心,还有节庆活动、体育赛事以及落地举措等等方面。海南省文广电体育厅自己也有一个计划,就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那么,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现实思考是什么?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工作报告是这样介绍的:海南从来不缺政策,从经济特区到国际旅游岛,从洋浦保税区到自由贸易港试验区,我们拥有许多国内最开放的政策,海南缺的是政策实实在在的落实。第三个问题: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到底怎么了?社科院郭文荷老师也有一个研究,专门关注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研究,说海南国际消费依然较小,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这些方面。海南大学教授谢彦君刚刚从东北调到海南,也讲到发展剪刀差的问题,而且对国际化水平还以“停滞不前”来形容。我个人的感觉是,海南最核心的问题是对标国际其他地区发展经验的研究不足。举个例子,有多个海岛和海南的面积都差不多,台湾人口2100万,好的海岛定位是以现代服务业、高科技和现代农业为主导产业,高科技发展较好,采取现代农业输出的管理模式。海南有970万人口,也是这样定位的,GDP在内地排名靠后,高科技几乎为零,现代农业还是传统模式,现代服务业才起步。这样比较起来,海南需要对标国际上著名海岛的旅游发展经验,包括夏威夷、马尔代夫、巴厘岛、济州岛等等,对标国际的公共服务、人才供给、产品打造、品牌营销和便利化程度,海南的政策也应该比广东自贸区更加超前、更加优惠。第四个问题:海南如何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深度思考。▌一是海南要构建起定位和职责清晰的监管与推动体系。比如确立以国际化为核心的建设制度的创新体系,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自贸区建设的重点,这里面有三个解读,第一国际化,第二旅游消费,第三是中心。“国际化”,就是旅游产品、环境、人才的国际化、旅游公共服务的国际化。“旅游消费”,不仅仅是游客消费,而应是自然人、法人、政府等主体消费,以及旅游管理模式输出,品牌活动溢出效应等综合消费。不仅仅是境外游客,还应有内地游客和本地居民的消费。“中心”,用海南省省长沈晓明的话说“海南就是世界的中心”。还要建立针对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均衡性的评估机制,什么样的均衡性?需求的均衡性、供给的均衡性、区域的均衡性、基础设施建设的均衡性。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产业和服务管理的结构、海陆区域以及基础设施、交通信息技术和数据的整合的均衡性。还有一个是绩效的评价体系,比方说可以从政府层面的效率、社会层面的效能、经济层面的效益、文化层面的效果和国际层面的效益上去着手。▌二是构建关联区域的协同和区域联动体系及机制。主要是形成固定的国际化目标消费人群的联动市场体系,明确海南八市九县特色和品牌,对目标人群精准定位。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环南海、大南海、泛南海,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区域覆盖人群中,形成联动的市场消费体系。▌三是形成对接国际标准的推进体系。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深化和形成具备国际化的视野、思维、资本、机制运作,以及市场、分工、组织、人才,还有产品、设施、管理、服务、语言、标准等方面的推进机制。▌四是政府形成硬性与软性服务主体责任的保障机制。建特区是十万人才下海南,所以海南应该简政放权,抓住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契机,建立一系列政策的整合落实机制。以改革促开放,大胆试,大胆闯,构建推动工作的容错机制,要是没有容错机制的话很多工作就不敢做了,只是等和看,就会错失很好的机遇。当然,还要扩大人口红利,增加中高端人口进入,促进人口的国际化。完善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训机制,比方说筹建海南旅游大学,既然是以农业为主导为什么不创建海南农业大学?既然做自由贸易区为什么不创建海南经贸大学?大批的大学生能够留在海南,人口结构一下子发生变化,这也有利于海南未来的发展。现在人才不够可以自己培养,最多四年人才就出来了,现在不做的话四年以后仍然没有人才。▌五是形成金融支持的投融资和担保的系统体系。海南金融支持政策的步子迈得太小了,中国国旅集团曾经有一个旅游银行,为什么不设立海南旅游银行?这对海南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孵化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能不能设立海南旅游银行或设立海南旅游体育彩票,设立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基金,与此同时引导扩大各类细分的行业产业基金进来。▌六是探索建立以“康养旅居”为核心的产业体系。政府主导,市场引导,政府要明白自己有什么,要什么,能做什么。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婴幼儿、孕妇、青少年、中老年,这些不同消费主体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可不可以建立起来?还有市场上的“八养”产品,养心、养神、养身、养老、养生、养闲、养病、养颜,是不是可以系列研发一下。旅居是什么?就是换一个地方过日子生活吃饭,旅,旅游休闲度假购物,居,移动居住,这是符合海南特征的。比方说旅居农业、旅居制造业、森林旅居、气候旅居、海洋旅居、温泉旅居、中医旅居、山地旅居、丘陵旅居等等。是不是还可以打造成会议之都,国际性公司会议、国际学术性论坛会议,海南应成为国际性会议之都。会议可以开进来,展览也可以,比如度假、邮轮、海洋、购物、农业展览,或者打造旅游研发及投资机构产业园,能不能把世界各地的旅游研发机构吸引到海南?政府建一个大楼免费供办公,旅游研发、旅游文创的都可以过去,三亚能不能做这件事?海南有火山石做的房子,内地人是很喜欢的,国际上的游客也很喜欢,可以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有所改革。像乡村民宿旅游“海南人家”,涉及到“三农”中农村土地、宅基地改革,海南其实最有条件先试、先改,先出成果,就和当年分户包干一样的道理。▌七是各类主体都要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投资人要依法、合理和理性投资,供应商要提供符合生态理念的旅游产品服务,旅游媒体人传播社会正能量,旅游专家要讲良心话,旅游社团组织也要自律做好社会监督,旅游从业人员要人性化服务,旅游消费者也要理性文明的去消费,当地居民共享包容......这些真的很重要。▌八是研究更加灵活的免税政策,拓展旅游消费空间。优化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的实施流程,进一步研究提高免税品类、件数、行邮税免征额度。还有能不能让本地人也享受到一些消费福利?这些都是可以改进的。▌九是建立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如果公共服务不好,再好的景色、再好的特色也没有用。比如,一部手机能够很便利地查到海南的吃穿游购行。打造一个安全的旅游岛,旅游公共安全、产品服务安全都是最核心的,安全的目的地是游客最喜欢的。交通便捷也很重要,如果大家去不了、过不来,再好的东西也没有用。再就是便民惠民的服务,旅游知识普及和旅行责任教育这块,需要进一步做这方面的工作。好的旅游消费环境的营造需要居民和游客友好、包容和共享。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编辑
2019年12月23日
其他

2019首届全国旅游学会年会联合发布“北京共识” | 独家发布

编者按12月14日,由北京旅游学会倡议发起,北京市、四川省、湖南省、海南省、安徽省、江苏省、湖北省、桂林市、成都市“六省三市”旅游学会、旅游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19首届全国旅游学会年会”,在北京联合大学成功举办,会上联合发布了全国旅游学会“北京共识”,旨在推动全国跨区域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地方旅游智库建设促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首届全国旅游学会年会
2019年12月18日
其他

张辉 :长三角旅游经济带的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 | 北京论坛2

编者按2019年12月14日,第十二届旅游研究北京论坛暨首届全国旅游学会年会在北京联合大学成功举办。此次论坛将目光聚焦到以“国家战略与旅游协同发展”的主题,与研究学者、行业人士共同探讨区域旅游如何顺势而为创新发展,发挥融合示范效应,推动国家战略的实施。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本届论坛嘉宾的主题演讲及沙发论坛实录,以飨读者。本篇分享嘉宾是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张辉,演讲主题为“长江经济带与江河旅游发展”。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录音整理而成,已经发言者审阅。今天我谈的主要是长江经济带与旅游发展之间的问题。我们谈到国家战略,肯定有经济学的含义,我们谈空间的梯度发展,往往是借用了物理学的耗散结构,就是在一个非平衡的状态下,通过一种无序的发展或者重点的发展使这种现象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最早我在学习经济学的时候对耗散结构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就是非平衡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四十年里,中国的发展轨迹也是坚持一种非平衡的发展战略去发展的。但是,非平衡战略或者耗散结构战略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开放,如果系统是封闭的或者不是开放的,耗散结构理论是不可能发挥极大效应的。可以看到,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发展规律,就是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发展,也就是小安老师说的,从一个点向一个城市群再向一个更大的经济带去发展。世界各国都逃脱不了这个规律,在开放的过程当中必然会出现空间极化发展的问题,通过空间的极化发展,最终达到区域的协同发展,我们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就是这样,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对于我们国家来讲,我们采取的是一种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国家的各行各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全局问题都是通过政府的国家发展战略来实现的。地方为什么热衷于将自已所处区域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因为有各种政策、机制和资金的红利。比如海南最近开放的红利很大,内地的所得税可能达到百分之四十五,但海南作为国家战略区域对标的是世界税收最低的区域,香港和澳门是百分之十二。在内地工作年薪三百万的话,交税要交一百多万,要是到海南只交三十万就解决问题了。这项政策出来之后,会有一大批企业在海南注册,在海南创业发展,这必然推动这个区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国家战略的红利对地方经济发展推动的作用是巨大的。国家战略的旅游意义是什么?能不能在国家战略的基础上把旅游效应发挥到极致?这就是旅游规律和国家战略的吻合度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但旅游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有没有意义?因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不是旅游的问题。通过两三年的发展,旅游的意义并没有显著地表现出来,所以考虑旅游的问题就要考虑这种战略的发展方向和旅游自身的规律的吻合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在这项战略的梳理当中,我认为长江经济带和我们的旅游意义吻合度是比较高的。大家知道,长江经济带目前的经济总量大体占到全国的百分之四十,人口总量基本上是在百分之四十左右,所以就形成了三个不同的经济发展的梯度。最高的经济梯度是长江的下游的长江三角洲,这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长江的中游也有一批城市群,就是经济发展的中部地区。我们还有长江的上游,也就是大四川,基本上也形成了一批城市群。这样的经济梯度带动的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是非常庞大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的空间结构主要就是构建中国的“T型”区域发展结构,先是沿海开放,我们现在已经完成,接着就是长江经济带。这样就会出现由沿海的开放向内地纵深发展的格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在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从旅游的角度来讲,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与旅游的吻合度是非常重要的。大家知道一个国家发展旅游是要借用两类资源:一类就是自然资源,一类就是文化资源。从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来讲,长江流域两类资源都是具备的。以长江和黄河为主要代表江河旅游,在我国旅游空间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自然角度来说,黄河和长江是我国两大主要水系,水系、山势景观十分丰富,众多的景观分布在这两大水系和流域中,从历史角度来说,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为了解决运输问题,主要是依靠江河自然条件来实现,因此,沿江、河聚居便成为那个时代人的必然选择,因此,黄河和长江也是中华民族的发详地和生息地,因此,黄河和长江也是中华文化带。在黄河和长江由于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固化,形成建筑、礼仪、风俗、习惯、节气、服饰、音乐、艺术、制度的沉淀,还包括众多古城、古街、古墓、古道、古庙和古居,所以长江流域文化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也非常好。这两类资源在长江经济带都是具备的,如果一个区域具备这样两类资源,打造成为世界旅游高地就是具备了资源条件的,长江经济带的旅游发展和整个战略的吻合度就是一致的。长江经济带的旅游发展需要形成一个带状的旅游区域,即要跨多个行政区域,经济区域、旅游区域和行动区域三者结合在一起,带状型旅游目的地,由于跨多个行政区域,要形成一个有世界竞争力的旅游现象,区域旅游合作是一个重要的事情。没有一个区域旅游的合作框架,没有一个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再好的文化和自然资源都难以发挥其效用。区域合作最大的难点就是要突破行政区域。构建一个主题明确、产品协同、市场分工协作的大旅游格局,就是要打破原先的行政区域,所以就会出现一种区域的合作。中国区域合作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我国的旅游管理机构是按照区域行政关系建立的,各个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受行政关系的制约,是不会考虑区域旅游关系的,“屁股决定脑袋”,“坐什么位子说什么话”,这就是我国所有的旅游地区提出建立旅游目的地主要原因。然而,从旅游市场以及旅游流动来说,并不是以行政区域关系进行的,从旅游新空间结构来说,同一旅游区内各个地区扮演的角色与分工也是不同的,是不支持以行政区划来构建旅游区域关系的。因此,如何根据江河带状区域关系建立相应的旅游协调机构,才能有效地保证旅游区域合作的开展。区域的旅游合作是要借用资本、资源、技术、市场和交通的。长江三角洲的重要城市是上海。上海有资本、有技术、有市场、有交通,唯独没有资源。但是上海的周边地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怎么把这种资源“借过来”,发展上海的旅游经济?上海创造了一个旅游集散体系,白天通过这个集散体系把来上海的人运到周边,晚上再通过这个体系运回上海来消费。江浙一带就成了上海的旅游飞地,这种模式长期走下去,江苏人民干不干?浙江人民干不干?肯定是怨气很多,西安的旅游发展主要借助于临潼,大量的游客到临潼看兵马俑,临潼要赚钱赚不了,还要维持秩序,还要雇打扫卫生的员工,出了问题还要通报你,钱都让西安人挣了,长期这样下来积极性肯定不高。区域合作问题在旅游发展的过程当中又不能回避,一个地区要想把旅游做强做大,加强区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长江经济带和旅游的协同关键就是要破解行政区域合作的问题,为此,下一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当中对旅游的相互促进作用,我想提出几点发展方向上的问题。首先,是推进长江经济带,或者以长江经济带为核心推进中国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中国旅游发展了四十年,现在我们反过来在想,这四十年的发展是不是高质量发展?中国的国土面积在世界上是比较大的,我们的历史在世界上和各国相比也是比较悠久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所以文化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国家的地理形态和世界各国相比也是比较完整的,我们的政府也是对旅游最重视的,美国、日本对旅游的重视和我国相比不行,我们最重视了。近几年我们大量的资本往旅游上的投入也是世界上最多的,但我们的产出呢?现在我们的入境旅游还比不上泰国,去年我们纯粹外国人旅游是两千多万,泰国是四千多万,泰国的面积是什么面积?泰国的资源和中国相比是什么状态?虽然中国旅游研究院做了很多数据,实际上我们仔细分析下来不是那么回事。我们看国内旅游高质量发展就是在看过夜人数和平均消费,最近两年平均消费是持续下滑的,过夜人数也是持续下滑的,这些都说明我们的旅游不是高质量发展。要通过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去协同推进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打造成为中国旅游的高地区域,也要通过长江经济带旅游发展,重构旅游的治理体系,提升旅游治理能力。可以说十九届四中全会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国家治理能力。但衡量国家治理能力和国家治理体系最好的彰显领域就是旅游,因为旅游是跨区域的,旅游是跨行业的,旅游是跨部门的,旅游便利化搞好了,说明国家的治理能力最起码在地方层面搞好了。目前,由于各方面的问题,说明我们的治理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长江经济带的旅游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长江经济带沿线的各个城市群在旅游便利化方面,旅游治理能力方面、旅游治理体系上怎么样,这些可能是下一步长江经济带考虑的问题。要创新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其实区域合作无非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合作层次,政府一个层次,企业一个层次,政府层面怎么合作,企业层面怎么合作。另一个是要素空间和产业,产业链怎么构建,空间形态怎么构建,这在长江经济带沿江省份需要好好研究一下。哪些地区是旅游集散地,哪些地区是旅游目的地,哪些地区搞什么旅游形态,需要搭建这样一种合作形态。建立多双边旅游合作机制,为长江流域城市旅游合作提供机制保障。主要负责制定与发布长江旅游合作协议、旅游发展标准及旅游服务准则等;制定旅游资源合作开发与保护、市场联合营销等合作策略;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利益补偿机制、风险共担机制等各种协调机制;完善并强化监督机制,对沿线城市旅游合作项目的投资、建设进行。同时,搭建旅游合作平台,定期组织不同类型的高端峰会、旅游论坛、重大节事活动,鼓励沿线城市积极参与,为各类主体参与旅游合作搭建桥梁,分享旅游发展、资源保护与开发、城市管理等多方面的经验,就旅游合作展开广泛交流。最终通过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建立共享机制,促进沿线城市市场开放、文化互鉴、线路共享、信息共享、利益共享。
2019年12月17日
其他

宋瑞:以旅游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 北京论坛1

编者按2019年12月14日,第十二届旅游研究北京论坛暨首届全国旅游学会年会在北京联合大学成功举办。此次论坛将目光聚焦到以“国家战略与旅游协同发展”的主题,与研究学者、行业人士共同探讨区域旅游如何顺势而为创新发展,发挥融合示范效应,推动国家战略的实施。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本届论坛嘉宾的主题演讲及沙发论坛实录,以飨读者。本篇分享嘉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演讲主题为“以旅游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录音整理而成,已经发言者审阅。大家都知道,有一个成语叫做泾渭分明,我就出生和成长在泾河和渭河交汇处。泾河和渭河就是黄河的支流。今年9月份习总书记视察河南,就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围绕以旅游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个话题,利用半个小时的时间,我和大家分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2019年12月16日
其他

孙小荣:日照生活“三十六计”| 典型课程1

编者按2019年“日照大讲堂”第一期主讲老师是魏小安,为日照提出新的宣传口号——“有一种生活,叫日照”,强调日照的品质生活态。第二期由孙小荣主讲,在“有一种生活,叫日照”的基础上,提出日照完美生活“三十六计”,以期为日照式生活方式寻求具体的细分支撑,在营销推广、场景体验层面,让日照式生活更具质感。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及关联部门50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本文内容根据讲课录音整理而成,共12000余字,有删减。我十年前来过日照,十年后再来,看了三天,能感受到日照发生的巨变。一是这座城市越来越干净,越来越漂亮;二是旅游新业态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开始迈向城乡旅游化;三是执行力高,上个月魏小安老师来讲课提出“有一种生活,叫日照”的理念和口号,这次我来发现这句话已经成为日照旅游宣传材料的封面和标题。我认同将这句作为日照旅游的Slogan,原因有二:一是这句话哪里都在说,哪里也都能说,比如“有一种生活,叫成都”、“有一种生活,叫杭州”,不算什么新语言,放在哪座城市都可以。但这句话唯有“有一种生活,叫日照”最贴切,为什么呢?关键在“日照”这两个字,日照就是阳光,就是生活的、积极的、健康的、洁净的、充满希望和力量感的,因为“日照”这两个字本身带有丰富的正能量内涵,所以,“有一种生活,叫什么”这个句式放在日照就非常贴切。二是,当旅游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普遍生活方式,旅游城市就得经营生活方式,这个逻辑没问题。过去我们人与人见面,习惯问“你吃了吗?”这是对温饱的关切,吃饱穿暖是头等事。现在我们见面,尤其是周末、大小长假后,习惯问“去哪儿玩了?”这是新消费时代的交流,有钱有闲,好玩玩好,成为判断生活质量的标准。如果周末或节假日,我们没有出去玩,宅在家里,当别人问起我们的时候,我们都有点觉得不好意思,好像没出去玩,就低人一等。这种普遍心理也说明,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去年国内旅游人数达55.4亿人次,人均出游率已接近4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越来越频繁地出门旅行,所以“有一种生活,叫日照”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这句话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就没什么价值。下一步,日照要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之下,经营日照城乡的生活方式,到底什么才是品质生活,什么样的品质生活,才是日照独有的生活方式。
2019年12月11日
其他

第十二届旅游研究北京论坛主题锁定 : 国家战略与旅游协同发展 | 独家发布

第十二届旅游研究北京论坛暨首届全国旅游学会年会,将于2019年12月14日在北京联合大学举办,本届论坛以“国家战略与旅游协同发展”为主题,研讨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战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海南自贸区战略、黄河经济带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中,旅游业如何更好地发挥先行先试、互联互通、先融先合的优势,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域、行业、产业和市场壁垒,充分带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推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借论坛举办之机,还将举办“全国旅游学会年会”,旨在推动全国地方旅游学会学术研究的沟通与交流,建立长期联动合作关系,共同确立研究课题,以学术的力量推动区域旅游发展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届时,将有特约领导、嘉宾,北京旅游学会及省市旅游学会代表,旅游企业、旅游行业及新闻媒体代表,以及北京市各区县旅游管理部门干部代表等总计200人参加。—
2019年12月10日
其他

孙小荣:中国文旅营销的新价值时代 | 2019博鳌旅游传播论坛讲稿

本篇文章根据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导师孙小荣,在论坛现场的演讲内容整理而成。
2019年11月25日
其他

束缚与自由 : 女性的诗歌与诗歌中的女性 | 读书记

翟永明,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河南。出版诗集有《女人》《在一切玫瑰之上》《十四行素歌》《翟永明的诗》等多部,另有多部散文随笔集面世。
2019年11月2日
其他

一场关于“新时代的旅游变革”的对话 | 魏小安 安金明 张润生 孙小荣

安金明:对,我认为这是值得深度研讨,推动科学完善的制度问题,也值得用一本专著去研究,我们也要积极地推广这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风气,旅游业发展才能拥有更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2019年10月14日
其他

掘色:探寻色彩中的文化审美 | 读书记

中国文化的色彩观,对颜色追求上并不像西方那样浓烈和执着。无数的山川水墨画卷,写意式的审美,黑白水墨、自成一格。颇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辽阔旷远之感。
2019年10月9日
其他

孙小荣:文旅融合需要有“场景思维”| 中国-东盟文化论坛讲稿

5A景区困局:为什么创5A难,保5A更难?
2019年9月29日
其他

农民丰收节 : 是农民主导的丰收节,不是春节晚会 | 典型评论

如果说,挖掘农耕文化的内涵与当代价值、传承和保护农耕文化,以及再度彰显“三农”的地位,是设立农民丰收节的时代意义,那么,如果忽略中国人口的最大多数——农民,则只会让这个节日沦为有名无实的过场和形式。
2019年9月25日
其他

孙小荣:民营旅游企业的主体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 入选《北京旅游绿皮书2019》

2010至今,中国人均GDP持续高涨,2018年已接近破亿美元(约9780美元),消费结构和消费模式向文化、旅游、娱乐、体育、健康等新兴消费领域转变,大众休闲旅游时代到来。
2019年9月20日
其他

在通往诗和远方的路上,民营文旅企业一直风雨兼程 | 典型评论

孙小荣:“山水之间,壮美广西”新形象解读
2019年9月18日
其他

寻路山东:“好客山东”的另一面 | 典型观察

孙小荣:“山水之间,壮美广西”新形象解读
2019年9月16日
其他

孙小荣:论广西文旅品牌新形象 “山水之间,壮美广西”| 典型评论

山水为体,文化为魂,山水人文相得益彰,可以说是广西一直在超前探索的创新发展路径,广西旅游一直在山水之间演绎着文化传奇,并在很多领域,为当下中国文旅的深度融合做出了大胆的尝试,贡献了丰富的经验。
2019年9月11日
其他

岑梅玲子:北京市自驾游行业市场研究 | 入选《北京旅游绿皮书2019》

1、中国旅游车船协会,中国社科院研究中心、新疆大美丝路房车露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中国自驾车、旅居车与露营旅游发展报告(2016—2017)》,2017。
2019年9月10日
其他

安金明:乡村旅游及民宿发展和乡村振兴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 第 1 期

这些方面更多的围绕法律关系、土地宅基地和农村产业的发展方面,因为这涉及到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和民宿发展中的一个根,是最核心的要素。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的都是空中楼阁,都是在“沙滩上建大厦”,非常危险。
2019年9月3日
其他

品牌叙事:目的地营销,就是一场品牌“写作课”| 品牌传播

品牌效益转化是重要的目标,要求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要有开拓市场的勇气,市场分析调研的耐心,品牌构建的智慧和博学,市场消费趋势前沿的洞察和见识,品牌体系化营销的执着,还有对消费者真实需求的敏锐感受力。
2019年8月19日
其他

历史与现实的深情对话:读《枢纽——3000年的中国》| 读书记

说旅游,说品牌,说策划,说古论今。
2019年8月15日
其他

蒋依依:中国旅游的市场叙事 | 创智者说12

宣传片,它用几个场景表达:坐地铁不需要买票,直接刷脸进去;坐高铁回老家看父母,刷脸就进站了,不需要纸质票据,直接就进去了;去一个小超市买东西,把东西拿出来装在包里,出来不用结款,完全是刷脸就完成了。
2019年8月9日
其他

5A景区困局:为什么创5A难,保5A更难?| 典型评论

优质服务的时代,抓住服务的精髓,才能将大门口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在国家级5A的行列里持续的闪耀光彩。
2019年8月6日
其他

论5A级景区的“倒掉” | 典型评论

当然,拿赫赫有名的5A景区开刀,树立负面典型,更多地是显示出文旅行业主管部门出重拳整治乱象的决心,将对景区质量等级的复核从动态化管理变成常态化监管——干得好,给你颁牌;干得不好,随时都可摘牌。
2019年8月3日
其他

城市漫步:“出发”与“抵达”,旅途中的城市空间美学 | 说城市

失落的城市公共空间屏蔽了最为核心的人本诉求,城市公共设施是人与空间之间的连接,在空间中,正是人对设施的需求和行为,才使空间有了价值和意义;城市空间、设施与人,正是有了正向连接,城市才具备活力与热情。
2019年7月25日
其他

面对研究者的困惑:一位社会学家开出了“窍门清单” | 读书记

疾病可以轻易被治疗,衰老可以被延缓;教育异常发达,人类从贫穷和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能源充足,环境宜人,整个社会相当和谐;人类职业中最多的就是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音乐学家等创作者。
2019年7月23日
其他

城市角落:留藏着城市文化最后的隐秘 | 说城市

德国学者扬·阿斯曼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文化记忆”理论,他认为:“文化记忆是一个集体概念,它指所有通过一个社会的互动框架指导行为和经验的知识,都是在反复进行的社会实践中一代代地获得的知识。”
2019年7月18日
其他

共享浪潮的起落:单车已死,住宿还能活多久? | 典型观察

而这期间,行业内烧钱式竞争的热潮中,企业早已失去了对市场容纳量的评估,许多城市单车的过度投放一手造就了“单车坟场”。不得不说,共享经济的危机,就像潜伏在全民性狂热中的洪水猛兽,一旦过火必然势不可挡。
2019年7月15日
其他

广州红专厂被拆:一场文化地标与商业利益的博弈 | 典型评论

红专厂前身为广东罐头厂,罐头厂经历半个多世纪的生产后,厂区内原有的苏式建筑和结构,已经渐渐不能满足大型现代化机械生产的需要,于是厂房开始搬迁。罐头厂时代一去不返,但是遗留下的厂房老建筑得以保存下来。
2019年7月11日
其他

非遗新经济:传统美学的消费升级 | 典型观察

然而,非遗产品市场化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存在诸多痛点。非遗手艺人老龄化严重,时代的变化让他们措手不及。除了非遗手艺人市场意识薄弱,以及渠道信息不对称的痛点之外,非遗产品市场化仍然存在着诸多固有屏障——
2019年7月9日
其他

4000万水幕电影的隐喻:中国城市美化的“万全之策” | 典型评论

据报道,张家口市委、市政府已成立专项调查小组展开调查,最终谁来为这场疯狂的行为买单,公众需要答案,对于旅游行业而言,也需要以此为鉴,治愈浓疮。
2019年7月7日
其他

文旅融合背景下,文旅地产该何去何从? | 典型观察

目前中国的文旅地产开发的局面跟4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局面有些相似性,有着自下而上的改革创新热情,很多企业对文旅发展抱有玫瑰金色般的美丽梦想,他们都试图闯进文旅产业,因而每年的资金需求量都超过上万亿。
2019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