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小荣:2020 逃不掉的“躬身入局” 反思快与慢

孙小荣 小荣说 2020-09-05

2020年,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说:我辈不“置身事外”,要“躬身入局”;“不是去解决想象中的问题,而是去回应真实世界的挑战。”


不曾想一语成谶,当“我辈躬身入局”这句话,还作为辞旧迎新之际人们相互调侃,表明迎接新年的心计和态度时,前期失控的武汉新型肺炎,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寄生于春运流动的人口大潮,快速在全国蔓延。


随着除夕之夜武汉宣布“封城”,从城市到乡村,掀起了一场“围追堵截”大战。天灾与人祸并行,焦虑与恐慌同在,感动与愤怒共存,线上与线下交互,每个人都被迫“躬身入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宅在家里面,担忧个体生命,思虑社会问题,无问东西,不分南北,男女老幼无一例外,权贵与草民不分轩轾。


谁也逃不掉,我们不得不停下来,“不是去解决想象中的问题”——官员思考新一年的政绩,企业思考新一年的赢利布局,农民关心新一年的收成,工薪阶层关心新一年的业绩,知识精英鼓吹新一年的趋势,讨论5G时代将怎样颠覆生活,重构社会生态;又有哪些网红达人一夜爆红,以一己之力缔造数亿级的经济奇迹;扶贫攻坚大考年的各类表格,各项指标,是否能够在巡视组的会议上瞒天过海……


是的,我们发现一切先进的技术,似乎都赶不上疫情蔓延的速度;一切对美好社会的想象,都超越不了在起初控制疫情的过程中,疫情发源地相关部门暴露出的一波又一波,一轮又一轮愚蠢的作为,以及不作为。


我们充分相信,着力构建,并引以为傲的所谓“先进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竟然如此不堪一击地分崩离析。一切伟大的作家,一切伟大的导演,一切伟大的艺术家的想象力,都难以匹敌当下荒诞不经、虚妄离奇的现实感。


当疫情如洪水,舆论如猛兽,每天刺激着每个人的敏感神经时,我们——我辈——每个人,都不得不回归动物的本性——关注个人的生命和群族的生命,我们不再纠结于宏大的时代叙事,不再关注能否征服世界的光荣与梦想,而是不得不躬身低头,谨小慎微地“去回应真实世界的挑战”——


自我隔离,彼此孤立,关心粮食、蔬菜和油盐酱醋等生活物资,关心口罩、洗手液、三黄连和抗炎药等卫生医药品,关心如何洗手、如何防护、如何节约等这些在平常被忽略的细枝末节的生活习惯,以保证基本的生活有序,健康无虞。


一句话,保命要紧,“活下去”成为最基本的情感价值诉求。


或许,只有在大灾大难面前,这个世界才能稍微展现出其“生而为人,人人平等”的一面,谁也逃不掉,哪怕你平时不习惯戴口罩,也不会戴口罩,丧失基本生活能力的人,都被迫“躬身入局”,从戴口罩开始,从身在其位,必须掌握最基本的数据开始,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相互关照开始,谁也不能置身事外。


我们不得不被迫停下来思考——这个世界真的好些了吗?


在21世纪的头20年,我们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09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后续屡发的几次流感、病毒及地质灾害。


除了2003年波及全国的“非典”对整个国家、社会和民生等各领域产生的影响,能够与此次武汉新型肺炎能等量齐观,相对而言,其他的灾难都是局部性的,大部分人并没有“置身其中”,是观众,是外援,是对同类同情的关照。除此之外,大多数人总是侥幸地以为,灾难离自己很远,死亡与自己无关,真正的悲痛也不会降临到自己身边。


但是,在当下,在从除夕夜到今天的这十几天被迫“封闭”的时日,在“天天睡到自然醒”,“静静呆着”就是为社会做贡献的延长假期,我们不得不在各种人间悲剧和生死悲情中,真切地感受人类脆弱的生命与虚弱的脉搏,真切地感知或许不幸正在无时无刻地窥视着每个人,就在轻微的呼吸之间,就在看不见的空气里,就在陌生的或者熟悉的人不经意留在电梯的指纹中,就在路人生理反应产生的一个难以抑制的喷嚏里,随口吐出的一口唾液里——病毒无处不在,感染无处不在,恐慌和焦虑无处不在,直击每个人的内心,被迫思考我者与他者的关系。


同样,在21世纪的头20年,中国这辆疾驰的“战车”,在各个层面都开创了令世界侧目的奇迹。完成了从“世界工厂”到“中国制造”,从“城乡中国”到“城市中国”,从“改革开放”谋自强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共强等各领域的大转型,也跳跃式迈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遍及城乡僻野的互联网以及物流体系,极大地缩短人类交流、交往和交易的时间,实现了老子“不出户,知天下”,也获天下的先知构想;伟大的高铁技术以及陆海空交通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朝发夕至”的便捷,极大地缩短了地域空间。


人口加速流动,要素快速流动,市场高速流动,信息飞速流动,财富超速流动(可一夜暴富成名,亦可一夜负债累累),将流动的现代性演绎得淋漓尽致。


但正是在这种全力、全面、全国“追速”的过程中,脚步抛弃了灵魂,物质远离的精神,每个人都被时代的步伐携裹着奋力前行,每个人又都在助推着时代车轮的滚滚前行,我们已经丧失了“时间的概念”与“等待的耐心”,我们在永无休止的“追速”中创造的很多东西,催生的很多现象,构建的很多关系,都仅有短暂的周期,创造、洗牌与重构,只在朝夕之间,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甚至脆弱不堪,被物质绑架的我们,反而陷入了孤岛般的空虚。


当木心的诗歌《从前慢》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人们在反思“快”的结局与“慢”的诗意,我们获得了纵欲的快感,却失去了生活的质感。问题是,有人想慢下来,却根本慢不下来,维系我们身心平衡的“刹车”在不断的加速度中,似乎已经完全失灵了。


现在,在被迫每个人都“躬身入局”的疫情面前,在不确定的无限期延长的假期(至少目前尚未完全确定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我们被迫偏离了既有的生活轨迹,停下来,慢下来,静下来,回归家庭,回归自我,感知时间,感知空间,来深刻地关照我们的社会状况,我们的环境状况,反思我们的生命状况,我们的精神状况,让我们从自以为是的“高枕无忧”中清醒过来,直面未来的不确定性,未尝不是一件难得的好事。


波德莱尔说,“往回走,可以是向前走的一种途径。


一个世纪前,马克思曾说过一句伟大的预言:“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冷静地直面他们生活的真实状况和他们的相互关系。”


社会学家马歇尔·伯曼在《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中认为,这是一种充满悖论和矛盾的现代性体验。当下的我们,正在见证这个伟大的预言,正在承受现代性的恶果。


停下来,慢下来,静下来,是回顾与反思,认知与重构的良机。承认人类的脆弱性,承认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承认变是永恒的不变,承认灾难是推动社会演变的必然,每个时代都必须为各种演变付出代价。被现代性浪潮携裹着的社会个体,只有回归自我,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


无疑,正如2003年“非典”和2008年“汶川地震”,对整个社会生态和国人心态产生的冲击、回应与重塑,2020年“武汉肺炎”,也会在各个方面产生深远而又深刻的影响,急于预言的知识精英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做出了各种预测,侥幸活下来的我辈,唯有等待时间的答案。


— End —


  更多作者原创文章:


孙小荣:警惕“文旅融合”的语境误导
孙小荣:中国旅游的“怨妇”特质 
领导审美尺度:从四川“三九大”到福建“全福游” 
孙小荣:谁的“全域旅游”?
孙小荣:中国文旅营销的新价值时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