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故事】非遗传人成加强:“京中有善口技者”

海萱萱 海淀故事 2020-09-17


这是海淀▪故事第614篇文章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通过模仿声音演绎出一个完整的“救火”故事,生活感十足却生动紧张,以致“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的《口技》成为中国80后、90后的集体记忆,但真正欣赏过口技、了解它历史的人却并不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531kov6un&width=500&height=375&auto=0


口技这门生动但“古老”的技艺如何变迁、传承,海淀这片土地可以给出自己的答案。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应仅仅局限于专业人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这一相对较窄的群体来做,只有社会大众一起来关注和行动,才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加有效。因此,一直以来,海淀区积极组织开展了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系列活动,打造非遗节庆品牌,让普通市民在非遗文化的展示和非遗项目的体验中感受活态文化遗产,认识保护的重要性,更多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非遗已成为海淀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口技”的故事更不能被埋没。


生长在杂技世家,爷爷是天桥老艺人,父亲是著名“成氏五兄妹”中的老三、北派口技大师成连玉,成加强这样描述自己的“出身”。作为口技非遗代表性传人,无论在海淀区还是在北京市,成加强都“赫赫有名”,他根据唢呐独奏改编的口技《百年朝凤》更是仅此一家,独具匠心——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



追忆家史,难忘旧日荣耀

 


舞台中间叠着三个人,旁边补充造型的两位演员,一边轻松地跳跃奔跑,一边紧紧盯着舞台中间最高层的姑娘。层层叠在一起的三个人开始向下倾斜,整个造型就像一座倾斜的宝塔,临近地面,三个人翻着跟头依次落地,制造出绝地求生的惊险场面(这个动作行话叫“三节倒”)。一旁的哥哥见妹妹已经平安落地,才放心做接下来的动作。


妹妹站在哥哥头上,做起了踢脚到头顶的动作(朝前蹬),哥哥马上抓住妹妹另一条腿,妹妹直直向后倒去,倒到哥哥肩膀位置时,突然反身翻滚,自然地落到地上,又马上站起来。看到这个专业流畅的掉人动作,台下观众先是一片嘘声,而后大松了一口气,用力鼓掌。台下的老人见到观众的反应,欣慰地笑了。






这是1956年,亚洲电影周在北京隆重举行。活动结束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接待了参加活动的电影艺术家,宴会开始前,由成氏五兄妹表演了这个小武术。


这个节目获得了满堂彩,总理当场就跟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夏衍说,我要见见他们。见到这五兄妹,尤其是精神漂亮的妹妹,周总理非常高兴,“夏衍同志,请把石榴花献给成文群女士,要让他们的节目像石榴花一样火红,要不断学习、不断地努力、不断创新嘛。”


成氏五兄妹与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理合影



1959年,谢添执导电影《欢天喜地》,记录了建国十周年时杂技艺术团各种形式的演出。成氏五兄妹的小武术表演位于电影片头,叠影造型被定格为五六十年代最经典的记忆,成氏家族的“荣耀”独一无二。





“说起我父亲那一辈为周总理表演的故事,也很是惊险呢!”成加强眨眨眼睛,狡黠地说。


成加强家族都是满族人,祖上是北京天桥一带的“管理人员”。但祖上去世很早,一家人没有了经济来源,为了生存,爷爷成月川就拜师学了飞叉(内行叫三股子),并成为一绝,号称“叉成”,在天桥卖艺维生。


成氏五兄妹舞狮子表演剧照



后来,成加强的爷爷加入万福堂,与一起入会的穷人相依为命,也结识了更多身怀绝技、品行高洁的民间艺人。当时天桥民间艺术界竞争激烈,艺人生存非常艰难,就算身怀绝技,也只是勉强维生。


“我太太(奶奶)生了十个孩子,只活了五个,就是成氏五兄妹,我父亲是大排行里老三。”那时,为了吸引观众,爷爷经常“耍小孩”,就是以自己的孩子为道具表演武术、魔术。成加强的大伯成连宝,才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登台演出,老艺人的技艺都是在生存压力下被“逼”出来的。


成氏五兄妹合照


成氏五兄妹在成月川指导下登台演出,并拜师学艺,路数越来越宽,成氏五兄妹擅长的表演项目有小武术、口技、钻圈、顶坛子、水流星、领狮子等,五兄妹各有绝活,表演配合默契,动作干净利落,力量感十足,纯真抒情。


成加强的姑姑成文群尤其利落明媚,在领狮子表演中引人惊艳,是当时非常著名的“引狮女郎”,他们的表演得到卓别林等大师的热情赞扬。


成氏五兄妹表演剧照



1952年中国杂技艺术团正式成立前,成氏五兄妹并不常驻北京,他们在全国各地巡演。当周总理想找他们演出时,却并不知道他们在哪里。文化部只好通过公安局的力量一个省一个省寻找。公安局并不知道内情,发出的寻找信息更像是“通缉令”,让人心惊。


在历经七个省的寻找后,政府才终于找到了他们。周总理最喜欢成氏五兄妹的小武术表演,成氏家族于是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风靡京城,带领杂技艺术走向国际,在国际交往中担发挥重要作用。




口技传人的修成之路



随着时光流逝,成氏五兄妹年纪渐长,再加上六十年代中后期文艺界万马齐喑,杂技舞台上渐渐少了他们的身影。1971年,成氏五兄妹中的老二成连生因过度劳累去世;1973年,爷爷成月川去世。


在五兄妹的十个子女中,只有成加强传承了父辈的衣钵,口技、飞叉、魔术都不在话下。尽管有家族荣耀“庇护”,但随着时代变迁,口技艺术的发扬、传承仍然面临更多困难。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成加强面对的困境,一点不比他爷爷少。

成连玉与成连贵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属于杂技中的“文活”。口技分三个部分,门子活、嗓子活,气活,有了这三种呈现形式,就能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口技分南派、北派,都说南二“周”北二“成”,成家口技为北派口技,父亲成连玉、叔叔成连贵就是“二成”,在口技上造诣颇高,成连玉还创立了幽默口技踢踏舞,独树一帜。





“我七岁开始练功,那时候,是爷爷教我。”成加强说。家里土炕、屋里的板凳在爷爷成月川看来都是练功的好地方。老艺人认真、严厉,在练功上一点也不含糊,每天早上五点多,就把家里十个孩子从被窝里拉出来,在板凳上倒立,手里拿一个鸡毛掸把子,谁立得不稳就打,直到七点多上学才放他们出去。


练飞叉时,爷爷想到了好办法:把鞋底子割成方的,绑到棍子上,熟能生巧,多练才能灵活掌握身体。但爷爷也认为,口技用不着从小开始练,小孩子日常学学鸟叫,边玩边练就可以了。


“我小时候调皮,气得我妈想打我,但很快,我就能一手把我妈抱起来了。”成加强在爷爷的指导下,迅速地成长了起来。



年轻时的成加强


1969年,年仅十六岁的成加强应征入伍,在北京国防大学(原军政大学)汽车连服役。也正是在这几年间,成加强跟父亲系统学习口技。


成加强每天请假骑车回家,父亲给他指导,他就时时刻刻练习,并为人表演。在部队,成加强“开过车、做过饭、当过通讯员”,他还在菜园挖了一块地,在那里练习、表演,非常受欢迎。


尽管父亲很忙,指导时间并不长,但成加强悟性极高,不仅能一下子掌握窍门,还能举一反三,进行巧妙创新。


成加强的独门绝技是“百灵十三套”,模仿各种鸟的叫声。除此之外,他还会模仿汽车、马车等等各种声音,只要能听到的声音,他无不模仿得惟妙惟肖。声音一出来,就像进入了另一个生动的世界,这也成为他创作《百鸟朝凤》的深厚艺术基础。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年轻时的成加强




1974年,成加强考入原铁道兵文工团杂技团,成为专业的军队文工团成员,开始自己的“芳华”时代。


在军队文工团,成加强下部队为官兵演出,表演飞叉、口技、魔术等节目;1984年,成加强转业在中国铁建文工团杂技团,之后十几年,他跟随铁建文工团出访非洲六国、日本、瑞士、美国等世界各国进行艺术交流。成加强在这方面传承了父辈的衣钵,为民间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是演口技这块料。夏天的时候屋里有几只蚊子,叫了几声,它们落在哪里我都知道,不仔细观察体会就没法进行口技创作。”提及口技,一直乐呵呵的成加强变得严肃。


说到自己表演飞叉时从来都是零失误,他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没练好怎么上台,这些我爷爷很早就教过。”



2010年8月,成加强被北京市政府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口技代表性传人,成加强成为全国两名口技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2014年,成加强成为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口技代表性传承人,口技这项古老而温厚的技艺,正式在海淀区焕发光彩。


成加强获得的荣誉




成加强的后“芳华”时代

 


作为世俗生活色彩浓厚的民间艺术,口技从艺术形式、表演形式到传承模式都保留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在成加强爷爷、父亲的时代,为了维生,口技技艺并不外传。他的父亲曾经收过一个阿尔巴尼亚徒弟,还是在文化局要求下,为了完成艺术外交任务而进行的。


成氏五兄妹十个子女中,只有成加强有传承父辈衣钵的天分,艺术传承的使命都落到了他身上,压力可谓非常大。



成连玉与他的阿尔巴尼亚徒弟



随着时代变迁,娱乐方式更加多样化,传统口技仅仅模仿声音,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林嗣环的《口技》是口技艺术中的“隔壁戏”,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情节、有画面,这种情节感给了成加强启发,口技表演也要完整、有情节才行。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想到了唢呐独奏《百鸟朝凤》。这首曲子虽然没有明确的故事情节,但百鸟鸣叫、凤凰飞舞,自有其寓意与曲折,感人至深。


成加强心里、嘴里藏着“百灵十三套”,藏着天地万物的声音,藏着祖父两辈的荣耀以及传承、发扬口技的愿望,创作一种崭新“音乐口技”的想法油然而生。



成加强与四叔成连贵



成加强一边请人重新为《百鸟朝凤》谱写适合口技表演的曲子,一边独自研究鸟谱,摸索适合这个曲子的鸟鸣声,鸟与鸟之间如何交流,甚至它们通过声音传递什么情绪,他都考虑得非常仔细。有段时间,他还常常去郊区、深山听鸟叫。


夜深人静,成加强坐到桌前,满脑子都是鸟鸣,似乎不小心一张嘴声音就会溢出来。


口技非遗进校园


不知不觉就过了快两个月,成加强创作出了自己的《百鸟朝凤》。一经演出,受欢迎程度完全超出预期。这首曲子婉转生动、高潮迭起,再加上成加强高超的表演天赋,“音乐口技”的尝试大获成功,口技艺术在新时代再次获得了无穷的生命力。


《百鸟朝凤》也因此成为成加强的代表曲目,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福州电视台都纷纷邀请他前往表演。




曲子完成之后,成加强又从艺术家“切换”成传承人,口技的传承比发扬更加紧迫。2008年开始,成加强破例收了徒弟焦健,倾囊相授。



输12


不同于爷爷、父亲严厉而“较真儿”的指导方式,成加强的“教学”方法更加科学。如果徒弟出了错,他不会一味指责,而是模仿徒弟是如何发声的、发出了什么声音,徒弟听到自己都笑了。然后成加强才进行指导,详细讲授这个声音该怎么发,那个声音有什么不同。


培养口技演员非常难,尤其在如今这个时代。恍惚间十年就过去了,尽管他的徒弟焦健已经可以陪同师父演出、独自登台,但成加强还是觉得自己这个憨憨的徒弟进步空间很大,这门技艺的传承需要每个人的付出和努力。





“只要想学,我都教!”


成加强十分渴望遇到才华和品行都过硬的传承人,但又觉得这个要求太高了,其实只要有心学,就都可以教。


他也相信,海淀这片土地不仅为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还能延续成氏家族的辉煌,传承这门古老生动的技艺,成为艺术蓬勃生长的沃土。





最后,成加强希望我们的读者中就有对口技感兴趣的人,他通过口技为读者深情寄语,希望2018年有更多精彩故事被演绎、被讲述,希望口技在生长,生机与力量长存。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531erq1o5&width=500&height=375&auto=0



采访、文、编辑/夏夏

摄影、视频剪辑/吴嘉莉

审校 / 张丹

部分图片提供/成加强



更多精彩故事


【故事】活力社工王璐倩:用爱抚平少年之殇


【故事】御膳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行斌:打开历史的味蕾,颂千年盛馔珍馐


【故事】“皮影夫妻”林中华、王熙:飞龙在天,于指间演绎的大千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