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故事】“说城管,道城管,城管的工作不简单” ——微电影《城管来了》的台前幕后

海萱萱 海淀故事 2020-09-17

这是海淀·故事第636篇文章



“说城管,道城管,城管的工作不简单……” 



十分熟悉的嗓音,有没有让你想到了《同一首歌》——“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 


多么熟悉的旋律,是不是让你想到了儿时的那首《北京的桥》——“北京的桥啊春风常在,北京的桥啊又添风采……” 


但这里外里透着京腔京韵的旋律,说的词儿却是“城管来了!”





其实,画面与歌声并不违和,如果你已经看过了这部名为《城管来了》的微电影。但问题接着来了,是什么让国宝级歌手蔡国庆愿意出山为此献声?


不独蔡国庆愿意演唱主题曲,著名书法家汪德龙也来为该片题写片名,而电影主创团队的导演、摄影和美术团队均是来自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专业队伍。


是什么让如此多的业界精英聚在一起拍一部反映当代“北京榜样”,优秀城管的微电影?且听电影制片人、策划常伟老师和策划王伟老师如何娓娓道来。



(左)电影制片人、策划常伟  (右)策划王伟




去年12月27日,首部反映首都城管工作的纪实性电影《城管来了》在京举行首映。


这部以首都城管人员为原型拍摄的纪实微电影,立意于让人们看到“高学历、有担当、百姓喜爱”的新时代城管形象,希望由此让世人更加理解他们所承担的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和提升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使命。





艺术高于生活,更来源于生活。


微电影《城管来了》, 根据北京市海淀区城管局马连洼街道执法队副队长苏晋达的真实事迹改编。由海淀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察局出品、国韵(北京)视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摄制,将在传统的电视和广播媒体,以及各大视频平台上宣传和播出,并且通过相关论坛和社区进行内容的传播与分享。



《城管来了》的人物原型苏晋达在执法



其实,对于城管大家都不陌生,但城管到底是怎样的职能所在?他们每天要执行什么样的任务?对城市环境面貌的影响有多大?却鲜有人清楚。


不知者不怪,可世人对城管的误解与敌意甚至在一段时间内甚嚣尘上就让人们不禁要问一问这是为什么了?





显然,这不是一个见怪不怪,任其自败的小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各种需求不断增长,城市管理职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城市发展所引发的秩序变化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挑战。



面对需求和挑战,我国政府逐渐探索出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与此同时,科技和传媒业的发展,促进了舆论监督和信息公开,城管执法越来越多地被曝光在公众视野当中,相关的负面新闻不断出现在媒体之上,尤其是城管暴力执法及其引发冲突和抵制的新闻。


社会公众对城管的负面评价和反感情绪日涨,甚至出现了取消城管的呼声。




一篇学术论文甚至归纳总结了城管在当下中国社交媒体舆论场中的四个面相:


1. 城管被认为意味着暴力执法;

2. 城管被认为意味着扰民;

3.城管被认为意味着欺压弱势群体。城管只要与执法对象发生冲突,公众就会习惯性地认为城管在欺负弱势群体;

4. 城管还被认为意味着素质低等。


无一例外,显然满满的负能量爆棚。





2016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习主席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正是本着积极响应习主席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高瞻远瞩与谆谆教导,主创人员将“真实”夯实为《城管来了》的创意立点。


电影从主人公——80后硕士城管副队长苏进普通一天的工作展开:苏进和助手像往常一样执行“拆除违建”的任务,然而一天的工作却被要挟跳楼的、集体上访的和匿名举报的各类对象填满。


面对种种棘手情况和意外,苏进坚持法理与情理并用,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和同理心,耐心劝解,反复沟通最终妥善处理了争端,化解了矛盾,既保证了执法效果,也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缘起是‘北京榜样’里面

竟然出了一个城管”



“要拍这个微电影的缘起是‘北京榜样’里面出了一个城管,我们就开始关注这个事儿了。后来再一打听,‘北京榜样’的评选是咱们老百姓自己投票选出来的,出于一种职业敏感,我们就说要接触一下这位城管本人,于是带着编剧和策划一起来到了苏晋达的办公室,跟他一起聊。”


回想起《城管来了》的拍摄缘起,制片人、策划常伟顿时就来了精神。


同笔者一样,我们都关注到了“北京榜样”对苏晋达本人的评语:不畏繁杂不惧恐吓,依法拆除了安全隐患多、群众意见大的9.3万平方米违建,真正做到了“干成事、不出事”。





谁都明白,在中国能做到“干成事、不出事”,简单的话语背后无疑需要政策执行过程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这无疑需要坚定的责任担当与积极的策略应对。


在常伟看来,这到底是一个清华大学MPA硕士学历的城管,“在聊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苏晋达这个人很会表达。他在讲案例的时候,也很有故事,甚至非常有画面感。”




 

“苏晋达是学法律的,所以他讲的每一件事都是有理有据的,比如说他讲到了海淀区这一块儿有一片地方拆违,这个工作非常难做,因为那个里面大概住了几百户,都是二房东或者三房东租出来的。当时在拆的时候,里面住了很多的小商小贩,根本拆不动,他就挨家挨户的去做动员,做那些人的工作,劝其退租,然后把房子拆除。”






《城管来了》的策划王伟还提到了一个点,“同一般意义的城管不一样,苏晋达是个特别会做思想工作的人。在拆违这件事上他态度坚决,但是如何去拆,特别是拆完以后这个行政相对人的生活怎么办?他都会全盘思考进去。这是我们觉得这位城管身上很不一样的闪光点”。





“在大家的印象里,城管去拆除违建的时候都是直接过去,公事公办嘛,但苏晋达却特别在意事前的沟通说服的工作,这甚至成为他的一条工作方法。


他有一套叫做七三工作法,就是70%的精力用于事前沟通,30%的精力放在之后的具体拆违工作上。”



“北京城管和外地城管肯定还是不一样的。北京作为一个大城市,已早过了有小商小贩占道经营这样的阶段了。与此同时,城管这支队伍的人员素质也越来越高。”



可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常伟和主创人员发现在当下的北京,“苏晋达虽然特别冒尖儿,但其实并不是一个孤例。跟他接触的更深了以后,了解了以后,觉得他更像是一个缩影,其实不仅在海淀城管中,在首都城管乃至全国的城管队伍中也有很多像他一样的人。新时代高学历的人才越来越多地充实到城管队伍中去,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与沟通能力,肯定会比原来越来越好。”





 “说服大家参加进来之前,

我们先说服了自己”



“我们和苏晋达聊完了以后,觉得他身上有一股劲儿,这股劲儿其实就是他特有的自信。


他本科是学法律的,像犯罪心理学这样的科目都是他的必修课,在清华攻读硕士期间读的又是公共管理,这让他在步入城管岗位前就有了扎实的理论储备。”





“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上,他更是做到了与时俱进,利用了很多高科技的手段。


比如他会在谷歌地图上去找当下的实时地图,也会经常跑到市规划委去找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形图,拿来放在一起比较,是非曲直不言自明,要求这些行政相对人的时候就做到了有理有据。”


常伟回忆说,苏晋达的执法水平文明程度特别高,“办法很多,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做出这么多成绩是有原因的。”





有决心,有定力,更要有办法。作为硕士城管,苏晋达身上体现的正是将过往的专业习得,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再从实践归纳完善,发展理论的良性进阶。


在法治环境日益昌明,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高的当下,苏晋达的精神要学习,他工作的办事方法更值得推广,而这才是首善之区城管榜样,典型案例的辐射全国的应有之义。





从动议到决议,以苏晋达为人物原型拍摄这样一部微电影,策划兼制片主任王伟说其实并没费多大功夫。但真到了项目要启动招兵买马了,他们才发现眼前问题的严峻。





“实话讲,这年头谁酒酣耳热之际没看过、讲过几个关于城管的段子呢?但这种看似戏谑的调侃却让不少人将介入此次拍摄工作真的视作畏途。


我们一开始找了几位业界的编剧和导演,人家一听这事吧,相熟的人就给我们打哈哈,比如说手头的事儿没忙完啊,以后再说吧,诸如此类的客套。


不相熟的则没那么顾及面子了,人家一听要拍城管,回答地很干脆,我不接这活儿,没事儿招那骂呢?!”





软的、硬的钉子碰了几回,反倒让常伟、王伟两位决意把这部电影拍出来。


“一开始,我们觉得这件事有意思,遇到了这么些个挫折,我们才发现这件事它有意义,如果做好了肯定会有不一样的社会反响,不说是给广大城管形象拨乱反正吧,总是要告诉大家其实人家并不容易。”


王伟介绍说,《城管来了》全片的主要演员都是专业出身,“我们这个主演是从儿艺出来的,之前就出演过不少影视剧。他刚接触这个角色的时候也有一些抵触,后来他看了剧本,特别是来到城管队体验了生活,他自己就说,这不是给城管洗白,这是还人家一个公道。”





德不孤,必有邻。


“说服大家参加进来之前,我们先说服了自己。”常伟介绍说,正是把真实放在艺术创作的首位,这个片子里里外外都透射着一股暖心的正能量。


“就说这主题曲吧,作词王晓岭老师,一级编剧,著名词作家,是原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团长。作曲董京安老师,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战友歌舞团歌队队长、创作员。主唱蔡国庆老师就更不用说了,多少歌伴着几代人成长,太脍炙人口了。”




“这不是一部宣传片,

但它已经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最开始接到这个工作的时候,我们就和出品方海淀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察局进行了沟通。


完全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人家开门见山要求我们的就是,不要拍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宣传片。”


常伟说,尽管现在市面上不少微电影就是商业或者政治的宣传片,但出品方他们提出的要求确是要一个“好电影”。





“那我们就要以做电影的质感来打造这个片子。”


王伟介绍说,《城管来了》片长23分钟,容纳了由苏晋达亲身经历改编的三个事件。


“苏晋达主管的是拆除违建,所以我们觉得就还是要选取一些和老百姓相关的拆除违建的事例,而且这三个案件都是曾真实发生在苏晋达身上的事情。



这个电影90%可以说是真实事件改编,大的背景就是北京要疏解非首都的功能,在这个大背景之下选取了这三个故事:一个洗车行,一个饭馆儿,还有一个楼房外自建阳台,这些事件都和城市规划与干净整洁相关。特别的,洗车行这个案例就属于‘拆墙打洞’的事例。”




《城管来了》是1月9号放在网上的,截至到一个月后的2月10日播放量已过百万,反馈的网友评论和留言90%都是正能量的。


“大家看过这个微电影以后,会觉得原来城管也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在最后一场戏,从剧作角度来说或许是俗套的,苏进的孩子和他交流,诉说自己在学校由于说自己的爸爸是城管,而遭到了同学们嘲笑的委屈。



而父亲的回答也不是讲大道理,他只是告诉孩子,学校周边能够变得干净漂亮,都是他的工作范围,特别简单的一个答案。


其实在实际生活中,苏晋达的孩子已经上小学六年级了,而他当初选择要做城管的时候,媳妇和孩子都不同意。”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要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而一部微电影《城管来了》的问世,之于重塑城管执法形象的时代意义则断断不应被忽视:


首先,在于重塑良好的城管执法形象有利于增强其执法的公信力;


其次,重塑良好的城管执法形象有利于增强其执法的内动力;


再次,重塑良好的城管执法形象有利于增强公众的归属感。


“终究,美好城市的构建需要每一位城市人强烈的归属感,只有人人都把城市这个大环境当做共同的家去建设,城市才会发展的更好。”


《城管来了》


词 / 王晓岭 王志伟

曲 / 董京安

演唱 / 蔡国庆

说城管

道城管

城管的工作不简单

说城管

道城管

平凡的工作不平凡

城管那天你来了

把我的生意给搅黄了

顾客的钱还没有找

我蹬起小车赶紧跑

我蹬起小车赶紧跑

你奔东来我奔西

怎么看怎么像打游击

本来都是平等的

小商贩练个摊也不容易

辛辛苦苦挣口饭

你何必管的这么严

这么严

清了你街边的摊儿

拆了你违建房

街道立马变整齐

百姓心满意

啥事你得两头想

不能光是为自己

如果你也盖 我也占

这城市环境被搞乱

如果你不占 我不盖

这城市变得更可爱

这城市变得更可爱

城管 城管 你来了

城市的功能疏解了

天空渐渐变蓝了

你的笑容变美了

你的话语暖心了

暖心了

说稀奇 不稀奇

东边日头西边雨

我为城市添美丽

要靠我们共治理

共治理

城管 城管 你来了

你的样子帅呆了

街坊四邻都夸你

就像邻家的好女婿

新时代 新风气

我们还要更加努力

新时代 新风气

我们还要更加努力

更加努力




采访、文 / 特约撰稿 叶戈

人物摄影 / 吴嘉莉

编辑 / 李敏

审校 / 冯焕丽


更多人物故事


【故事】中国基层执法者苏晋达:奉法者,强!


【故事】毛猴儿世家荣慧生、荣容:创意微缩世界,白描百态人生


【故事】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得主张研:世界会因我而不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