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民间剪纸艺术家张月英:心有山河志 剪出大世界
这是海淀·故事第663篇文章
世人总是崇尚远方的奇景与幻境,却忘了身处这片大地的瑰丽神奇;人们不断眺望未知的梦想与目标,却忘了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努力与奋斗。
她的作品来自生活的一草一木,也来自经典的一字一句;她为人熟知的称谓是北京市妇联巧娘工作室成员,在这些头衔与艺术印象的背后,或许只有她本来的身份最令人印象深刻——剪纸手艺人,张月英。
我们约见在海淀区北部的一所小学,当天下午她要在这里给学生们上一节剪纸课。不用任何标记与工具,似乎仅凭大脑中储存的图像记忆,以及手上的动作记忆,张月英就绘制出了一幅剪纸流程图。孩子们要将彩纸等分折叠,再依照黑板的图样画在折好的纸上,剪掉不需要的部分,五只蝙蝠便在孩子们的手里诞生了。
张月英的课安静而专注,空气中传来纸张的摩擦声和剪纸的“咔嚓”声,每个孩子都低着头,在一张张看似平平无奇的纸上进行着天马行空的创作。这儿这样画,把这里剪掉,张月英悉心指导着孩子们。
对民俗止不住的热爱
这所小学里的教工之家装饰着张月英的剪纸作品,风景有高山青松,人物有名家大拿。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工艺品。当年只读过几年书的张月英从没想到将来自己会成为一名老师,而如今她在海淀区内外多所中小学及培训学校担任手工艺老师。不仅教学生们剪纸,也乐于跟同学们分享自己会的一切手艺。
“我不只会剪纸,只要是手工的,我全会。布艺、面塑、草编、绳艺等等。绳艺就是用一根绳编出来人物、动物或者植物,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编出来。只要随便给我样废品,我都可以废品利用,把它变为艺术品。”
其中最令人称奇的还是一幅以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其夫人彭丽媛为主角的剪纸作品,两位人物的形象不仅在红纸上惟妙惟肖地被呈现出来,环绕在侧的背景更是安排的相得益彰。这幅作品令众人倍感惊喜,忙问道是如何构思出来的?“这是从电脑上看到的照片,他们两人都在挥手致意,寓意比较好,就选了这个图”。和平鸽代表和平,国旗象征着中国,牡丹花寓意花开富贵,而长城当然指的就是中国历史。
“我就是喜欢咱们中国的文化民俗,才从事这一行。不是为了挣钱。如果要为了挣钱绝对不干这一行。因为我喜欢,痴迷的喜欢,不是一般的喜欢。”被问到为什么能将剪纸坚持二十余年时,张月英如此回答道。
为剪纸停不下的努力
1976年,张月英出生在山东省菏泽市的鄄城县。她是家中第一个女儿,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有一双弟妹。夹在中间且又是女孩儿的身份,令张月英的成长不免带着艰辛与坎坷。从小张月英就跟着妈妈学做女红,“家里做布鞋,我也学着剪,等长到10岁左右,我也会做鞋了”。
连鞋子都会做的张月英,做平日里穿的衣服对她来说更不在话下。从照着喜欢的款式做,到14时她已经能自己设计衣服了。她依然记得给自己做的第一件衣裳是粉色的的确良衬衫,她甚至还给自己做过一身军装,“我的心里一直有个军人梦,可惜今生无法实现啦。”张月英不无伤感地说。
(张月英创作手稿及日记)
到了晚上,才是属于她自己的时间。“我看见好的东西,好的景色,我都想保留着,想自己做出来。”在无人教授的情况下,张月英凭借着满腔热爱,开始了对传统手工艺的初步摸索,“今天我想剪一幅漂亮的作品,我想画一幅好的图案,白天我都在心里构思很久了,晚上才有时间做。每天我都必须剪出新的作品来充实自己,如果不能创作出新作品,就感觉一天的时间荒费了,没有成果。”
在这般生活境况下,张月英从不敢浪费一点时间。在地里除草的时候,要是灵感降临,脑海中出现了奇妙的图像,她也要立刻捡根树枝,在地上扒拉着画出来。此外,家中养的鸡和羊,都是她的创作素材。没有东西可画,张月英就一遍遍地去画这些动物,“慢慢的把绘画的基础练下来了”。
可能在外人看来,这只是一个农村姑娘自娱自乐的游戏,就连她自己也说,小时候只想着把要做的事做到最好,没想过做艺术家或者画家,“我就是想着我会画,我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直到在地毯厂的工作才让张月英明白,传统的手工技艺不但可以是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可以成为自己未来前进的方向。至此,梦想的种子正式被种下。
为创作浇不灭的激情
在张月英的剪纸走出菏泽之前,她就已经凭借自己的手艺成为了当地十里八乡的知名人物。17岁那年,张月英决定为自己的理想迈出第一步,她将平日的剪纸作品寄给了《山东卫生报》,成功被刊登的《金鸡报晓》和《三羊开泰》给了张月英莫大的鼓励。也由此,她的生活变得更为忙碌。为了能有更多时间进行创作,早上她四点就起床工作,晚上也要剪刻到凌晨一两点,有时竟会彻夜不眠。“休息的时间,我从来没舍得睡过,都是困的不行了,和衣睡着了。”
虽然张月英几乎没正经上过学,但她热爱听收音机。在农村,这就是她获取外界信息最直接的通道。“我感觉不听收音机,我就是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什么都不懂,信息一点也不知道。”2001年,从收音机里张月英听到了北京申奥成功的新闻。以奥运为题材创作剪纸的点子立刻浮现了出来,“好不容易在咱们中国举办奥运会,我怎么才能为奥运会做一点贡献呢?”可当时忙于生计的张月英并未能立即动手。
一是苦于没有资料,二是苦于没有时间。为了获取奥运冠军以及前几届奥运会主办国的信息,张月英还去拜托了县文体局,却没想到搜集来的照片有些太小根本不能对照着使用。光是小照片按照九格放大法,对应到红纸上,就花费了很长的时间。而整幅作品正式开始制作已经是2003年的事情。
这幅堪称张月英成名作的《百米长卷迎奥运》完成于2007年,2008年装裱好后被捐赠给了北京奥组委。作品总长近百米,宽一米半,由六大主题板块组成,“从19届到28届,每一届奥运会的会徽,主办国的国旗,所有中国冠军的图像和名字,我全都剪出来了。”
逢机遇变初心为传承
在这幅鸿篇巨制的创作过程中,张月英也终于遇到了伯乐。2003年,剪纸手艺逐渐受到外界瞩目的张月英,参加了雷泽书画工艺美术协会。紧接着,菏泽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和雷泽书画工艺美术协会特为她举办了“张月英剪纸艺术展”。此次展览无疑是张月英走出菏泽的关键一步,不仅是当地媒体,山东省级的新闻媒体也特来邀请她做专题报道,她的剪纸作品甚至开始被各地博物馆和艺术馆收藏。
(张月英手工制品)
2004年菏泽举办国际牡丹花会,张月英的大型牡丹系列剪纸一亮相便惊艳四方,随后就被中国牡丹馆国花馆收藏。国际花会吸引来了更远的观众,来自北京某艺术学院的院长,没为真实的牡丹倾倒,反为张月英的剪纸着迷。“他问这是谁的作品?我说我的。他又问这都是谁设计的?我说我设计的,也是我剪的。他再问我是哪里人,我说鄄城。他说鄄城还有这样的能人。我说这人是有的,就是大家都不知道。”
“大家都不知道”的张月英,终于在2007年带着作品来到了北京。跟随菏泽林业局来到北京参展的张月英,作品《盛世兴林》被国家林业局收藏。但在这个展会期间,最令人意想不到不仅是有人出高价请她创作剪纸,还有人愿意跟她回老家吃苦,只希望能学习剪纸。“我说我们家那边特别穷,条件特别不好,孩子吃不了这些苦,她说没事,她就想让孩子跟我吃点苦。”
(张月英手工制品)
但这让张月英意识到,除了创作,自己有责任将传统技艺传承下去。2007年时,海淀区某所给残疾人培训的学校,邀请张月英去为他们的学生固定授课。在上地街道和海淀妇联的帮助下,张月英在北京有了定居地和工作室,她不但可以为残疾人教授一门手艺,还会到大学里给大学生上课。“我教的都是研究生博士生,他们都说张老师你会那么多,这个课能不能再延长一个小时。我们都想多学点”。现在,在海淀妇联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张月英在社区、街道、学校等场所授课,为更多想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人们打开了一扇门。
留下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明上河图,金陵十二钗,红楼梦,水浒传乃至二十四孝,它们都在张月英的剪刀下以全新的面貌收获了众人一片片叫好。被问到下一幅大制作会是什么,张月英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上下五千年。”它可能囊括历朝名仕,也可能会有帝王将相,还可能有中国上千年的锦绣山河。这个题目在她心里挥之不去,却迟迟未到开始的时候。因为还有着更令她着急的事。
“我想出的是教材书,你看我在这上面付出了那么多,如果我不传承下去,带走了那太可惜了。”因为密集的教学日程,张月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整理自己存放在大脑中的知识,但她也放不下那些想学剪纸的学生。她还想做民俗艺术馆,展示中国那些在民间扎根传承的艺术文化;她也想成立一个张月英艺术学院,面向世界教授中国的文化技艺。
曾经在田地上用树枝涂画的半大孩子,早已将梦想的模样从朦胧的光影描画成了具象的图景。这不是一个农村女孩用双手开创未来的童话故事,但品尝过个中艰涩你却能发现其后的甘甜;这也不是一个激发大家为梦想勇往前行的励志故事,但种下梦的种子,与从未停歇的奔跑,却会让你明白放弃这一简单的选项,足够让你失去人生无数精彩与澎湃。
朗读者
宾智慧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电影学专业,文学硕士。
自1998年来到海淀上学后,生活工作在海淀20年。
青春献给了海淀,在海淀,知海淀,爱海淀!
采访、文、编辑、部分摄影 / 蒙婷柔
朗读者 / 宾智慧
审校 / 冯焕丽
部分图片提供 / 张月英
更多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