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心故事 | 竺黎燕:三年——初心绽放,灼灼其华

杭州检察 2021-04-28

不忘来时路,灼灼赤子心。每一颗初心的坚守,都是一份使命的担当、一片承诺的守护、一段韶华的见证。为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杭州市检察院推出“初心故事”专栏。今天推出第四篇,江干区检察院办公室干警竺黎燕的《三年:初心绽放,灼灼其华》。该文获浙江省女检察官协会“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二等奖。

时光如尘 | 初心如故

江干区检察院办公室干警

竺黎燕

三年:初心绽放,灼灼其华

读了七年中文系,懵懵懂懂进了检察院。我想,我大概是那个最不懂法律的人。初心于我,是三年前刚进检察院时满腔“能做什么”的疑问,并从这疑问开始,触摸检察人的“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把奋斗的青春留在这里。


新奇和融入镌刻了在检察院的第一年


出生于90年代初期,没上过正经的法律课,意识里从小到大也没和法律沾上什么边,法律好像只活在小说和影视作品里。刚来检察院要先在业务部门锻炼,那段时间于我而言,每一天都是生动而鲜活的。第一次接触厚厚的案卷,第一次看到铁窗里的年轻人低首落泪,第一次听到法庭上落马的贪官深情忏悔……好像钻进了一本本侦探小说里,再一次沦陷在熟悉的爱伦·坡、柯南道尔和阿加莎跌宕起伏的故事里。原来,阳光的背后真有一片阴影,鸡鸣狗盗、欺行霸市、贪婪和罪恶的眼睛;原来,有这么一群可亲可敬的人在驱除迷雾,守护着那一片光明。而他们,与我朝夕相处;而他们,已然变成了“我们”。

敬畏和投入镌刻了在检察院的第二年


没有法律背景,在检察院的第二年过得有些焦虑。当时的我已经深刻地意识到,在法律专业性极强的检察院,写好文字材料,光有文字基础是远远不够的。身边的人早已遥遥领先,唯独我和我的时间在泥沼中艰难前行,气喘吁吁地挪动脚步。恶补知识总是痛并快乐着,日晒雨淋,日积月累,内心有一片荒漠渐渐长成青青草地,对法律的敬畏也从中萌芽。

检察官同事们无一不是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守护着心中神圣的净土,追逐着公平正义的脚步。这一年,我看到了他们“激浊扬清,嫉恶好善”的一面,看到了他们为人父母或为人子女暖暖亲情的一面。在这些故事里,有爱、有恨、有恻隐之心,我的眼里是最理性的法律与最柔情的人性。也是在那一年,我开始负责单位的新媒体账号运营,讲述的欲望如此强烈,因为有数不清的检察故事,想要告诉这个世界。


热情和信心镌刻了在检察院的第三年


已经数不清写了多少文稿,组织、参加了多少大大小小的活动,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也许正是因为没有法律背景,又忽然与法律朝夕相处,法治力量扑面而来,如此猛烈。这一年,我加入了“青少年法治宣讲团”,定期去中学为孩子们讲述法律知识,也在用另一种形式弥补年少时没有听过法治课的缺憾。我有过两个月的教育实习,不远千里跑到深圳教中学语文,我以为在讲台上的自己是自在的,但这一次,我心有怯意。如果孩子们知道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检察官,他们还会认真听吗?向老同志取经,反复修改讲稿,不断调整PPT,内心的怯意终于被一丝丝剥离,慢慢驱散。其中一次,课堂上来了全年级200余名学生,但内心依旧坦然。有了这样的经历,我终于觉得自己不再是局外人。我羡慕这些听课的孩子们,早早将法治的种子种下,同时,我也感到自豪。

单位里的一位老同志曾对我说,他们那一代检察人很多也是半路出家。以前觉得是他看出了我的落寞故而来善意地安慰,如今再回味,觉得法治自然不是来源于小说和影视,也不从法律书里走出来,而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生生息息里迸发出来的。


对于检察人而言,法治是一种生而有之的憧憬,是一处撩人心弦的风景。工作三年,也许我还是检察院里那个最不懂法律的人,但也将和同事们一起,以微薄之力助推法治之风。初心绽放,灼灼其华,愿这风,能穿越南北,穿越时空。

杭检君邀您点击“在看”哟 

编辑 | 何驭斐 蔡婷婷

往期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