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心故事 | 周浩:初心一如来时路

杭州检察 2021-04-28

不忘来时路,灼灼赤子心。每一颗初心的坚守,都是一份使命的担当、一片承诺的守护、一段韶华的见证。为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杭州市检察院推出“初心故事”专栏。今天推出第十一篇,上城区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检察官助理周浩的《初心一如来时路》。

时光如尘 | 初心如故

上城区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周浩

初心一如来时路

“也许法学理论研究是枯燥的,但是你写下的每个字,都可能不经意间成为一项伟大理论成果的基础。”这句在法学院读书时老师说的话一直伴随着我的从检征程。高山起于微尘,追求没有终途,我感受过它的前半句,也一直被后半句所驱策。


初试身手的喜悦


2013年,我进入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工作。在一次科室案件讨论会上,大家对一件网络犯罪案件应该定性为盗窃还是诈骗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这起案件在法律适用方面值得深挖研究!”会后,我立即向案件承办人了解情况,一头扎进了相关研究:翻阅相关书籍,查找相应资料,逮住机会就向别人请教......,我的第一次理论研究就是这样“痛并快乐着”。这一次撰写的检察实务文章,有幸被《中国检察官》杂志刊发。正是内心燃起的这第一个“小火苗”,使我获得了初试身手的成功。星星之火,越烧越旺,使我坚定了在检察理论研究之路上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屡败屡战的坚韧

   

然而,检察理论研究的道路没有一帆风顺。第一次收获成功的喜悦,很快就被一泼“冷水”浇灭。满怀欣喜地继续投稿,换来的是长久的杳无音讯,课题的研究也几乎是屡战屡败,甚至在两年时间里遭遇了废稿十余篇的无奈和辛酸。“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越是这样,我越是和自己“较劲”。我认真梳理文章的不足,也向身边的“大咖”、书上的“大神”学习请教,经验的“迭代”让我对检察理论研究有了更深的感触。理论研究没有坦途,在每一个更阑人静的夜晚、在每一个推敲语句的周末,我沉下心、静下气写出一篇篇理论调研文章。付出终有回报,第一个国家级奖项、第一篇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第一个全省检察理论研究人才称号……坚持的付出,换来了“累累硕果”。转岗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后,我以问题为导向,加强专业知识积累,又开始在新的领域钻研,坚持在工作中发现,在发现中总结,在总结中升华。今年8月,我被评为全国民事检察理论研究人才。


实务研究的续章


检察理论研究不是空中楼阁,需要以实务为基,再“反哺”实务,为检察实践提供理论指引和经验法则。2017年,上城区检察院在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设立检察工作站。作为该站的派驻检察官,我在深入走访企业依法履职的同时,从理论研究的视角,梳理企业经营的风险,分析风险形成的原因,从检察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意见和建议。这样的“诊疗服务”,深受入驻企业欢迎,收到“诊疗意见书”后,他们高度重视并积极建章补漏。

 

依托理论研究的功底,使我个人得到了全面均衡发展。从检以来,我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先后获得杭州市刑事申诉检察业务标兵、浙江省刑事申诉检察业务竞赛能手等荣誉。

 

有一种力量是矢志不渝,有一种奋斗是辉映未来。检察理论研究是一项“辛苦活”,但其中的快乐和收获只有沉入其中方能体会。在理论研究的路上,我将继续沉心静气、孜孜以求,初心一如来时路。

杭检君邀您点击“在看”哟 

编辑 | 蔡婷婷
往期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