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88万元!司法救助,看得见的杭检温度

杭州检察 2024-03-18

办理司法救助案件444件,发放救助金688.19万元,3个案例被最高检评为典型案例、1个案例被评为全省精品案例。这几个数据背后,是一个个贫困无助的家庭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也是一年来杭州市检察机关通过能动履职开展司法救助工作,展现检助共富的生动实践。





从“等案来”到“主动救”

数字赋能拓展救助渠道




司法救助一头牵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司法关怀,是贯彻司法为民、维护司法公信力的重要制度。但在办案过程中,检察官发现存在困难群体信息不联通、救助情况不共享、案源线索发现难等问题。对此,杭州检察数字赋能,探索了“破题”新思路,通过大数据变“被动申请”为“主动摸排”,从而拓宽救助视野、消减救助盲区。


2022年初,滨江区检察院以“重点群体信息共享”为突破口,构建司法救助监督模型,主动协调公安机关和民政部门,聚焦低保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未成年人、重症患者等重点群体,整合民政、公安等多方数字资源,以数据模型、数据碰撞精准筛选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俞大姐就是受益人之一。


2022年4月,经司法救助监督模型的精准筛查,俞大姐成为办案检察官的重点关注对象。原来在3年前,低保户俞大姐因案导致8万余元损失,而这钱是保险公司兑付给她女儿的重疾险赔偿金,一家人的生活愈加困顿,她自责不已。滨江区检察院依法全面评估其家庭情况后,认为其符合救助条件,向其发放了一笔救助金,帮助她缓解家庭生活困难。


截至目前,滨江区检察院通过该模型获取相关线索后,已办理司法救助案件46件,有效提升了司法救助的覆盖面和时效性。


建德市检察院则是针对涉案困难妇女,自主研发了司法救助线索大数据筛查模型。该院聚焦性侵等被害对象多为妇女的案件,发现了一批受犯罪侵害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妇女,对包括汪某某等在内的9名因案致贫的妇女主动开展救助工作,发放救助金14余万元,该系列案被评为全省控告申诉精品案例。


从“等案来”到“主动救”,数字化手段多维度提高了司法救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帮助更多因案受困、致贫的当事人重启案后人生,也有助于解决社会矛盾。





从“救一时”到“救长远”

多管齐下优化救助效果




“赵大娘,根据我们初步了解的情况,您是可以申请国家司法救助的,需要提供这些材料……”2022年的5月的一天,桐庐县检察院干警化身宣讲员,拿着资料来到赵大娘家,科普起了司法救助政策。



原来在不久前,该院在开展“联乡走村”活动时了解到,赵大娘寡居多年,独子又于10年前车祸去世,由于肇事者无力履行赔偿义务,导致赔偿款一直未执行到位。儿子去世后,儿媳改嫁他人,留下4岁大的孙女月月由赵大娘照顾。随着年岁渐高,赵大娘身体每况愈下,劳动能力逐渐减弱,月月又逐年长大,家庭开支逐渐增加,生活越来越困难。


经多方核实、调取相关资料、实地走访,桐庐县检察院认为赵大娘及其孙女符合国家司法救助申请条件。但赵大娘上了年纪,对如何申请一无所知,遂派人向赵大娘宣讲了相关政策。随后,赵大娘向桐庐县检察院提出申请,该院随即启动相关程序。杭州市检察院得知赵大娘的实际情况后,发挥上下一体联动救助工作机制优势,最终赵大娘获得司法救助金3万元。


一次性发放的救助金,对赵大娘来说只能解燃眉之急,但无法解家庭之困。对此,桐庐县检察院主动将线索传递给桐庐县妇联,经多部门联动调查协调,月月被纳入本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范围,给予长期的社会救助,每月可领取相应补助金直至成年。


司法救助不仅要立足当前解困,更要给被救助人提供一个长远保障。杭州市检察机关坚持一次性救助与长效性救助相结合,在帮助贫困当事人解决生活急难的同时,积极延伸救助触角,采取多渠道、多元化的救助措施,与社会救助有机衔接,进一步优化救助效果。


2021年,王大妈丈夫因故去世,家里的顶梁柱塌了,也得不到有效赔偿。王大妈儿子还在上大学,家里两位老人重病,需要人照料。她平时做点来料加工补贴家用,收入很不稳定。


淳安县检察院了解到王大妈的情况后,经过审查,决定对其进行司法救助,于2022年年初对其发放了一笔救助金。此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该院还为王大妈精准制定救助帮扶方案,建议当地妇联为其成立就业培训帮扶小组,解决王大妈的后顾之忧。





从“纯办案”到“建机制”

联动多方推动社会治理




对具有典型性的司法救助案件,听取社会各方意见,与相关部门建立长效机制,着力解决类案救助中发现的盲点和难题,以增进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的融合为视角,推动形成大救助治理格局,这是杭州市检察机关在开展司法救助工作时的一大特色。


2022年5月,余杭区检察院构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帮扶模型,通过信息比对、数字画像,发现6名儿童符合救助条件。这些孩子最大的14周岁,最小的仅3周岁,他们的父母均没有监护能力,暂时代为抚养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身体状况均较差,部分为残疾人,部分为重点扶贫对象,且无其他生活来源。


如何帮助这6名儿童健康成长,又如何为事实孤儿点亮未来,找寻新的“避风港”?5月27日,一场特殊的检察公开听证在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举行。5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来自司法局、教育局、民政局等行政部门的听证员,以及相关部门的20多名干部群众围坐在村口樟树下,以“樟树下议事”的方式展开听证和评议。



“要在教育上重点关注这批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让事实孤儿事实上不孤单”“建议孩子居住地的村和社区要持续跟进帮扶措施,在孩子上学接送、日常生活关爱等方面提供帮助”“建议检察机关要建立定期回访机制,对这批孩子要持续做好后续关心关爱”……会上,听证员们各抒己见,最终形成了对事实孤儿开展救助帮扶的一致意见,决定对其开展包括司法救助、心理疏导、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在内的多项帮扶措施,全面构建对该类特殊群体的综合帮扶机制。


此外,全市多个基层院也在办理司法救助案件中不断寻求“最优解”,纷纷与当地相关部门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深化“1+X”的救助模式,如建德市检察院与建德市妇联出台《关于建立困难妇女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沟通协调机制的意见》等。


每一个司法救助案件背后都是一个受伤的家庭。杭州市检察机关将继续深化司法救助,能动履职,应救尽救彰显为民情怀,不让一个案件受害人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因案返贫而掉队。


(注:以上涉案人物皆为化名)


往期精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