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23世界读书日:书声琅琅勇立潮头

杭州检察 2024-03-19


书声琅琅

勇立潮头




杭州检察青年“望潮书声”读书会成立以来,以线上线下多形式活动,引导青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截至目前共收到阅读心得百余篇,参与者近千人次,多篇读书体会在青春浙江、市直机关工委微信号上选登。通过与机关兄弟单位、上下两级院、浙江图书馆文澜读书岛等联合开展法律类书籍与政治理论书籍的主题研读,碰撞思维,开拓视野,提升政治、法律素能;组织开展线上“阅读马拉松”,线下“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等活动,推进好书共读,月度打卡督促,培养良好读书习惯;围绕大调研大走访,开展“青春正能量·今天我代言”基层走读,组织机关青年下基层,体民情“为民代言”,在调研实践开展学习。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让我们一起在琅琅书声中勇立潮头,在滔滔江水畔品味书香。


NO.1


《人间值得》

荐书人:

办公室

赵凯



紧张的钢铁丛林,复杂的案头书卷,理不清的思绪万千,总让我们被时代潮流裹挟,来不及欣赏人生的风景、触碰最初的梦想。渐渐地对梦想的追寻,化为了一睁开眼就是“工作”,一闭上眼就是来自工作的“焦虑”。今天,我向大家荐读中村恒子、奥田弘美所著的《人间值得》一书,这位90高龄的恒子奶奶从6个章节短短204页的内容,道出了用平常心去看待“工作是为了什么”“如何让自己快乐生活”“怎么样寻求生活与工作的平衡之道”等人生哲理,在我读来像是“吃了麻辣火锅”后的“一根冰棍儿”,沁人心脾。


梦想的第一步在养活自己。恒子奶奶说“从本质上来说,人就是为了生活而工作的”。在初踏上工作的跑道时,我们总在想“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择业”“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而奋斗”,事实上,把自身的梦想分成无限份数,那么不管是其中的哪一份,都需要脚踏实地为生活而工作,为养活自己而工作,为养活家人而工作。只有做好养活自己这一步,才能通过自食其力,依靠自身在能力上的进步、社会上的立足,被周遭所认可,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梦想才能指日可待。


梦想最怕不敢挑战、止步不前。恒子奶奶说“不要把自我价值全部建立在工作上,带着为身边的人略尽绵力的想法去工作,或许会更好”。就像遇到一项任务、一份写作任务一般,我们总会不知所措惶恐面对,或者甚至没有动手就觉得自己无法胜任。还不如一开始就对自己放低心态,把工作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极致”,打好每一步基础才能完成一整项任务。要记住,饮食足以温饱,有工作需要自己,其实这样的生活才刚刚好。


梦想如人生一样,没必要详细计划。恒子奶奶说“大多数事情都会得到解决,人生只能笑着活下去”。人生或者说追逐梦想的过程,总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有些事情自己能够解决,而一些事我们无能为力。我们的困扰总在于想方设法去解决“解决不了的事情”,却没有想过“经历才会成长”。其实,失败的体验才是我们学习新事物、体会新看法、萌发新思路的重要时机,就如“凤凰涅槃”。即使遇到困难,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坚持努力,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愿我们都能:人生有梦不觉寒,此心光明万物生。


NO.2


《当呼吸化为空气》

荐书人:

第一检察部

蒋春萍



当生前的呼吸化为死后的空气,如何像保罗一样可以在生命的最后说出一句“我准备好了”,是我们一生都在努力学习的课题。


斯坦福学士、剑桥硕士、耶鲁医学博士、斯坦福神经外科医生,拥有数不清学术奖项与荣誉的保罗在35岁的时候得知自己得了肺癌,作为一个神经外科医生,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将要面临的是什么。一个病人该如何直面这个噩耗,一个医生又如何探究适合自己的诊疗方式,而一个人又如何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中探究人生的意义,保罗想找到生理、道德、文学和哲学相融交会的平衡点。


医生负有的在鲜血和沮丧之间极富英雄主义精神的责任感虽然略带理想主义,但他关于“医生的工作就像把两节轻轨连接到一起,让病人的旅途畅通无阻”的想法却情真意切,而文学之于他则是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在知道自己的病情之后,他的考虑是“你要是告诉我,还剩三个月,那我就全部用来陪家人;还剩一年,我可能会写一本书;还有十年,我就回去救死扶伤。”I can't go on;I'll go on.在身体好转、病情稳定之后保罗又回到手术台上继续自己未完成的理想。从发现病情到最后离开,只有短短两年,对他来说,未尽的遗憾太多了。


头衔和光环终会黯淡,熠熠闪光的是我们作为人的情和意。面对死亡真正勇敢的方式就是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在找到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时就立刻马上去做,不负当下,在离开的时候,才能不留遗憾,好好告别。


NO.3


《我心归处是敦煌》

荐书人:

第一检察部

秦华峥



“我是敦煌这棵大树上的枝叶,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一句话,一颗初心;一本书,一段感悟。怀着对敦煌莫高窟的向往和对樊锦诗先生的敬意,我读完了这本充满爱和实践的自述,了解了她作为莫高窟和敦煌研究院事业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的传奇经历,越读越感动,越读越深入,越读越清晰,最后,一个务实、有趣、大气、如一的樊锦诗呈现在了我的脑海。


这本书共十三章,讲述了樊锦诗先生学生时代、北大经历、扎根大漠和一生守护的故事,尤其着重回忆了她在守护莫高窟过程中的坎坷曲折,带领我们了解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的发展和一代莫高窟人的拓荒和坚守,令人感动的同时,也更加明白守望初心的意义。和大家分享三点感悟:


一是初心如磐,选择意味着开始。樊锦诗先生求学于北大考古系,毕业后被分配去了敦煌,当时的她面临体质很差、家人反对、男友异地的艰难困境,并不是没有过动摇和踌躇,毕竟她要去的是敦煌,那会是从小到大生活在南方的她想象不到的艰苦生活。但为国奉献的担当和对考古事业的热爱,让她下定决心奔赴莫高窟。她知道即使倾注一生,也未必能穷尽这里的谜底。可选择了、确定了以后,按照樊先生的话来说,她这个人命中注定,这一辈子就交给敦煌了。


二是坚守如一,简单相信和傻傻坚持。几十年如一日,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历练。樊锦诗先生和众多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长期饮用的是宕泉河的苦咸水,一直面对的是亲人两地分居,他们经历了特殊的“文革”时期,他们日复一日进洞调查、记录、研究,他们怀着简单而又始终如一的信仰,傻傻而又坚持地保护、研究和弘扬民族文化。作为敦煌的女儿,她的心始终属于这里。


三是与时俱进,莫高精神永恒。樊锦诗先生主持编制了莫高窟科学记录档案,面对洞窟和壁画逐渐和退化的严峻问题,她将利用数字科技为莫高窟壁画和彩塑建立数字档案的设想变成了现实,“数字敦煌”使中华艺术瑰宝走出石窟、走出敦煌、走出甘肃、走出国门。她主持撰写了莫高窟世界遗产申请材料,后来又科学总结了以莫高窟保护为代表的中国文物保护经验,为世界树立了中国典范。“坚守大漠、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她以实际行动在传承。


樊锦诗先生的故事不禁让我联想到了自己,现在的我参加检察工作刚满5年,从学生到一名检察人,我秉持不变的从检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工作,努力办好每一个刑事案件,尽心解决好每一个当事人的困难,不断收获着、感动着、成长着。我敬佩樊锦诗先生的高贵品质,她对考古事业的专注执着,对文物保护的细致入微,对世界敦煌的宽广格局,对数字档案的开拓创新,都是我今后在检察工作中要学习的地方。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樊锦诗先生作为敦煌的女儿,倾注一生心血来守护这片瑰宝,数不清的日日夜夜和剪不断的敦煌情怀,她们一直互相需要,互为支撑。最后,我希望自己也能做一个樊锦诗先生这样纯粹的人,为了自己热爱的检察事业,为了一直追逐的法律梦想,坚守、奋斗、永不停息!


NO.4


《稀缺》

荐书人:

     

金晶



接触到《稀缺》这本书的时候,正处于焦头烂额状态,越是焦虑越是无法专心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于是选择用阅读对抗焦虑,上下班地铁里不再刷手机,而是捧着《稀缺》,边思考边读书。陆陆续续读了一段时间,翻阅到最后一页,带着不舍的心情开始复盘阅读心得。


第一步,调整心态。“少即是多”一词反复在我的脑海中盘旋。人为什么会焦虑呢?因为想要得到的太多。焦虑对解决眼下困境有没有帮助呢?完全没有。因为过度的稀缺会导致人的非理性,从而进一步加剧这种稀缺。其实,高负荷运作的情况下,更加需要自我调节,空出一定的余闲,并对余闲进行明确的管理。


第二步,寻找方法。今年我开始建立了自己的工作日志,分工作日期、具体星期、工作内容、完成情况、注意事项及工作启示、长线规划等模块。把要做的事情一项项写下来,完成后再一项项划掉,这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强的掌控和明确的安排。


第三步,坚定执行。每个人的时间是固定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样的稀缺会带来很大压力,但依然需要专注于能量管理和带宽培养,将有效的带宽最大化,而非将工作的小时数最大化。每天上班前,先记下今日待办事项并明确优先级,下班再确认是否今日事今日毕并做好复盘总结。整块的时间用来码字,零碎的时间用来核稿,同步完成对接、协调等事务性工作。


焦虑依旧如影随形,认知不断自我革新,带宽构建时时进行,总是一天比一天有进步。感谢《稀缺》,让我减少一些稀缺感。


NO.5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荐书人:

法律政策研究室

周秀美



解决精神内耗,首先要正视内在的精神秩序对人的深刻影响。因缘际会,在朋友推荐下看了《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一书,此书乍看像心灵鸡汤,初读后对“心流”体验深有同感,再读不禁感慨此书应为案头必备之书,因为唯有时刻提醒、刻意练习方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心流体验。


本书作者是匈牙利裔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契克森米哈赖最初是想研究人的幸福感从何而来,他历时25年,调研了几千个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收集超10万份分析记录,发现人们感到最幸福的时刻都是一种相似的状态——心流。


要了解心流先要认识“精神熵”。物理学中的“熵”,代表的是无序的量度,参考这个概念,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了“精神熵”,指的是人们意识的无序和混乱程度。在工作中,我们竭尽全力做好一件事,但大脑总是被各种思路打断。当意识处于混乱中,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现象,这就是“精神熵”,意识混乱程度越高,“精神熵”的熵值就越高。


“精神熵”的反面就是心流体验。心流是意识和谐有序的一种状态,人们心甘情愿,纯粹无私地去做一件事情,达到浑然忘我的状态。主要有六个特征 :第一,全神贯注。第二,知行合一。第三,自成目标,即时回馈。第四,时间感异常。第五,强烈的自主。第六,强烈的愉悦感。但心流体验仅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并非都是有益的,它具有成瘾性。例如很多罪犯正是因为在主流社会找不到有意义的挑战,才通过犯罪去寻求日常生活缺乏的心流体验。因此,只有正确的目标才是决定它会使人生更丰富还是更痛苦。


寻找达到最优心流状态的路径有很多。思维之乐就是通过阅读消除心灵的混沌状态,发挥记忆力的价值,享受猜谜、文字游戏、谈话;工作之乐讲求像玩游戏一样去工作,明确目标、发挥技巧、迎接挑战,同样可以获得心流体验;在挫折中更要学会自得其乐,要善于把潜在的威胁解释成充满乐趣的挑战,从而维持内在的和谐。


正如作者所说,本书无从传授幸福的秘方,只是呈现幸福人生的范例和一套理论框架,供读者自我省思和领悟。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对生命胸有成竹。愿你我都能通过“尘世修行”,追求心灵的澄明和坚定。



供稿 | 院团委

编辑 | 孙家仪

往期精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