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逸凡:触寻文人法学的三道掌纹

杭州检察 2024-03-18


今天推出上城区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部检察官助理刘逸凡的荐书稿《触寻文人法学的三道掌纹》。


文人法学

推荐人:上城区人民检察院

第九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刘逸凡



本书是林来梵先生的一本自选随笔集,正如其名,凭一腔文人情怀,横跨法学与文学畛域,落归于人文精神。它绝非要人正襟危坐、苦想冥思的巨著,而是篇幅短练、互为独立的小品文,更适于或站或欹、一豆灯光下的闲来品咂,游走于古雅明丽的行文之间,触寻其“形神意”三道掌纹。


1

“形”:于诗意中感知隽永


在不拘成法的排篇布局中,作者将风水、情人、劝酒、腐败、网络、文学等热点信手拈来,也对宪法学、规范主义、法治内涵等议题作出入木三分的解读。其中,猎奇的视角和精妙的隐喻处处可见,譬如将法律拟作约束政治身体的“晚礼服”、以“劝酒”影射裁判论证过程,用“脊椎”和“牙齿”比喻宪法中人的尊严条款与违宪审查制度;同时也不乏犀利与辛辣,比如揭开不合格学者的虚伪面纱,直接批判政治宪法学“从事实命题无媒介地直接推导出规范性命题”的逻辑缺陷。全书叙议并行、凝练细腻的语言,呈现出一种萧散简远、气韵悠长的古意,令人目中一亮,原来法学不只是繁冗枯燥、艰奥晦涩的代名词,法学家也可以于严谨缜密处流淌丰沛的诗意。


2

“神”:规范主义的宪法学


作为规范宪法学的代表性学者,此书“形散”而“神聚”,无论是对于社会热点的调侃式分析,还是对于传统理论的宏大式叙事,都直指规范主义的宪法学这条价值主线。在围绕宪法的日偏食结构、身体的宪法学、宪法的风水等命题阐释规范宪法学精妙要义的过程中,作者表达出信赖与遵从法律秩序但强调人权保障这一核心价值的态度倾向。另一面,作者还进行了一系列围绕宪法学相关思潮的拆解与驳论,有别于个体化的激情与宣泄,以鲜明的立场表达了对法治要义和未来道路孜孜以求的赤诚之心。同时,本书专业之深与包罗之广,也提供了法律实证主义、法律实力主义、科学主义等等随处埋藏的宝贵索引,让读者可自行按图索骥,探索更广阔的认知领域。


3

“意”:人文关怀无所不在


相对于教义的、工具的法学思维与价值,作者秉持的是一种归真返璞的知识分子情怀,将“人”作为关注焦点,主张“人文”应是凝合整个法律系统和法学思想的魂灵,正如其所言,宪法的精神就是“要把人作为人来对待”,“我们的规范宪法学宁为无用之黄钟,也勿为误民之瓦釜”。从另一角度,书中一篇篇讲座记录、博文随笔、课堂讲辞,不仅是林来梵先生身为法学家进行深研、反思、批判的结晶,更是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扬师者之“道”的印证,真诚、热忱又审慎、敬畏地传扬着价值观点,践行着传统文人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业。


以“往返于书斋与学堂,出没于现实与理想”自况、以“在绿原上啃枯草”自嘲的林来梵先生,借“志于道、游于艺”的传统文人式法学视角,观研着问题丛生、意义弥散的时代。这于久习法律的业内人员而言,也形成另一种法治启蒙,即往返于案卷与社情,出没于法理与人文,避免成为冰冷的司法工匠,而是不断地触寻法的内在掌纹,臻于至善至远。


编辑 | 金晶往期精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