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考七十分的女同学竟然买了新衣服?”
有个网友在网上分享了一个故事,代入感太强,看完眼角有点湿。
她说小学班上有个学习很差的女生,有一次考试,班里平均分85,女生只考了七十多。她替女孩担心,自己考90分回家都是一顿责骂,女生考了七十多回去后日子还怎么过?
没想到周末她在商场遇到了女孩和她的妈妈,两个人正在有说有笑地挑选新衣服,亲如姐妹,好像完全没有考试这回事。
那一刻,她震惊到怀疑人生。
原来差生也能买新衣服,差生也配拥有父母的爱,这是她之前从来不敢想象的。
很多80后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受。
我记得我小学有一次发挥失常,考了89分。小学题简单,90分基本就相当于及格线。
我至今仍清晰记得那一天,我捏着那份试卷,看着触目惊心的红叉叉,一整天听不见老师和同学说的任何话,满脑子里想的都是回家以后等待我的是什么。
我妈单位就在学校对面,放学后我在校门口徘徊半天,一步都迈不出去。我甚至盘算不如去死吧,反正也是个废物了。
我当时的男同桌境遇比我更惨,他妈妈要求他每次必须考一百分,哪怕差一分回家也是一顿迎头暴击。
如果哪次他拿不到一百分,走到家门口时总是先把自己掐紫,掐哭,回到家流露出足够的悲伤与忏悔,母亲对他的责罚才能轻上那么一点点。
所以我太能理解发帖这个女孩的心情,绝不是单纯的羡慕嫉妒恨,而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知道这世上原来有另一种父母,他们只是无条件的爱孩子,从不在意他们的成绩。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松弛感的文章👉这样的关系到底有多难?,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是松弛的,学习好不好纯粹看天分,父母有能力为他们兜底,他们也不需要拼命去努力和讨好。
成绩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比命更重要的东西,但对人家而言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好与不好,都不耽误他们去享受美好的人生。
贴主说,女孩后来找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嫁了一个很好的男人,日子一直过得很好。
大部分傻白甜的人生,其实都过得不坏。
我中学的同桌好友,在那个年代就穿着八百块的耐克鞋子,书包里每天都有妈妈给她准备的零食。
当时我们都很爱吃校门口的烤烧饼,她回家跟妈妈说她晚上想吃个烤饼,她妈妈理解错了,直接买了个披萨送到学校。
我羡慕坏了,又不敢跟我的父母说,因为人家学习也很好,而我当时的成绩正处在最差的时期。
所以我连台词都替他们想好了,他们一定会说:你怎么不跟人家比学习?/你要是考第一,我也给你买。
但我心里清楚,她父母对她的宠爱,跟考不考第一其实没什么关系。
这种不配得感几乎支配了我的前半生。因为不知道怎么开口跟父母要新衣服,我从小学到高中,几乎每天都穿着校服。
上大学前的那个暑假,我妈带我去买新衣服和鞋。
我看上了一双几百块的阿迪达斯,但是依旧不敢提。不是他们买不起,而是我不配。也不是我不配,而是我觉得在他们心中我不配。
我妈不明就里,还在让我试穿她觉得物美价廉的鞋子,我愤怒地说不买了,夺门而出,留下我妈愣在原地。
少年的心脆弱而敏感,甚至是有些无理取闹的。
而当他们真的给我买了一件在那个年代很贵的东西时,我的愧疚远远多过开心,我会觉得自己怎么如此不懂事。
“不配得感”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接受不了别人对自己的一点好。
无条件的爱对于我们那一代孩子来说,是一种稀缺资源。
我曾经问过一个做老师的朋友,会对什么样的孩子第一印象特别深刻?她想了想认真回答我,大部人还是会“以貌取人”的,包括老师。
这个貌,不是五官,而是ta呈现出来的整个精神面貌。你看到一个人的穿衣打扮,就会不自觉去猜测ta背后的生活环境。
看一个孩子是不是被宠爱,就看他穿什么。爱孩子的父母,一定会在能力范围内把孩子打扮的干净体面。
穿什么重要吗?对于一些大人来说一点都不重要,他们可以找出一大堆道德绑架孩子的说辞: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灵魂/别一天到晚就跟别人比吃穿,要比成绩/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秀的人穿破烂都是美的……
但是诚实地讲,它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非常重要,甚至可能撑起ta在一个学校全部的自尊和荣耀。
让孩子骄傲的并不是衣服本身有多漂亮昂贵,而是站在他们身后的,永远无条件爱他们,支持他们的父母。
是这份爱,让他们用童年治愈一生,在人群中永远昂首挺胸。
Ps:
说到要给孩子穿得漂亮,昨天推荐了我最爱的运动童装品牌moodytiger,堪称运动童装界的天花板了,行走在校园绝对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有些读者私信问我昨天和今天的活动为什么还不太一样,应该怎么买更划算。
总结一下就是:他们家的老粉昨天肯定就直接冲了,像我一口气买了十多件,把自己和大圣的都买了,满减叠加九折的活动很合适。
还不够了解他们家的新粉,不买这么多,想先来一两件探探路,那肯定还是今天的活动更合适,复制淘口令47¥fv8M2vIz01B¥领我们的无门槛代金券,参加满减活动再叠加满1000减60的活动。记得一定要备注“斑马亲友团”,下单就送贴纸一份,满3件送口罩一盒(口罩现在可是上学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