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子风貌|麦辉琪:我只是比别人多了点“运气”

新闻中心 广东科技学院 2020-09-07

输入身份证号后,麦辉琪却犹豫了,迟迟没有点击“确定”。


几秒后,他深吸一口气,用力按下了回车键,焦急地等待页面的跳转。这短短几秒,仿佛比准备、报名、复习到考试的整个过程都要漫长……页面跳转完毕,在“进入岗位公示程序名单”上,麦辉琪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一阵激动。反复浏览,确认成功后,才终于松了口气。


这个结果,其实是水到渠成。


简介

麦辉琪,2013级计算机系软件工程1班学生,曾任计算机系团总支学生素拓中心副主任,2017年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被国家某部委驻深派出机构录取。

1


“挤独木桥的人”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了公众影响力仅次于高考的社会性考试,报名人数之多,已然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趋势。据中公和华图统计,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最终有148.63万人通过资格审查,比2016年国考增加了9.17万人。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单日报名人数高达246199人,竞争最激烈岗位达9504:1。


在这种情况下,麦辉琪毅然加入了国考大军。


对大多数人而言,能考上公务员已属幸运,所以在报考的时候专捡冷门的岗位,以提高“录取”的可能性,甚至一些人为了避开“热门”岗位,故意挑选偏远地区。


但麦辉琪却选择了“最热门”部门的岗位——国家某部委驻深派出机构与千万人一起挤独木桥。


确定要“挤独木桥”后,麦辉琪便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当当的。


一开始,每天做几套真题,按照考试的时限测试,记录正确率,不对答案,在复习完成之后,做同样的卷子,比较前后差距。之后根据考试内容分模块,对照讲义,看视频进行复习,同时做大量习题。在完成系统学习之后,做整套整套各个省份的真题。



确定报考岗位之后,麦辉琪在广州又进行了一个月的培训,巩固学习成果。临近考试的一周时间,他又每天按照国考的考试安排,分上午、下午进行行测和申论的模拟考试,晚上整理错题,查漏补缺。


“备考是煎熬和无趣的”,麦辉琪说,“备考期间,我一直是在‘煎熬’、‘自灌鸡血’、‘寻找坚持下去的理由’中度过的,无论复习得多扎实,准备的多充分,总是排除不了焦灼和隐隐约约的担心。每隔一段,我就要给自己来一场“说服教育”,让自己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地刷题。


这样的备考,前后用了近一年,麦辉琪感觉像又一次经历了高三。





最终,麦辉琪以顺利地通过了笔试和面试。


“比我厉害的大有人在,我只是比他们多点‘运气’”,麦辉琪谦逊地说。


只有了解麦辉琪的人,才知道他所说的“运气”究竟是什么。

2


“这个学生很难得”


“他这个学生很难得,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感到很欣慰。”思政部的向前老师说,“大一,我教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时候,就发现这个学生会思考,会辩证,是个思想觉悟高的学生。想着这样的学生在将来肯定能做出一些事情,现在,是个好的开始,不出意外的话,他已经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大学四年里,麦辉琪不断提醒自己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努力进取,提升自己。他曾获得团学干部培训优秀学员、迎新工作积极分子、优秀团干、 学院软件开发一等奖、 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奖项。他将学习融入兴趣,从中探索未来的就业方向,并付诸实践。


    思索、实践、脚踏实地,寻找自己的路,是麦辉琪大学生活的写照。




起初,麦辉琪的兴趣并不在公务员,他是在不断尝试后才渐渐明确了自己的志向的。


“刚入学时,我想成为软件工程师,深入接触专业后,觉得这个方向并不适合,就想换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目标。”麦辉琪说。


当时身边的同学纷纷炒股,麦辉琪也把目光投在了金融上,并产生了成为金融师的想法。





因为想进某家金融公司,麦辉琪那段时间每天上网都刷一遍人家的招聘信息。终于等到了招聘后,他准备了一堆材料,跑去那家公司面试。不料招聘信息上没有确切地址,他只好对着公司的照片,挨家挨户的找。


好不容易找到了,到了门口,却逡巡再三不敢进。“我拿着简历,蹲在公司门口,犹豫了好久”麦辉琪回忆道。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进去面试,却发现自己离那个岗位的要求还差很远。随后,他有针对性地提升岗位所需的能力,完善相应的知识。再次去面试,结果还是铩羽而归……


努力过,伤心过,当软件工程师,做金融师虽然“暂未实现”,但麦辉琪从这些个“逐梦”的过程本身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有多少人太急于成功而忽视了正视失败的经验?又有多少人缺乏正视自己的勇气而错过了自己真正的道路?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我们虽然不能在固定的时间到达目的港,但总算是走在一条真正的路上了。”


   “值与不值,这些看似无意义的事情,实际上都是我的修行。”


3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从一个圆心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生活的道路就有多少。但道路,并不会自己显现。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麦辉琪说。


刚入学,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也曾让他陶醉,渐渐疏远了高考时雄心壮志。


但那段时间并没有持续太久,麦辉琪深谙一个简单的道理——要想有所收获,必然要有所付出。


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座位,查阅大量书籍资料,只是为了解决心中的小小疑惑。“人最不该忘记的就是放弃学习与知识的更新。”麦辉琪说,“你看的书跟未来的就业或许没有关系,但读的多了,思考的多了,这些终究都会转化为你的见识和能力。不是有句俗话说,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嘛。”


麦辉琪坚持了下来,大学这几年,他按照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并养成了阅读和思考的习惯。



向前老师曾多次向他赠书,希望他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进一步的提升自身。《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三分曾国藩七分胡雪岩》等,都让让他获益颇多。


“学习除了能开阔视野,还能提升思考能力。作为学生,应该多关注社会事件、国家时事,开拓自己的视野,但要有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不人云亦云,不做愤青,不怨天尤人”,麦辉琪说,“始终保持理智,客观地看待事物,对热点事件加之自己的分析判断。在闲余时间,与同学交流讨论,从而发现不足,弥补差距。”


书桌之外,麦辉琪开朗心细,稳重的眼神中透出一点孩子气。他会称自己的公仔熊二为“儿子”,感叹熊二身上的土豪金的皮肤是遗传了他这个“父亲”;会剥柚子皮做灯笼,分享给朋友……




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你简单,世界也单。


如果说麦辉琪真有一点“运气”的话,那也是比其他人更早地明确了自己要走的路,坚持并尽力去实现它。



往期精彩


这七个专业学生快来看,广科又新增七个学士学位授权专业

广科有个很牛的专业,建设5年成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广东科技学院今年招4600名本科生,开设中外联合培养国际班

毕业季│终于还是走到这一天,要奔向各自的世界


文字 | 新闻中心 严婷

图片 | 麦辉琪

编辑 | 新闻中心 刘晓娜

责任编辑 | 肖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