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放弃赛道思维,消费股如何赚阿尔法的钱?

人神共奋 思想钢印 2023-04-17

消费股投资的四个特点




1/5

科技是大餐,消费是主食


过去消费股给投资者最大的印象就是出了很多长期走牛的公司,包括 A股的股王茅台都是消费股。


不过,2021年以来,大牛股都出自于科技属性的高端制造行业,而且,很多人认为从政策端对资本市场的定位看,未来两三年的大机会很可能还是围绕科技与高端制造方向。


不管事实是否如此,选择科技股还是消费股,我认为并不能用投资机会的大小来衡量,如果打个比方,成长股是大餐,而消费股更像是一个主食。


所谓大餐是指,如果你追求较高的收益率,比如年化30%以上的收益,那你的主战场就是应该科技成长股,抓黑马和爆发性的产业趋势;但如果你希望的是一个正常而稳定的收益,比如10%+,又不是职业投资者,那么消费股就是你的主战场,这就是所谓的主食,一日三餐,一生平安。


相对于科技成长的高投资门槛、高波动性而言,消费股只要理解了它的投资特点和最适合的投资方法,收益并不比科技股差。


我个人更偏好消费股投资,在实践中也总结了消费股的四个投资特点:


  • 增速不性感,但胜在稳定

  • 关注龙头,关注大单品

  • 主要机会来自个股阿尔法

  • 注重长期赔率


本文就以预制菜行业为例,进行一些具体的分析。



2/5

增速不性感,但胜在稳定


投资消费股首先要建立合理的收益率预期。


科技行业在高成长阶段往往能吸引大量资本进入,导致投资过剩,然后行业开始走下坡路,周期波动非常大,加上A股都是打前提量,在行业一片繁荣时,就边打边撤。


而大多数消费行业,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还有新投资,都相对稳定,不太会出现科技股那种整个赛道爆发式的增长,如果你带着很高的期望去投资消费股,用科技成长股的追涨杀跌的方法,反而有亏损的可能。


事实上,消费股中也有产业趋势,比如本文要分析的预制菜行业,就是消费中少有的有行业贝塔的赛道。


预制菜未来也是万亿规模的大赛道,空间上并不输给新能源、半导体等。


预制菜与科技创新行业还有一个类似点,都是技术驱动。预制菜的产业趋势是基于食品加工技术的创新,像日冷公司发明的冷冻炒饭,先是4年研发出特殊炒菜设备,实现炒饭粒粒分明,并且可用微波炉加热。投向市场后,又花了4年时间,再投资 30 亿日元,研发出“三步炒制法”,利用 250℃以上的热风吹到米饭上再进行炒制,从而能达到更近于传统锅灶的炒饭口感,目前日本人吃的炒饭,已经有23%来自冷冻炒饭。



大部分单品虽然已经投入市场,但每年都要投入研发,持续提高产品口感,对产品进行升级,才能保持领先地位。


预制菜的产业趋势,同样建立在让下游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产品更受欢迎的基础上,以B端半成品菜为例:


  • 节省厨师的人力成本

  • 降低减少食品原料的货耗提高上菜的速度

  • 降低能耗

  • 减少厨房面积



但即使有这些赛道股的特征,预制菜仍然更符合消费行业的特点。


1、消费的变化是线性的、连续的。


预制菜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两个制约因素,一个是降本。预制菜节省人工的同时,餐馆的原材料上升了不少,要让餐馆接受,就需要不断降本。


另一个制约因素是人工成本的上升幅度。虽然长期而言,人力成本是确定上升的,但节奏不确定,那么预制菜渗透率的节奏也不确定。



前者是企业努力的方向,但后者并不由企业决定。


科技行业也有降本,但它们的成本曲线大多比较陡峭,而且一个新技术出来,会出现断崖式的变革,而预制菜的规模效应是渐进式的,面对大量的餐馆,需要大量营销人员推广,慢慢把量做起来。


2、消费品的竞争因素也更多元,更复杂。


科技制造业往往面对有限的几个大客户,唯一考虑的就是性价比,只要一家企业做到,就会迅速占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面临上亿消费者各异的需求,消费品的渗透率的提升就没那么快。


以C端的预制菜为例,它首先要解决客户为什么买预制菜的问题:最大的原因是节约时间,其次是美味,再其次是不愿意做饭,再往后是健康,再往后是不会做饭。



可这5个需求,在国内都是可以通过外卖去解决的,尤其是最重要的“节约时间”,预制菜没有办法做到外卖的这种速度,唯有在“美味”和“健康”相对有一些优势,所以只能从这两个角度,找一些不太适合用外卖的大单品,或者做到比外卖更便宜味道更好,然后一点一点地渗透,一个产品一个产品地去打磨。


3、消费大部分都是内需市场,不像科技制造业,可以出口,因此没有办法去发挥中国制造的优势。


消费品的核心竞争力在品牌,品牌的背后是文化,到了海外,我们的文化还没有强到可口可乐的程度。此外,中国是全球除美国外规模最大的消费品市场,导致国内消费品品牌也没有什么动力“出海”。


总体上看,消费者需求是一个变化相对缓慢的因素,即使是电动车、消费电子这样变化更剧烈的可选消费行业,它的渗透率到一定的水平,也只能靠正常更新换代来保持增速。


所以,即使是预制菜这种空间大,增速快的赛道,也只是10%+的复合增长,预制菜中增速最快的半成品菜,未来也就是22%~16%,慢慢提升渗透率,不太可能出现像储能、光伏、电动车(早期)这种动辄50%、100%以上的增速。



不过,虽然增速不性感,但胜在稳定,更胜在投资标的的确定性,这也造成了消费股投资的另外三个特点。



3/5

消费股龙头与大单品战略


前面比较了科技成长行业,更容易出现超级大周期,另一个原因是资本周期。一旦某个新技术成熟,资本就可以迅速改变一切,去年大量做玩具的、卖牛奶的、养猪的、搞地产的,纷纷进入光伏,造成行业供需关系在一年内出现大逆转,新贵受宠,老龙头的地位受冲击。


而消费行业,你再砸个1万亿也打造不出一个新茅台,近几年大量资本涌入白酒行业,但名酒还是以前那几个,根本不用担心行业竞争格局被颠覆,无非是在两三个价格带的几个龙头中选,哪个边际增长快,哪个性价比更高。


更重要的是,科技发展的驱动力是颠覆式创新,有一本《浪潮之巅》的书,认为:“很少有科技公司能够把自己的竞争优势保持十年以上——即便可以,其间也多次要押对技术变革的方向,属于‘幸存者偏差’。”


比方就像这一次的 ChatGPT是微软推出来,而不是已经开发出阿尔法狗的AI研究更领先的谷歌,这一步落后,很可能是致命的。


但消费股就不同了,大部分机会都是在龙头上面,哪怕像预制菜这种全新的产业趋势型的行业。


这就是消费股投资的另一个特点,买龙头。


以日本为例,日本预制菜的四个龙头,都是从其他行业的龙头过来的,这几个龙头进入后,基本上行业的竞争格局就没有大的变化。



第一的日冷以前是制冰和渔业的,第二名的味之素,是调味品龙头,味精发明者,70年代通过入股日清进入这个赛道,后面两名都是水产龙头,因为鱼打上来后首先需要冷冻,所以有着先天优势。


目前国内进入预制菜市场的企业主要有四类,一类是原来的水产肉制品的资源类企业,凭着上游生产的成本优势进入,第二类是原来的冷冻食品行业的龙头,第三类是之前一直通过批发渠道做预制菜(主要是调理包)的企业,第四类是新进入的创业企业、餐饮连锁企业和零售业巨头。


如果从日本的经验看,个人更看好第一类资源型企业和第二类速冻食品龙头,但考虑到这个市场的规模巨大,需求复杂,后两类企业目前已经进入的,至少未来也能占据一类的市场份额。


看准了空间和目前的领先者,我们就不需要像科技股那样整天提心吊胆,除非这个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当然,预制菜属于食品类必选消费品,消费品的习惯本身就不容易变化,如果是可选消费,竞争格局的变化就相对更快一些,典型的如汽车,几年打造一代新车型,其成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所以,消费股另一个研究的重点是龙头公司大单品的研发、推广。


还是以日冷为例,它在10多年内成功推出了数款市场规模百亿日元以上的大单品,并不断提升单品渗透率来保证市场份额,比如正宗炒饭、冷冻鸡肉、冷冻春卷、冷冻蔬菜,都是第一,冷冻米饭和冷冻汉堡肉都是第二。



中国的预制菜面临“中华饮食口味差异巨大”的问题,不利于菜式的规模,所以,能解决口味差异的大单品就尤为重要,目前已经形成了酸菜鱼、小龙虾、小酥肉和梅菜扣肉等超过亿元的大单品,都是受众广泛、口味固定、使用场景丰富、家庭制作比较麻烦的菜式,相信未来不断会有新的大单品被研发出来。


大单品战略是分析大部分消费品龙头时,最需要去关注的。


前两点主要分析了消费品行业的特点,从这两个特点也对应着更适合消费股投资的投资方法。



4/5

消费股要做长期阿尔法


很多投资者觉得,消费股投资好像很简单,就是买个龙头等,而且增速也不快,为什么还要去做消费股呢?


这就涉及到消费股投资的方法问题,从前面比较消费行业和科技制造行业的差别,可以看到,科技成长股主要是赚行业贝塔的钱,要挑最大最有爆发式增长力的赛道,至于选什么标的,只是赚多赚少的差别。


那么,消费股主要就是赚个股阿尔法的钱。


很多人用科技赛道股的思路去找消费的机会,先看有什么行业,最后找了一圈发现没有什么明确的机会。


实际上,消费股并不需要特别高增长的行业,大牛股倍出的白酒行业已经没有任何增长了,消费股的主要逻辑是行业集中度提升,主要机会是龙头股的市场份额提升和相关行业品类拓展,能够在不怎么性感的行业中取得一个不错且稳定的增速,是典型的个股阿尔法机会。


而消费股的个股阿尔法来源于长期市值增长空间,这也是与科技成长股投资的核心区别之一,科技成长股更关注一两年内的增速,只要今年或明年增速在50%以上,且买入价格合理,就可以有不错的收益。


而消费股,除了少数困境反转标的,增速都不会特别夸张,所以主要看长期的市值,而长期市值空间又主要看未来远端现金流,企业只要不断把远端现金流实现为近端现金流,就可以持续维持相对较高的估值。


相比而言,科技股未来反而看不清,远端现金流估值占比较小,所以高增长带来的高估值,必然无法持续。


总结一下,能够产生大市值的消费股,即远端现金流占比高的企业,就有以下四个特点:


1、行业空间大

2、产品的通用性强,有规模效应

3、有一定的竞争壁垒

4、产业链有议价权:上下游中有一方竞争格局比较分散


预制菜是否具备这四个特点呢?因为调味品行业,中国和日本都已经出现了大市值企业,所以可以比较一下预制菜跟调味品在这四点上的异同。


第一个条件,两个行业的空间都很大,都跟餐饮相关,只是调味品不存在使用习惯的问题,就是龙头企业份额的提升,而预制菜最终有渗透率的天花板,但预制菜单价比较高,所以说也有很大空间。


第二点,产品通用性强,有一定规模效应,这点预制菜不如调味品,调味品没有这么多细分产品,规模效应要强得多。


第三点,有一定的竞争壁垒,这一点预制菜更高一些,对研发投入的要求更高,改进口味,加上消费习惯的变化,需要不断推出新品,但它的研发并不是颠覆式创新,实际上有利于营收高研发费用也更高的龙头。


第四点,产业链有议价权,两者都差不多。


所以综合而言,预制菜是可能产生大市值公司的行业,但未必能做到调味品龙头那么大,因为第二点是最重要的,产品通用性和规模效应,是产生龙头大市值公司的前提条件。



5/5

消费股的超额利润来自长期赔率


研究只是投资工作的一半,另一半是如何根据这个特点,找到合适的投资方法。


未来能成为大市值公司,增速又比较稳定的企业,其股价常常是“三年一倍,十年三倍”的长股慢牛趋势,而不是科技股的那种“一年三倍,三年被打回原型”的走势。


下面这张图,代表不同特点的股票的四种典型走势,虽然最终的涨幅完全相同,但不同的投资方法,收益大相径庭。



假设一个极端情况,如果股价就是像债券一样一条直线涨上去,当然就没有人亏钱,而股价只要有波动,过程中就会有人亏钱。


所以散户更适合在走势4上赚钱,更容易在走势2、3上亏钱,因为他们没有信息优势,对股价下跌和上涨的心理承受能力一般,较大的波动会诱使他们追涨杀跌,波动的越厉害越不容易赚钱。


相反,对于有交易经验的专业投资者,就可以利用走势2、3的波动性,增厚走势,同样的时间赚更多空间,或者赚同样的钱用较少的时间或仓位。


科技成长股,由于业绩爆发的不确定性和较宽的估值区间,更容易出现走势2、3,而优秀的消费股,最容易出现的是走势4,这一类公司股价走势上的三个特点:


  • 业绩稳定,股价长期持续增长

  • 估值大部分时候较高,除非遇到突发利空

  • 受市场风格影响,阶段性杀估值


第一个特点决定了消费股收益的基本来源;第三个特点决定了,只要你的研究没有问题,消费股最重要的就是买入估值;而第二个特点决定了每年都有一两次低成本加仓的机会,前提是跌下来时,你一定要敢加仓,而且有钱加仓。


至于为什么说长期看赔率,这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了,本文已经比较长了,下一期专门再分析。


总结一下:


本文的第一、二点是消费品公司基本面的特点,第三点是消费股股价的特点,第四点是找到消费股最合理的投资方法。


有一句话叫,在鱼多的地方钓鱼,可对于散户而言,鱼多的地方人也多,散户信息渠道不通畅,研究资源有限,等你发现鱼多的时候,很可能人已经太多了。


不如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钓鱼,只有在最熟悉的地方,你才知道什么时候鱼多,什么时候鱼少,鱼少的时候要有耐心,鱼多的时候要用桶装。


投资理念系列

2022-10-30 现在相信“安全资产”的人,跟早年相信“核心资产”的,是同一拨人

2022-7-3 抑制通胀,除了降物价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

2022-6-26 美联储疯狂加息,会把全球股市“加崩”了吗?

2022-6-19 美国加息,中国降息,A股怎么走?

2022-2-5 有没有可以预测未来的投资方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