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本文刊于《前线》杂志2017年第5期。
“ 摘要: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调研来看,“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需要厘清基于长远考量的诸多基本概念,需要不断调适中外之间的相互预期,需要避免对“一带一路”的无序竞争。应重视“一带一路”中国方案的品牌理念,通过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综合服务机制、研究评估机制,管理和提升“一带一路”品牌价值,实现“一带一路”未来可持续发展。
”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3-5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所以,中国希望给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起了“一带一路”倡议,这意味着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希望在和平、双赢、避免冲突和战争的前提下为世界作出贡献。
目前“一带一路”已经形成了一个影响巨大的中国品牌,中国应通过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综合服务机制、研究评估机制,对“一带一路”进行品牌管理。除此之外,中国还应设立长期的跨国联合研究小组,讲好“一带一路”故事,进而推动“一带一路”长远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笔者先后调研了近50个国家、国内上百个县市,积累了大量“一带一路”推进情况的一手材料。这些情况包括:
第一,通过调研发现,“一带一路”给沿线国家带来诸多实际利益,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与拥护,但一些国家“隐性”的防范之心与不少国家“显性”的奢求之心也同样存在。
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对“一带一路”态度各异。美国和日本的态度受制于双边关系,印度则偏向于地缘政治的考量。包括俄罗斯、土耳其等沿线大国均实现了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对接,一些国家还设立了“丝路大使”等专职负责与中国的对接,但如何落实既有项目且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需要较为漫长的时间。
还有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的期待过高。笔者曾在中东调研,对方最关心的是,“一带一路”能给当地带来什么实际利益。笔者还曾参与某“一带一路”沿线大国的双边“共建一带一路备忘录”最后文本谈判,可以说,“一带一路”意向项目多,很多项目还有待落地。
第二,通过调研发现,“一带一路”已然具有一定声势,各国多数政治、经济精英都已感受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力,但要使“一带一路”在全球深入人心,塑造真正的中国软实力,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一些基本概念还没有完全成为共识。比如,许多人至今对“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的概念认识不清,许多人会问,到底是哪60多个国家呢?西非、拉美算不算?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一带一路”的定位是怎样的?再比如,对“一带一路”的英文翻译,不同国家使用的也不尽相同和统一。
2016年美国国务院负责中国事务官员就“一带一路”话题向王文教授提问
2016年王文教授与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总裁包道格交流
2016年,笔者两次调研美国的“一带一路”看法。一次是在美国国务院给部分中层官员讲解“一带一路”,另一次则是与著名美国智库的交流。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问题就在于,“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期以来“中国走出去”战略到底有什么区别?在印度调研时,有人质询“中印孟缅走廊”是出于怎样的地缘战略考量?这些问题都需要更多令人信服的综合解答。
第三,通过调研发现,“一带一路”在国内已经形成普遍共识,写入各省(区、市)和绝大多数地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但是有些地方出现项目无序竞争的苗头,一些重大项目缺乏可持续盈利性,个别地方政府“寅食卯粮”,甚至为政绩和财政补贴跑马圈地。
综上所述,虽然“一带一路”的初期阶段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但研究与认识还需要精细,个别政策与项目还有些粗糙,仍需增进双边多边沟通。作为基于市场化的中国对外新倡议,尤其是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议题所提供的中国式解决方案,“一带一路”必须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在渐进的过程中学习总结。
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都会有着眼于国家长远发展的对外大战略。以美国为例,始于1948年,旨在推进欧洲复苏、强化美欧关系的“马歇尔计划”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在这个进程中,该计划也一度受到过巨大的争议甚至挫折,但对美国20世纪国力发展领衔世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背景与运作规则均有别于“马歇尔计划”,从覆盖范围与全球影响来看,也大大超过“马歇尔计划”,但美国政府推进“马歇尔计划”的战略耐力、定力与运营经验却值得中国借鉴。
“一带一路”已经形成了中国“品牌”,但是针对目前的品牌管理机制尚未跟上。如上文所述,一些西方媒体常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解读,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有超常期待,国内个别地方的过度营销也会损害“一带一路”的品牌。
为此,唯有着眼于未来,从各国经验中寻找借鉴,更深层次地看待“一带一路”的下一步进程。
总之,充分认识到“一带一路”的品牌价值,规划、提升、管理“一带一路”品牌价值,充分阐释“一带一路”的内涵和外延,进而形成我国引导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的一面旗帜,也是刻不容缓的一项任务。只有这样,全国上下才能形成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统一认识,进而凝聚成共建合力;才能消除或减少国际社会对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政治化倾向,进而促进共商共建大局的形成。
中央对“一带一路”的推进进程是谨慎与稳重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重要场合多次阐述“一带一路”,循序渐进、娓娓道来地讲述“一带一路”故事。2015年初,中央成立了“一带一路”领导小组。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三个部委联合推出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阐明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中国政府为之作出的积极行动和中国各地的开放态势。在此基础上,可以期待,5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会有更权威、更全面、更深入人心的声音与合作进展。
实现“一带一路”长远的发展需要润物细无声,放长远眼光。
秉持合作开放的理念,实事求是地阐述共同开发、共担风险的市场化理念,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共同利益终将驱动各国越来越重视与中方的配合和合作。这样,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未来“一带一路”进展会取得更多丰硕成果,“一带一路”之路将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一带一路”年度报告:从愿景到行动(2016)[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相关阅读:
为什么说它是“一带一路”第二份政府白皮书?
九个问题读懂《共建“一带一路”》成绩单
10个亲历故事透析“一带一路”
28国元首、1200位参会代表可能都会读这套《“一带一路”故事》丛书(七本、六大语种)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集团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亿元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旨在把脉金融,钻研学术,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大众。人大重阳聘请了来自 10 多个国家的 96 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与 30 多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合作。
目前,人大重阳被中国官方认定为 G20智库峰会(T20)共同牵头智库、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合作联盟常务理事、中国-伊朗官学共建“一带一路”中方牵头智库。2014年来,人大重阳连续三年被选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的“全球顶级智库150强”(仅七家中国智库连续入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