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赵锡军:建设金融中心有五大条件
本文大概
2200
字
读完共需
3
分钟
赵锡军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8月23日《每日经济新闻》。原标题是《建设金融中心有五大条件,看好成都的潜力》
全国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比如杭州、苏州、南京,都提出要建设辐射长三角的区域金融中心;济南提出要建设立足山东辐射周边省份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成都提出要建设立足四川、服务西部、辐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部金融中心……
建立金融中心会遇到哪些问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多层次资本市场在金融中心建设当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针对上述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锡军教授。
赵锡军教授认为,建设金融中心有五大条件:首先城市要有比较优势,吸引金融机构;其次要有更加宽松的监管环境;第三,良好的管理能力来控制风险;第四,还少不了人力资源、基础设施之类的其他支撑;最后技术条件也是新的重要条件。
基于网络集聚和空间集聚
问:您曾提到,我国建立金融中心要从两个方面考虑:基于网上集聚特点,建立世界级的证券市场类金融中心;基于空间集聚的特点,建立国家级、区域级的银行类金融中心。
这两方面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对我国当前各地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有什么参考意义?
赵锡军:要建立金融中心,核心是聚集一定规模和数量的金融机构。然后,这些机构在区域里能进行大量的金融业务和交易。对应地,城市就应考虑如何吸引大量金融机构。在我们国家,金融机构的主导形式就是商业银行。
具体来说,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商业银行在你这里设总部或者设点;第二,机构进来之后,还有业务。包括同业业务、交易类业务等。
你如何吸引大量的商业银行到你这里来?首先,城市要为金融机构建立同业业务服务平台。其次就是客户资源,如果本地的客户比较狭窄,那就把客户群拓展到各个地方,超越本地地域。这两点是最重要的。
要支持这两方面,城市就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比如交通、通信、人力资源等。如果面向国际金融中心,那还要有国际化制度、国际化视野。
技术发展也为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就是把这些切入金融领域的技术机构,通过技术手段聚集起来,形成一个某方面的金融中心,并不一定是整体的金融中心。
问: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金融由空间聚集向网上聚集迁移趋势更明显。在此背景下,金融中心建设,尤其是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有哪些可参考的方向和路径?
赵锡军:所谓移动互联网时代,主要指的是客户。金融中心的服务对象,可能就不是固定在某个区域空间内的客户,那金融中心的服务也应变化,相关技术条件、服务设施要满足移动时代要求。这是一个新要求,城市要有相应技术手段,有能力来帮助金融机构向移动客户提供服务。
问: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金融中心是金融业高度集聚产物。在您看来,一个成功的区域金融中心,应该具备哪些特质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要素?可以发挥哪些功能?
赵锡军:城市要有比较优势,要有吸引金融机构条件,这种吸引力可能是生产经营成本、相应优惠措施等。
从传统金融中心建设角度讲,最重要的是,城市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监管。全球大部分金融中心提供的监管有比较优势,比如中国香港是自由港,伦敦、新加坡也是类似,监管方面都有特殊性。
其次,金融中心对城市来讲是很大的挑战。监管相对要比较灵活,同时不发生问题、风险,这两者之间是矛盾的。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非常考验城市的管理能力。
多层次资本市场尤为重要
问:对于中国中西部,应该如何有效地发展区域金融中心?您最看好哪些城市?
赵锡军:我现在看来,觉得最有可能成为金融中心的就是成都。我觉得她有发展金融中心的潜力和基础条件。
从上面我们讲的这些要素来看,成都是可以具备的或者说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关键在于,从监管角度能不能争取一些优惠条件,同时在保持监管灵活性的同时,有没有能力把控好风险。
问:在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中,区域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是否为一个重要环节?对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有什么积极意义?
赵锡军:当然非常重要。因为从现代金融角度来讲,传统金融比较多的是通过商业银行来提供贷款业务服务实体经济。存贷款业务,一般针对比较成熟的企业,同时也有很强的区域性,就是一般的机构只能在当地吸收存款,难以跨越地区。而作为金融中心,要提供超越本地的服务。
作为现代的金融中心建设来讲,不单单是商业银行贷款,更多的是接受种类繁多的金融机构来做丰富的金融业务,其中核心的金融业务就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投融资业务是可以跨越区域限制的,比如上海、深圳的投资者来自全国各地。所以,现代金融中心,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是核心问题。如果资本市场做不好,那金融中心的建设就很难成功。另外,资本市场不单单是股票,跨区域的金融业务还有很多。
总结一下,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对于区域金融中心来说,尤为重要,比区域级的银行类金融中心还要重要。另外还要注意,考虑到资本市场,就不完全是讨论区域的问题了,因为资本市场建立起来以后,不仅要成为一个区域中心,要有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中心的目标。最起码要放眼全国,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问:在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热潮中,如果需要冷静思考的话,您觉得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是什么?从长远考虑,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
赵锡军:建立金融中心,不像以前的行政安排,现在城市自己有这方面需求,可以到中央争取,但争取政策的前提是达到了某些要求。否则,即便给了政策也很难建立起来。
各个城市之间现在存在竞争关系,要建立金融中心,一定要拿出比别的城市更加优惠的条件,形成比较优势。(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集团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亿元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旨在把脉金融,钻研学术,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大众。人大重阳聘请了来自 10 多个国家的 96 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与 30 多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合作。
目前,人大重阳被中国官方认定为 G20智库峰会(T20)共同牵头智库、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合作联盟常务理事、中国-伊朗官学共建“一带一路”中方牵头智库。2014年来,人大重阳连续三年被选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的“全球顶级智库150强”(仅七家中国智库连续入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