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讲座实录】金灿荣:十九大之后中国外交新变化与新挑战
本文大概7500字,读完共需9分钟
编者按:2018年两会召开期间,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特推出"对话人大名教授——两会解读系列讲座"。3月6日晚第一讲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际问题专家金灿荣教授主讲。金灿荣教授梳理了十九大后中国外交的八个新变化,指出中国今年重点要利用主客场外交的机会,推进我们的议程,将外交工作做实做细。他还从中印关系、朝核问题等方面入手对中国周边安全局势及外交新挑战进行了分析。讲座现场听众爆满,有些听众自始至终站着听完整场讲座,互动气氛热烈。
以下为金灿荣讲座实录:
关于十九大以后的中国外交,我先把结论放在前面,我的结论是这样的。
第一,过去五年中国外交有很多变化,按照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上的说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稳步拓展"。
第二,十九大以后中国外交具体的内容基本上就是把过去五年的变化做实,做细。过去五年外交的变化,就成了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三,十九大以后,中国参与国际事务会更加坚定,目标更加明确。我们的目标就是"双构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合作共赢关系。中国会以更高的姿态参与国际全球治理。
金灿荣
第四,十九大以后中国外交会把十八大以来的变化延续下去,参与国际治理,发挥领导作用的决心会更坚决。但是在战术层面、实践层面又会求稳,不会那么急了。
下面我想把过去五年中国外交具体的变化跟大家一块梳理一下,这是我的一管之见,供大家参考。
十九大之后中国外交新变化
1. 指导思想之新:从韬光养晦到奋发有为
习主席执政之前,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是小平同志提出的“韬光养晦”,我个人认为这是一套挺复杂的策略思想,里面至少包括五个内容:
首先,对中国来讲,内部问题永远是最重要的,内部问题当中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第二,在外交事务上尽量不被意识形态绑架,要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家利益出发;第三,考虑到外部矛盾的复杂性和中国能力的局限性,不主动介入外部矛盾;第四,就算麻烦找上门,除非它干扰了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或国家统一,否则还是容忍低调为上,有节制地使用力量。
这四个方面加起来构成了小平同志的“韬光养晦”思想,我个人认为这个思想非常丰富,在战略上是成功的,为中国三十几年改革开放赢得了非常好的外部环境,所以我们要铭记它的历史功绩。但是“韬光养晦”在战术上显得中国有些笨拙,有时候有点窝囊,有点被欺负。
十八大以后,我们第一个变化就是指导思想变了,从“韬光养晦”转向“有所作为”,从用词上看,外交部喜欢用"开拓进取",《人民日报》讲"奋发有为",总之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
2. 定位之新:从地区大国到全球大国
原来我们国家的自我定位是一个处在亚洲东部的地区大国,习主席执政后提出一个目标,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如果大家读中国外交史就会发现,大国外交中国一般不太用,大国外交一般指美国、苏联这种超级大国外交,世界级大国外交。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给中国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定位,从地区大国变成了全球大国。
3. 风格之新:从反应式外交到积极进取的外交
以前我们外交的风格叫反应式外交,都是等美国人提倡议,我们来反应;但现在,中国开始更多地就国际事务主动提倡议,而且提的倡议比美国多,还快。外交部现在把这样一个新的变化叫做积极进取的外交。
4. 理念之新:丰富细化、放眼全球
我把过去五年间主席提的外交理念分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主要包括四个概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开放型世界经济、新型全球伙伴网络。这些都是不错的概念。
第二个层次是针对具体问题。比如,针对中美关系提出新型大国关系;针对周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诸多猜忌,提出亲诚惠容;针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提出正确的义利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走出一条跟西方不一样的援助之路;针对亚洲的复杂安全形势,提出亚洲新安全观,即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及可持续安全。其它还有新海洋观、总体安全观等等,总之有很多很具体的理念。
5. 战略之新:"一带一路"——以自身为主塑造外部世界
新战略就是"一带一路",我个人认为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个以我为主塑造外部世界的战略。
从1839年到1949年,这110年中国社会的基调是救亡图存。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时间是自保,所以主要奉行不干涉内政。但是"一带一路"是一个转折点,开始以我为主塑造外部世界,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新的战略。
其后面的主要动机还是经济考虑。我觉得我们可以不用讳言,就是直接告诉大家,我们产能过剩,此问题若解决不好将会导致大量失业,人才浪费,影响社会稳定。但国际社会切实需要优质产能,供需缺口很大,比如离我们不远的菲律宾就是缺电的,它的电价是我们国家的3.5倍;巴西也缺电,前年巴西奥运会17天,就是国家电网的山东分公司给他们提供电力保障,巴西人自己保障可能开幕式进行一半就没有电了,这是实际情况。中国几十年发展下来产能全面过剩,所以就得走出去。
最开始,中国对外宣传"一带一路"的时候刻意避讳我们国内产能过剩的现实,只说帮助对方发展,反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质疑,因为国际社会中不存在活雷锋。现在,坦率说明产能过剩的实情,多数国家反倒更容易接受。
6. 方式之新:从体系内参与到体系外创新
我认为过去五年咱们的外交是双轨制,一方面是在现行的国际体系内积极参与,争取投票权。中国目前在联合国、WTO、世界银行、IMF等机制中参与都比较多,认缴的会费、人员都有所增加,因此相应的投票权也增加了,比如IMF的特别提款权,人民币已经是基础货币之一,所占份额比英镑、日元略高一些。
另一方面,是在美国主导的体系之外中国推动自己的体系,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成立了亚投行、金砖银行、金砖应急基金、丝路基金等等,中国还将亚信会议机制化,推动建立湄公河流域四国联合执法巡航。这些成果对美国有比较大的震撼。
7. 实践之新:内容充实,外延拓展
过去三十多年,中国外交基本上是很稳定的四部分,包括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多边国际组织外交。习主席执政以来,在前四部分基础上,增加了四个新内容:
第一,"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中国外交长期稳定的战略。
第二,保护中国海外利益。中国人、财、物现在都走出去了:例如,截至去年6月30日,中央政府拥有海外金融资产超过7万亿美元,再加上企业和个人海外资产,总额量很大。再说人,海外中国人数量增多,长期驻外约1000万人,包括约300万留学生、约500万在各地承包工程的工人,再加个体户等。此外,出境游人数大增,去年中国出境游总人数突破1.3亿,差不多是美国两倍,随着中国人个人财富增加、对旅游质量要求提高、签证越来越方便,这个数字肯定还会涨。所以现在保护海外利益成了中国外交新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以后会越来越重要。
三是讲好中国故事,提升软实力。
四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8. 全球治理哲学之新:平等、公平、普惠、包容的全球治理观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是很新近的事情,我个人认为是从2015年开始,习总书记在第43次政治局学习上,组织了专题学习全球治理。习主席在2015年9月26日联合国大会上比较系统阐述了中国的全球治理观。这是中国全球治理的起点,开始进行理论学习、提方案。
中国的全球治理方案跟美国有四个不同:
一是永远把联合国放在第一位,美国永远把他和他的盟友体系放在第一,中国更有道义优势。
二是中国把发展放在第一,美国是把安全问题放在第一。安全就是花钱,发展就是赚钱,我们琢磨着赚钱,而美国却老想着花钱,所以局势对我们是有利的。
三是中国认为国际社会所有成员身份平等,都是伙伴,国家可以大小不同、利益不同,责任不同,但是法律身份是同等的;但是美国治下的和平是有等级的:美国最高。第二层级是英语国家,具体讲是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第三个层次是美国的盟友,包括五十几个国家,但得不到美国完全信任。第四个等级就是伙伴,绝大多数国家都在第四个等级。第五个等级是中国,叫战略竞争者。第六个等级叫对手,就是俄罗斯。第七个等级是敌人,例如朝鲜、阿萨德政权、伊朗、索马里海盗、ISIS等。第八个等级是像海地、萨尔瓦多、非洲国家等完全被美国忽略的国家。
四是中国不干涉内政,美国要干涉内政。
讲座现场
2018中国外交新局面
今年,中国主要是利用主场外交、客场外交,积极推进我们的议程。今年咱们有四个主场外交,4月博鳌亚洲论坛,6月青岛上合组织峰会,9月中非论坛,11月上海进口博览会。此外,习主席在国际上还要参加很多会,例如APEC峰会、东亚峰会、G20峰会等,所以也要用好客场外交机会,推进我们的议程,稳定大国关系及周边关系,这是今年主动要做的。
十九大以后,中国外交具体的内容基本上就是把过去五年的变化做实,做细。中国参与国际事务会更加坚定,目标更加明确,目标就是“双构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合作共赢关系,我们会以更高的姿态参与全球治理。在推进我们的议程时会稳一点。前面大开大合,比如成立亚投行、搞"一带一路",就是把主张提出来,所以声势比较大,然后习主席出访,中巴铁路460亿,印尼500亿,项目都挺大的。到现在我觉得可能不需要再提什么新东西了,而是把已经提的东西落实。
2018中国外交新挑战
1. 西方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现在掀起新一轮的"中国威胁论"。美国连出5份报告,去年12月18日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今年1月19日国防报告,今年1月30日特朗普总统国情咨文,以及核态势评估报告和全球威胁报告,连续五个报告一以贯之,把大国竞争置于比反恐更高的优先级,将中国和俄罗斯并列(长时段看还把中国放在俄国前面)为战略竞争对手。美国认为中国对美国造成了包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内的全面威胁。这是美国政府文件中对中美关系的新定位。
由于美国态度的变化,西方别的国家就开始仿效,对我们的态度都有点变糟糕,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印度、欧洲,现在都出现对我们的敌意,很多正常贸易交往和文化交流受到阻碍。
这是我们必须面临的情况,就是由于中国现在发展势头比较猛,而且外交态度积极进取,西方开始紧张起来了,不是一个国家,是整个西方联合行动。至少在西方这个方向,我们的外部环境比较糟糕。新一轮"中国威胁论"会延续一段时间。
2. 朝核问题到了必须解决的临界点
朝核问题不会再拖下去了,原因就是朝鲜的技术进步逼近了美国的红线,对美国来讲时间窗口不多了。朝鲜从1992年开始启动它的核计划到现在26年了,它是取得了扎扎实实的进步,它的导弹技术、核技术都是在前进,按照美国的说法大概最多有两年,快也就是一年,朝鲜就可以拥有带核弹头的,能够打到美国本土的洲际导弹。
所以我个人推算,这个问题很快就要解决。如何解决现在很难判断,谈判解决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从1月1日开始到现在两个多月,围绕平昌冬奥,南北缓和不错,昨天韩国高级代表团到了平壤,金正恩还宴请他们,这是很难得的。但是我认为他们最后还得拿出一个解决核问题的方案,否则这个问题绕不过去,关键还是看美国和朝鲜。
另一个可能性是找到某种妥协方案。朝鲜现在有一个妥协方案,不发展洲际导弹技术了,但保留现在的远程导弹技术,这样可以威胁中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但是威胁不到美国,然后保证核不扩散,保证技术不给恐怖分子,以此换取美国接受朝鲜是核国家。美国在犹豫是不是接受这个,如果这样美国接受了,其实对中国也不好,等于接受朝鲜带枪投靠,这也是挺恐怖的结果。
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打。打起来也对中国不利,可能造成核泄漏,或者大量难民涌入中国东北。
无论哪一种结果,都对中国利益有影响,我们要拿出一些方案应对。
3. 印度野心需警惕
去年有一个动向,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拼命在谈印太概念,我认为美国的目的是想办法巩固与盟友的关系。美国的北锚是日本,南锚是澳大利亚,这两个兄弟很可靠。美国希望在巩固这个基础上再拉新的帮手,这个帮手首先就是印度,然后是印尼。印尼、越南问题不大,但印度很危险。
印度首先很自信,自我感觉经济和军事现代化都不错,而且现在穆迪政治地位很稳定,如日中天,加上在国际上左右逢源,现在印度自我感觉相当好,这是一个情况。另外,印度对我们非常不满,觉得我们中巴经济走廊是穿过了巴属克什米尔,在挖它的墙角;现在在尼泊尔、斯里兰卡、孟加拉、马尔代夫,我们的影响力也都在上升,这些国家不像以前这么听印度的话,印度都是很不爽的。另外去年穆迪访美,美国人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结果五常里面只有中国反对了,所以印度现在对我们印象非常差。
这时候美、日、澳搞印太同盟,拉拢印度效果比较好,我很担心这个地方出事,如果发生一些事对我们很不利,一个是边境摩擦,去年6月18日洞朗摩擦,解决时中国暂时停止修路,印军后撤。另外印度还有可能应马尔代夫反对派的邀请出兵马尔代夫,推翻现在合法政府,然后撕毁中马合作合同,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中国也很难应对。此外,上个礼拜印度拉17个国家搞印度洋军事演习,明确演习目标是印度洋海上封锁。中国对外贸易中,商品贸易世界第一,90%是靠海运,当中70%是走印度洋航线,印度在这里封锁一下我们也挺难受的。
4. 台海局势微妙,存在潜在冲突风险
目前,美国、日本、印度都有动机打台湾牌,这样的话就很危险,因为现在两岸关系明显是不好的,这时候再打台湾牌很麻烦。如果特朗普签署了台湾旅行法,蔡英文就可以到华盛顿去了,这样我们会非常难受。
另外去年12月,美国通过了2018年财年的国防预算,其中有一个1259条款,美国国会建议美台军舰互访,这就很危险,如果美国军舰真的跑到高雄去了,那是很危险的。
现场互动
问:在可预判的时间之内,是否会解决台湾问题?
金灿荣:十九大报告三个地方讲到台湾问题。其中第三部分的第十二个具体工作步骤里面有这么一段,是"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这么明确的把台湾问题和民族复兴挂钩这是头一次,说明党中央解决这个问题的决心。最后怎么解决不太好预测,目前还是软硬两手准备。解决台湾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台湾朋友的智慧。
问:前几天刘鹤访美的过程中,美国出台了一个关于铝和铁的关税,这个关税征税点还是比较高的,我想问老师关税的出台是不是意味着刘鹤去美国救火失败了?从年初开始,美国就开始好几轮对中国的贸易制裁,今年有没有可能贸易战争开始?
金灿荣:刘鹤去访问,跟春节时候的美国制裁没有关系。现在四个制裁,太阳板、冰箱、铝、钢,炒得很凶,但是涉及金额很小。刘鹤去美国,还是希望稳定中美关系。尽管美国五个报告都骂咱们,但是中国首先没有反驳,其次这一个月连续派两个政治局委员去沟通,沟通还是有结果,中美只要能谈就行。美国现在是这样,不是光骂我们,谁都骂,所以我觉得中国现在要保持定力。美国现在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全面的,不是专门针对我们的,所以我们要有足够的涵养与忍耐。
贸易战不要害怕,贸易战不会大打,主要是美国不断搞小动作以获取国内支持。如果美国大打贸易战,中国或者欧洲开始真正反击,美国也是很难受的。
问:未来中美俄战略大三角关系,是否会出现美国联俄斗中?
金灿荣:应该这么说,在2016年选举的后半段,特朗普当局确实有几个重要人物是出来说了,说以后的政策是联俄制华。但是后来的情况是,联俄联不成,未来还是看俄美矛盾能不能得到有效的缓和,至少短期内是非常困难的。我个人认为只要普京在任上,就不可能缓和,普京会维持俄罗斯大国地位。另外,美国现在好像深信俄国是一群克格勃管理的国家,对通俄门耿耿于怀。
这是美俄关系的情况,他们的矛盾深刻性超过我们的想象,肯定也超过美国人自己的想象。美俄关系实际障碍比中美关系还大一点,联俄制华,如果中国不犯太多的错误,这个就做不到。
问:您认为未来中国的中东政策是什么?会介入中东事务吗?
金灿荣:以前常说,“中东是帝国的坟墓,别去,让美国呆着就好”。但是从2015年开始,咱们想协调中东,而且那次去就是很奇怪,先到沙特,然后中间到中立一点的埃及,然后又到伊朗,一般国家很难这么走的,因为沙特和伊朗这两个国家是极端对立的关系,结果我们还就是在一趟行程都去了。所以我认为,中国开始适度地介入中东事务,而且会主要靠经济杠杆发挥作用。国关学界还有一句话,“是不是世界大国,就看在中东有没有影响力”。因此,中国跟以前相比会适度介入中东,但是根本方式跟西方不一样,不会拉一派,打一派,搞势力范围,我们主要是靠经济杠杆。
问:怎么通过更多外交手段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
金灿荣:咱们国家现在我们主要的威胁还是传统安全,比如中美竞争,比如印度捣乱,比如朝核问题,比如台湾问题,主要还是传统安全。但是随着中国开放,非传统安全问题确实也在出现,比如外边极端宗教势力渗透,还有疾病,气候变化等等。因为中国是世界一部分了,世界上非传统安全的问题,我们都跑不了的,也得解决。
对今天的中国来讲,我们还是传统安全放在第一位,非传统安全第二位,但是非传统安全恰恰是我们跟国际社会合作的机会。
问:现在面临这么多"中国威胁论",我们可不可以重启国际统一战线?假设可以的话,它跟我们今天外交策略上的结伴不结盟发不发生冲突?
金灿荣:上世纪50年代我国是一边倒和苏联结盟,60年代是跟阿尔巴尼亚、越南、柬埔寨、朝鲜。70年代,我们事实上跟美国是准盟友,这是咱们新中国历史的一段。但1982年以后我们就不结盟了,中共十二大小平同志提出,我们搞全方位外交,不结盟。结盟有个根本的缺陷,就是针对第三方,树立了更多的敌人。所以只要我们不放弃改革开放,就一定会坚持结伴不结盟。
针对当前"中国威胁论",我们现在的方针最主要的还是拉住美国,稳定与俄罗斯、印度的关系,只要中国把握节奏,在经济合作方面做一些实事,我觉得最近这一轮压力是可以控制的。
问:欧洲问题比较多,意大利公投让人感觉中欧局势越来越危险,民粹主义死灰复燃了,中国该如何维持和欧洲的关系?
金灿荣:中国很重视欧洲,在我们国家的战略定位里面美、欧、中、俄是一个档次的,世界大国。欧洲以外的大国里面,还就是中国真诚地希望欧洲繁荣强大。当然中国也是现实主义,也不会对问题视而不见,我们也知道欧洲现在挺困难的,英国脱欧,加泰罗尼亚闹独立,德、法、荷、意右翼力量都在上升,奥地利和匈牙利其实是极右翼执政,所以欧洲前途确实不太确定。
但是不管以后怎么样,我们都是重视欧洲的,尽量在国际上把它往前提,同时注意和欧洲的核心国家搞好关系,特别是德国、法国这两个国家。总之,中国对欧洲主观上是重视的,因为中国战略上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稳定的欧洲。俄罗斯、美国都跟我们实际上有利益冲突,特别是地缘利益冲突,欧洲还真没有。欧洲的前途取决于欧洲人自己。但至少近期内,比如未来三五年中国都会努力跟欧洲保持一种稳定的关系。
附系列讲座总预告
人大重阳系列讲座 No. 102-106
对话五位人大名教授
——两会解读系列讲座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关键的一年。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8年势必会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在此大背景下,3月份的全国两会将备受国内外关注,意义非凡。
2018年两会期间“反腐”、“环境保护”、“依法治国”、“社会保障”等持续热议,“改革开放”、“脱贫攻坚”、“教育改革”、“乡村振兴”等议题也成为了新的焦点。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历年来都深度参与到两会的各项筹备工作中,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启民”的作用,在2018年两会召开期间,特推出“对话人大名教授——两会解读系列讲座”,邀请5位人民大学著名教授连续开讲,从各个领域全方位解读两会热点。
讲座详情
第一场 3月6日(周二) 19:00-20:30
主题:十九大后的中国外交
主讲人: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第二场 3月12日(周一) 19:00-20:30
主题:看空人民币的人错在什么地方?
主讲人:翟东升,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第三场 3月13日(周二)19:00-20:30
主题:五大发展理念将如何改变中国
主讲人:郑新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第四场 3月19日(周一)19:00-20:30
主题:新中国民法典编纂 夯实中国梦法治基础
主讲人:王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
第五场 3月21日(周三)19:00-20:30
主题:新时代的财税改革
主讲人:郭庆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原院长、财税研究所所长
1.电话报名:010-62516025-8039(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09:00-17:00)
2.邮件报名:发送邮件主题为“两会系列讲座X(讲座序号,可多选)-姓名-单位/学校-电话”至rdcy-baoming@ruc.edu.cn
3.关注“人大重阳”微信号rdcy2013,留言“两会系列讲座X(讲座序号,可多选)-姓名-单位/学校-电话”即可报名。
读者可以在文后留言,预先提出希望与教授们对话的问题,我们将汇总转达给各位教授,在每次讲座的互动环节可以集中回答。
推荐阅读:
本文由人大重阳独家发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