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察】罗思义:中国经济已经出现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特征

人大重阳 2019-09-1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2800字,读完共需3分钟

作者罗思义(John Ross)系英国伦敦前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6月5日海外网,原标题是《中国对外开放红利将辐射全球》。



未来五年,世界将见证历史上世界经济结构最伟大的变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截止至2020年,中国将实现小康社会的国内目标;截止至2021-2022年,中国将进入由世界银行定义的高收入经济体。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预测对我们的启示,需要注意的是,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仅有16%的世界人口目前居住在高收入经济体中,而中国几乎占据了世界人口的19%。这一变化对其他国家和企业的影响,将被中国自主对外开放的战略放大。中国的这一战略已经在习近平主席无数的讲话中有所陈述,并正在中国主要的实践倡议——如将于2018年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出口产品博览会中有所体现。


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意味着中国本土的经济转型的结果将会辐射至所有国家。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在一个高收入经济体中的消费和产出模式,大大不同于在低收入经济体中的情况。这一转变对中国国内来说,表现在经济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称,在未来6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将大大超过世界任何的经济中心。更准确地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17至2023年的预测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中国的经济容量将增长9.6万亿美元;其次,与之相对的是,欧盟在同一时间内将增长7万亿美元,美国将增长5.1万亿美元,印度将增长2.1万亿美元,日本将增长1.1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增长量将超过其他任何一个经济中心的40%。


而中国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变,对中国发展和世界市场结构的具体影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国的人均GDP将于2017至2023年增长将近40%,用现在的美元价格表示,则将增长76%。根据当前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将于2021年步入高收入经济体的门类中。


跟随上述改变发生的,是消费模式(译者注:也可译为消费结构)的转变,这一转变可以从国际经验中获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当针对食物的消费占家庭收入总比重下降的同时,针对高质量食物,如肉类、奶制品、水果等的比重将上升。此外,人们对高质量消费者耐用品的消费,如汽车、智能手机、电子设备等,将急剧上升。另一个收入比重会明显提升的领域是人们对服务业,如娱乐、餐饮、旅游、健康等的消费。人们对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需求也将显著攀升。


与消费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同时发生的,还有中国生产模式(译者注:同消费模式,也可译为生产结构)的改变。中国劳动力密集型的经济部门的比例将会下降,而技术密集型的经济部门将显著提升,后者包括诸如互联网零售、互联网与生产的融入、人工智能的角色、机器人使用等新形式。


结合生产和消费领域同步发生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特征。关于中国这一高质量增长对外国及其公司影响的例子,是中国不断增长的对进口高质量食物产品的支出。用一项最近的数据表示这一趋势,在2018年头两个月中,中国对新鲜水果的进口,同比增长58%。这一增长特别集中在对高质量水果的进口,如樱桃、橙子、蓝莓和香蕉。承载着美国大樱桃前往中国的货船自2012年起增长了将近2倍,现已高达300万箱。10年前,中国仅进口100万箱智利樱桃,但现在已经高达3000万箱。基于如此庞大的进口增长率,美国农民已表现出对最近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访美期间签订的中美关于贸易协商的联合声明的浓厚兴趣。这一声明指出,双方同意美方向中方出口更多有意义的农业产品。


如果说迅速壮大的对高质量食物市场有需求的国家的数量,受到了地理和气候因素的限制,一个更有意义的例子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和地理分散更广的部门,即旅游业。一个普遍性的趋势是,当国家达到了更高的收入水平,人民将自愿把收入的更大一部分花费在关键的服务部门,如娱乐业和旅游业中。旅游业因此是衡量高质量生活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


中国在国内和国际两个领域均鼓励这一趋势发生。中国向高质量增长转型的国际影响是众多国家对中国旅游输出产生的浓厚兴趣。用经济术语表述,对于中国来说,中国游客构成的国际旅游属于进口的范畴,对接收中国游客的国家来说,则属于出口的范畴。在过去的10年间,中国改变了国际旅游行业的面貌。10年前,中国仅占据国际旅游业总体份额的3%;而到2016年,这一数字增长至20%。10年前,中国游客的全部国际旅游支出少于400亿美元,略低于美国游客支出的一半;而到2016年以前,中国的国际旅游支出为2600亿美元,比美国的两倍还多。预计到2020年将有2亿中国国际游客。


超越这些具体案例,为了更全面地掌握中国对外开放和向高质量增长转型的影响,有必要弄清楚为什么中国对世界市场中的重要产品和服务的影响,远比以当前价格计算的GDP数据所暗示的更大。这一原因在于,对当前汇率的测量很严重地扭曲了在发展中国家实际销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引起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发展中经济体中,大多数经济部门享有比发达经济体更低的工资支出,这一状况不仅在生产部门很广泛,还包括分配和零售部门,这就意味着依靠低成本,商品和服务一旦在这些国家卖出,它们可以以低价格获得比在发达经济体中更巨大的利润。


众所周知,分析这一过程的经济分支叫做购买力平价①研究。这一研究聚焦经济中商品和货物的实际数量(译者注:本文指经济体量中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通过这一测量,虽然2017年中国的GDP以当前汇率计算,比美国低3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中国市场的商品和货物实际数量同年比美国高1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预测,到2023年,中国经济的商品和货物数量将比美国大50%。


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中国对许多关键产品的销量要远远大于其他国家。举一个例子,在2017年,中国拥有7.17亿智能手机用户,而这一数字在印度是3亿,在美国则为2.26亿。类似的趋势还发生在汽车领域。截止至2016年,中国的汽车产量为2810万辆,大于美国(1220万辆)、日本(920万辆)和德国(610万辆)产量的总和。在2017年,中国的小轿车和商业用车的销售量达到2890万辆。除了在中国生产的外国公司,最近,中国宣布减少外国车辆的进口关税,幅度范围为从25%降至15%,而对汽车零部件的关税将降至6%的更低水平。


作为一个关键性的部门,发达经济体可以从中国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型中获益。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人类历史上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最快的这一事实的背后是,中国是从一个很低的水平发展起来的国家。1949年,中国刚刚结束被外国侵略和战争整整一个世纪的蹂躏,当时中国拥有几乎世界最低水平的人均GDP。到2017年,中国人均GDP仍然只有美国的28%,德国的33%,日本的39%和韩国的42%。牛津经济研究院在它的《理解中美贸易关系》研究中指出,从2001年起,那些与中国保持最大程度开放的国家(表现在进出口占GDP的比例)取得了最高的增长幅度。将其他经济体与美国相比较,这项研究指出,前者包括邻近中国的国家,如新加坡和韩国,或者中国的主要出口国,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它们是增长最迅速的国家。德国也是其中的一个,因为中国已经是它的最大贸易伙伴,并于2000年超越美国的人均GDP增长率。


从上述趋势中可以得到以下清晰的结论:第一,中国向高质量增长转型的国际影响将蔓延至几乎所有国家。第二,过去,世界习惯于中国作为世界的商品主导市场。现在,中国将成为世界高质量消费和生产产品和服务的主导市场。第三,中国在高质量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发展,以及它所创造的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机遇,意味着中国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与其他国家的利益不谋而合。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更是经济层面上的。


推荐阅读

【深度】罗思义:世界政治新格局正在形成,那将是东方稳西方乱

【观点】罗思义:不要只关注上合“朋友圈”内的事,也要看清这些外部挑战

【锐评】罗思义:美国自己不行了,就想把别人拉下水

长按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