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第23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经济大咖探讨资本市场与现代金融体系
本文大概3500字,读完共需4分钟
本文刊于1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1月12日,第二十三届(2019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资本市场与现代金融体系”。
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FSI)、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教育部社科司特别指导。来自中央国家机关、知名高校、研究机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以及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上市公司的嘉宾和新闻单位的代表等500余人与会。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出席论坛并致辞。他表示,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已经举办了第23届,多年来以中国人民大学深厚的人文社会学科、特别是金融学科为支撑,在学校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国内外知名证券机构的支持下,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发展成为在学术界和业界都具有影响力的大型论坛,是学校的品牌论坛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贺信中高度肯定中国人民大学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学校高度重视发挥学科和智慧优势,积极为国家经济金融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战略方案。希望通过资本市场论坛的研究进一步推动人民大学金融和资本市场理论以及研究工作的创新,把金融学科和资本市场研究发展成为人民大学具有国际影响力世界一流重要的创新领域。
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守法代表主办方致辞并主持开幕式。他表示,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30余年的工作生涯见证了中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在改革中发展创新,借鉴吸收,兼收并蓄,一步步走出了一条遵循市场规律和中国国情的资本市场发展之路。近年来,资本市场改革步伐愈加坚实有力,资本市场前景愈加可期,应坚信近两年国家释放的一系列政策红利必将带给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一个更加光明的前景。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作主旨演讲,他首先代表证监会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表示,在刚刚发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中强调了加快经济体制改革,而资本市场占了这部分篇幅的1/3,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交易制度,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因此,无论是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看,都迫切需要发展资本市场,让股权融资在整个金融体系当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围绕经济形势及其政策建议作主旨演讲。宁吉喆表示,过去一年我国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预计都能实现。他强调,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将持续健康发展,有机遇、有市场、有基础、有条件。国家逆周期宏观调控在增强,微观经济主体活力进一步的增强;国家出台国内一系列培育市场的措施,以促消费和投资;供给侧改革将会深入推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将会加大力度和加快步伐。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球作题为“现代金融体系之路:中国的探索”的主题报告。他首先从构建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角度提出了战略目标,指出要构建具有大国特征的现代金融体系,其基石是透明有活力的资本市场,具有高度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特征,这既顺应了历史的趋势,又有坚实起点和基础。围绕目标,他从三个方面作了梳理:首先介绍了40年来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变化,从金融资产的规模和结构、金融业态的变化、金融风险结构变化、金融开放和国际化以及监管模式变化等作了系统总结;其次,对于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功能,他认为基本特征是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金融资产已经开始实现跨越时空的配置,通过金融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中国金融也将慢慢具备这个功能。最后,就如何构建现代金融体系,他从推动金融市场化改革、新技术的渗透和广泛应用,以及开放国际化作了深入阐释,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目标。
论坛演讲环节由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赵锡军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社科院学部委员王国刚和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理事会联席主席兼院长贝多广分分别作主题演讲。
高培勇表示,回顾23年来每一届资本市场论坛主题设计,不难发现其主题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客观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形势变化,对于资本市场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挑战,使得有关的经济分析的工作变得越来越难。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有三个概念:短期与长期、外部与内部、周期性与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局面,要有新的思路,要提出新的理念和新的解决办法。
王国刚表示,要做好现代金融体系的“对标”,了解其他国家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特点,同时现代市场经济中既要有行政规范,也要有市场规范,要尊重经济规律,发展资本市场,规范化必须建立在认同股票市场的内在机制、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把监管要真正落到实处。
贝多广从金融结构重要性,以及目前所面临金融结构的严重失衡,特别是在服务的结构里面严重失衡所带来的问题入手,详细分析了如何解决严重失衡的问题,他强调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关键,如何做好普惠金融需要业界和学界的集思广益。
午餐会演讲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主持。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先后发表演讲。
徐忠在演讲中理清了全要素生产率和潜在产出的关系,提出了投资杠杆不能一刀切的理论。他认为在当前宏观经济情况下,低利润伴随着结构性改革才能真正去杠杆;去杠杆的关键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资本回报率;应该关注要注重投资的质量和投资的效率,投资的增量和投资效率;平衡好短期需求目标和中长期结构性改革之间的纽带。
刘元春表示,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呈现出稳中有变、变中有优,下行压力在加大。这种趋势促使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包括逆周期的强化。他认为,当前参数的变化,内生性回落压力在加剧,外需的冲击在未来才会显现;7月31日以来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传递效果明显存在问题,短期的方法是调整力度的加大;未来下行压力可能比预期大;面对高度的不确定性,管理的难度和压力加大;预期和信心的稳定在于全面改革,但是政策实质性转向非常重要;目前的政策空间,今年开局比较难,但趋势会越来越好。
当天下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作主题演讲,吴晓球主持。
黄奇帆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目前的关键词是推动加强中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的改革,他结合其对中国经济的把握和对中国金融的研究,提出了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见解。他从六个方面入手,从注册制开始到保险公司的入市、基金投资、机构投入者,退市机制,还特别谈到企业周期和金融的关系。他强调,一个国家金融制度设计和国家产业周期、企业的周期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家金融制度设计不能离开产业周期、企业周期来设计。
在随后进行的论坛模块中,论坛模块一围绕“现代金融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主题,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瞿强主持,来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玉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汤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杰、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应展宇、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宋敏、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发言并研讨。
论坛模块二围绕“资本市场的现状与未来”,由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刘纪鹏主持,来自中国黄金集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万喆、《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中证金融研究院院长刘青松、国泰君安研究所副所长李少君、香港时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东、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等共同建言献策。
论坛最后由赵锡军作总结。
据悉,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FSI)为大会提供的研究报告从2011年起被列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资助项目。
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FSI)首倡、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联合主办的全国性资本市场年会——中国资本市场论坛自1997年起已成功举办二十三届。二十三年来,论坛分别推出了中国资本市场深化(1997年-1998年)、投资者利益保护(1999年)、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十年展望(2000年)、中国资本市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2001年)、银证合作(2002)、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2003)、股权分置和全流通变革(2004)、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国的战略选择(2005)、冲突与超越: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资本市场(2006)、中国资本市场:从制度变革到战略转型(2007)、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资本市场(2008)、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2009)、大国经济与大国金融—探寻中国金融崛起之路(2010)、中国创业板:成长与风险(2011)、中国资本市场:新起点、新机遇、新突破(2012)、中国资本市场: 变革与成长(2013)、互联网金融:理论与现实(2014)、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与国际化(2015)、中国资本市场:风险与监管(2016)中国金融改革深化及资本市场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中国金融监管改革(2017)、中国资本市场:股市与债市的协调发展(2018)等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主题。
推荐阅读
长按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